学术投稿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行为的质性研究

潘陈丽;徐九云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 心理行为, 现象学研究方法
摘要:目的 深入了解耐药结核病患者从诊断为肺结核病到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病期间的经历与真实的体验.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5个主题,分别是患病后心理不良影响与消极应对、治疗相关知识缺乏、忽视日常生活管理、患病对日常工作、生活的不良影响及希望获得的帮助.结论 医务人员在肺结核病患者初期应注重其心理护理,加强宣教,及时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同时帮助患者建立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和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改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预后.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病区物资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病区物资管理现状,为规范病区物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某医院53个病区临床使用物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53个病区物资管理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病区库房缺乏管理;病区医护人员在病区与库房往返频繁(116.9次/d),取物偏差(70.9次/d),寻物困难(76.9次/d);近效期物品平均18.3种/月,缺失物品16.7种/月.结论 病区物资管理不规范,应加强病区物资管理力度,规范物资管理流程,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作者:邓开琴;陈兰;任艳蕊;张晓琴;高祖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抗胆碱药联合应用方法的研究

    目的 观察长、短效抗胆碱药不同联合治疗方法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重度AOPP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及B组(39例),A组在入院后即行阿托品、戊乙奎醚联合治疗;B组应用阿托品达阿托品化后再联合应用戊乙奎醚,维持阿托品化状态,所有患者给予同样的护理干预.记录阿托品化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50%以上时间、住院时间、戊乙奎醚用量、药物耐受、药物依赖、迟发性神经病、中间综合征、中毒反跳、阿托品中毒及死亡情况.结果 两组阿托品化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戊乙奎醚用量、胆碱酯酶活力恢复50%以上时间、住院时间、药物耐受、药物依赖、中毒反跳、阿托品中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迟发性神经病、中间综合征、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阿托品持续泵入快速达阿托品化后,用小剂量阿托品、戊乙奎醚联合应用维持阿托品化状态治疗重度AOPP效果较好,可减少患者中毒反跳、阿托品中毒的发生,使患者平稳渡过危险期,缩短住院时间,戊乙奎醚的用量小,减少了治疗费用.

    作者:艾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睡眠状况及风险因素.方法 便利抽取COPD患者和健康体检对照人群各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焦虑自评量表(SAS)、呼吸困难量表(MMRC)、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进行调查,采集一般资料、行肺功能等检查.结果 COPD组和对照组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2.92%和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组的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睡眠障碍组患者与无睡眠障碍组患者在年龄、夜间治疗、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呼吸困难分级、SAS评分、SGRQ评分及DBAS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呼吸困难分级、DBAS、SGRQ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 COPD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呼吸困难程度、睡眠认知、躯体症状、心理状况等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呼吸功能和躯体症状,建立有效的睡眠认知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

    作者:赵春玲;叶利军;王晓东;王静;姚孟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Bobath护理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食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Bobath护理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食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进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Bobath护理,主要包括姿势控制、治疗性体位保持、手眼协调训练、ADL指导等.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ADL评分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餐时间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Bobath护理可有效维持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正确的治疗性体位,促进进食功能,提高患儿ADL能力,减轻家长的喂养负担.

    作者:陈雨;吴姣妍;姜明霞;历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卒中溶栓流程中的应用

    目的 优化卒中溶栓流程,减少院内延误,缩短卒中溶栓患者入院后至启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时间.方法 组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项目团队,根据HFMEA模式优化溶栓流程并对流程进行失效模式及延误因素分析,找出失效模式及原因,成立卒中应急小组,实施应对措施.结果 实施HFMEA管理后卒中溶栓流程各步骤所需时间及入院至溶栓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急诊科医生、护士对实施HFMEA管理肯定率达92.86%~100%.结论 运用HFMEA评估并改进可优化卒中溶栓流程,缩短患者入院至溶栓时间,减少院内延误.

    作者:王宁;姜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重症绿脓杆菌感染患儿的护理

    对20例重症绿脓杆菌感染患儿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炎滴油及黄柏液浸润纱布条填塞皮肤损伤处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对3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给予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疗程为3~7 d;13例肠穿孔患儿给予手术切除坏死肠组织,行肠造瘘术.结果 20例重症绿脓杆菌感染患儿住院15~50 d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患儿皮肤损伤处愈合良好,脏器功能正常.提出在重症绿脓杆菌感染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消毒隔离、基础护理和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并发症.可采用炎滴油及黄柏液护理皮肤损伤,促进感染溃烂组织在短期内愈合,提高患儿治愈后生存质量.

    作者:杨佳;贺琳晰;杨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治疗护理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12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导入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熏蒸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结合组给予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治疗,干预时间为15 d.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15天时评价患者JOA评分和腰腿疼痛情况.结果 四组患者干预前后JOA及疼痛评分(VAS)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后组间比较,JOA及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法有利于改善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部疼痛状况,促进临床康复.

    作者:郭闯;李艳秋;李芳;徐乃伟;王丽芹;王淑荣;王玲姝;边祥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穿孔患者应用二氧化碳注气的护理

    目的 探讨二氧化碳代替空气注气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并发消化道穿孔时的应用和护理配合.方法 对34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中穿孔患者,及时使用二氧化碳代替空气作为注气媒介,观察腹部体征和皮下气肿,注意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术后注意引流物、胸腹体征的观察和饮食护理.结果 32例手术成功,2例转外科治疗.其中27例有腹胀,5例发生气腹,3例有皮下气肿,均对症处理后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中并发穿孔时使用二氧化碳注气能及时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正确评估、周密准备,术中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穿孔并正确使用二氧化碳送气,术后加强监测为其护理重点.

    作者:杨敏;张敏;周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防范措施,提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急诊部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类别、时间及相关护理人员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院内转运急危重患者4270例次,发生院内转运不良事件32例次,发生率0.75%.11:30~14:30发生12例次(37.50%),17:30~22:30发生18例次(56.25%);死亡2例次(6.25%);护龄1~3年的护士发生28例次(87.50%).结论 基层医院应从根本上、系统上找原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增强风险意识,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梅彰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为完善“方案”、优化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心衰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对2 174例实施“方案”的患者做出的评价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对心衰病患者辨证施护,近80%患者的不适症状得到改善,患者对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的满意度为91.90%,对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好;护士评价“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实用性强的占86.02%.结论 “方案”的临床实施使中医护理更加规范化,可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但在应用中尚存在不足,应予以修订和完善.

    作者:文杰;马琳琳;黄砚萍;郭艳秋;景静;陈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新入职护士法律知识认知情况与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新入职护士卫生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其需求,为新护士入职培训提供更加明确、合理的指引,促进新入职护士更好地适应工作和学习.方法 采用自编的基本情况问卷、新入职护士法律知识认知程度与需求问卷对287名新入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 85.4%的新入职护士表示其毕业学校有开设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课程,且75.5%认为课程种类单一;多数护士表示会主动了解和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而且学校课程是他们法律知识的主要获取来源,并且坚定法律的重要性;新入职护士法律素质得分2~9(7.03±1.37)分;99.7%表示需要获得法律知识,且51.9%希望的途径是案例教学法.结论 新入职护士的法律素质亟待加强.医学院校应重视医学生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医疗机构也应加大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法律素质.

    作者:盛丽娟;孙欣;彭德珍;汪健健;徐莉莉;赵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个案管理在血糖控制欠佳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个案管理在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72例2型糖尿病患者,由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进行包括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长期个案管理,评估患者自我管理知识、自护行为、心理健康状况及血糖水平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自我管理知识得分出院时(15.0±3.6)及干预后(13.5±3.9)较干预前(10.4±4.0)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患者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及高低血糖处理自护行为改善(均P<0.01),抑郁情况有所缓解,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健康状况,应大力发挥专科护士在糖尿病长期照护中的作用.

    作者:孟朝琳;王媛媛;吴小彬;崔轶男;程婵婵;张锦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院前急救护士护理决策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在急救情形下,影响急救护士作出决策的因素.方法 根据护士实践决策能力得分测评量表,对80名在院前急救系统工作的专业护士进行能力测评;采用定性描述方法,自行设计制作表格问卷,讨论分析院前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护士决策能力得分2~6(4.51±1.17)分;院前急救护士决策能力影响因素评分由高至低依次为:护理教育、胜任感、自信、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护理教育、胜任感、自信、工作环境及人际关系均是院前急救护士决策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确定影响护士决策的因素,加强该方面培训,使护士快速适应各种特定的环境,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能力.

    作者:姚爱琴;冯青俐;刘晓鹏;朱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医护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心理状况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心理状况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接受IVF-E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IVF-ET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内容包括IVF-ET治疗周期的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宣教、各项常规护理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IVF-ET治疗不同阶段施以中医护理干预,包括情志调适、耳穴贴疗、中药口服、中医药膳.于移植后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进行测评,观察比较两组心理状况及临床结局.结果 干预组患者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IVF-ET治疗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作者:黄雄芬;民黎君;黄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抗氧化食物联合中药防治放射性口咽黏膜炎

    目的 探讨抗氧化食物联合中药对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我科鼻咽癌放疗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与综合组.对照组(20例)予常规口腔护理;在此基础上,中药组(25例)给予全疗程益气养阴解毒合剂含漱后吞服,综合组(17例)给予全疗程益气养阴解毒合剂与抗氧化食物治疗.疗程结束观察急性放射性口咽黏膜损伤程度、口腔疼痛情况、口腔pH值异常发生率和真菌感染率.结果 疗程结束后,三组急性放射性口咽黏膜损伤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口腔黏膜损伤程度较轻;三组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P<0.05,综合组VAS评分低;三组口腔pH值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25);三组真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氧化食物联合中药能有效防治鼻咽癌急性放射性口咽黏膜损伤,维持口腔正常pH值,改善口腔真菌感染状况,对口腔疼痛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邢华英;唐媛媛;李丹明;裴忠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多科联合无缝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应用多科联合无缝管理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50例患者作为联合组,接受多科联合无缝管理模式进行抢救、监测、治疗和护理;2013年1~7月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多科联合管理.比较两组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再灌注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缩短,再灌注成功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休克、猝死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过程应用多科联合无缝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救治时效、工作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淑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人工气道喷药转换器应用于气管套管内用药

    目的 探讨人工气道喷药转换器在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套管内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使用气管套管的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9例和转换器组19例.常规组直接用喷药剂喷口对准气管套管口给药,转换器组使用人工气道喷药转换器连接喷药剂喷口给药,定时记录两组患者痰液量及性状、肺部啰音情况.结果 转换器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使用人工气道喷药剂转换器治疗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爱丽;袁琳;李玲;贡亦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的负性情绪干预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28名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分为CBT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CB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均干预13周.干预前后对两组护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前,两组SCL-90、SAS、SDS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SCL-90、SAS、SDS及PSQI评分均有所下降,CBT组四个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除PSQI外,其他3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P<0.01).结论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进行心理干预,可帮助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情绪和行为上的负性感受,培养个体正确和良好的应对方式,缓解工作中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马慧珍;李丹;李倩;雷琰;何慧娟;魏丽丽;王宗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工作现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现况,为优化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患者满意度问卷对在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就诊的200例患者进行调查;对4名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现场观察与访谈了解工作现况.结果 患者满意度总体均分为(4.21±0.49)分,6个维度评分(3.45±0.78)~(4.36±o.64)分;专科门诊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胰岛素笔使用、检测血糖等13项,每个工作日实施0~48.00次;患者等待就诊时间(14.69±8.00)min.专科护理访谈提炼出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时间未建立预约制、门诊导诊护士配合欠佳及患者健康档案登记欠全面4个主题.结论 患者对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就诊流程和就诊时间等方面满意度较低,专科护士健康教育工作受到影响,应改进流程,以促进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程俊亚;张锦辉;孟朝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自制SBAR式交接表用于急诊患者转运

    目的 探讨SBAR式交接表在急诊科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急诊转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交接,观察组采用自制SBAR式交接表规范患者转出交接流程.结果 观察组交接不良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管路脱出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交接医护人员对交接工作的各项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SBAR式交接表的应用规范了急诊患者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了患者安全与团队合作.

    作者:蒋国娥;范志红;赵辉;严芳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