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智能化时控开关用于紫外线照射消毒

吴庆凤;张祥美;李凤琴;莫宝珠;王爱琴

关键词:空气消毒, 智能化时控开关, 紫外线灯管
摘要:将智能化时控开关安装于全院需要紫外线消毒并有紫外线灯管的场所(输液室、供应室、血液净化中心和病区的换药室、处置室、诊疗室、库房).安装完毕根据不同场所的消毒需求,对每个智能化时控开关设定消毒的时间段.结果 2年余,各紫外线消毒灯管准确无误按输入要求开启和关闭实施消毒,未发生任何故障.提示将智能化时控开关应用于紫外线消毒中是一种既节省人力,又确保消毒质量的经济、方便、安全的消毒模式.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转动式安瓿折断开启吸药操作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为解决玻璃安瓿开启、吸药不便以及造成护士职业伤害的问题.研制了快速折断玻璃安瓿颈和旋转式抽吸药液为一体的操作装置.该装置由底座、旋转架、折断器和外罩组成.通过握住固定手柄和旋转手柄使折断器快速旋转1周,即能快速一次性折断上、中、下三层的大中小安瓿各10支;用双手控制注射器转动该装置抽吸药液.该装置具有安全、快速、不污染、吸药彻底的优点.

    作者:张洪芬;刘亚琼;张琪韵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精神科牙垫套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精神疾病患者发病期间在其精神症状的影响下,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其中包括咬舌、咬伤自己或他人、对工作人员和周围人恶意吐痰等.这些现象增加了患者自身的危险性,也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更好地护理此类患者,我们设制了一种托牙垫的头套(下称牙垫套),并通过近2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蔡欣;张华坤;谢金香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中药外敷治疗肌内注射致局部硬结效果观察

    肌内注射是一种常用给药途径,但由于疾病的不同,用药的种类也不同,又因肌体状态及药物吸收速度等原因,经常在注射后引起局部硬结,甚至红肿,不仅影响进一步给药,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1-2] .2005年6月起我科采用中药外敷,对肌内注射致局部硬结有良好的消散作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华秀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鼻胃管固定带的设计与应用

    鼻胃管在临床应用广泛.常规于面部贴胶布加以固定,但存在很多弊端,如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使用时易拉脱鼻胃管;胶布随着头面部的活动易松动,导致胃管滑移;有的患者对胶布过敏,导致皮肤损伤.鉴此,笔者设计了鼻胃管固定带,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亚兰;徐洁;彭虹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氟尿嘧啶温热化疗预防静脉炎效果观察

    目的 减少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和减轻静脉炎严重程度.方法 选择第1次应用氟尿嘧啶连续静脉化疗5 d的头颈部及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30例,采取自身对照,第1、3、5天在右手穿刺行加温静脉化疗90例次(加温法),第2、4天在左手穿刺行常温静脉化疗60例次(常温法).比较化疗第1~21天两种方法化疗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炎严重程度.结果 加温法发生静脉炎22例次(24.4%).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12、7、3例次;常温法发生静脉炎27例次(45.0%),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6、15、6例次,两种方法静脉炎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氟尿嘧啶静脉温热化疗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和减轻静脉炎严重程度.

    作者:闻曲;鲍爱琴;刘红玲;鲍利红;方丽;鲁汉英;杨靖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慢性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

    目的 了解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因素,以探讨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对65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真菌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腹腔(24例,36.9%)和呼吸道(28例,43.1%),发生真菌感染的原因除了疾病本身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外,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侵入性诊疗方法、激素的使用等因素.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才能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正莲;章莉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肛周感染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疗效.方法 以住院时间为顺序将住院化疗后发生肛周感染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对症治疗,每日晨、晚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0min.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每日晨、晚采用中药熏洗坐浴.结果 治疗第7天,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效果优于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作者:王琳;周丽萍;刘玉萍;丁云娴;陈琴夏;韩桂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急救护理小组值班制的组建与实施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小组值班制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将302例急救患者按时间先后分成对照组(148例)和观察组(154例),对照组常规由所在科室负责急救,观察组在急救护理小组(该小组24 h负责全院急危重症抢救会诊,给予值班护士现场、指导并帮助解决问题)的指导下完成急救工作.结果 两组患者、家属及医生满意率提高.护理记录合格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急救护理小组可提高患者、家属及医生满意率,提高重症抢救及护理质量,降低纠纷发生率.

    作者:关晓辉;李江花;刘贵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健康营活动在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营活动对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安排为期4周、每周3次的健康营活动,即郊外花卉园活动和专题健康教育讲座;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 4周后实验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SDS、HAMD评分,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健康营活动可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有效改善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糖代谢.

    作者:卞美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及其与工作倦怠、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及其与工作倦怠、工作绩效的关系.为进一步平衡护士工作与家庭、预防工作倦怠、提高工作绩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工作绩效量表对重庆市万州区1 094名执业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家庭冲突评分3.04±1.23,工作一家庭冲突评分3.14±1.29.家庭一工作冲突评分2.85±1.52;不同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医院级别的护士工作家庭冲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工作家庭冲突显著影响护士的工作倦怠(P<0.01),对工作绩效没有影响.结论 护士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冲突是护士工作倦怠的预测值.管理层需重视护士群体的工作家庭冲突并采取平衡策略降低冲突水平,从而预防和降低护士的工作倦怠,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钟小勤;田继书;严利;陈琼;梁小洪;唐勇;潘文芬;唐平;马士容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三级医院分级护理制度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三级医院临床实践中分级护理制度实施现状,结合临床实际及专家提出的指导性建议,进一步完善分级护理制度.方法 抽取2所三级医院6个病区的患者为调查对象,通过直接观察法,记录每个病区每日接受各级护理的患者数量、巡视时间间隔及未及时更改护理级别的情况.采用Delphi法就分级护理有关内容对30名护理专家进行咨询.结果 调查患者283例.其中一级护理47.0%,二级护理51.9%.三级护理1.1%;5.3%未及时更改护理级别.巡视时间间隔一级护理平均55.67 min,二级护理220.10 min.三级护理233.54 min.30名专家认为一级护理需要30~60 min巡视1次,病情危重及不稳定者随时巡视;二级护理2~4 h巡视1次;三级护理每天巡视3~4次.结论 原分级护理制度在临床实践中难以执行,应根据临床实践及专家建议确定合适的分级护理巡视间隔时间.

    作者:朱丽芹;刘玉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分次给药法预防多西他赛过敏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次给药法预防多西他赛过敏反应的效果.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将128例使用多西他赛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输注多西他赛296例次,采用分次给药法,先将多西他赛20 mg稀释到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若无不良反应则将余量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余量1 h滴完.对照组输注154例次.将多西他赛1次药量全部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 h滴完.两组输注前给予激素预处理,输注中观察并记录患者过敏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过敏反应19例次(6.42%),对照组21例次(1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过敏反应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次给药法能有效减少多西他赛过敏反应的发生,避免因治疗被迫中止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医患纠纷.

    作者:王虹;程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胸腔内注射自体血治疗复发性气胸的护理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射自体血治疗复发性气胸的效果与护理.方法 对19例复发性气胸患者,经胸腔引流管注射自体血治疗,同时实施饮食和心理护理、卧位指导、观察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 自体血治疗后3~10 d肺复张拔除引流管,随访3~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自体血胸腔内注射治疗复发性气胸效果满意,操作中严密的观察与配合、及时变换体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毛晓群;黄惠芬;邓淑冰;黄云宴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中药熨烫穴位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

    目的 探讨中药熨烫穴位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后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在对症支持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康复运动疗法,伴疼痛者给予普鲁卡因加泼尼松龙局部封闭;观察组采用中药熨烫患肢特定穴位.结果 治疗第30天.观察组肌肉痉挛改善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中药熨烫穴位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作者:陈群;闫芳;李连春;吕安妮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不同层次护生对临床能力培养的需求比较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和大专护生对临床能力培养需求的差异,为临床有重点地培养护理人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护生临床能力培养需求问卷调查本科护生76名和大专护生53名.结果 不同层次护生对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护理职业素质的需求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本科护生呼声较高的需求是应急事件反应能力、专科护理操作能力、实施配合抢救的能力等,而大专护生呼声较高的需求是专科护理操作能力、护理法律意识、基础护理操作能力等.结论 不同层次的护生对临床能力的培养需求不同.应针对其学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培养.

    作者:刘芳;李秋洁;邱妍;于晓悦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每日工作重点提示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实践

    目的 探讨每日工作重点提示在护士长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合理制定护士长每日工作重点提示内容,实施1年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反馈量表调查58名护士长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每日工作重点提示的情况.结果 护士长对每日工作重点提示反馈量表的所有条目认同率≥75.9%;实施前后特护、一级、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患者满意率、三基培训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每日工作重点提示的应用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护士的理论与技能水平.

    作者:薛素梅;汪惠才;杨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护理实验虚拟网络平台的研发及应用

    为解决实验室资源匮乏、实验手段单一、实验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基于FLEX平台服务技术的RIA技术,自主设计具备仿真模拟、人机交互和分析统计等功能,集学习与考核功能于一体的护理实验虚拟网络平台.该平台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实验教学效果,丰富实验的考教方式,并有效减轻实验室运行压力.

    作者:叶夏;杨晔琴;熊晶晶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利用清洁塑料药盒盛装医疗废弃物

    临床上常用搪瓷弯盘盛装废弃物,弯盘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洁消毒方可再次使用,增加了护士工作量.2008年6月起,笔者利用清洁塑料药盒代替搪瓷弯盘盛装医疗废弃物,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向天平;刘兆霞;张贤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基础治疗依从性调查

    目的 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对基础治疗的依从性,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84例接受基础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基础治疗依从性总分为(39.42±9.03)分.年龄与依从性呈正相关;治疗时间与依从性成负相关(均P<0.01).工作、应酬繁忙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基础治疗依从性不甚理想,护士应增强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鼓励家属协同及坚持治疗,提供个体化、简单易行的指导,避免进入治疗误区,以防止痛情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雯琦;钱萍;许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药盐包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痛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药盐包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所用中药相同,对照组将药物煮沸后用毛巾湿热敷;观察组将药物制成药盐包,加热后外敷患处.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药盐包外敷能迅速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加速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朱其卉;黄移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