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晶晶;施琪嘉
腰椎后关节紊乱患者159例,男94例,女65例;年龄14-74岁;病程2 h-1年;有明显外伤史134例(84.3%);体检腰椎棘突偏斜、棘上韧带僵硬索状、骶棘肌紧张等;X线片示骨质增生、生理曲度改变等.159例均采用推拿手法治疗.
作者:张成;张广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评估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伴抑郁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78例急性脑卒中伴抑郁患者分为干预组38例及对照组40例,均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干预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下降,ADL能力提高,抑郁症状减轻(P<0.05或0.01),2组间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脑卒中治疗过程中及时识别伴有抑郁的患者,并给予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覃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电针不同穴位配合高压氧治疗脑损害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50例脑损害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和配合高压氧、电针治疗.A组取内关、神门为主穴,B组取合谷、外关为主穴,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量表(NCSE)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结果:治疗10-20次后,MMSE和NC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明显提高(P<0.05),2组间比较A组优于B组(P<0.05).结论:电针内关、神门穴对改善脑损害患者的认知障碍,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丁新华;韩肖华;温新义;黄晓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CPM)在膝关节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施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86例,其中123例于术后12-24 h即行CPM机功能锻炼(CPM组);63例自行膝关节锻炼(自主组).结果:术后,2组患者整体效果均良好,伤口愈合Ⅰ/甲,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及肿胀消退时间,CPM组明显短于自主组(P<0.05),患肢关节活动度在2-3周时与自主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但随访3-8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与自主锻炼的患者比较,早期持续CPM被动活动膝关节,可以缩短膝关节术后疼痛及肿胀时间,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度.
作者:何立宏;单乐群;张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颈椎病的患者245例,均经CT、X线片检查证实,男129例,女116例;年龄20-65岁;病程6个月-7年;神经根型78例,脊髓型31例,椎动脉型60例,交感神经型36例,混合型40例.24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3例及对照组12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邓绍平;胡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脑卒中患者108例,均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男72例,女36例;年龄39-76岁;病程1 d-1个月;头颅CT或MRI示脑梗死54例,脑出血32例,脑栓塞22例;均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伴有语言障碍8例,昏迷5例.
作者:李梅;张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平衡能力和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61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电刺激小脑组(FNS组)41例和常规组20例,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常规组增加中频电疗,FNS组增加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评定综合功能.结果:治疗20次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BBS评分明显提高,FS-CSA评分明显下降(P<0.05或0.01),与常规组比较,FNS组表现更突出(P<0.01).BBS与FS-CSA评分有良好的一致性(r=0.79-0.99).结论:FNS治疗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方面明显优于中频电疗法.
作者:刘汉良;王纯;扬少杰;黄凤;张灵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骨骼肌肉系统疾病.除年龄外,肥胖、超负荷运动、遗传、环境、饮食、性别等都可能是发病因素.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则表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免疫因素等都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有关.主要表现为关节功能减退、关节疼痛.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较多,手术和非手术的治疗方法和技巧较以前都有较大提高,其中非手术疗法中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实行连续、规律的治疗计划则较困难.现将康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进展综述如下,以供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潘化平;励建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106例,男38例,女68例,年龄5-67岁;病程1 d-18个月;多有明显致伤史,胸椎透视或X线摄片示T3-7均有不同程度的棘突侧偏、椎体缘增生、胸椎侧变或椎间隙变窄;临床表现为后背如负重物.牵掣胸痛,久坐则需变换体位,走路、咳嗽、打喷嚏时可引起疼痛.106例患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经3次治疗不能痊愈的患者,配合针刺治疗.
作者:刘冬梅;李敏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抑郁情绪出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64例门诊治疗1-2个月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填写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哮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AQLQ),按有否抑郁情绪判断标准排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64例患者中有抑郁情绪表现的占20.3%;CES-D和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有与无抑郁情绪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5);构成生存质量的5个要素中,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原的反应及对自身健康的关心评分有抑郁患者明显低于无抑郁患者(P<0.05),且心理状况和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分与CES-D得分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和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抑郁情绪与其生存质量有着密切的负相关关系,要减轻和消除其抑郁情绪,一方面要积极有效地控制疾病,另一方面在防治疾病过程中要善于自我调节心理,医务人员在治疗疾病同时也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必要心理指导.
作者:李志平;彭丽红;钟韵;黄建强;郭禹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4年3月一2006年3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例,均符合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CT或MRI确诊,男38例,女32例;平均年龄62.6岁;脑出血19例,脑梗死51例,病程1-3个月;均伴有患侧上下肢肌痉挛,无明显认知、语言功能障碍.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主要采用Bobath、Rood及运动再学习疗法进行康复训练[2];抗痉挛手法,抑制异常运动和促进分离运动训练[3].
作者:冯利君;易新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4年12月-2005年9月我科收治CT、MRI和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5例,男72例,女53例;年龄24-72岁,平均48岁.均采用激光加拔罐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双臂于身体两侧,腹部垫一软枕,以病变部位作为参考点由腰骶部棘突及棘突旁自下而上找压痛点及条索状压痛点,并做标记,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2 ml局部麻醉,约2min后激光针刀沿局麻针孔快速进针,刀口线与脊柱平行,针体与皮肤面垂直达棘突骨面或横突骨面,先纵行点刺剥离3-5下,再横行剥离3-5下,随后激光照射每个治疗点5-10 min,功率10 mW,接着在治疗点处拔罐,吸出伤口内淤血,术毕用创可贴覆盖.
作者:郭俐宏;张琴;穆敬平;周鹏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组织纤维结构受损为主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以骨痛及腰背痛、驼背、易发骨折为其3大主症.病理条件下,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被打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而引起OP,现就OP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汉语儿童英语阅读障碍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活动特征及两半球之间的协同活动功能,为进行特定的脑功能训练和治疗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通过单视野速示法,采用需要大脑两半球参与的注意广度测验,比较34例阅读障碍儿童(障碍组)和34例对照组儿童的视野辨别阈限值.结果:①障碍组中视野和右视野的辨别阈限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②∠γ余弦值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P<0.01),而∠β(左视野/右半球)余弦值两组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α(右视野/左半球)余弦值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右视野和中视野的错误率基本均衡.结论:提示英语阅读障碍儿童可能存在左侧大脑半球功能的激活不足以及左、右大脑两半球功能活动协调不良的趋势.
作者:段建平;董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PSD使脑血管病(CVD)康复时间延长,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死亡率,有学者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为期10年的随访,发现53%的患者死于PSD,其死亡率比无抑郁组高3-4倍[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PSD进行广泛的研究,而其发生机制仍无一致的结论.本文就近年来PSD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梁翠萍;吕佩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在过去几年里体外震波治疗(ESWT)用于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但疗效方面许多观点矛盾.Rompe等报道好的效果,而Cronther发现在治疗中期,局部类固醇注射更有效且其费用上比ESWT便宜100倍;Speed在一项双盲随机实验中发现ESWT与安慰治疗相比无明显附加效果;此外Haake等在一项随机多中心研究后认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效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建议提高实验质量后再下结论.本文的目的是描述和比较2种超声定位技术在ESWT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区别.
作者:管雅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生活质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6例RA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的评定,并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6例患者中,SAS标准分为(47.18±8.69),焦虑情绪患有率为36.76%;SDS标准分为(52.35±11.31),抑郁情绪患有率为61.76%.SAS及SDS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患者的SAS、SDS标准分均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能力呈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RA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以抑郁情绪为主,并与病情及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提示RA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是引起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健;杨梅云;范海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在社区的老年居民中,跌倒和与跌倒相关的伤害看来似乎完全是由身体机能的减退造成的.这个比率在>75岁的老年人中上升到40%.而由于跌倒所造成的身体功能损伤会带来看病、住院治疗、死亡以及护理院的花费.跌倒,甚至对跌倒的恐惧,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RQOL).因为肌无力和平衡能力的减退与老年人跌倒危险相关,因此可以采用干预措施,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作者进行一个随机对照试验来确定是否可控全身振动疗法和物理疗法(PT)相结合比单用PT对护理院的老年人更有效.主要目的是评估可控全身振动疗法对提高肌肉能力和身体平衡性方面的效果,第2个目的是研究可控全身振动疗法在HRQOL的效果.
作者:孙会芳;倪朝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花粉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在全世界总发病率为5%-22%,且病情逐年加重.本文旨对过敏性疾病实验室检查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国军;康熙雄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院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346例,均符合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1],男186例,女160例;年龄10个月-80岁;左侧面瘫191例,右侧155例;病程≤3个月208例,>3个月138例;部分患者初起伴有耳后、耳前及面部疼痛,偶尔出现患侧舌前味觉减退或消失.
作者:梁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