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平
目的 促进舌癌患者术后语音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对45例舌癌术后患者每月集中进行语音康复训练2次,电话回访1次,针对患者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训练方法.分别于出院前,出院后3、6个月对患者语音清晰度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护理人员通过电话指导患者康复训练236例次.45例患者中按要求来院复诊并进行语音康复训练38例.患者满意度提高,发音清晰度显著优于出院前(P<0.01).结论 集中训练结合定期回访,有利于改善舌癌术后患者发音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邢育珍;王彩芹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方法 将4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即按预先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配合能力、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有助于提高医疗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肖书萍;李小芳;耿志琦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移动式C型臂X线机(下称X线机)常用于骨外科各类手术中,以其方便、快捷、显像清晰为特点,深受广大临床医生的欢迎.尤其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已被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手术质量,缩短了手术时间.但是,由于基层医院手术室大多没有配备专业的X线机操作人员,手术过程中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操作X线机,加上手术无菌单常掩盖了患者的体表标志,因此增加了X线机术中定位的难度,常出现对位不准,需反复操作的情况,不仅耽误了手术时间,而且增加了X线对人体的危害.
作者:郭延平;华靖;李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随着诊疗护理工作中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应用量增加,临床医疗废物的收纳成为管理难点.提高医疗废物处理成效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此,我们在医疗护理操作后处置医疗废物前,利用现有的资源将非锐器医疗废物进行缩容处理,达到缩减医疗废物容积、增加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储存空间、降低医疗废物管理成本的目的.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郑晓燕;薛菊兰;苏冰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脊柱外伤患者卧床治疗期间床上功能锻炼体疗操的临床效果,使患者达到运动康复治疗的目的.方法 将120例胸椎、腰椎外伤患者(截瘫患者除外)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的指导方法;观察组通过体疗操进行功能锻炼,体疗操共8节,通过文献回顾法、专家咨询法、临床试验择优法自行编制,并制作成视频文件.评估两组患者住院3周后功能锻炼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的掌握情况、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体疗操有助于脊柱外伤患者系统有效地进行康复锻炼,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庆芬;刘秋鸣;邱双玲;徐晓燕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对8例梅尼埃病患者经乳突径路行淋巴内囊减压术.8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3~8 d(平均4.0d)眩晕、耳鸣症状消失,听力好转,纯音听力提高10 dB以上,能独立步行下床活动,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复查,8例患者眩晕、耳鸣症状完全消失,听力略改善.提出术前充分准备手术用物,合理摆放仪器设备,熟练掌握手术配合要领,熟悉相关的解剖知识,正确使用精细器械及监测仪,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手术进展,精细、规范操作配合避免损伤面神经,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春娥;韩凌;李媛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发面外敷缓解产后乳房充血期胀痛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产后乳房张痛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95)和对照组(n=105).观察组采用自制发面外敷乳房,对照组采用热敷、按摩方法护理胀痛乳房.结果 观察组干预时和干预后患者乳房疼痛缓解程度和干预后乳腺通畅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发面外敷法对产后乳房充血期胀痛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能促进乳腺管恢复通畅.
作者:杨泽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8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常规镇痛组(n=93)和超前镇痛组(n=95).常规镇痛组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即术前行疼痛知识宣教,术后应用Prince- Henry评分法定时评估患者疼痛,根据评分行针对性镇痛护理;超前镇痛组实施超前镇痛护理,即在前者基础上增加术前超前镇痛知识宣教,术后在执行各临床操作前行预见性疼痛评估,根据评分行预见性镇痛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 h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24 h、48 h、72 h疼痛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P<0.05;超前镇痛组下床活动时间较常规镇痛组显著提前,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镇痛组(P<0.05,P<0.01).结论 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君慧;汪晖;董翠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眼科手术安全核对单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眼科手术室1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核对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观察组采用自制核对单登记眼科手术安全核对单辅助核对,内容包括手术患者身份核对、带入物品、手术前核对、术中护理记录4个部分,并有手术医生签名,麻醉医生签名等;附有植入物条码张贴处和消毒指示卡张贴处.结果 观察组手术不同时点患者和植入物核对失误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手术安全核对单能减少手术隐患,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杜绝医疗差错及护理纠纷.
作者:陈玮端;虞玲;陈章娣;刘小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冲管方法在肠内营养护理中冲洗营养管的效果.方法 将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23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采用脉冲式冲洗营养管;对照组采用直冲式冲洗营养管.结果 两组营养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脉冲式冲管方法可有力地冲洗黏附在导管壁上的内容物,有效减少营养管阻塞,使肠内营养能够顺利进行.
作者:唐仰璇;佘佩吟;林妙英;方楚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老年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33例行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手术老年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理护理、膀胱功能训练、新膀胱功能的观察与训练等护理.结果 33例术后平均住院30 d,19例可控制排尿,9例日间可控尿;随访3~20个月,均能控尿且能经尿道自主排尿.结论 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老年患者的护理中,术前营养评估、心理干预并提前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术后强调新膀胱储尿、排尿、控尿功能的观察与训练,加强老年患者的出院管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迎霞;申海燕;刘雪琴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提高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护理效果.方法 将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行改进后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非切口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非切口疼痛强度显著轻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采用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
作者:陆金美;赵文芳;徐守琴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预防和减少颅咽管瘤术后并发水钠代谢紊乱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31例颅咽管瘤术后并发水钠代谢紊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循证护理问题,并根据水钠紊乱类型进行相应处理.结果 术后发生单纯尿崩症16例,低钠血症10例(脑盐耗综合征7例,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3例),尿崩合并高钠血症5例.28例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术后恢复良好;3例死亡.结论 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颅咽管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有效地调整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周斌;周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针对SERVQUAL模型在护理服务质量测评中的应用展开分析.综述了国内外护理中应用SERVQUAL模型的现状,指出SERVQUAL模型在护理中的主要作用、局限性以及今后的应用发展方向.
作者:景雪冰;张立杰;郑显平;乔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骨科专科护理对门诊尺桡双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手法整复术和小夹板外固定的尺桡双骨折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骨伤科专科护理,根据骨折的愈合过程分三期进行功能锻炼和饮食调护,并定期跟踪随访.两组均干预12周.结果 两组手法整复术后不同时间患肢肿胀值和疼痛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P<0.01;治疗12周后前臂功能和骨折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门诊尺桡双骨折患者于手法整复术后进行骨伤科专科护理干预,对消除患肢肿胀、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和前臂功能恢复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柯泽春;黎庆卫;陈玉梅;杨延斌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实施一体化运行过程中的细节管理方法,提高供应室服务质量.方法 成立专门的手术器械组,改变排班模式,加强器械管理细节,建立手供沟通联系通道,落实护理质量监控细节.结果 细节管理后器械清洗质量及服务满意度较管理前显著提升(均P<0.01).结论 细节管理保证了手术器械的安全供应,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严喜枝;陈筱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分层换敷料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的应用研究,寻找浅表软组织损伤换药的佳方法.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在常规清创消毒创面的基础上,用1层外科油纱和碘仿纱覆盖包扎处理,换药时敷料全部揭除;观察组在常规清创消毒创面的基础上,用3层外科油纱和碘仿纱覆盖包扎处理,换药时保留内层外科油纱.结果 观察组创面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治疗总费用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3层外科油纱换敷料方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更有助于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郑碧霞;谭薇;贺红梅;田惠萍;曾小英;张继文;陈娟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因意识障碍,再加上呼吸功能受损,使用脱水剂,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黏稠以及舌后坠等原因导致呼吸道不畅,常需气管插管,但黏稠痰液甚至痰痂常阻塞患者呼吸,甚至发生窒息.因此,加强气管插管的护理非常重要.充分而恰当的气道湿化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2011年1~5月,我们采用一次性双圈氧气雾化吸入器对30例气管插管患者行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湿化气道,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王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静脉留置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科在使用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发现存在液体滴注不畅现象,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分析原因为:此类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血管内针尖斜面向上,加之此类留置针材质较软,在使用贴膜固定针翼后,形成一股反作用力,针尖部分自然上翘致斜面紧贴血管内壁,引起滴注不畅.鉴此,我科改进传统固定方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赵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分析服务型领导理念构建医院护理服务文化的必要性,提出以服务型领导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主动服务为职责,不断完善质量标准;并通过改变工作模式、细化工作流程畅通工作路径,统一护士对工作的价值取向及价值观,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形成良好的护理服务文化氛围,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作者:王淑贤;安梦滢;单志桂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