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华;程丽萍
目的探讨高氧液治疗老年性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方法对38例AD和34例VD患者在治疗液中充高氧后再静脉输入.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和临床记忆量表(CMS)在高氧液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结果行高氧液治疗后,AD组和VD组MMSE、WAIS-RC及CM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P<0.01);VD组较AD组提高更加显著(P<0.05,P<0.01).结论高氧液治疗可提高AD和VD患者的智力和记忆能力,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郝玉荣;何任;丁福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时排除输液管中空气的有效方法.方法将输液过程中发生空气故障的45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组各150例.A组在未关闭输液管下端情况下由下至上挤压、弹击输液管;B组先用输液夹夹闭输液器后再于输液器下端由下至上挤压、弹击输液管;C组先用止血钳夹紧输液管下端,再向输液管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 ml.观察三组发生静脉回血及阻塞的情况.结果C组回血、阻塞发生率均为0,回血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均P<0.01),阻塞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封管注射法在排除空气故障的同时,可有效防止静脉回血及阻塞的发生.
作者:房蔚霞;郑文静;卢月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分析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认为目前存在学科定位不清、培养目标单一、角色功能模糊、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课题和研究经费困难、师资缺乏、毕业生定位不准以及社会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将护理学划为一级学科,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临床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教育、管理能力,设置个性化课程,并加强国际合作、申请重大课题,成立导师组及加快临床护理专家队伍建设,以完善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和用人机制.
作者:朱海利;陈洪华;张银华;任小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技巧,以保证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满意率.方法对全院护士进行沟通技巧培训,采用自行设计的护患沟通情况调查表,对住院患者进行培训前(44例)和培训后(88例)的调查.结果培训后护患关系,语言清晰,内容通俗,使用语言、非语言形式,沟通技巧熟练程度及沟通内容掌握程度较培训前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进行护士沟通技巧培训对密切护患关系、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汪文炼;陈明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卡式胰岛素笔(优伴笔)因其使用携带方便、准确、注射时疼痛较少、剂量调错后可以回调等优点,受到糖尿病患者的普遍欢迎.但在使用中发现优伴笔的消毒方法存在弊端,笔者予以改进并经临床实践,效果甚佳,介绍如下.
作者:杨泉;李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药酒浴疗法对康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偏瘫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40例)采用中药酒浴液进行坐浴,每周3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60例)除浴液中不加入白酒外,余均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53.3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38.10,P<0.01).结论中药酒浴治疗脑卒中偏瘫,可使药物在药力和酒力的推动下直接而全面地起到通达和疏导作用,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彭淑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抚触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指数及行为神经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A、B、C组各31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B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抚触干预,2次/d,15 min/次,连续5 d;C组在B组基础上每日增加抚触1次.测量三组干预5 d内黄疸指数及行为神经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第2~5天B、C组黄疸指数显著低于A组(均P<0.01),第4、5天C组黄疸指数显著低于B组(均P<0.01);干预第5天B、C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显著高于A组(均P<0.01),且C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抚触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指数,促进其行为神经发育.
作者:韦林安;何群;李丽;陆莹莹;李庆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持续胃肠道低负压引流在抢救经口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的效果.方法将36例AOP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9例)采用传统洗胃、导泻法;研究组(17例)于常规洗胃、导泻后,行胃肠道间断(4~6 h1次)甘露醇或生理盐水灌洗加持续胃管及肛管低负压吸引.比较两组阿托品及解磷定用量、胆碱酯酶上升至正常50%时间、昏迷时间及腹胀便秘、反跳、中间综合征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阿托品及解磷定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胆碱酯酶上升时间、患者昏迷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持续胃肠道低负压吸引能有效清除AOPP患者胃肠道毒物,有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彭雅君;孟新科;何卫平;郑瑞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提高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方法将78例股静脉采血患儿随机分为甲组(40例)和乙组(38例).甲组采用传统方法穿刺采血,乙组采用股静脉投影点斜角穿刺法.结果乙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甲组,采血时间显著短于甲组,局部瘀斑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P<0.05,P<0.01).结论股静脉体表投影点斜角穿刺法进针部位较直观,可提高采血成功率.
作者:陈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在临床上,室外用担架或推车运送急诊或卧床患者时,为防止日晒雨淋等,常用塑料布或雨伞遮挡,给工作带来了不便,也增加了患者的不适.为此,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结合临床实践,于2002年研制了一种多功能雨蓬,投入临床使用3年余,效果理想,得到了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的好评.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明;欧阳红;朱列和;熊艳;晏九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寻找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对1712例住院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154例(162例次).感染率9.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常见,占58.6%,其次分别为泌尿道、胃肠道、上呼吸道.急性期、实施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冬春季发病及老年患者等医院感染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脑血管科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应针对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综合管理,重点监控,采取预防措施,提高医护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王利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新生儿肠道畸形纠正术后禁食期间,必须使用高渗营养液以提供足够的热量.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其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既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而且并发症少[1],为患儿术后静脉营养提供了较理想的静脉通道.我科于2005年12月对2例肘部静脉置管显露不清患儿经耳后浅表静脉成功穿刺并留置PICC,保证了静脉营养的输入.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砚屏;黄晓燕;朱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临床配制溶解粉状药物时,通常于注入溶剂后用力摇匀药物,待其溶解后再抽吸.而粉状药物在放置过程中易粘附在瓶底,不易溶解,增加摇匀时间,若溶解不彻底则造成药物的浪费及患者用药剂量不足.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种快速溶解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魏红云;敬丽华;余壁湘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热疗前及热疗过程中恐惧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68例行热疗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6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治疗前72 h及治疗中增加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治疗2个周期后恐惧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减轻肿瘤患者对热疗的恐惧心理.
作者:李蓉;黄赛菊;余宗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索提高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方法将72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在4周实习期间,实验组(35人)以护生为临床护理课程教学授课主体,带教老师进行启发和督导;对照组(37人)由带教老师授课,护生自由提问.比较两组出科考核成绩及学习满意率.结果实验组出科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及综合素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护生临床小讲课达标率91.4%,护生对学生形式、学习效果及自我评价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采取以护生为主体的小讲课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可增强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彭历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效果.方法将9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中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及血肌酐、尿素氮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有利于排出体内毒素,能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
作者:张秋霞;郑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白癜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CSQ)对44例白癜风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并与常模及34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白癜风患者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7个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和慢性湿疹患者(P<0.05,P<0.01),其幻想、退避评分显著高于慢性湿疹患者(P<0.01,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常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进而产生社交危机感.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对其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会芬;侯佃臻;崔玉芳;殷忠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对180例近期结局不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对照比较,并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53.3%患者结局良好,46.7%患者结局不良,近期结局不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方面存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家庭的低情感温暖,父亲的过分干涉,母亲的拒绝、否认和家庭的高控制性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家庭环境和父母不恰当的养育方式会对其近期结局产生较大的影响,建议时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亦应对其家属采取同步教育和干预措施.
作者:杨冬梅;常娇;张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降低干扰素所致抑郁的发生率,使丙型肝炎患者顺利完成干扰素治疗.方法将127例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干预、密切观察、对症处理等综合干预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抑郁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完成情况.结果治疗6、12个月,观察组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65例完成全程治疗,对照组41例完成全程治疗,全程治疗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症处理、护理干预等综合措施可降低α-干扰素所致抑郁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抗病毒治疗.
作者:贾宏;石兰萍;彭丽萍;崔建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是直肠癌、结肠癌的诱发因素,亦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常采用开塞露纳肛和肥皂液灌肠缓解便秘,但均给患者带来不适,且效果欠理想.为减轻患者痛苦,我科对180例患者采用开塞露灌肠法,收效甚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成彩云;廖光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