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两周运动康复中的健康教育

朱红琳;王朝晖

关键词:心肌梗死, 急性, 健康教育, 康复
摘要:为了缩短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卧床时间,促进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对45例AMI病人实施两周运动康复疗法,并配合适宜的健康教育。结果45例均顺利完成两周运动康复程序,其平均住院日为(14.62 ±7.24)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运动康复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对于调整病人的心理失衡,矫正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促进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利多卡因和阿托品用于表浅静脉快速充盈的观察

    当病人血管壁弹性降低或充盈不良时,往往造成静脉穿刺困难。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我们采用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对外周浅表静脉行局部热敷,效果较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至2000年3月行择期手术病人76例,男48例、女28例,平均年龄41.6(21~63)岁。体质量48~70 kg。排除高血压、脉管炎等血管疾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5例,病人穿刺部位不作任何处理;单纯热敷组25例,穿刺部位用50~60℃小毛巾湿敷5 min后行静脉穿刺;药物热敷组26例,用50~60℃的生理盐水浸湿小毛巾,将2%利多卡因5 ml和阿托品1 mg混匀洒于毛巾的一面,将洒药的一面置于穿刺部位5 min后行静脉穿刺。1.2 观察方法 采用TX 74-A型血流图仪(浙江大学医疗仪器厂生产),监测三组病人穿刺部位热敷前、后静脉血流图幅值,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监测病人心率的变化。数据以±s表示,数据采用方差分析。

    作者:常宗娥;郭爱武;崔福荣;刘海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舌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舌癌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简称舌癌根治术)创伤大,术后咀嚼器官的完整性被破坏,自行进食困难。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院1998年2月至1999年3月对20例舌癌根治术后病人给予早期经鼻饲管肠内营养,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5~72岁,平均58.0岁。鳞状细胞癌14例,腺癌5例,淋巴癌1例,其中颈部淋巴转移12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1.2 材料和营养液配制方法1.2.1 材料:选用长60 cm,外径2.5 mm,内径1.6 mm带有后塞的小儿大号硅胶胃管。1.2.2 营养液(由我院营养室配制):系用含多肽或氨基酸的动、植物水解蛋白,碳水化合物,植物脂肪,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制成。

    作者:岳晓婷;王玉兰;肖文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床旁滤过输血不同滴速对白细胞去除效果的观察

    为探讨床旁滤过输血不同滴速去除全血中WBC的效果,随机将60例输血病人分为A、B两组,分别以35、70 gtt/min滴速输血,检测血液滤过前后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变化及病人在输血中的临床反应。结果两组滤过后WBC计数均显著减少,与滤过前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滤过后A组WBC平均含量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滤过对RBC、Hb无显著影响。提示床旁滤过输血能有效去除库存全血中的WBC;减慢滴速可提高WBC去除效果;对RBC、Hb无影响。但对血小板减少病人仍应慎用。

    作者:王竹筠;滕本秀;汤玉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临终关怀对患儿生命体征的影响

    为探讨临终关怀对患儿生命体征的影响,将48例(≤3岁)住院的临终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终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绪状态及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儿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呼吸、脉搏、血压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较安静,且生存时间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临终关怀能减轻患儿的痛苦,使其安静地度过生命的临终阶段。

    作者:梁志翔;邬蕴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梗死病人认知障碍影响因素的探讨

    为探讨脑梗死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对其认知能力采用四项智能量表测量,并进行分析。结果①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52.0%,随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②脑皮质梗死易导致认知障碍,与脑皮质下梗死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③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与文化水平、脑梗死次数、语言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提示早期对脑梗死所引起的认知障碍作出判断,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和训练,可减缓认知障碍的发展,对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毛海燕;孙雪梅;Sun Xuemei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重型脑外伤后失语病人的语言训练

    重型脑外伤后语言障碍非常多见,病人极度痛苦。为了提高脑外伤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于1995年4月至2000年4月对86例失语病人加强语言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86例中,男68例、女18例,平均年龄42.2(9~72)岁。脑挫裂伤36例,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42例,多发性脑干损伤8例。运动性失语24例(轻度8例,重度16例),感觉性失语20例(轻度10例,重度10例),混合性失语22例(轻度6例,重度16例),命名性失语20例(均为轻度)。语言功能恢复早7 d,迟118 d。2 方法2.1 心理疏导 失语病人初可表现为抑郁、烦躁、缄默、易怒等心理反应。此时护士耐心开导,守护身旁,劝导并告知病人失语是暂时的,只要努力学习,反复训练,成功是可望的

    作者:解乔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U型天轨输液架应用效果评价

    我院手术室于1999年12月全部采用层流通风系统,同时安装了天轨输液架,方便了手术室护理工作。但因该输液架靠滑轮装置拉动,其轨道内易积聚灰尘、漂浮物,且不易清洁,拉动输液架时尘埃易飘落在手术野,且随着拉动次数的增加,空气中的细菌含量也在递增[1],成为引起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此,我们将原椭圆形轨道改为“U”型,同时安装了防尘罩,介绍如下。1 材料 将铝合金制成的2个“U”型天轨轨道分别安装在手术间顶部的层流通风系统过滤网罩上,两“U”型轨道上分别装1~2个滑轮钩及1根铝合金输液架,在输液架上端安装1个不锈钢碗,其底部钻1个与输液吊杆大小吻合的圆孔,上下用长2 cm、外径1.3 cm、内径与输液吊杆直径吻合的塑料垫圈固定,即为防尘罩(见图1)。

    作者:洪碧君;樊锦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护理工作的慎独修养与培养

    慎独是伦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道德修养的一种较高境界,引自《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是指人在独处时,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遵循道德准则。护理工作直接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护士的道德水准直接支配和影响护理行为,并对病人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新的医学模式给护理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护理工作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到心身健康护理,模式的转换对护理职业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独处的机会较多,故加强护理工作中的慎独修养与培养尤为重要。护士必须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完善综合素质,升华思想境界,使慎独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高尚美德。1 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病人是慎独的前提 慎独是内心信念指导下无外力干涉的自愿行为,它不限于被动的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写到“我一定尽我的能力和思虑来医治扶持病人,决不损害他们”;名医孙思邈所著《太医精诚》主张对病人“发大慈侧隐之心”。均说明医疗这一职业必须忠实于病人利益,遵从医疗道德的观点,特别是独处时对工作不懈怠。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病人的护士,才会把为病人服务作为自己神圣的天职,以自己的职业为自豪,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从平凡的护理工作中体现伟大,琐碎中感受其科学、严谨;辛劳中体味自立实现的满足与幸福,才会树立起献身事业的伟大目标,坚定不移地依从慎独的道德信念,使慎独成为自身的一种道德力量,自我约束,服从事业和病人的利益,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做到慎独从其善。

    作者:苏雅香;罗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多弹头自动导航射频治疗肝癌病人的护理

    多弹头自动导航射频是一种治疗肝癌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及治疗后能实时用影像学手段进行观察,疗效确切等优点。我科1999年6月至2000年11月应用此项技术治疗肝癌29例(40例次),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9例中,男24例、女5例,年龄33~70岁,平均53.0岁。经B超或螺旋CT确诊,原发性肝癌22例,肝转移癌7例。肿瘤单发21例,直径2.5~12.0 cm;多发8例,直径1.2~4.8 cm,多个直径之和3.2~7.0 cm。29例病人共行40次多弹头射频治疗。治疗前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1.2 方法 应用RF 2000射频发射机,在 B超引导下,确定肿瘤部位及穿刺点,将带有4~10枚细小电极的套管针“多弹头”经皮穿刺入肝脏的癌组织内,从套管针内“伞状”发射出数枚小电极,通过计算机自动导航系统控制,由初始能量 20 W 开始,视情况不同每2 min增加能量 10 W或 20 W,当组织固化到一定程度后,阻抗增加。同时能量下降并自动停止,完成1次治疗[1]。

    作者:裴丽;严毓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药保留灌肠加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单一疗法效果较差。我们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加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35例,收到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1~10月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病人60例,年龄23~48岁;病程2个月至5年。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腰酸、下腹隐痛或下坠感;经期前后或性生活后症状加重;妇科检查盆腔一侧或双侧有压痛。均经B超结合临床表现而确诊。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25例。两组年龄、病情、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于月经净后第3天进行。中药保留灌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1.2.1 灌肠:中药方剂(元胡8 g,川芎、三棱、黄柏、没药、乳香、赤芍、乌梅各9 g,地丁草、败酱草、半枝莲各30 g,蛇床子12 g,甘草5 g)加水600 ml,浸泡4~6 h,浓煎至100 ml,药温37℃时行保留灌肠。灌肠后病人取平卧或斜坡卧位,保留药液时间>1 h,1次/d,10次为1个疗程。1.2.2 微波治疗:观察组灌肠后,用微波治疗仪(南京启亚生产的MTC-4型)的体外治疗探头,对准下腹盆腔三角区正中或患侧,距离2~3 cm,微波输出功率为20~40 mA(以病人感到温热为宜),照射15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评估其治疗效果。1.3 疗效评定

    作者:刘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重型破伤风病人咽喉通气管通气的效果观察

    为了降低重型破伤风病人的窒息率和死亡率,随机将88例重型破伤风病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行常规综合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行咽喉通气管通气。结果示观察组窒息发生率为15.6%,死亡率为6.7%;对照组分别为53.5%和3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使用咽喉通气管通气可降低重型破伤风病人窒息率和死亡率。

    作者:李春联;蔡玉莲;陈文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配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常见的病因,病人痛苦,严重者可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截瘫等[1],对其生活、工作和劳动均造成很大影响。常规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是在肉眼下的手术治疗,达不到精细程度,而且由于切口较大,软组织剥离较广泛以及不同程度的椎板切除,因而损伤较大,常影响脊柱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易发生出血、粘连等并发症[2]。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首选。我院2000年11至2001年2月,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术后效果良好,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5~60岁。病史2个月至10年。均出现腰腿痛伴下肢麻木,其中5例伴有间歇性跛行,3例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均经CT或MR1检查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3~42例,L4~520例,L5~S1 8例),经完善各项检查后择期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

    作者:刘彦;夏述燕;罗明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气管插管期呼吸道管理

    婴幼儿呼吸系统功能尚未完善,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术后气管插管期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1997年4月至2000年6月,我科对5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术,现将术后气管插管期呼吸道管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52例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6~26个月,平均(15.3±4.8)个月。体重6~10(7.84±1.03) kg。室间隔缺损(VSD)27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8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法洛四联症(TOF)10例。术前合并顽固性心衰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PH)27例。术后使用NEWPORT WAVE E 200型(纽邦)和BEAR 1000型(熊牌)呼吸机,应用2~160 h,平均(18.4±7.7) h。51例患儿痊愈出院,1例因灌注肺、低心排综合征死亡。2 呼吸道管理2.1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婴幼儿气管短小,气管插管易扭曲、脱出;插管过深顶于隆突或滑入右支气管,易发生急性窒息或左肺不张。患儿进入监护室30 min内在床边摄X线胸片,确定气管插管顶端在第三胸椎间隙水平,并用宽胶布将气管插管牢固地交叉固定,每小时核实1次插管在门齿外的长度。本组52例均经口插管,无1例发生上述意外。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癌症病人的营养不良与预防措施

    据报道,临床上约有40%~80%的癌症病人伴有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1],晚期常出现恶病质。根据近年文献资料,本文对癌症病人营养不良的原因及其对机体的影响、如何评价癌症病人的营养状况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供同道们参考。1 营养不良的原因1.1 肿瘤的增生 肿瘤,特别是胃肠道恶性肿瘤,常伴胃肠功能紊乱,极易出现体质量下降。研究显示,80% 以上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患病后6个月体质量有下降,其中25% 以上的病人体质量下降在10% 以上,约50% 的大肠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病人有体质量下降,仅乳腺癌、白血病和肉瘤病人较少出现体质量下降[2]。 如果肿瘤未能有效治愈或复发,病人极易出现恶病质,其原因不甚清楚,很可能与TNF(肿瘤坏死因子,也称恶病质素)有关,当给予实验动物TNF,可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肌肉消耗甚至死亡。但是提高TNF浓度并不能加速对机体的消耗,从而显示恶病质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非单一因素所致[3]。

    作者:阳世伟;殷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阴道棉塞的制作与应用

    `

    作者:闫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调节式外固定支具的设计与应用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外科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常采用全麻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其治疗过程复杂,病人需住院2~3次,费用高。1998年12月我院自行研制的新型调节式外固定支具(简称支具,专利号:ZL98221871.0),克服了以上缺点,病人就诊后不需住院、手术,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1 材料与制作 采用4 mm厚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取患儿腰围(45 cm)、大腿及小腿周径的大值(32、19 cm)及小值(25、15 cm)、蛙式位双膝关节顶点的横距(46 cm)为制作参数,通过烘箱加热、塑形,内部用3 mm厚硬质海绵做内衬,制成适应不同年龄及体型患儿的支具(含套形围腰、紧固带、海绵内衬、万向节、上腿套、下腿套);支具开口位于前方,两侧有多个翻转式纽扣,起固定作用,同时可调节其松紧度,腰围及双侧腿套用万向节连接,万向节用不锈钢制作,在腹部及双膝关节处均有护垫,支具上附有多个直径为1 cm的小孔(见图1、2)。

    作者:马洪荣;刘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双十”评价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及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护理部自1998年开展年度护士“双十”评价,即在护理队伍中评出前10名和后10名,分别给予表彰、奖励和批评、处罚,体现“优胜劣汰”、“能者上、平者赶、庸者下”的竞争机制,使护理队伍中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极大地促进了护理队伍的建设。

    作者:李文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医院陪护的提供与管理

    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全程优质服务,满足病人不同层次的需求,解除病人家属后顾之忧,我院于2000年1月开始为住院病人提供陪护服务,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现将陪护的提供与管理方法介绍如下。1 方法 陪护人员由护理服务中心负责,隶属护理部管理。统一制订陪护人员职责、收费标准、陪护工作制度。招收人员由护理部组织培训。1.1 陪护的招聘 将招聘条件以广告的形式在报纸上进行宣传,要求身体健康,年龄<45岁,初中文化程度,男、女均可;应聘者持介绍信、户口、身份证、近期健康体检证明,在护理服务中心报名。

    作者:毕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两周运动康复中的健康教育

    为了缩短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卧床时间,促进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对45例AMI病人实施两周运动康复疗法,并配合适宜的健康教育。结果45例均顺利完成两周运动康复程序,其平均住院日为(14.62 ±7.24)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运动康复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对于调整病人的心理失衡,矫正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促进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红琳;王朝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学历、性格与责任护士工作效果的关系探讨

    为了解学历、性格与责任护士工作效果之间的关系,为系统化整体护理培养、选择责任护士提供依据。随机抽取100名病房责任护士,分别按学历、性格类型对工作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工作效果显著高于中专学历者(Hc=11.520,P<0.01);性格内向型者工作效果低,与性格中间型、外向型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护理管理者应激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其提高学历层次及知识面;培养护士开朗、善于沟通的良好性格特征。

    作者:方文;陈永彤;诸蕊玉;杨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