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剑珍
为了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笔者设计了患者床头安全卡,便于护士在患者床边查对,于2007年1~6月应用136例次.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杨艳琴;胡娅微;刘淑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针头直接插入肝素帽后如何固定既省时省力,又牢固、美观,是临床护理需要解决的问题.2007年2~8月,笔者对150例患者采用蝶形固定,获得上述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程云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结构、植入方法、植入后的应用及护理、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张光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疾病不确定感对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反应、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35例初诊鼻咽癌接受常规放疗患者.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RTOG/EORTC放射性损伤评估量表、癌因性疲乏评估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进行问卷调查以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分为高分组(73例)和低分组(62例),比较两组放疗反应、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结果 初诊鼻咽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为119.57±31.80.低分组放疗反应(除黏膜反应、皮肤反应外)、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优于高分组(P<0.05,P<0.01).结论 初诊鼻咽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较严重,影响其放疗反应、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叶云婕;文华;杨艳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院前延误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AMI的院前延误.方法 通过查阅出院病历和电话回访的方法回顾性调查59例AMI患者院前延误情况.结果 59例AMI患者院前延误1~72 h,中位时间6.5 h,院前延误率57.6%(34/59);年龄≥65岁、女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既往无冠心痛史者院前延误率显著高于年龄<65岁、男性、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和有冠心病史者(P<0.05,P<0.01).结论 AMI患者院前延误问题严重,应加强社区人群冠心病知识教育,尤其是高龄女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以改善AMI患者院前延误情况.提高救治率.
作者:丁四清;陶新陆;肖美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清开灵氧气驱动雾化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80例COPD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清开灵氧气驱动雾化,2次/d,15 min/次.连续7 d后评价疗效.结果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PaO2及白细胞计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清开灵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症状.
作者:齐爱娇;曾小红;胡细娥;夏小莲;华瑰;尹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处理婴幼儿腹胀的传统方法是肛管排气,但易致肛管堵塞,排气效果差.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笔者采用棉签蘸液体石蜡刺激肛门治疗婴幼儿腹胀患儿42例,效果满意.
作者:刘焕叶;杨春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手指操训练延缓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30例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进行基本匹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干预组每天9:30~10:00,在保健师的带领下做手指操,持续3个月,用MMSE、MOCA、ADL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3个月后,时照组MMSE、MOCA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而ADL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干预组干预前后MMS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MOCA、ADL评分显著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P<0.01).结论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水平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手指操训练可延缓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进程.
作者:张立秀;刘雪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痛(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及一般资料问卷对72例DM并发AMI患者在发病第3天进行调查.结果 DM并发AMI患者抑郁发生率为61.1%,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经济状况、DM病程、DM并发症及社会支持有关(P<0.05,P<0.01).结论 DM并发AMI患者早期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且与多种因素相关,护士应在常规救治AMI的同时注重抑郁症状的干预.以提高疗效.
作者:武婷;陈珊;杜晓晖;姚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对1例C型尼曼-匹克病患儿采取抗感染、排痰、营养神经及全身支持治疗.结果 惠儿住院15 d,生命体征稳定,肺部听诊双肺未闻及痰鸣音及湿性哆音,病情好转出院.提出C型尼曼-匹克病的护理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对症护理,加强营养、饮食指导;同时强调产前检查的重要性,以降低此病的发病率.
作者:程明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受临床护理教师的影响程度.为临床培养和选拔优秀教师提供依据.为科学管理临床教师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 应用自设问卷对196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理教师时护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实习效果、工作态度、专业思想、求知欲和心理压力;专科护生在专业思想、求知欲、心理压力3个方面受临床教师的影响高于本科护生(P<0.05,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科学地培养和管理临床高素质师资队伍;临床教师应注重自身建设,以楷模形象影响护生.
作者:花蕾;侯淑肖;邵文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对PICC固定处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32例行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观察组用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贴于PICC固定处皮肤,对照组单用3M透明敷贴.结果 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相对延迟.结论 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在PICC护理中比单用3M透明敷贴更能保证PICC留置时间.有效保护PICC固定处皮肤.
作者:黄晨燕;何丽娟;王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从抗凝荆、采血用具、采血部位的选择,穿刺技巧及标本存放时间和温度5个方面对国内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参考,提高采血成功率和标本检测效果.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床旁持续血液净化(CBP)治疗的佳抗凝方法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30例并存高危出血倾向需行CBP的急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9例采用传统的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抗凝;B组8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法;C组13例在B组的基础上,每6~8小时以肝素盐水冲洗浸泡管路及滤器抗凝.结果 3组均未诱发或加重出血,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体外循环凝血情况、24 h更换滤器、治疗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两比较,除B、C组血滤器凝血程度及A、B组更换滤器外,其余各项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25,P<0.05).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同时,每6~8小时以肝素盐水冲洗浸泡管路及滤器抗凝是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床旁CBP佳的抗凝方法.
作者:田晓华;张惠;赵爱荣;张智新;陈怡;赵静雯;徐小雨;甘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对36例复治耐药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γ治疗8周,26例(72.2%)痰茵涂片转阴;24例(66.7%)痰培养转阴;30例(83.3%)血沉恢复正常;28例(77.8%)病灶吸收好转.提出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给予正确的雾化吸入指导,严密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金立红;张海燕;戚燕;张蕊;韩岩;石玉桂;林存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提高急诊科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急诊科设立通科护士长夜班制,实行24 h管理.结果 护理投诉率由7起变为零,患者满意度由92%上升至99%.结论 急诊科设立通科护士长夜班制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投诉.
作者:秦洁;姚娴凤;杜菊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气管切开患者一次堵管成功率.方法 将气管切开符合堵管奈件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一次性完全性堵管,改进组采用更换小2~3号的金属气管套管,待患者呼吸平稳,无胸闷、憋气并能自行排痰后行棉签塞完全堵管.结果 两组一次堵管成功率和堵管成功时间比较,常规组分别为56.0%和(11.0±1.5)d,改进组分别为100%和(6.0±1.0)d,改进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 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改进堵管法可缩短堵管时间,提高一次堵管成功率.
作者:刘春英;张玲;刘玉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2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特罗凯分子靶向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为:皮疹15例,腹泻11例,甲沟炎3例,皮肤干燥6例,口腔溃疡2例,鼻出血1例,肝功能异常2例.及时发现并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对症护理等措施后,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控制,21例患者均未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中断治疗.
作者:张碧霓;李秋屏;王喜辉;潘锡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信息技术在特需门诊高尿酸血症惠者随访中的效果.方法 对在特需门诊就诊的6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随访.干预组31例在此基础上结合电话、手机短信、E-mail、传真和自制提醒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随访6个月,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尿酸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随访特需门诊高尿酸血症患者直接有效.
作者:陈丽萍;彭幼清;张莉萍;姚曼玲;左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对15例癌症患者化疗期间发生的安全隐患(化疗药物外渗、跌倒、自杀倾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安全隐患的发生与患者疾病因素、心理因素、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因素等有关.提出对护士加强化疗知识及护理技能培训、做好化疗安全护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心理疏导、用药护理等,可有效地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使惠者达到佳的治疗、护理效果.
作者:陈凤菊;燕群美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