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胰岛素注射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感染效果比较

王永华

关键词:胰岛素, 2型糖尿病, 皮下注射, 并发感染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胰岛素注射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T2DM)并发感染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98例T2DM并发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行三短一长法强化注射,观察组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日均胰岛素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均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方法治疗T2DM并发感染效果显著,且能使胰岛素用量降低,促进血糖达标,安全性高.
北方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雌激素软膏联合甲硝唑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雌激素软膏联合甲硝唑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各50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独给予甲硝唑栓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雌激素软膏联合甲硝唑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孕酮、雌二醇、促黄体生成激素以及促卵泡生成激素水平;并且于治疗后随访观察6个月和1年,观察两组的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78.00%(39/50)的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6.00%(48/50)的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孕酮、雌二醇、促黄体生成激素以及促卵泡生成激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的复发率为8.0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11/50)(P<0.05).结论:雌激素软膏联合甲硝唑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甲硝唑栓,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布地奈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以及吸氧等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片24mg,Qd;布地奈德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1.0mg/次,bid.比较两组肺功能变化、血气变化、呼吸困难评分、治疗效果改变等情况.结果:两组经过为期两周治疗后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得到改善,免疫球蛋白指标明显升高.布地奈德组比对照组改善状况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急性期能有更显著的疗效,是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啟桥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左氧氟沙星与阿莫西林联合依替米星对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Hp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与阿莫西林联合依替米星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Hp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8)给予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n=48)予以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与依替米星联合治疗,14d为1个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Hp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95.83%(46/48)]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7.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3.75%(45/48)]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25%(3/48)]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92%(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与阿莫西林联合依替米星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能有效提高Hp转阴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

    作者:张秋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国产核黄素片的溶出曲线研究

    目的:建立国产核黄素片的溶出曲线方法.方法:参照《日本橙皮书》中普通制剂溶出曲线考察方法、USP该药物项下的溶出介质配制方法及《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中维生素B2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确定溶出曲线考察方法.采用五种溶出介质对10个厂家的该品种进行了溶出曲线考察,确定了溶出过程接近人体环境的溶出介质,并进行了方法验证,通过f2相似因子法对溶出曲线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比较f值,发现同一厂家样品在5种溶出介质的溶出曲线有一定差异,不同企业间样品溶出曲线差异大,真实的反映了各厂家之间药物溶出的差异.结论:提示生产工艺不稳定,产品质量的均一性较差,建立了国产核黄素片的溶出曲线测定方法,并建议厂家优化生产工艺.

    作者:候海玲;吴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对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的90例该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前者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静脉点滴治疗,探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采用依达拉奉和基础治疗方案相结合可以有效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可减轻身体及精神上的痛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临床效果.

    作者:王彩霞;李歌;朱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100例.所有入选患者行常规肺部功能检查,以及X线检查、MRI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以及B组(对照组),各50例.A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B组采用单纯抗生素治疗,根据情况给予吸氧.两组均共治疗7d.治疗过程中检测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变化情况.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三个等级:痊愈、好转以及无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8.0%,两组相比,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较好,优于单纯使用抗生素,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王再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氨溴索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老年支气管炎采用氨溴索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2013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接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中的40例采用氨溴索进行治疗,对研究组中的40例采用氨溴索联合中药进行治疗.1月后,将两组治疗效果、发热、咳嗽、咯痰恢复正常的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参照组,发热、咳嗽、咯痰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采用氨溴索联合中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作者:杨汉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抗结核联合用药对肝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抗结核联合用药对肝脏损害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2月我院TB患者863例,实施6个月的抗结核治疗.统计抗结核肝损害临床症状、出现时间及严重程度.结果:863例TB患者中肝损伤72例(8.34%),其中58例伴有消化道症状;7例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1例胆石病、3例胆囊炎、7例脂肪肝、2例肝血管瘤;抗结核治疗1周内出现肝损害占41.67%(30/72),抗结核治疗1~2周内出现肝损害占36.11%(26/72),抗结核治疗2~3周内出现肝损害占2.78%(2/72),抗结核治疗3~4周内出现肝损害占12.50%(9/72),抗结核治疗4~5周内出现肝损害占4.16%(3/72),抗结核治疗5周以上出现肝损害占2.78%(2/72);72例肝损害中,轻度肝损害14例、占19.44%,中度肝损害22例、占30.56%,重度肝损害36例、占50.00%.结论:抗结核联合用药时,应全程密切监测肝功能,可及早发现肝脏损害情况并作出处理,以保障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实施.

    作者:魏义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联用氯吡格雷和质子泵抑制剂的用药分析和合理使用探讨

    目的:探讨联用氯吡格雷和质子泵抑制剂的用药分析和合理使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4月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接收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氯吡格雷和质子泵抑制剂联用情况,每月随机抽取我院4d(周一至周五)的门诊处方以及住院医嘱,除去周末和节假日,每季度总共10d,每年4个季度总共40d,对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进行用药分析.结果:我院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数量逐年上升,占30.00%左右,使用科室主要集中在心内科.结论:临床医生已随着治疗指南的更迭调整用药行为,关注到PPI与氯吡格雷药物相互作用会引发的心脏病风险,对重点科室应加强宣传教育,为患者优先选择相互作用影响小的药物,以保证治疗效果及兼顾规避用药风险.

    作者:李彦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出院病例抗菌药物专项点评与分析

    目的:对出院病例抗菌药物进行专项点评,对点评结果总结、分析,实现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化使用.方法:通过调取电子病历,随机选取4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样本,对病例信息进行回顾性点评,对点评结果进行整合、分析.结果:抽取的400份病历中,存在严重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有97例,占比24.25%.结论:我院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以实现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张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究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并分析相应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上报的80例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类型、给药途径、药品剂量、不良反应分类以及临床中的不良反应表现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究导致临床应用中药制剂时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试图探究出相应对策.结果:从不良反应易发人群来看,老年人与儿童较中青年患者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女性产生不良反应可能性大于男性(P<0.05),从用药方式来看,多为静脉滴注方式,从临床表现来看,多为皮肤与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应用中医制剂时,要对不同体质的病例制定不同的中药制剂治疗方案,合理判断药品剂量,选择安全可靠的给药途径,从而减少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更加安全地施用中药制剂.

    作者:张建伟;庞帼敏;黄健;郑文红;霍燕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96例AM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与研究组(n=48).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MIDAS)、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IDAS分值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MI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能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玉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丁苯酞软胶囊联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对大面积脑梗死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5月接收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平行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一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一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用尤瑞克林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2.6%,治疗组为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丁苯酞软胶囊联用尤瑞克林注射液应用于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刘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从强化中药调剂监管角度探讨其对减少中药房不良事件和相关差错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加强中药调剂监管对减少中药房不良事件及差错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6~12月开出的18500张处方列为对照组,不给予中药调剂监管;将2016年1~6月开出的18800张处方列为观察组,给予强化中药调剂监管,记录并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及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及差错发生率0.04%,对照组不良事件及差错发生率为0.1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中药调剂监管有助于减少中药房不良事件及差错率,提升调剂质量,促进用药安全.

    作者:冯艳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31例盐酸头孢替安药品不良事件分析

    目的:分析院内盐酸头孢替安致不良事件的(ADE)发生原因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药师建议.方法:对我院2010~2016年报告的31例盐酸头孢替安ADE报告进行回顾性归纳分析.结果:31例报告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发生年龄段51~60岁多,不良事件损害表现以皮肤黏膜损害、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损害为主,严重不良事件为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多型性红斑.结论:盐酸头孢替安临床应用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不单纯是由于药物本身特性以及患者个体的差异导致,药物的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的不当等也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提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频次,加强给药后的观察以及发生不良事件的及时干预,可以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作者:张玫;郑涛;王娜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止血有效率及子宫切除率的影响

    目的:探究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联合使用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止血有效率及子宫切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4月我院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84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缩宫素治疗,观察组予以缩宫素+米索前列醇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产后2h内出血量、止血有效率,并对比两组子宫切除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为(285.47±48.57)mL,低于对照组的(414.78±54.2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3.81%(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切除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显著减少产后2h内出血量,提高止血有效率,且不会增加子宫切除率.

    作者:李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流行性感冒治疗中莲花清瘟胶囊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流行性感冒患者92例,按照随机划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莲花清瘟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83%(45/46)高于对照组的84.78%(39/46),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16.50±3.00)h少于对照组的(22.50±4.50)h,观察组痊愈时间(32.00±6.50)h少于对照组的(50.50±10.50)h,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2.17%(1/46)与对照组的4.35%(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行性感冒临床治疗中,莲花清瘟胶囊应用可取得显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推广.

    作者:孙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及安全性对比.方法:将2014年3月~2017年3月11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55例.艾司西酞普兰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罗西汀组则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卒中后抑郁治疗疗效;干预前后HAMD评分;药物安全性和起效时间.结果:帕罗西汀组卒中后抑郁治疗疗效和艾司西酞普兰组相似,P>0.05;干预前两组HAMD评分相近,P>0.05;治疗8周两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起效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作者:梁战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施以临床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苏黄止咳胶囊口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78.3%),研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用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有利于疾病转归,促进病情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欧银燕;罗华清;黄美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不同七氟醚诱导方式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七氟醚诱导方式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增加吸入浓度方式诱导,观察组使用高浓度快速吸入方式诱导,检测记录并对比两组生命体征变化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术前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皮、手术5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等生命体征较对照组平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脑双频指数降低至60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全身麻醉患者使用七氟醚高浓度快速吸入诱导所需时间较低浓度递增诱导方式短,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安全可靠.

    作者:张连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北方药学杂志

北方药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冶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