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强;杨朴;黄豪;鲁娟娟;孙辉;邓祥;闫文甲
脊髓损伤(SCI)患者存在肾功能损害及尿路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本研究探讨了45年跟踪随访期间脊髓损伤患者肾脏损害的程度。本研究回顾了1944年至1975年,在丹麦霍恩巴克镇 Rigshospitalet 医院脊柱门诊就诊的所有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医疗记录。大多数患者在随访检查期间每隔一年检测肾功能。20世纪80年代前,检查项目包括血浆肌酐和腹部 X 片。20世纪80年代起,CT 平扫和肾脏显影也列入常规检查项目。研究的主要变量是肾脏损害程度,基于肾脏显影及性别校准后的相对 GFR 来评估。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及智力落后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两类儿童的共同注意能力。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31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21名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及7名正常发育儿童进行早期社会交流量表检测及 Gesell 发展诊断量表评估。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在各个低水平及高水平回应性和自发性共同注意力指标上均存在差异(P <0.05),语言发育迟缓组在眼神接触、高水平自发性共同注意力指标上存在差异(P <0.05)。孤独症谱系障碍组与语言发育迟缓组在注视交替、指示、展示、低水平及高水平的回应性共同注意力指标上存在差异(P <0.05)。此外,跟随远距离指示、注视交替及指示能力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及语言发育迟缓组共同注意力相对独立的差异项。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高水平与低水平的回应性及自发性共同注意力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缺陷,而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主要在眼神接触的行为上缺陷明显。跟随远距离指示能力、注视交替能力及指示能力是判别孤独症谱系障碍与智力落后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相对独立差异项,临床上可以借此对以上两类儿童做初步的区分。
作者:陈玉美;陈卓铭;林珍萍;严嘉健;李金萍;欧阳超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恢复期手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2例恢复期手指屈肌腱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6例,2组均每天进行2次常规作业疗法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手主动运动能力测试(TA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及手功能DASH 问卷评价(DASH)。结果:治疗后,2组 TAM 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 <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 <0.05);2组 VAS 及 DASH 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手屈肌腱损伤恢复期患者的手功能,松解粘连,减轻疼痛。
作者:何斌;张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确定耳语时用以区分普通话声调的语音特征。方法:录取两位讲普通话的健康成人在正常发音和耳语时的朗读发音,通过声学分析提取测量普通话声调的声学参量,对比两种发音方式下声调语音表征的异同点。随后,采用10位健康成人听写字词,以检测所提取声学参量在区别耳语声调时的作用。结果:耳语比正常发音时第二第三声明显变长(P <0.01),所有声调、声强均增大(P <0.001),而且各声调下元音低频共振峰提高,但其中高频共振峰显著降低(P <0.03)。但这些声学特征差异在听写耳语时不能有效协助区分声调,听辨正确率均不超过51.5%。结论:耳语声调缺失基频作为主要区别特征,因此会调动并修改次要特征如时长和声强等,并辅以元音共振峰变化作为补偿机制,但是在耳语下这些改变仍需丰富有效的语境才能实现声调区分。
作者:李彬;张翠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7例合并语言交流障碍的脑瘫患儿,均符合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合并听力障碍、癫痫、自闭症等障碍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4.8±0.7)岁;韦氏智能量表测定的智商为73.7±20.0;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9±0.7)岁,智商73.3±15.4。对照组采用一对一的语言训练,观察组根据语言交流能力水平,将同一水平的患儿以2~4人为1个小组,进行语言训练。训练内容及方法包括:①日常交往能力训练:在训练开始时让患儿之间相互打招呼、问好、握手、拥抱等。②口部运动功能训练:让同组患儿一起做张嘴、鼓腮、噘嘴、圆唇、展唇、弹舌、咂唇、咀嚼训练等,让程度相当的患儿进行比赛,适时地给予贴纸奖励。③言语呼吸训练: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增加肺活量训练,如吹羽毛、吹纸片、吹蜡烛、吹哨子等;长声时的训练,如发长音/a--/;数数训练,即一口气尽可能多的数数等。④构音训练:对于构音错误的患儿,治疗师给予辅助,纠正其发音部位,并让每个患儿之间进行音位对比训练。⑤情景交流训练:治疗师准备一个主题,如出示“超市购物”的图片,让儿童自由发言再互相补充,程度好的尽可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程度差的给予图片或肢体语言提示,鼓励患儿主动表达;或设计一些情景进行角色扮演,丰富儿童的想象力,诱导交流动机。治疗时尽量采用安全座椅,保证患儿有一个稳定、舒适的姿势,每次训练设计3~4个内容,根据患儿的表现和兴趣及时调整训练的进度;治疗结束后,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巩固所学的语言技能。每次治疗30 min,一周连续5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6个月。
作者:郑钦;李润利;吴燕秋;程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设计便携式动态膀胱压力监测装置,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通过自然充盈来进行膀胱容量压力的测定。方法:装置由软硬件部分共同实现。硬件部分主要由液体压力传感器、电桥放大电路、时钟模块、SD 卡存储电路,液晶显示电路,触控电路,控制器电路等七部分组成。软件的主程序包括系统初始化、数据获取、存储、显示、报警等。配套的耗材有膀胱测压管、直肠测压管、连接管以及外置压力传感器。使用移动电源供电。应用便携式动态膀胱压力监测装置对3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通过自然充盈来进行膀胱容量压力的测定,观察膀胱类型、逼尿肌稳定性和膀胱安全容量,并与常规尿动力生理盐水灌注法测试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在膀胱类型判断方面结果一致,均为低顺应性膀胱。便携式微型动态膀胱压力监测装置测定发现较多逼尿肌不稳定病例(P <0.01)。便携装置测定的膀胱安全容量为(314.0±33.6)ml,尿动力学测定的膀胱安全容量为(194.7±43.2)ml,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应用便携式动态膀胱压力监测装置进行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容量压力测定能更好地反映逼尿肌稳定性、膀胱顺应性和安全容量。
作者:刘灵峰;赵康;陈凡;吴剑;杨照峰;陈铭;毛林波;韩玖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MES 组、综合组各20例,常规组接受吞咽功能训练, NMES 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综合组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集3组患者的舌骨上肌群肌电积分值,进行营养指标测量,同时记录治疗前后3组患者胃管留置率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舌骨上肌群肌电积分值及各项营养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后综合组的改善幅度更优于 NMES 组和常规组(P <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胃管留置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
作者:田野;熊高华;胡可慧;张逸;杨欢;梁瑞歌;王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选择2015年1~12月在我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均为初诊患者且 MRI或 CT 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分为3组各50例,①A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1.1±9.5)岁;病程(1.7±0.8)年。②B 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0.5±8.9)岁;病程(1.9±0.7)年。③ C 组,男女各25例;年龄(50.5±8.9)岁;病程(1.8±0.9)年。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采用丹红注射液四联穴穴位注射。B 组采用普通针刺四联穴治疗。C 组采用生理盐水注射四联穴穴位注射。①A 组:抽取丹红注射液8ml+2%利多卡因注射液1ml 混合液在腰椎患侧气海俞、环跳、殷门、承山进行穴位注射,穴位常规消毒后,针尖刺向肌肉深层,患者有酸胀感时,轻提注射针,回抽无血后快速注射药液,患者局部酸胀感为佳,每周1次。② B 组:在环跳、殷门、承山、气海俞进行常规针刺,针刺后留针30min,每日1次。③C 组:在环跳、殷门、承山、气海俞用生理盐水进行穴位注射(每穴1ml,器材及注射方法同 A 组)。
作者:项俊;喻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脑卒中也称脑血管意外,以弥散性或局限性脑功能损伤为主要临床特征,通常表现为一次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1]。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残疾及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2]。脑卒中一旦发生,多数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在存活者中,有50%~80%的患者急性期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多种功能障碍[3],其中的平衡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本文就脑卒中对平衡功能影响、平衡功能评定及康复训练的方法作一综述,为控制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提供参考。
作者:张萍;杨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说明:(1)本索引按主题词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序;(2)在主题词相同的情况下,按文章页码顺序先后排序;(3)缩略词及未译出的原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在所属各部分之首;(4)著录格式为:文题(作者)(期):起码。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脊髓损伤是康复医学科的常见病种,在康复过程中常出现感染发热情况,特别是合并真菌感染,往往不能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以致病情迁延不愈。2015年10月~2016年9月管理近百例脊髓损伤患者,其中3例并发真菌感染,现将病例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尤春景;韩肖华;郑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为了提高肌肉容量及肌肉力量,教练会推荐进行耐力训练,训练的负荷量为1次重复大力量(1RM)的70~80%。这种抗阻训练,总是充满挑战,并且在某些训练者中是禁忌的,例如年长的运动员及处于恢复期的运动员。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Kaatsu 训练那样的较低负荷训练结合血流限制,可能更为有效。为了证实这一技术的有效性,也为了明确哪种训练方法能提高肌肉力量和肌肉容量,这篇 Meta 分析及综述,回顾了血流限制训练相关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参考文献:文稿中有关引用资料以近期出版的期刊及著作为主,应用的资料必需是正式发行的出版物,按在文稿中首次出现的顺序编码,并用方括号标注如“曾敏等[1]报道”。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应将作者的前1~3名列出,3名后加等。①著作: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年,起止页码.②期刊:作者.文稿题[J].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言语治疗学科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程不同,美国约有100年、日本约50年、韩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约有40年的历史。在我国大陆地区,言语治疗的建立应视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有30多年历史。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动作反馈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足下垂合并足内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足下垂合并足内翻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2组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另行功能电刺激下20min 步行训练,对照组行相同时间的常规步行训练。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1-Meyer 量表下肢部分(FMA-LE)、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徒手肌力测试(MMT)和改良 Ashworth 量表(MAS)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评估;观察组另记录步态不对称指数(GAI)和非偏瘫侧摆动时间变异(STV)。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 FMA-LE、TUGT、MMT、MAS、GAI 和 STV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05),对照组TUGT 及 MMT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其余各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 FMA-LE、TUGT 和 MA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但 MMT 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作反馈功能性电刺激能显著改善脑卒中足下垂合并足内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并能提高踝背屈肌力、缓解踝关节相关肌群痉挛。
作者:王桂丽;贾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安全、有效的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方案。方法:将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2组均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按照第1周绝对卧床,第2周在卧床体息为主的前提下逐渐增加活动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制定个体化早期康复方案进行早期康复。结果:治疗10d 后,观察组肌酸肌酶、肌钙蛋白 I (TNI)、脑尿钠肽(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 指数)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肌酶、TNI、BNP 及 LV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 LV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及应用扩血管药物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出现并发症例数及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安全可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脑缺血大鼠海马区 microRNA132(miR132)和 p250GAP 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可能内在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EA 组、EA+ H89(N-[2-(p-Bromocinnamylamino)ethyl]-5-isoquinolinesulfonamide·2 HCl hydrate)组和 EA+NS(normal saline)组。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2-vessel occlusion,2VO)制备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次日于百会穴(GV20)和大椎穴(GV14)施以EA 治疗。治疗后的7,14,21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PCR)方法检测海马miR132的表达,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 GTP 酶活化蛋白 p250GAP 蛋白的表达。结果:同时间点各组大鼠间相比,7、14、21d 时,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海马组织 miR132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同时 p250GAP 蛋白量均显著增加(P <0.05);EA 组与模型组相比,miR132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 <0.05);同时p250GAP 蛋白量均显著下调(P <0.05);EA+H89组与 EA+ NS 组相比,miR132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 <0.05);p250GAP 蛋白量均显著增加(P <0.05)。同组别三个不同时间点之间 miR132表达量相比,EA+NS 组大鼠在14d时 miR132的表达量较7d 显著增加,但21d 时 miR132的表达量较14d 显著减少(P <0.05),其余组各时间点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EA 能促进脑缺血大鼠海马区 miR132增加并下调 p250GAP 蛋白的表达,给予 H89后电针的作用被部分抑制,提示电针的作用可能与激活 PKA/CREB 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郑彩霞;黄晓琳;陆敏;张凤霞;郭雅碧;韩肖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创伤性脑损伤会导致抑郁风险的增加。有证据表明,创伤性脑损伤后的抑郁经历与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和康复困难有关。这篇文献回顾和 meta 分析,探讨了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的药物治疗的疗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失语症是由于大脑语言区损伤导致的多种语言障碍(例如:音韵、语法、形态、语义障碍等),损害个人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大量的外伤性失语症患者,使许多心理学家和言语病理学家进入了失语症及其治疗的研究领域[2]。据报道,我国脑卒中患者中约25%伴有言语障碍,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约有34.2%,慢性脑血管疾病约有56%~69%出现言语障碍;国外接近24%~38%中风患者在急性期患有失语症[3]。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失语症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因此失语症治疗非常重要,它大程度地促使失语症患者语言系统的重建与恢复[4]。近年来,人们对失语症的治疗方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行为治疗是失语症治疗方法的基础,失语症的行为治疗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一些新的突破。本文对目前失语症的行为康复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张甜甜;张大华;赵钰婷;汪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从2015年7月22日起,本刊交纳各项费用(如审稿费、版面费、广告费、订刊费、版权费及发行费等)均改为银行柜台或网银转账汇款(禁止无卡现金汇款或支付宝、财付通等转账),不再通过邮局汇款或现金。本刊银行账号为同济医院对公账号,具体信息请登录网站 www.zgkfzz.com 首页“汇款要求”查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