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序渐进感觉统合训练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影响

宋国菊;杨秋萍;肖又姑;尹文玉

关键词:儿童, 学习困难, 感觉统舍训练
摘要:目的探讨循序渐进感觉统合训练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影响.方法时38例学习困难儿童首先选用平衡木、滑板、滑梯、吊缆、拍球、跳绳等进行身体协调训练;然后进行图文、色彩分类识别,图文注意力训练;后通过瞄准心、串球、穿针引线等游戏手段行精细训练.每次60~90 min,隔日1次或2~3次/周,每2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38例学习困难儿童注意力、学习成绩、情绪稳定、语言表达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及主动性改善率分别为89.47%、86.84%、84.21%、84.21%、97.37%和71.05%.结论循序渐进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力、学习成绩、情绪稳定、语言表达能力、运动协调能力效果明显.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循序渐进感觉统合训练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序渐进感觉统合训练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影响.方法时38例学习困难儿童首先选用平衡木、滑板、滑梯、吊缆、拍球、跳绳等进行身体协调训练;然后进行图文、色彩分类识别,图文注意力训练;后通过瞄准心、串球、穿针引线等游戏手段行精细训练.每次60~90 min,隔日1次或2~3次/周,每2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38例学习困难儿童注意力、学习成绩、情绪稳定、语言表达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及主动性改善率分别为89.47%、86.84%、84.21%、84.21%、97.37%和71.05%.结论循序渐进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力、学习成绩、情绪稳定、语言表达能力、运动协调能力效果明显.

    作者:宋国菊;杨秋萍;肖又姑;尹文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经管护士负责制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管护士负责制对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62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由经管护士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优良率、对健康教育满意率分别为100.0%、96.3%,对照组分别为82.7%、7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实行经管护士负责制,由经管护士对卒中单元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玲;肖萍;陈黛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学龄期住院患儿心理压力源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学龄期住院患儿心理压力源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对215例学龄期住院患儿,通过访谈记录和问卷调查2种方式,分析导致患儿产生心理压力的有关因素,针对心理压力源制定护理对策,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担心学习成绩下降和疾病预后以及孤独感是患儿的主要心理压力源,女性患儿心理压力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P<0.05).经护理干预后患儿心理压力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P<0.05).结论学龄期住院患儿存在诸多心理压力,尤以女性患儿突出.及时制定护理对策,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其心理压力.

    作者:齐爱华;宋岩;谭桂兰;张桂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麻疹疫苗稀释时防止产生泡沫方法介绍

    麻疹疫苗是儿童计划免疫疫苗之一.在日常接种过程中,采用常规方法稀释麻疹疫苗常常会产生许多泡沫,给吸取准确的剂量带来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疫苗的耗损系数.鉴此,笔者摸索出了一种新的稀释方法,可有效消除泡沫的产生.介绍如下.

    作者:袁诚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坐标式护理管理模式在精神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坐标式护理管理模式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坐标式护理管理模式,于2005年1~6月应用于精神科病房管理.结果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及经济效益显著优于2004年同期(均P<0.01).结论坐标式护理管理模式更民主,有利于护理团队精神的建立,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宫兆瑛;刘筱丽;张梅欣;董爱玲;唐松军;刘春兰;王晓霞;张倩;于志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薄荷脑与大黄及乙醇敷脐预防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便秘

    目的观察薄荷脑、大黄、乙醇敷脐预防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便秘的效果.方法将84例住院脑卒中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入院第1天采用薄荷脑、大黄、乙醇敷脐预防便秘,24 h更换1次;对照组不用任何通便药物.比较两组便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无不良反应.结论薄荷脑、大黄、乙醇敷脐预防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便秘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范素云;黄美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药酒浴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酒浴疗法对康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偏瘫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40例)采用中药酒浴液进行坐浴,每周3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60例)除浴液中不加入白酒外,余均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53.3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38.10,P<0.01).结论中药酒浴治疗脑卒中偏瘫,可使药物在药力和酒力的推动下直接而全面地起到通达和疏导作用,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彭淑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门诊护理组长负责制的实施与评价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的方法,以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率.方法设立门诊相关科室护理组长岗位,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评,确定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结果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前医生满意率及门诊患者满意率分别为86.0%、84.0%,实施后分别提高至97.0%、95.0%.结论门诊护理组长负责制提高了门诊的护理服务质量,促进了门诊护理质量的控制与持续改进.

    作者:韩玉芳;孙春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认知式自助疗法对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认知式自助疗法对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实施BiPAP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通气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式自助疗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BiPAP使用知识掌握情况、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BiPAP配合技巧、自我护理、注意事项掌握率,依从性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认知式自助疗法的应用可提高BiPAP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潘岁月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氧液治疗老年性及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氧液治疗老年性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方法对38例AD和34例VD患者在治疗液中充高氧后再静脉输入.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和临床记忆量表(CMS)在高氧液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结果行高氧液治疗后,AD组和VD组MMSE、WAIS-RC及CM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P<0.01);VD组较AD组提高更加显著(P<0.05,P<0.01).结论高氧液治疗可提高AD和VD患者的智力和记忆能力,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郝玉荣;何任;丁福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肝炎综合征患儿家长焦虑与社会支持的调查

    目的了解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家长焦虑、社会支持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状态焦虑问卷与社会支持问卷对180名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患儿家长焦虑评分为30~68(48.47±9.35)分,焦虑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20,P<0.01).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状态焦虑水平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对总的社会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有显著影响,职业和年龄对主观支持有显著影响.结论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家长入院时的状态焦虑水平较高.需对其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其积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有效地减轻焦虑.

    作者:武华;程丽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开塞露灌肠缓解便秘的效果观察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是直肠癌、结肠癌的诱发因素,亦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常采用开塞露纳肛和肥皂液灌肠缓解便秘,但均给患者带来不适,且效果欠理想.为减轻患者痛苦,我科对180例患者采用开塞露灌肠法,收效甚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成彩云;廖光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特区家长常见小儿急症看护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特区小儿家长对常见小儿急症的看护知识、态度、行为水平及家长知识来源、就诊意向,为进一步制定科学有效的社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180名1~5岁小儿家长进行小儿急症知识来源、就诊意向及看护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小儿家长的知识、态度、行为及格率分别为71.11%、92.22%、68.33%,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长其知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家长想了解的急症知识依次为紧急处理、家庭护理常识、致病因素、常用药选择、送院指征;家长知识来源依次为医护人员、科普书籍、自身经验,来自社区护士仅13人,占7.22%;家长认为佳的知识获取途径为社区健康中心热线电话、针对性科普手册等.结论家长需要获取常见小儿急症看护知识,其知识、行为有待提高,应充分发挥社区职能,多途径、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小儿急症看护知识与行为的教育.

    作者:陶艳玲;何小梅;韩颖;陈瑞娟;廖新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护知识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的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为加强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8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到血液污染的护生占63.89%,受到针刺伤者占50.00%;护生均自己清洗工作服;仅16.67%护生知道标准预防的概念,33.33%护生完全知道洗手程序,知道针刺伤后会感染哪些疾病及其处理者分别占11.11%、16.67%.结论实习护生严重暴露于职业危害中,防护知识极度缺乏.医院应加强防护知识的教育和带教老师的素质培养,落实对实习护生的防护用品的供应,以培养和提升护生的防护意识.

    作者:唐晓芸;谭伟;李玉肖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

    总结6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注意使用两性霉素B的药物护理、鞘内注药的护理,实施对症治疗的护理,并做好营养治疗及心理护理.

    作者:黄燕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白癜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白癜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CSQ)对44例白癜风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并与常模及34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白癜风患者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7个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和慢性湿疹患者(P<0.05,P<0.01),其幻想、退避评分显著高于慢性湿疹患者(P<0.01,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常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进而产生社交危机感.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对其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会芬;侯佃臻;崔玉芳;殷忠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护患沟通技巧培训与评价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技巧,以保证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满意率.方法对全院护士进行沟通技巧培训,采用自行设计的护患沟通情况调查表,对住院患者进行培训前(44例)和培训后(88例)的调查.结果培训后护患关系,语言清晰,内容通俗,使用语言、非语言形式,沟通技巧熟练程度及沟通内容掌握程度较培训前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进行护士沟通技巧培训对密切护患关系、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汪文炼;陈明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5例行PCI患者术后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CI术后低血压发生率6.1%;其原因为并发心力衰竭5例、心源性休克1例、冠状动脉穿孔发生延迟心脏压塞2例、严重股动脉穿刺处出血1例、拔出股动脉鞘管诱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0例、血容量不足应用血管扩张剂6例.结论低血压是PCI术后并发症的常见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和查找低血压的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对预防PCI术后严重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作者:亢君;李海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气管切开梯度堵管的研究

    目的探索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气管切开拔管前的堵管方式.方法将88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气管切开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液器莫菲氏滴管完全性堵管方法,观察组根据患者肌力恢复的程度进行1/3、1/2的梯度堵管.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堵管的有效率分别为54.5%和100.0%,舒适率分别为22.7%和9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吉兰-巴雷综合征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梯度堵管可提高堵管有效率,减少不适感.

    作者:陈黛琪;肖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以护生为主体的小讲课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提高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方法将72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在4周实习期间,实验组(35人)以护生为临床护理课程教学授课主体,带教老师进行启发和督导;对照组(37人)由带教老师授课,护生自由提问.比较两组出科考核成绩及学习满意率.结果实验组出科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及综合素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护生临床小讲课达标率91.4%,护生对学生形式、学习效果及自我评价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采取以护生为主体的小讲课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可增强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彭历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