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污物桶术中摆放位置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李建英;陈思远

关键词:手术室, 空气, 污物桶, 摆放位置, 细菌, 环境监测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污物桶术中摆放位置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 设定在同一类手术中污物桶摆放位置距百级手术间高效过滤出风口水平距离分别为1.2 m(近距离组)、2.2 m(远距离组).每台手术开始前距高效过滤出风口相同距离处放置污物桶2个,分别于手术开始30 min、60 min、90 min随机取样检测空气菌落数.术毕清理污物桶的污物,更换清洁垃圾袋,于下一台手术开始前按另外一种距离摆放.结果 手术开始30 min近距离组空气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远距离组(P<0.05),而手术60 min、90 min时两组空气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远距离组的空气细菌培养阳性率随手术时间的延长显著增高(P<0.05),而近距离组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污物桶摆放位置离高效过滤出风口较远时可有效控制手术开始后30 min时的空气细菌含量,但其空气细菌培养阳性率随时间变化显著提高,手术人员应避免不必要走动,以减少空气流动,从而减少空气污染.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咽部液氮冷冻治疗装置的改进

    临床常采用液氮冷冻法冷冻咽后壁用于治疗慢性咽炎[1-2].我科传统的液氮冷冻治疗采用BYD-Ⅱ型液氮冷冻治疗器(北京翔云电子设备厂生产),其冷冻头及输液管前端为金属,导冷快,冷冻时操作不慎易粘连悬雍垂及舌背造成正常组织冻伤;且冷冻头较粗,当患者咽反射敏感、配合较差或舌背抬举过高致咽后壁暴露不充分时,不易准确定位冷冻部位.

    作者:彭新宇;潘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手术室污物桶术中摆放位置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术室污物桶术中摆放位置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 设定在同一类手术中污物桶摆放位置距百级手术间高效过滤出风口水平距离分别为1.2 m(近距离组)、2.2 m(远距离组).每台手术开始前距高效过滤出风口相同距离处放置污物桶2个,分别于手术开始30 min、60 min、90 min随机取样检测空气菌落数.术毕清理污物桶的污物,更换清洁垃圾袋,于下一台手术开始前按另外一种距离摆放.结果 手术开始30 min近距离组空气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远距离组(P<0.05),而手术60 min、90 min时两组空气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远距离组的空气细菌培养阳性率随手术时间的延长显著增高(P<0.05),而近距离组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污物桶摆放位置离高效过滤出风口较远时可有效控制手术开始后30 min时的空气细菌含量,但其空气细菌培养阳性率随时间变化显著提高,手术人员应避免不必要走动,以减少空气流动,从而减少空气污染.

    作者:李建英;陈思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U形防水单与脑科粘贴手术巾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肝移植患者常有腹水,且术中需要大量的冲洗液,如吸引不及时,腹水或冲洗液易浸湿无菌单,不仅破坏了无菌屏障,而且不利于术中患者体温护理.

    作者:卢燕;曾俊;王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膀胱全切原位M形回肠代膀胱的手术配合

    对4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原位M形回肠代膀胱术.手术均顺利完成,住院20~30 d康复出院.出院后随访2年,3例1年内能自主控制排尿,1例18个月能自主排尿.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掌握解剖结构及手术流程,严格保持术野的无菌状态,器械的传递做到轻、准、稳、快,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何勇勤;郭海鸥;周玉琼;黄玮;张慧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专科组长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手术室管理的方法.方法 于手术室设置5个专科护理组,每一专科护理组设组长1名,采取组长负责制,组长针对每个组员的业务水平实施针对性的管理与培训.结果 实施专科护理组后,专科配合水平、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有提高.物品准备合格率由92.5%上升至98.8%,专科医生满意度由90.4%上升至95.6%.结论 设置手术室专科护理组,组长可实施过程控制,提升服务质量,有助于实现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作者:程富英;周娅颖;卢艳;曾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肺移植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肺移植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应用过程中的观察内容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6例肺移植应用ECMO患者采取开始转流后的常规护理,ECMO管路的管理,生命体征与实验室指标观察,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 4例患者在肺移植术后即撤离ECMO;1例房间隔缺损伴Eisemenger患者由于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连续使用ECMO 34 h后顺利撤离;1例双肺移植因术中出血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中紧急行ECMO支持,术后第7天顺利撤离.全组患者未发生ECMO相关并发症.术后4例患者顺利出院,出院后生活质量良好;1例由于术后出现MODS于术后第9天死亡,另1例再次移植患者处于术后恢复中.结论 ECMO应用过程选择合理的护理方案及手段,可及时发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医生及时、正确的处理提供依据.

    作者:王雯;徐秀琳;王永功;朱雪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西咪替丁治疗坏死性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治疗坏死性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55例坏死性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创面彻底清创后,对照组采用0.45%~0.55%碘伏棉球填塞腔道.观察组用西咪替丁原液(0.2 g/ml)喷洒创面,再用西咪替丁棉球填塞腔道.两组均用伤安素覆盖.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创面治愈时间显著缩短(P<0.05,P<0.01).结论 西咪替丁治疗坏死性压疮疗效肯定,成本低廉,易于被患者和家属接受.

    作者:王友光;袁蓓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2例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的护理

    对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微创经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封堵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60 min,术中出血量50 ml,术后4、5 d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经X线摄片、心电图等检查未见封堵器脱落、变形及残余血液分流,心功能良好.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吉凤庆;汪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俯卧位面部支架的研制及在玻璃体填充术后患者舒适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玻璃体填充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方法 将90例玻璃体填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胸前及前额各垫一软枕,双上肢自然放于头部两侧.观察组术后胸前垫一软枕,面部采用自行设计的俯卧位面部支架支撑.运用自制量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舒适度的主客观指标.结果 观察组俯卧维持时间、俯卧睡眠时间及舒适度自我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强迫体位所致的胸闷、胸骨痛、颈肩部酸痛、肢体麻木等不适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 俯卧位面部支架能有效提高玻璃体填充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巩固手术疗效.

    作者:柳玲;范湘鸿;余桂香;许芳;郭珊华;万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初产孕妇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初产孕妇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上海地区100例初产孕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产孕妇焦虑总分为36.43±9.39,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评分(P<0.01);年龄25~岁,大专以下学历,工人、农民为职业的初产孕妇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年龄、学历、职业类型的初产孕妇(均P<0.01);独生子女、有慢性疾病史的初产孕妇焦虑水平偏高(均P<0.01);有流产史的初产孕妇焦虑水平偏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社会支持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有无流产史与孕妇焦虑水平显著相关(均P<0.01);因果通径图示,前述3项为影响孕妇焦虑水平的直接因素,慢性病史及担心生产过程是间接因素.结论 初产孕妇孕期焦虑水平较高;年龄、学历、职业类型、慢性疾病史与孕妇焦虑水平相关;社会支持、是否独生子女、有无流产史是预测初产孕妇焦虑水平的重要因素.

    作者:侯晓静;沈慧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上肢外展固定套的制作与应用

    手术中患者因意识不清、烦躁不安,不能有效控制输液的上肢外展,易使输液针头刺破血管壁或脱出血管外,造成药液外渗,需重新穿刺,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会污染手术野,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张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上肢及锁骨骨折患者方便内衣的制作

    上肢及锁骨骨折患者穿脱内衣较困难,鉴此,我科设计制作了一种多开口式内衣,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何会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头孢类抗生素皮试液配制方法介绍

    头孢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因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否做皮试国家尚没有统一规定.

    作者:孙建英;张英辉;邱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FK-506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对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按知情同意将107例无糖尿病病史的肾移植患者分为FK-506组(38例),术后应用FK-506;环孢素A(CsA)组(69例),术后应用CsA.对两组患者的血糖和OGTT进行定时、动态监测.比较两组高血糖及肾移植后糖尿病(PTDM)发生率.结果 FK-506组11例(28.95%)出现高血糖,其中8例(21.05%)确诊为PTDM;CsA组8例(11.59%)出现高血糖,其中5例(7.25%)确诊为PTDM.FK-506组高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CsA组(P<0.05),但两组PTDM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FK-506有高血糖的不良反应,护理时应对血糖进行严密监测以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唐薇;胡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社区护士与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

    目的 比较并分析社区护士与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方法 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对符合条件的社区护士(n=135)及其上级医院护士(n=152)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为3.56±0.44,医院护士为3.36±0.61,均处于中等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社区护士在被认可与表扬、工资与补贴、排班与工作条件、管理与医院的政策、家庭与工作间的平衡以及成就与责任6个维度上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医院护士(均P<0.01).结论 社区存在某些利于护士保持工作满意的因素,社区和医院管理者均需要针对满意度低的项目进行改进(如增加福利待遇及个人发展机会等),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进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岳超敏;刘婷;韩梦君;臧渝梨;娄凤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唤醒麻醉下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对44例脑胶质瘤患者在唤醒麻醉状态下切除肿瘤.结果术后1~8 d患者出现短暂性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如偏瘫(1例)、肌力下降(2例)、失语(11例)、癫(癎)单纯性部分发作(3例)、肢体活动障碍(8例),于术后7~15 d逐渐恢复出院.随访7~42个月,无病生存35例,3例分别于术后9、21、26个月出现头痛、呕吐,头颅CT示肿瘤复发,6例因肿瘤复发死亡.提出术中唤醒脑功能区手术是当前脑功能区手术的新策略,可以大限度地保护脑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做好围术期心理护理,加强体位、患肢、语言、安全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可确保手术效果.

    作者:罗青;成红梅;张薇;李佳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配合

    对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存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全麻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及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中5例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3例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术.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患者在术后7 d因脑部并发症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至1年复查未出现持续和短暂的神经系统症状,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提出术前物品准备充分;术中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严密监测心电活动及脑电图波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血压波动,注意保温,严格无菌操作,熟悉每一手术步骤,与麻醉师及手术医生配合默契,尽大限度缩短颈动脉阻断时间,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作者:陶敏;刘冬霞;李艳军;郑庆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护理人员获取网络资源信息的能力调查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护理人员信息能力调查表对147名在职护士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仅13.6%、38.1%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和信息检索知识;仅4.8%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不同学历、职称护理人员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的途径(除使用专业搜索引擎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护理人员认为查找和利用信息的大困难为缺乏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89.8%),缺乏提炼信息的能力(85.0%),缺乏检索知识(38.1%)以及没有时间(32.0%).结论 护理人员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加工、提炼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存在不足,在使用专业搜索引擎上存在学历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士网络时代获取信息的能力.

    作者:石霞;刘玉玲;封锡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

    对45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在脓肿切开引流、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结果43例患者转危为安,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10~28 d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无复发.提出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道管理、切开引流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可促进疾病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史炜琪;李立宏;马婕;雍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亲属对出院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

    目的 了解脊髓血管畸形患者家属对出院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其掌握情况,使护士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的院外康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40名住院患者家属就其出院健康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家属对康复护理知识的需求程度高;对患者出院后生活方式及饮食注意事项的需求次之;对疾病知识(疾病复发的应对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的需求居第三;对于心理护理知识及复诊知识需求程度及掌握程度低.患者家属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影响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程度(均P<0.05);其年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健康知识需求相关(均P<0.01).结论 依据脊髓血管畸形患者家属对出院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重视健康教育的内容设计,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亲属进行不同内容、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健康科学观念,可促进患者的院外康复.

    作者:李欣;王军;赵素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