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开广;欧明亮;秦蔡云
1998年4月~2009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小儿颈缢患儿10例,均符合小儿颈缢的诊断标准[1],男6例,女4例;年龄2~13岁,平均8岁;病程<4 h9例,4~17 h 1例;误缢8例,自缢2例,其中意识朦胧2例,浅昏迷2例,深昏迷6例.10例患儿均经抢救,生命体征稳定后儿科常规吸氧,给予镇静、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营养脑神经、预防或控制感染等药物治疗,并立即配合高压氧(HBO)治疗.均使用NG-90Ⅱ型单人氧气加压舱治疗,视病情由其家长陪同入舱,治疗压力0.16~0.24 MPa(1.6 ~2.4ATA),升压15~20 min,稳压40 min,减压20 min,舱内氧浓度68%~78%.昏迷期每天治疗2~3次,清醒后适当降低治疗压力,改为每天治疗1次,超出20次治疗的患儿休息5 d后再继续.
作者:谢金祥;何永忠;徐丽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结合高压氧(HBO)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治疗作用.方法:80例急性DEAC-M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给予HBO、脑细胞活化剂等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西药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每日2次.结果:经过平均14 d的治疗,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2组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脑电图恢复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及HBO治疗DEAC-MP后可促进患者的恢复,疗效显著.
作者:陈开广;欧明亮;秦蔡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艾条温和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浓度变化及其作用机理.方法:CSG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温灸组取双侧胃俞、内关、足三里、梁丘、太冲及中脘穴进行温和灸,每穴5 min,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法莫替丁片、铝碳酸镁片、甲硝唑及阿莫西林片治疗.1个月后,温灸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EGF浓度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温灸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温和灸能通过降低CSG患者血清EGF浓度,达到抑制胃粘膜损伤、促进受损胃粘膜修复,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曾庆朗;杨立志;曾庆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126例肩手综合征患者分A组68例和B组58例,A组给予康复宣教、心理疏导、保持良肢位、患肢向心压缩性缠扎法、主被动运动及针刺等.B组按常规对肢体进行良肢位护理及主被动活动等.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简式Fugl-Meyer评分达63~66分的例数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A组高于B组;临床疗效比较,A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63.2%、94.1%与32.8%、74.1%,P<0.05).结论:规范系统的综合康复疗法可提高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患肢功能和临床疗效.
作者:白坤常;岳寿伟;殷翠萍;宋成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结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73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A组35例和B组38例,均给以常规药物、理疗和针刺治疗.A组同时结合面肌运动训练.结果:治疗21 d后,Sunnybrook神经功能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2组间比较,A组提高幅度高于B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65.8%与51.4%,P<0.05).结论:康复结合面肌运动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肌运动功能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韩肖华;叶飞;柯志刚;刘学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运动并呼吸训练对慢阻肺(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COPD缓解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训练组各30例,均常规治疗.训练组增加运动和呼吸训练.结果:治疗2个月后,肺功能检测,FEV1(%)及FEV/FVC值训练组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临床自觉症状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运动并呼吸训练能显著改善缓解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冯利君;易新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2009年11月来我科就诊的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1例,年龄40岁,于2009年6月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术后留置导尿管出院.出院后行体针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明显,曾数次自行拨除导尿管,均未成功.就诊时面色苍白,留置导尿管,尿液色淡黄,无明显絮状物.治疗以头、体针结合治疗.头针取足运感区,局部常规消毒后,用0.35mm×40 mm不锈钢毫针沿皮刺入帽状腱膜下肌层,行快速捻转手法,150~200 r/min,持续1 min;体针取气海、关元、水道、归来(避开腹部切口)等穴斜刺,使针感放射至会阴部,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得气后针感向上传导,三阴交穴强刺激,均5 min行针1次,留针20 min,均每日1次.
作者:丁晓虹;王潇;罗敏;龙桂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资料.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32例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一般资料、辅助检查、精神神经症状、躯体疾病和并发症、治疗和预后等.结果:32例中男性占93.7%,文化程度低,体力劳动的患者发病率高;主要精神症状有谵妄、幻觉、妄想、记忆和智能障碍、人格改变、冲动行为;主要神经系统症状有肢体震颤,共济失调,末稍神经炎,癫痫样发作,构音障碍等.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异常率高(46.9%和31.3%).32例经治疗后有效率为78.1%.结论: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危害大,可造成严重精神及躯体损害,应引起全社会对本病防治的重视.
作者:严文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3组,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A组21例同时加用吞咽功能训练、项针疗法及低频电刺激;B组20例加用低频电刺激及项针疗法;C组19例给予低频电刺激.结果:治疗3周后,3组吞咽及言语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A组高于B、C组(P<0.05,0.01);临床疗效比较,痊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A组>B组>C组(P<0.05,0.01).结论:多项适宜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和恢复有很大作用.
作者:唐强;边静;王艳;全成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胆红素脑病仔兔在贴敷式局部亚低温不同时间窗内脑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56只出生2~5 d的新西兰仔兔腹腔注射胆红素200 μg/g,成功建立胆红素脑病模型,随机分为A、B 2组各28只,A组仔兔造模后即给贴敷式局部亚低温治疗,B组不予处理.在造模后0、6、12及24 h各点2组分别取7只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和检测脑组织胆红素的浓度.结果:B组造模6 h点可见神经元体积增大,肿胀,核略偏位,细胞核变化不明显;12 h时神经元体积明显缩小,略呈三角形,细胞核浓缩,核形不规则;24 h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空泡出现.A组12及24 h点神经元形态结构异常改变和胆红素浓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贴敷式局部亚低温可明显减轻胆红素脑病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对脑组织具有治疗及保护作用.
作者:王丽梅;马艳辉;金翊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平衡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作用.方法:脑卒中偏瘫并发SHS患者64例,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B组21例取偏瘫、肩痛及升提穴平衡针刺治疗;C组22例按A、B组方案综合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FMA)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评定上肢及手的功能,3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组明显优于A、B组(均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状况(PPI)评分,3组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C组低于A、B组(均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衡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SHS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苏久龙;潘翠环;万新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础生活护理及行为治疗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122例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行为组59例与对照组63例,均按常规给予基础生活护理.行为组同时采用行为疗法训练患者遵守作息时间、完成劳动技能训练及参加集体娱乐活动,并制定奖惩制度等.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按WHO推荐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ADL量表评分,行为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基础生活护理并用行为疗法对改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作用.
作者:曾妙容;刘建伟;刘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2005年10月~2009年10月我科收治的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2例,并经CT或MRI确诊,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1例,男42例,女19例;年龄19~66岁,平均39.2岁;病程1 d~15年.对照组61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18~68岁,平均39.8岁;病程1 d~16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给予颈椎牵引及手法按摩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动态干扰电治疗.①颈椎牵引:采用ATA-1型颈椎自动牵引机,患者端坐、颈椎前屈15~ 20°,枕颌套式,3~5 kg,逐渐加重至耐受,牵引5 min,间歇1 min,共30 min,每日1次.
作者:胡华亮;毛陵森;匡奕瑛;王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补充丙酮酸钙对小鼠肝脏抗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运动对照组(Ec组)、丙酮酸钙组(P组)、运动丙酮酸钙组(Ep组)各8只.P组、Ep组小鼠每天给予600 mg/kg·d的丙酮酸钙灌胃; C组、Ec组给予同等剂量蒸馏水灌胃.3周末时Ec组和Ep组大鼠进行力竭运动实验.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TNOS,iNOS)及肝线粒体中的钙(Ca2+)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Ec组及Ep组小鼠肝脏组织TNOS、iNOS及NO、线粒体Ca2+的浓度均明显上升(P<0.05,0.01);Ep组明显低于Ec组(P<0.05,0.01);P组与C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充3周的丙酮酸钙能明显降低急性运动性肝损伤NO和线粒体Ca2+浓度,对预防和治疗运动性急慢性肝病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永亮;张美;廉征宇;吕国枫;刘丽红;殷盛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SIRS组36例和非SIRS组58例,均于入院后第3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计算脑梗死面积和检测血中急性炎性蛋白,C-反应蛋白(CRP)浓度;3个月后统计死亡率.结果:测评结果显示,SIRS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面积和血中CRP浓度均显著高于非SIRS组(P<0.01);3个月后死亡率也明显高于非SIRS组.结论:SIRS参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发展过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的警示信号和预后判定指标.
作者:肖伟忠;蒋庆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精神状态异常与血浆5-羟色胺(5-HT)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40例偏头痛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均进行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SDS、SAS)、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血浆5-HT浓度的差异,分析偏头痛组患者精神状态异常与血浆5-HT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显著升高,其各因子分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惧评分显著升高;SAS和SDS标准分亦显著升高(均P<0.01).血浆5-HT浓度,偏头痛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偏头痛组血浆5-HT浓度与SCL-90总分及躯体化、焦虑、抑郁、敌对和恐惧等因子分呈明显正相关(R=0.344~0.458);与SDS和SAS标准分呈明显正相关(R=0.323、0.271).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精神状态异常和血浆5-HT浓度的升高,且精神状态异常与血浆5-HT浓度的升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赵斌;朱玉媛;王世凤;席刚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2001年5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颈椎病患者106例[1],男51例,女55例;年龄19~70岁,平均31.5岁;病程15 d~12年,平均3.2年;混合型26例,神经根型25例,颈型22例,椎动脉型22例,交感神经型7例,脊髓型4例[2].106例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采用关节松动术配合激发点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及牵引治疗.①关节松动术:患者俯卧位,采用Maitland分级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先做颈椎1~2级分离牵引1~2次,继做颈椎棘突垂直按压术、侧推棘突术、横突按压术,10 min,手法由轻到重,幅度控制在1~2 mm.
作者:纪宪法;姜俐俐;李秀玲;张延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7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HBO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HBO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听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0 d后,2组患者纯音听阈值测定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HBO组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HBO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与28.9%,P<0.05).结论:HBO治疗对听力下降及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贾敏;袁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均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A组加用患处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治疗10 d后,A组平均止痛和结痂时间均较B组短(P<0.01);临床疗效比较,A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52.5%、97.5%与27.5%、87.5%,P<0.01).结论:电针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作者:邹燃;张红星;黄国付;周利;李璇;刘银妮;魏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按脑出血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训练组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早期良肢位保持及床上训练、痉挛期体位转换及恢复期步态及行走平衡训练,训练中针对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Fugl-meyer(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时,2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训练组各项指标评分与4周时比较继续上升(P<0.01),对照组则上升不明显.结论: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李军清;田红艳;向成玲;李元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