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宫颈妊娠病人的护理

周爱梅

关键词:宫颈妊娠, 护理
摘要:1 病历介绍 病人,28岁。停经2个多月,下腹阵痛4 h伴阴道流血3 h,1999年11月29日8∶00突然出现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无肛门坠胀感,伴恶心、呕吐1次,9∶00出现阴道大量流血,如流水状,色鲜红,有血块,无晕厥,即来我院门诊就诊。B超检查示:宫颈妊娠。入院时体检:体温36℃,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醒,急性痛苦面容,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着色、前倾、饱满,增大如孕3个多月,宫颈口未见活动性出血,后穹窿无饱胀感,无压痛,双附件正常。实验室检查:尿HCG阳性。诊断为宫颈妊娠。给予甲氨蝶呤20 mg宫颈口注入,1次/d,5 d一疗程;在B超下行甲氨蝶呤20 mg宫颈口注入胚囊1次,口服米菲司酮100 mg,每12 h 1次, 5 d一疗程;氟脲嘧啶1 25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6~8 h滴完,5 d一疗程,以杀死胚胎;用青霉素钠及丁胺卡那静脉滴注,预防感染。治疗5 d后,病人一般情况好,仍有阴道流血,色暗红,少于月经量。行B超检查提示:宫颈腔增宽,内见一个不规则混合性稍强回声光团,大小约6.8 cm×6.2 cm,光团内未见胚芽及胎心搏动。于12月7日8∶00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清宫术,取出组织物30 g,失血200 ml,术程顺利。术后给予填塞止血纱条,继续抗感染治疗。48 h取出纱条后未见宫颈口活动性出血,阴道流血少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血β-HCG 31 U/L,尿HCG阴性,血、尿常规正常,生化全套正常,B超提示宫颈管明显增大,住院治疗22 d出院。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喉癌病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因老年喉癌病人诸器官功能减退,常伴发其它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对麻醉、手术、应激、代偿、修复、愈合能力降低,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被认为是手术的高危人群[1]。我院1988~1999年手术治疗老年喉癌病人79例,术后26例发生并发症,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79例,男74例、女5例,年龄60~85岁,平均70.5岁。肿瘤分期按国际联合抗癌协会(UICC)的TNM分期[2]:T1 11例,T2 21例,T3 33例,T4 14例。行全喉切除41例,喉部分切除38例。术后2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心律失常5例(2例并存高血压),高血压5例,肺部感染7例,误咽3例,咽瘘4例(1例并存肺炎),伤口感染4例(2例并存咽瘘),电解质紊乱3例。

    作者:向明芳;黄敏;胡欣;江庆华;殷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空肠输入能全力对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胃癌根治术后因麻醉、手术创伤、牵拉等刺激,常导致病人胃肠功能抑制,主要表现为肠蠕动消失,术后排气、排便功能障碍。为了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我们对30例胃癌病人术后采用胃十二指肠管输入能全力,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12月至2000年2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65.0±3.4)岁。胃贲门癌16例,胃窦癌36例,胃体癌8例,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可比性。

    作者:沈蓉蓉;毛雅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护理

    1997~2000年我科对21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DU)患儿采用达克普隆三联疗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7~14岁,平均11.9岁。上腹疼痛19例,反酸、嗳气17例,恶心10例,呕吐6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均经胃镜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活动性溃疡,并从胃窦部取粘膜活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Ciemsa染色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证实合并HP感染。1.2 治疗方法 达克普隆15~30 mg,每日晨服,4周为一疗程;羟氨苄青霉素25 mg/kg,替硝唑10.0~12.5 mg/次,2次/d,连续服用10 d。治疗期间,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皮质激素。1.3 疗效评定 停药1个月胃镜复查,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并钳取胃窦粘膜作HP检测。①溃疡愈合标准:胃镜下溃疡愈合或瘢痕形成。②HP 根除标准:快速尿素酶试验、Ciemsa染色均阴性。1.4 结果

    作者:兰美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癌症病人的营养不良与预防措施

    据报道,临床上约有40%~80%的癌症病人伴有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1],晚期常出现恶病质。根据近年文献资料,本文对癌症病人营养不良的原因及其对机体的影响、如何评价癌症病人的营养状况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供同道们参考。1 营养不良的原因1.1 肿瘤的增生 肿瘤,特别是胃肠道恶性肿瘤,常伴胃肠功能紊乱,极易出现体质量下降。研究显示,80% 以上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患病后6个月体质量有下降,其中25% 以上的病人体质量下降在10% 以上,约50% 的大肠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病人有体质量下降,仅乳腺癌、白血病和肉瘤病人较少出现体质量下降[2]。 如果肿瘤未能有效治愈或复发,病人极易出现恶病质,其原因不甚清楚,很可能与TNF(肿瘤坏死因子,也称恶病质素)有关,当给予实验动物TNF,可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肌肉消耗甚至死亡。但是提高TNF浓度并不能加速对机体的消耗,从而显示恶病质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非单一因素所致[3]。

    作者:阳世伟;殷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成立卫生勤务保障中心深化整体护理

    由于我院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且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量非专业性和非技术性工作,影响护理质量,阻碍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为了进一步深化整体护理,切实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1999年1月我院成立卫生勤务保障中心(简称卫勤中心),已运行近两年,效果明显。报告如下。1 方法1.1 人员结构 卫勤中心共9人,由护理部直接领导,其中护士长1人,药剂科转岗2人,幼儿园转岗2人,财务科转岗1人,原工勤人员3人。办公室设在住院大楼与门诊医技大楼之间(便于快捷、高效地工作)。1.2 工作职责 负责病区所有的外勤工作,包括①送病人:护送病人去各医技科室检查、治疗及科室间会诊、转送。②送药:送各种消毒液、大输液、非行政上班时间急诊用药(行政上班时间由药房负责)。③送单据:送医嘱单、各种处方、检查单到相关科室划价、记帐、预约;送手术通知单、饮食通知单、费用清单;代办出院手续。④送仪器维修:收、送病区各种需修理的小型医疗仪器。⑤送标本:发标本容器,送检验标本。⑥应付医院突发事件,代病人购买生活用品。

    作者:刘慧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临终关怀对患儿生命体征的影响

    为探讨临终关怀对患儿生命体征的影响,将48例(≤3岁)住院的临终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终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绪状态及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儿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呼吸、脉搏、血压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较安静,且生存时间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临终关怀能减轻患儿的痛苦,使其安静地度过生命的临终阶段。

    作者:梁志翔;邬蕴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多弹头自动导航射频治疗肝癌病人的护理

    多弹头自动导航射频是一种治疗肝癌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及治疗后能实时用影像学手段进行观察,疗效确切等优点。我科1999年6月至2000年11月应用此项技术治疗肝癌29例(40例次),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9例中,男24例、女5例,年龄33~70岁,平均53.0岁。经B超或螺旋CT确诊,原发性肝癌22例,肝转移癌7例。肿瘤单发21例,直径2.5~12.0 cm;多发8例,直径1.2~4.8 cm,多个直径之和3.2~7.0 cm。29例病人共行40次多弹头射频治疗。治疗前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1.2 方法 应用RF 2000射频发射机,在 B超引导下,确定肿瘤部位及穿刺点,将带有4~10枚细小电极的套管针“多弹头”经皮穿刺入肝脏的癌组织内,从套管针内“伞状”发射出数枚小电极,通过计算机自动导航系统控制,由初始能量 20 W 开始,视情况不同每2 min增加能量 10 W或 20 W,当组织固化到一定程度后,阻抗增加。同时能量下降并自动停止,完成1次治疗[1]。

    作者:裴丽;严毓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住院精神病病人异物窒息的原因与护理对策

    窒息是指食物、痰液等异物滞留在食管、气管或支气管,阻塞呼吸道而引起呼吸困难或发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是住院精神病病人常见的危险急症。有关文献报告,噎食窒息死亡占精神药物治疗死亡的27.9%[1]。因此,加强对此病的观察、急救、护理尤为重要。1988~1999年我院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急性异物窒息13例,现对其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1 临床资料 13例中,男11例、女2例,年龄22~65岁,平均(40.5±10.9)岁。其中精神分裂症10例,情感性障碍3例;合并肺部感染2例,糖尿病3例。急性窒息的异物种类:馒头6例,米饭2例,呕吐物2例,饼干、苹果、痰液各1例。窒息前服用药物:氯丙嗪5例,奋乃静2例,氟哌定醇4例,氯氮平、三氟拉嗪各1例。抢救成功10例,死亡3例。

    作者:陈兆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1998年1月至2000年10月,我科采用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12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41.9±13.6)岁。轻度4例,中度5例,重度3例;病程(11.9±9.9)年。均符合1992年12月全国第一届哮喘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呋塞米20 mg加生理盐水10 ml超声雾化吸入,2次/d,每次20 min。由定量雾化器(MDI)控制雾量,14 d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嘌呤类、抗胆碱类β2受体激动剂、类固醇类及其它非异性抗炎药物。 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对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作显著性检验。 疗效判断标准[1]:①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或大呼气流量(PEF)增加量>35%,或治疗后FEV1或PEF≥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20%。②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V1或PEF增加25%~35%,或治疗后FEV1(或PEF)达到预计值的60%~79%,PEF昼夜波动率<20%,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③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1或PEF增加15%~24%仍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支气管扩张剂。④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或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加重。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取股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并进行肺功能检查,由计算机自动计算出FEV1(L)、FEV1%。

    作者:岑玉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学历、性格与责任护士工作效果的关系探讨

    为了解学历、性格与责任护士工作效果之间的关系,为系统化整体护理培养、选择责任护士提供依据。随机抽取100名病房责任护士,分别按学历、性格类型对工作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工作效果显著高于中专学历者(Hc=11.520,P<0.01);性格内向型者工作效果低,与性格中间型、外向型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护理管理者应激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其提高学历层次及知识面;培养护士开朗、善于沟通的良好性格特征。

    作者:方文;陈永彤;诸蕊玉;杨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开展新世纪护理创新系列活动的实施体会

    为了配合医院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树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管理意识,利用新观念、新技术替代不适应病人需求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操作方法,开拓新思想、走出新路子,我院护理部于2000年1月根据区卫生局的要求,在护理人员中开展“新世纪护理创新系列活动”(以下简称“护理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了病人及医院其他人员的好评。1 指导思想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象征,也是一个医院在竞争中赢得胜利和保持优势的可靠保证,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开展护理创新活动,可提高护士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形成浓厚的学文化、讲科学、求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创新活动由单项创新转向综合创新,由个人创新带动科室创新、医院群体创新,终促进医院全面创新与进步。2 方法

    作者:刘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激励法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为调动护生进行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简称操作技能)训练的主动性,提高操作水平,在99届护生操作技能教学中应用激励法,包括目标激励法、工作激励法、惩罚激励法、语言激励法,并与98届(采用传统教学)护生对照。结果99届护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较98届明显提高。提出坚持全程激励、因人而异、以正性强化为主,才能取得激励的满意效果。

    作者:潘杰;钱念渝;付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受精术的护理

    提高不孕夫妇的妊娠率,对68对不孕夫妇采用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结果17对临床妊娠,成功率25.0% 。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严格遵医嘱准时、准量给药,术后严密观察卵子是否受精或有无异常受精,保胎预防流产,做好健康指导,按高危妊娠加强监测管理是提高妊娠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朱树香;魏玉兰;周卫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治疗性血浆置换并发过敏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PE)是去除病人血液中病理性成分的一种治疗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关疾病的辅助治疗,疗效肯定。由于TPE去除血浆量大,需要用大量的置换液(RF)作补充,所用RF成分不同及病人病情和体质状况差异,术中有不良反应发生[1]。1997年10月至2000年5月,我院对50例住院病人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行TPE,其中11例发生过敏反应,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17~80岁,平均41.0岁。其中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1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0例,多发性骨髓瘤8例,药物中毒6例,巨球蛋白血症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3例,重型肝炎5例。1.2 方法 采用美国COBE公司生产Spectra型血细胞分离仪,设定血浆置换程序,用ACD-A(上海市中心血站提供)作为抗凝剂。新鲜冰冻血浆或白蛋白、中分子右旋糖酐(中右)、706代血浆作为胶体RF;平衡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为晶体RF。行双肘正中静脉穿刺,穿刺困难者作深静脉置管,建立采集和回输血管通路。全血与抗凝剂流速比为9∶1,全血流速分两种速度:即常规速度置换(31~55 ml/min)、慢速置换(20~30 ml/min)。血浆置换量1 012~3 603 ml/次,循环血量2 442~8 376 ml/次。

    作者:姚惠娟;金晓红;邹丽芳;傅友芬;王君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62例子宫颈糜烂病人微波治疗的护理

    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中常见的局部特征,由于宫颈长期浸于刺激性分泌物中,鳞状上皮脱落引起。常表现为白带的量、颜色、性质及气味的改变,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疾病。我科1998年10月至2000年12月采用微波治疗子宫颈糜烂162例,取得良好效果。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62例,均已婚,年龄25~40岁。其中轻度宫颈糜烂62例,中度68例,重度32例。盆腔检查正常,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均在Ⅱ级以下,排除早期子宫颈癌及宫颈结核。1.2 治疗方法 采用METI-IVC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南京市新技术研究所生产),调节微波输出功率为50 W,病人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口,以窥阴器暴露宫颈,用碘酊、乙醇消毒宫颈,根据糜烂程度,用脚踏开关控制微波辐射时间(<3 s),将辐射器接触糜烂面使之完全凝固,直到呈白色,范围超过糜烂面0.5 cm。术后创面涂红霉素眼膏。

    作者:杨秋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两周运动康复中的健康教育

    为了缩短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卧床时间,促进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对45例AMI病人实施两周运动康复疗法,并配合适宜的健康教育。结果45例均顺利完成两周运动康复程序,其平均住院日为(14.62 ±7.24)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运动康复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对于调整病人的心理失衡,矫正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促进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红琳;王朝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气管插管期呼吸道管理

    婴幼儿呼吸系统功能尚未完善,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术后气管插管期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1997年4月至2000年6月,我科对5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术,现将术后气管插管期呼吸道管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52例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6~26个月,平均(15.3±4.8)个月。体重6~10(7.84±1.03) kg。室间隔缺损(VSD)27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8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法洛四联症(TOF)10例。术前合并顽固性心衰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PH)27例。术后使用NEWPORT WAVE E 200型(纽邦)和BEAR 1000型(熊牌)呼吸机,应用2~160 h,平均(18.4±7.7) h。51例患儿痊愈出院,1例因灌注肺、低心排综合征死亡。2 呼吸道管理2.1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婴幼儿气管短小,气管插管易扭曲、脱出;插管过深顶于隆突或滑入右支气管,易发生急性窒息或左肺不张。患儿进入监护室30 min内在床边摄X线胸片,确定气管插管顶端在第三胸椎间隙水平,并用宽胶布将气管插管牢固地交叉固定,每小时核实1次插管在门齿外的长度。本组52例均经口插管,无1例发生上述意外。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甲状腺舌管囊肿及瘘管患儿围手术期护理

    小儿甲状腺舌管囊肿及瘘管是胚胎期甲状腺舌管闭合不全而形成的先天性发育异常,表现颈部正中部位发生囊肿或瘘管[1]。我院1997~1999年对31例甲状腺舌管囊肿及瘘管患儿进行手术治疗,予以精心护理,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 31例中,男16例、女15例,1~3岁15例,~7岁13例,~14岁3例。本组病例均在基础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施行瘘管切除术,术毕放置橡皮引流条1根。术后29例一次手术成功;2例复发(舌骨中段未切除及瘘管切除不全所致),再次行舌瘘管切除术,术后均顺利康复,1年内随访无复发。

    作者:郭发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梗死病人认知障碍影响因素的探讨

    为探讨脑梗死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对其认知能力采用四项智能量表测量,并进行分析。结果①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52.0%,随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②脑皮质梗死易导致认知障碍,与脑皮质下梗死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③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与文化水平、脑梗死次数、语言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提示早期对脑梗死所引起的认知障碍作出判断,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和训练,可减缓认知障碍的发展,对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毛海燕;孙雪梅;Sun Xuemei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床旁滤过输血不同滴速对白细胞去除效果的观察

    为探讨床旁滤过输血不同滴速去除全血中WBC的效果,随机将60例输血病人分为A、B两组,分别以35、70 gtt/min滴速输血,检测血液滤过前后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变化及病人在输血中的临床反应。结果两组滤过后WBC计数均显著减少,与滤过前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滤过后A组WBC平均含量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滤过对RBC、Hb无显著影响。提示床旁滤过输血能有效去除库存全血中的WBC;减慢滴速可提高WBC去除效果;对RBC、Hb无影响。但对血小板减少病人仍应慎用。

    作者:王竹筠;滕本秀;汤玉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