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海萍;花雪琴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技术(PNF)对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40例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PNF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按常规康复治疗,PNF组加用PNF技术,包括徒手接触、简短口令、牵伸、拉挤等方法刺激关节,反复收缩与节律起动激活伸屈肌等.结果:上肢功能Brunnstrom分级和肩关节半脱位复位率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提高,治疗30 d时,PNF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0 d时,对照组也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NF对偏瘫患者早期有明显疗效,但远期疗效不明显.
作者:杨丹丹;徐琳峰;陈丽娜;杨加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标志蛋白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高血压患者110例分为运动组50例和对照组60例,均按常规降压治疗,运动组同时增加每周5次,每次30 min的中等量有氧运动.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1的阳性百分率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4个月后,运动组收缩压和舒张压(141±4.6、86±4.3 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57±3.7、95±3.3 mmHg,P<0.05);血小板膜上CD62P阳性百分率分别为(10.2±2.1与16.3±3.1,P<0.01),CD61阳性百分率分别为(13.2±2.7与22.3±2.6,P<0.01);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5.6±3.6与64.4±4.6,P<0.01).结论:有氧运动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受体分子的密度和血小板聚集,改善高血压的血栓前状态.
作者:李玉峰;王士雯;赵玉生;卢才义;薛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中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乳腺增生病患者578例,将加味小柴胡汤治疗的376例患者为A组;乳癖消片治疗的202例为B组,均治疗28-70 d.结果: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85.1%、70.8%,P<0.01).结论:治疗乳腺增生,加味小柴胡汤疗效优于乳癖消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刺激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影响.方法:老年VBI急性期患者72例,分为药物组33例和综合组39例,均每日给予盐酸丁咯地尔200 mg静脉滴注,综合组加以小脑顶核刺激,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2组患者双侧椎动脉(VA)、大脑后动脉(PC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综合组治疗2-7 d时,临床症状即出现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双侧PCA、VA和BA的Vm均增加,综合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供血不足区域的血流灌注并对脑组织和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有助于老年VBI患者症状的早期改善.
作者:江红;刘运娣;沈迎念;史庭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电图、肌电图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GBS患者(GBS组)进行神经电图及肌电图检测,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30例患者的神经电图、肌电图异常检出率为100%.结论:GBS患者引起广泛周围神经及脊神经根的改变,通过采取中西医结合及康复治疗能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神经电图和肌电图检查可对GBS患者有一定的特异性,为临床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的电生理依据.
作者:叶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点穴治疗脊髓损伤(SCI)的疗效.方法:SCI患者330例均采用点穴治疗,并配合功能训练.结果:经过30-200次治疗,33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21例(6%),显著好转137例(42%),好转155例(47%),无效17例(5%).结论:点穴配合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SCI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二便失禁的恢复.
作者:苏忠寿;张云恒;李兆铸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情稳定的30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分成常规药物组、训练组、电针组、中药组和综合组各60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14及28天时采用吞咽X线透视检查法(VFSS)评分评定患者的吞咽障障碍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28天时药物组、训练组、电针组、中药组和综合组VFSS评分均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分别为40%、73.3%、70%、63.3%及100%(P<0.05或0.01).综合组治疗第14及28天时与其他4组比较,VFSS评分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西结合的综合治疗是改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佳方案.
作者:王俊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男35例、女11例;年龄20-60岁,平均37岁;病程3-24个月;CT、MRI均示颈椎间盘突出,其中C3-4突出11例,C4-516例,C5-6 22例;脊髓型13例,神经根型25例,混合型8例;临床表现为头颈痛、头晕、关节僵硬、乏力、活动受限、躯干麻木及手指刺痛感等.
作者:陈丽;曾莹;胡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肺移植早期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0只成年犬随机分成供体和受体各10只,行原位左肺移植,将接受移植后的受体犬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只,观察组犬在血管夹开放前5min,静脉注射L-Arg 500mg/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再灌注后0.5、1、2及6 h点监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股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浆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浓度;切取6 h肺组织检测湿干百分比(W/DR),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各时间点观察组mPAP、血浆ET-1浓度及W/DR均低于对照组,PaO2、血浆NO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对照组肺组织严重的白细胞浸润及肺间质高度淤血水肿,肺泡腔内渗出明显,观察组病变程度轻微.结论:L-Arg能减轻犬肺移植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促进内源性NO合成降低ET-1浓度有关.
作者:龚勇泉;聂君;李劲松;王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牵引正脊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分为2组各40例,正脊组采用牵引正脊手法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3次后,正脊组痊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牵引正脊手法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作用快速,且效果显著.
作者:彭锐;齐凤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及心理干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Zung量表及Hamilton抑郁评分(HAMD)分别为(22.77±3.90)和(13.65±7.11)分,明显低于治疗前(43.52±3.25)和(32.23±4.74)分(P<0.01),抑郁症状改善有效率>70%.结论:早期识别老年患者抑郁症,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抗抑郁治疗能有效的促进原发疾病的康复.
作者:于春荣;于海云;杨秀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现代康复医学是一门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互渗透结合、逐渐发展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医学应用技术学科[1],是保健医学、预防医学、治疗医学和康复医学组成的整体化医学体系,其对象是病伤残者,目标是患者得到全面康复,终回归社会.20年来我国康复医学发展较快,学术研究、技术革新和成果推广应用都取得显著成绩.
作者:陈伟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4年3月-2006年10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颈源性头痛患者72例,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1].
作者:覃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经确诊的膝关节OA患者98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49例,均采用休息制动,良姿位,抗炎镇痛药物及超短波治疗,A组同时增加中药熏蒸及运动疗法.结果:治疗60 d后,2组膝关节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A组优于B组(P<0.01).结论:中药熏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龚艳菲;沈良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毫米波、中频电疗和激素等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1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80例,均采用毫米波加中频电疗治疗.A组加用激素等药物治疗.结果:经过6-20 d治疗,2组总显效率及轻度患者痊愈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重度患者中,A组显效率高于B组(P<0.05),中度患者痊愈所需治疗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物理治疗配合药物可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卢丽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微波治疗鼻腔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鼻腔血管瘤患者17例,均行手术摘除血管瘤,并对残体及基底部行微波热凝.结果:17例患者手术均1次成功,未见肿瘤组织残留,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2年未见肿瘤复发,治愈率100%.结论:手术结合微波治疗鼻腔血管瘤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群;张林;彭先兵;张远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并经CT或MRI证实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4例,男55例,女49例;年龄68-82岁,病程1周-3年;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眩晕、耳鸣、恶心或上肢麻木;颈部有压痛、活动受限,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作者:张晓岩;杨学颖;付恒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符合临床和电生理诊断标准的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患者30例(48条正中神经),年龄29-61岁,平均(48.0±8.2)岁;临床症状持续时间1个月-10年;排除曾接受过治疗或鱼际肌萎缩的患者.3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第1组治疗时向腕管内局部注射40 mg肾上腺皮质激素(醋酸甲基强的松龙),抗阻屈腕时确定掌长肌腱的位置,用25号针头于第一掌横纹处以45°角从掌长肌腱的内侧平行进针;掌长肌腱不能触摸到时则以第一掌横纹的中点内侧为穿刺点.如果诱发感觉异常,针头应后退,再次更偏内侧进针.如果患者有双侧CTS,则双侧均注射.
作者:刘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开始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发病后≤21 d进行康复治疗的26例为早期组;22-90 d的24例为对照组,均以物理及作业治疗为主,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的ADL和行走能力.结果:经过平均(53.1±15.9)d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ADL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P<0.01);早期组ADL及独立行走能力均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的疗效优于错过早期治疗的患者.
作者:杨彬;陈颖;姜永梅;赵连福;董旭辉;宁晓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多种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合并滑膜炎(SY)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KOA合并SY患者分成3组,分别采用玻璃酸钠(SH)关节腔内注射(A组)40例,SH注射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LIUS)导入(B组)43例和SH注射联合LIUS导入酮基布洛芬(fastum)(C组)43例.以HSS评分标准在治疗1、3、5周末和治疗结束后24周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周时,优良率比较,B、C组明显优于A组(P<0.01);C组优于B组(P<0.05).24周后C组优良率的稳定性明显优于A、B组.结论:SH与LIUS导入fastum可起到协同作用,具有高效、持久、安全的治疗优势.
作者:潘晓华;何爽;谢小青;陆永红;甘达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