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时期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健康教育

谢玉娥;周莉;陈招娣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 社区服务,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对不同时期老年痴呆症(AD)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社区老年人进行AD疾病筛查,对确诊AD不同时期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通过回访,了解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AD患者(家属)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AD患者(家属)对疾病认知、生活规律、娱乐活动、记忆锻炼、饮食调护、晚期生活自理等方面的认识;健康教育对AD的早发现、早治疗,延缓病情发展,减少残障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伏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辅助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将4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内容包括一般药物治疗和脱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三伏天中药穴位敷贴.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伏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可起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的作用.

    作者:王珊玉;林友平;万长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改良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中局部枸橼酸抗凝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法(RCA)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改良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9例(68例次)具有高危出血倾向行CVVH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次)和对照组(34例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观察组采用体外局部枸橼酸抗凝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治疗时间、实际超滤量、各种生化指标及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结果两组透析器凝血、静脉壶凝血情况、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以及治疗时间和实际超滤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游离钙、钠、碳酸氢根浓度及体外活化凝血时间(A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68例次治疗过程中无1例次发生体外循环凝血,19例患者无1例诱发或加重出血,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法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CVVH治疗安全有效,护理中需注意监测患者各项指标,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鄢建军;杨瑞;杜翔;张仲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社区急危重患者的程序化转运

    为及时、迅速转运患者,提高社区急危重患者转运的安全性,杜绝和减少转运患者中医疗纠纷的发生,为社区医护人员提供临床参考.对53例急危重患者采用程序化转运,包括转运前准备、转运前评估、科学有效的转运方法等.结果转运过程中无1例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发生.提示采用程序化转运方法可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效率,有效地保证转运安全,对患者的后续治疗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者:钟爱珍;李建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双黄连雾化吸入防治头颈部肿瘤急性黏膜放射反应

    目的评价双黄连雾化吸入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防治急性黏膜放射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2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双黄连300 mg、地塞米松5 mg加生理盐水20 ml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加生理盐水20 ml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放射剂量(DT)为30 Gy时,两组黏膜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T为50、70 Gy时,观察组急性黏膜放射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放疗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黄连雾化吸入可降低头颈部肿瘤患者急性黏膜放射反应发生率,缩短放疗疗程.

    作者:郭嬿;魏君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7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糖尿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其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行为矫正和运动疗法等.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并进行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的测评;分别计算两组的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内与糖尿病有关的再住院率.结果研究组干预前后SAS、SDS、FBG、HbA1c、BMI、GWB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照组除BMI外,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FBG、HbA1c、GWB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BMI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均P<0.01);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与糖尿病有关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保持血糖稳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成本和再住院率.

    作者:黄志英;陶建青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精神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观察16例住院精神病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施行个体化护理.结果 9例患者3 d后症状减轻,6例7 d后缓解,1例合并肺栓塞死亡.随访6个月,5例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长时仍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但对生活及工作无明显影响;其余患者症状消失.结论科学的护理可改善住院精神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莲芳;李秀辉;杜少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针刺联合激光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穴位针刺联合激光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寻求一种方便、安全、有效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方法将310例面肌痉挛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60).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针刺联合激光治疗,包括取穴、针刺、激光治疗3个步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治愈率62.0%,6个月复发率7.2%;对照组分别为65.0%、33.8%、3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穴位针刺联合激光治疗面肌痉挛方法简便、创伤小、复发率低,患者易接受,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振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EDTA-K3抗凝剂血常规管采血发生血小板凝集现象

    2005年6月我院收治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含有EDKA-K3的真空采血管抽血检验血常规,连续两次采血结果均显示血小板减少,查体时出现原因不明血小板减少.经骨髓穿刺结果确诊为非真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为抗凝剂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采用PT+A采血管采血却显示血小板正常,二次采血检验结果证明,含EDTA-K3抗凝剂的血常规管有血小板凝集现象,该患者血小板减少并非护士采血操作不当所致检验值不准确.以后每次采血均改为含0.109M枸橼酸钠的PT+A真空采血管后,此患者未再出现由于抗凝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而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

    作者:魏悦;高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

    对32例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予以BIPAP呼吸机面(鼻)罩辅助通气.结果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后29例临床症状改善,生命体征稳定,PaCO2、SaO2升至正常.提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选择合适面罩,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做好脱机准备及并发症护理是保障呼吸机有效治疗的措施之一.

    作者:周舸;陶敏;沈小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牵引加双柏散外敷治疗颈椎病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牵引加中药双柏散外敷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2例)和观察组(20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颈牵引治疗,观察组在颈牵引治疗基础上加双柏散外敷,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牵引加双柏散外敷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陈海兰;龚博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预防血管内导管感染探讨

    血管内置入导管是当今医学的重要干预方法,但导管感染并发症仍居高不下.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包括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4个过程)能正确指导护理实践,有效预防导管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瑞春;李幼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细分理论在高校附属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介绍细分理论的主要内容、运用细分理论分析高校附属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特点;指出基于细分理论以学生为主体的的高校附属医院的护理工作重点在于预防与引导,以文化为切入点,促进与学生患者的沟通,以及强调身体护理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作者:周桃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建立社区老年公寓护理模式探讨

    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给整个社会的老年护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总结现有老年人护理模式,提出一种新型的社区老年公寓模式.此模式综合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和老年公寓模式的优点,既方便,又减轻了子女的负担,还解决了医疗服务配备不全的问题.

    作者:陈洪海;陈忠;黄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不同时期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对不同时期老年痴呆症(AD)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社区老年人进行AD疾病筛查,对确诊AD不同时期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通过回访,了解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AD患者(家属)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AD患者(家属)对疾病认知、生活规律、娱乐活动、记忆锻炼、饮食调护、晚期生活自理等方面的认识;健康教育对AD的早发现、早治疗,延缓病情发展,减少残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玉娥;周莉;陈招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论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趋势

    为探讨适应我国医疗制度改革和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临床工作模式,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引进临床路径,将临床路径和整体护理进行优势互补、整合实施;组成临床路径整体护理研究小组;制订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及实施;对医疗护理质量进行持续监测与评价.提出临床路径和整体护理整合实施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深化整体护理改革.现阶段应根据我国国情和医疗现状,将临床路径和整体护理整合实施,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保健服务需求.

    作者:羊淑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肝病致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肝病致压疮的效果.方法将48例Ⅱ~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创面处理后观察组敷以双黄连粉,对照组敷以庆大霉素与胰岛素浸泡的无菌纱布.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肝病所致压疮,可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刘中丽;胡志玲;陶丽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液体给氧法介绍

    给氧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一般为鼻导管式、面罩式、鼻塞式,或高频喷射(HFJV)式,均为经过呼吸道提高血液内含氧量及其饱和度,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我院自1995年8月至2005年11月使用液体给氧治疗呼吸道疾病患者500余例,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王雪燕;廖勇;廖春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髋关节软组织液体松解术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疗效观察

    目的改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将232例AS患者按入院顺序单日分为观察组(118例),双日分为对照组(114例),两组均予口服柳氮磺吡啶,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同时采用髋关节软组织液体松解术(注射点为股骨头高点上1.0~2.0 cm处),每周注射1次,连续6周.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除扩胸度外,疼痛评分、Schober试验、枕壁试验、15米步行时间、晨僵时间、髋关节活动度等6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软组织松解术可有效缓解(AS)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胡兰萍;黄安斌;徐玉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一次性无菌保护套用于肠外减压

    临床上肠穿孔、肠梗阻、肠套叠、肠坏死做肠切除时常需做肠内减压或肠外减压.以往常用无菌敷料垫于床旁,上端垫于肠管开口下,下端接污物桶,然后行肠外减压,此法易污染、臭味重.

    作者:杨晓兰;朱静;罗文姣;刘智慧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肿瘤化疗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周围皮肤及针尖细菌感染的特点,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工作.方法对143例需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后,采集留置针周围皮肤及针尖部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结果细菌检出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143例286例次中,皮肤检出38例次,检出率26.6%;针尖检出20例次,检出率14.0%;留置时间≤4 d组的细菌总检出率为11.1%,5~7 d组的细菌总检出率为46.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 d组的细菌检出率为88.2%,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肿瘤化疗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被细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应加强置管护理,加强局部皮肤的清洁消毒工作;留置时间好控制在4 d左右.

    作者:蚁静君;应文娟;王仕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