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桂英;崔玉玲;宋静波;陈淑媛;王丽娟;张艳波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规范式护理程序的实施效果.方法对48例行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实施规范式程序护理,即根据循证护理制定规范的护理程序,包括术前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手术体位训练、适应性行为的训练和脊髓腔造影的护理)和术后护理程序(体位要求、椎间隙感染的观察及护理、脑脊液漏的观察及护理、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患者住院(9.3±2.2) d出院,疗效优良率达97.9%,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由以往87.0%上升至98.0%.结论规范式护理程序的实施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霍建珊;陈妙霞;罗春晓;危笑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模式预防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并发症.方法对75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即确定需要循证的护理问题,检索相关文献,对查出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选出佳证据,指导护理实践,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7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占8.45%,其中膈下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胆漏1例.结论循证护理能减少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凌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系统呼吸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2例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胸部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下行缩唇呼气训练及深呼吸训练6个月,并于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肺功能(FVC,FEV1,FEV1/FVC).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段肺功能均较术前下降(P<0.05,P<0.01).观察组术后3、6个月肺功能较术后2周显著改善(均P<0.05);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仅FEV1在术后3、6个月有所改善,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呼吸训练能够改善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
作者:周雁荣;熊静;罗亮春;董翠萍;鲁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防止男性导尿患者尿道损伤.方法按时间顺序将120例男性导尿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导尿前润滑导尿管并向尿道注入无菌液体石蜡5 ml,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润滑导尿管.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100.0%,尿道粘膜损伤发生率为1.7%,患者出现中重度不适反应8例(13.3%),与对照组尿道粘膜损伤发生率及中重度不适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导尿前尿道注入液体石蜡可以预防男性尿道损伤及插管所致的不适.
作者:杨惠吟;佘惠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肿瘤康复科医护人员对癌痛管理的认知状况,为完善临床癌痛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38名肿瘤康复科医护人员进行癌痛管理的态度和知识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对癌痛管理的态度较积极,但对癌痛管理知识相对缺乏;对癌痛管理的态度医生和护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药物成隐性发生的知晓情况医生与护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癌痛管理知识缺乏是临床癌痛不能有效控制的主要因素,医院管理者应当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以加强癌痛管理力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邱彩锋;赵继军;周玲君;秦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外科手术中,大量的医用真丝缝线用于缝扎、结扎组织.市售医用真丝缝线规格均为60 cm长,多根束状包装,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将多束缝线压于单层治疗巾之下,易致各束缝线混淆,且添加不方便.我科于今年5月试行将治疗巾呈梯形折叠后固定缝线,试用于2 000余例手术,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富英;周娅颖;曾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产后家庭角色的适应情况,并探讨可能影响家庭角色适应的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初产妇及其丈夫在角色认同、亲子依附的建立及照顾行为的实施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角色适应情况总体良好.初产妇及其丈夫在与新生儿进行语言沟通、抚触等亲子依附行为以及在购置婴儿用品、为新生儿换尿布、为新生儿洗澡三方面照顾行为的适应情况相对薄弱.良好的夫妻关系有助于产后家庭角色认同(t=2.04,P<0.05),计划妊娠有助于产后家庭全面的角色适应(t=3.51、2.64、2.64,均P<0.01);对新生儿性别满意的家庭在角色认同(t=3.51,P<0.01)和亲子依附的建立(t=2.21,P<0.05)方面适应较好.结论产科护理工作者应根据产后家庭成员角色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及产后家庭随访,以促进家庭角色的适应.
作者:耿笑微;陆虹;刘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5例采用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予以术前心理护理和常规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结果均无甲状腺功能损伤,伤口甲级愈合,患者对术后的美容效果满意;其中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痊愈;住院4~7 d出院.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腔镜甲状腺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赵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上常采用热水袋热敷保暖或以此减轻静脉输液肢体肿痛、发凉等不适;或高热患者采用冰袋冷敷以降温,但常存在安全及舒适等问题.我科采用输注完毕的伸宁注射液空袋(下称空袋)制作简易热水袋及冰袋,介绍如下.
作者:郝孟然;付淑平;罗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护理教育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内容包括加强通识教育是护理学科迅速发展的要求、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要求、是我国护理教育现状的要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通识教育、全方位通识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可提高护理教育质量.
作者:徐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CU术后患者实施音乐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将39例全麻手术后进入ICU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音乐干预,即提出临床问题,查找文献资料,寻找实证,评价相关实证,制订并实施音乐干预措施.于术前及术后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视觉模拟焦虑(VAS)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术后第5天观察组STAI、SDS、VA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且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对照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抑郁等表现.结论音乐干预可降低ICU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视觉模拟焦虑水平.通过循证护理为ICU术后患者实施音乐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
作者:张琰;韩斌如;王欣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19例乳糜尿患者经后腹腔镜行肾蒂淋巴管离断术治疗.结果患者术后乳糜尿消失,住院(4.7±0.7) d痊愈出院.提出术前做好病情观察、饮食指导、改善营养状况及心理护理,术中严密监护,术后加强病情监护、引流管护理、并发症的防治及出院指导,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减少并发症,防止复发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潘爱红;董翠萍;何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拆线法减轻伤口疼痛的效果.方法将748例拆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6例)和对照组(32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拆线,即用无齿镊夹起缝线结,再用线剪剪断缝线;观察组采用改良法拆线,即用蚊式钳夹住线结,再用眼科剪贴近皮肤平面剪断缝线.结果观察组拆线时疼痛发生率为56.3%,Ⅲ级及以上疼痛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拆线方法可减轻患者拆线时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林裕华;吴朝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14例卵巢过度刺激征患者进行自体腹水回输.结果住院15~42(28.0±9.5) d,13例继续妊娠.提出做好腹水回输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可保证妊娠安全.
作者:刘素梅;吴瑞婷;李莉;田春燕;程振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回肠膀胱术后患者应用Orem自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30例回肠膀胱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术后根据患者自理能力应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7.35±1.54) 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8.00±3.73) h,与对照组比较,其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提早(P<0.05),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回肠膀胱术患者的护理中应用Orem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高凌燕;陈一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静脉滴注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8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行颈部按摩,并行穴位针刺治疗,1次/d,疗程20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盐酸丁咯地尔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静脉滴注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提高.指导患者正确进行颈部功能训练,做好健康指导可巩固疗效,避免复发.
作者:周平;谢来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住院初期早产儿父母心理需求的满足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CCFNI需求量表调查200名早产儿父母需求的满足状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住院初期早产儿父母对信息的需求和接近患儿需求的满足程度低;早产儿父母对需求的满足与其学历、母亲妊娠次数、早产儿是否处于监护、早产儿入院体重及母亲的分娩方式有关(P<0.05,P<0.01).结论应同时关注患儿及其父母的生理、心理需求,并合理满足其需求,以家庭为单位对早产儿进行护理,真正体现人性化护理.
作者:卢岩;姜红;王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加强提肛肌训练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提肛肌训练.结果对照组发生尿潴留11例(27.5%),排尿时有膀胱刺激症状者12例(30.0%);观察组分别为2例(5.0%)、3例(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行有效的提肛肌训练,可减少尿潴留及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率.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丹参红花浸液外搽配合TDP照射治疗肌内注射(肌注)后硬节的效果.方法对34例肌注后硬结患者采用中药丹参红花乙醇浸液局部外搽配合TDP照射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局部肌注硬结完全消除,治愈率100.0%.结论该疗法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散结止痛功效,可消除肌注后硬结,
作者:隆长泉;马嘉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介入术后压迫止血的有效方法,控制局部并发症发生.方法将行介入治疗的患者4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6例)和观察组(256例),对照组介入术后用高弹性胶布压迫止血,观察组用自制鱼形沙袋压迫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无局部出血及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局部发生出血16例(8.16%),皮肤过敏反应128例(65.31%)、水泡50例(25.5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介入术后患者采用自制鱼形沙袋压迫止血,止血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控制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梁仕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