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专护生临床实习初期安全防护干预效果评价

余剑珍

关键词:学生, 护理, 大专, 临床实习, 安全防护, 临床教学
摘要:目的 提高护生在临床实习中自我安全防护知识的知晓程度和操作规范.方法 对54名护生于进入临床毕业实习阶段开展安全防护知识讲座和规范操作示教,连续干预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安全防护知识正确认知率及自我防护行为(除口罩使用方法外)掌握率显著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 对护生实习初期进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有利于增强护生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1例C型尼曼-匹克病患者的护理

    对1例C型尼曼-匹克病患儿采取抗感染、排痰、营养神经及全身支持治疗.结果 惠儿住院15 d,生命体征稳定,肺部听诊双肺未闻及痰鸣音及湿性哆音,病情好转出院.提出C型尼曼-匹克病的护理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对症护理,加强营养、饮食指导;同时强调产前检查的重要性,以降低此病的发病率.

    作者:程明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输液报警器的研制与应用

    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安全足患者为关心的问题,90%的患者担心液体走空[1].侧重于输液完毕自动报警功能的技术已有多种[2-4],各有弊端,如制作繁杂、使用不便等.

    作者:庄凤娟;席刚明;代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癌症患者化疗期间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对15例癌症患者化疗期间发生的安全隐患(化疗药物外渗、跌倒、自杀倾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安全隐患的发生与患者疾病因素、心理因素、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因素等有关.提出对护士加强化疗知识及护理技能培训、做好化疗安全护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心理疏导、用药护理等,可有效地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使惠者达到佳的治疗、护理效果.

    作者:陈凤菊;燕群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误现状及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院前延误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AMI的院前延误.方法 通过查阅出院病历和电话回访的方法回顾性调查59例AMI患者院前延误情况.结果 59例AMI患者院前延误1~72 h,中位时间6.5 h,院前延误率57.6%(34/59);年龄≥65岁、女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既往无冠心痛史者院前延误率显著高于年龄<65岁、男性、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和有冠心病史者(P<0.05,P<0.01).结论 AMI患者院前延误问题严重,应加强社区人群冠心病知识教育,尤其是高龄女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以改善AMI患者院前延误情况.提高救治率.

    作者:丁四清;陶新陆;肖美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大专护生临床实习初期安全防护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提高护生在临床实习中自我安全防护知识的知晓程度和操作规范.方法 对54名护生于进入临床毕业实习阶段开展安全防护知识讲座和规范操作示教,连续干预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安全防护知识正确认知率及自我防护行为(除口罩使用方法外)掌握率显著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 对护生实习初期进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有利于增强护生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作者:余剑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直接医嘱执行与核对的改进

    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医院的广泛应用,我院自2004年11月开始执行直接医嘱,即将由医生在医嘱单上书写医嘱、护士录入计算机的医嘱处理方式改为由医生直接从计算机录入医嘱、护士审核执行的方法.

    作者:贾巧进;周茹玲;王玉芳;王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人员关怀能力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现状,为培养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1所三级甲等医院322名护理人员关怀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关怀能力评分低于常模(均P<0.05);不同职称护理人员认知和耐心维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其中主管护师显著优于护师和护士(均P<0.05);总是实施关怀率主管护师高(65.4%).护师次之(16.1%),护士低(15.5%).结论 护理人员整体关怀能力较差,尤其是低职称护理人员,护理管理部门应制订针对性计划培训不同职称护理人员,以提高其关怀意识与能力.

    作者:许娟;刘义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老年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单的设计与应用

    自行设计老年住院惠者健康教育单,内容包括疾病的诱因及常见表现、活动及休息指导、饮食指导、各种并发症的预防、目前存在的健康问题、治疗用药情况、患者自我护理目标等.该教育单可准确传递健康信息;也可使患者反复学习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培养;并可作为出院介绍单用于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导.

    作者:夏漫;肖虹;刘翠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培训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接受化疗防护的培训情况.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对广东省24所综合医院的1 232名护理人员进行化疗职业防护培训情况调查.结果 70.1%护士接触化疗药物前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39.1%护士没有接受过化疗防护的在岗培训.平均岗前培训时间和在岗培训时间分别只有0.3 h和1.6 h.防护知识评分49.07±7.83~56.38±11.06.化疗防护指引,一级医院提供率仅5.7%,二级医院7.9%,三级医院22.0%.92.4%护士提出要求增加化疗防护培训,其次分别是增加防护用具(89.5%)、改进配药环境(80.8%)、提供防护指引(70.0%)、加强健康监测(66.2%)和合理安排休息(56.3%).结论 护理人员化疗防护培训严重不足,造成护理人员化疗防护水平低,应引起护理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制订并落实有效的培训计划,以确保护理人员职业安全.

    作者:廖玉联;陈琼芳;黎月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疾病不确定感对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反应、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疾病不确定感对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反应、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35例初诊鼻咽癌接受常规放疗患者.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RTOG/EORTC放射性损伤评估量表、癌因性疲乏评估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进行问卷调查以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分为高分组(73例)和低分组(62例),比较两组放疗反应、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结果 初诊鼻咽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为119.57±31.80.低分组放疗反应(除黏膜反应、皮肤反应外)、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优于高分组(P<0.05,P<0.01).结论 初诊鼻咽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较严重,影响其放疗反应、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叶云婕;文华;杨艳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用液体石蜡棉签治疗婴幼儿腹胀42例

    处理婴幼儿腹胀的传统方法是肛管排气,但易致肛管堵塞,排气效果差.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笔者采用棉签蘸液体石蜡刺激肛门治疗婴幼儿腹胀患儿42例,效果满意.

    作者:刘焕叶;杨春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设立通科护士长夜班制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

    目的 探讨提高急诊科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急诊科设立通科护士长夜班制,实行24 h管理.结果 护理投诉率由7起变为零,患者满意度由92%上升至99%.结论 急诊科设立通科护士长夜班制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投诉.

    作者:秦洁;姚娴凤;杜菊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及维护进展

    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结构、植入方法、植入后的应用及护理、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张光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鸟巢式早产儿秤的制作与应用

    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其生存质量,体重增长是关键.因此,我们自行制作一种鸟巢式早产儿秤,以准确测量早产儿的体重,经临床使用109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广玲;渠慎英;高翔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药足浴按摩改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足浴按摩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睡眠障碍的住院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中药足浴按摩组(下称足疗组)40例和口服艾司唑仑组(下称药物组)30例.足疗组每晚睡前采用自制中药药液浸泡双足15~20 min并结合足部穴位按摩5~10 min;药物组每晚睡前口服艾司唑仑1 mg.连续干预7 d后评价疗效,并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结果 足疗组疗效及睡眠质量(除外睡眠期间醒来时间)显著优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 中药足浴按摩可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其效果优于口服艾司唑仑.

    作者:章萍;刘金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方法 将6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采用22 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 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救治.

    作者:熊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便携式救护垫的制作与应用

    军事变革要求卫生装备更好地适应不同战场环境的要求[1],目前部队野战装备中.折叠式病床体积大、笨重、携带不便.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充气便携式救护垫,具有造型优美、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简便等优点,介绍如下.

    作者:万荣;郑慧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在PICC皮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对PICC固定处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32例行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观察组用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贴于PICC固定处皮肤,对照组单用3M透明敷贴.结果 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相对延迟.结论 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在PICC护理中比单用3M透明敷贴更能保证PICC留置时间.有效保护PICC固定处皮肤.

    作者:黄晨燕;何丽娟;王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抗凝方法探讨及护理

    目的 探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床旁持续血液净化(CBP)治疗的佳抗凝方法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30例并存高危出血倾向需行CBP的急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9例采用传统的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抗凝;B组8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法;C组13例在B组的基础上,每6~8小时以肝素盐水冲洗浸泡管路及滤器抗凝.结果 3组均未诱发或加重出血,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体外循环凝血情况、24 h更换滤器、治疗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两比较,除B、C组血滤器凝血程度及A、B组更换滤器外,其余各项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25,P<0.05).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同时,每6~8小时以肝素盐水冲洗浸泡管路及滤器抗凝是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床旁CBP佳的抗凝方法.

    作者:田晓华;张惠;赵爱荣;张智新;陈怡;赵静雯;徐小雨;甘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气管切开患者堵管方法的改进

    目的 提高气管切开患者一次堵管成功率.方法 将气管切开符合堵管奈件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一次性完全性堵管,改进组采用更换小2~3号的金属气管套管,待患者呼吸平稳,无胸闷、憋气并能自行排痰后行棉签塞完全堵管.结果 两组一次堵管成功率和堵管成功时间比较,常规组分别为56.0%和(11.0±1.5)d,改进组分别为100%和(6.0±1.0)d,改进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 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改进堵管法可缩短堵管时间,提高一次堵管成功率.

    作者:刘春英;张玲;刘玉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