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芬;杨建伟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胰岛素促进Ⅲ-Ⅳ°压褥疮创面愈合的机制,为临床外用胰岛素治疗压疮提供依据.方法:90只SD大鼠制作Ⅲ-Ⅳ°压疮模型,分为3组各30例,A组为传统换药治疗、B组外用0.1 U胰岛素,C组外用1.0 U胰岛素.观察各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及愈合后的组织形态等改变,采用组织氧分压传感针和组织pH值传感针测量治疗前后1、3、7、12 d的组织氧分压(PtiO2)和组织pH值,并连续3 d测量各组治疗前后2 h血糖值.结果:创面愈合效果,B、C组比A组明显提高(P<0.01).组织氧分压(PtiO2)和pH值,3组治疗前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B、C组比A组提高快(P<0.01).B、C组胶原纤维均排列整齐,成纤维细胞多见,上皮分化良好;A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成纤维细胞较少,上皮组织分化较差.C组治疗后血糖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胰岛素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上皮组织和毛细血管增生以及胶原合成,提高压疮区PtiO2和pH值0.1-1.0 U胰岛素对压疮的治疗效果相同,大剂量胰岛素可能对血糖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德强;夏仁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保心汤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8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口服中药保心汤,常规组服用常规西药.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2组血浆VEGF和bFGF浓度,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血浆VEGF和bFGF浓度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中药组均明显增加(P<0.05);常规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保心汤能提高血浆VEGF和bFGF浓度,通过促进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作者:邢之华;易亮;刘卫平;李霞玲;张宗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老年抑郁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老年抑郁症急性期患者82例,分别使用文拉法辛缓释剂75 mg/d(A组)和150 mg/d(B组)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HAMD总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显著下降(P<0.001),A组治愈率为51.2%,总有效率为67.5%;B组分别为69.2%、87.2%.B组HAMD及临床疗效均优于A组(均P<0.05),TESS在第2周时B组高于A组(P<0.05),4周后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老年抑郁症急性期疗效可靠,每日150 mg的剂量优于75 mg,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钱建军;严伟良;徐宝昌;秦国兴;董莹盈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自知力以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并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时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自编治疗依从性调查表评定.结果:治疗后BPRS及MRSS评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3及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6个月时复发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自知力恢复,降低复发率,提高整体康复水平.
作者:姜义彬;隋爱民;林英明;胡敏优;张卫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和非语言交流能力的作用.方法:35例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康复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言语康复训练和护理,对照组仅给予日常治疗护理.采用标准汉语失语检查法评定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复述、表达及运用语言功能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康复组明显恢复(P<0.01或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和非语言交流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楼巍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患者F波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SCI患者29例(SCI组)及正常组29例,采用丹麦产Kepoint 1.5型肌电图仪对双下肢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Flat-min)、F波的出现率以及F波的时间离散度(F-CD)进行检测,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F-CD值比较SCI组(9.2±1.9)ms显著高于正常组(6.7±1.0)ms(P<0.0001);F波的出现率(84.5±6.2)%明显低于正常组(89.5±5.7)%(P<0.05).Flat-min比较,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F波在SCI患者电生理评价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雅丽;高伟;黄晓琳;尤春景;郭铁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患者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CPPS患者40例,将EPS中白细胞计数(WBC)≥10/HP、卵磷脂小体≤++的患者作为A组(炎症型)22 例,WBC<10/HP、卵磷脂小体++-+++的患者为B组(非炎症型)18例,均接受微波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EPS中IL-8 和TNF-α水平变化,并进行WBC及前列腺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结果:IL-8 和TNF-α水平治疗前A组明显高于B组(P<0.01);治疗后A组均明显降低(P<0.01),B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微波治疗对不同亚型的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IL-8 和TNF-α水平有不同影响.
作者:何青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残肢与接受腔进行三维重建及力学分析,寻求残肢与接受腔间生物力学交互作用,为假肢接受腔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CT扫描、图像处理和反求技术重构骨骼、皮肤及接受腔三维模型建立残肢与接受腔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受力分析. 结果:残肢的主要受力部位是膑韧带、后肌群、胫骨内凸、胫骨远端、腓骨头及腓骨远端;骨骼对力的传递作用显著.结论:残肢受力由穿戴受腔引起,通过骨骼从接受腔传递给软组织,通过改变接受腔形状可以改变残肢的受力分布,残肢与接受腔力学分析是假肢接受腔制定的前提和基础.
作者:郑淑贤;赵万华;卢秉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术前挺直腰背肌平卧位排尿训练对预防和减少脊椎后路纤维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后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影响.方法:61例MED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1例患者在术前2 d开始床上挺直腰背肌平卧位排尿训练,至感到排尿时自然顺利为止;对照组术前1 d仅做常规准备.结果:术后首次排尿患者自身感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MED患者经术前排尿训练可明显减少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影响.
作者:郭琴香;李艳菊;权晓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与椎间盘源性下背痛的相关性.方法:下背痛患者47例,根据腰椎间盘MRIT2信号强弱进行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评估分级,对具有MRIT2高信号区的椎间盘进行造影及射频热凝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24 h内,治疗后7、15及90 d时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具有MRIT2高信号区的椎间盘造影显示所有纤维环均为2-3级破裂,且高信号区均出现在退变椎间盘内,高信号区与纤维环破裂程度及椎间盘退变程度呈正相关(r=0.7859、0.8135,P=0.025、0.01);射频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90 d随访时疗效评定优良率85%,有效率95.7%,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具有MRI高信号区的椎间盘是引起椎间盘源性下背痛的责任椎间盘,对其进行射频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刘群会;陈开广;李俊;王从平;韩忠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肌肉拉伤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45例,均为男性;年龄12-15岁;运动年限3-9年;均为急性轻、中度损伤后立即就治,其诊断标准为伤处肌肉僵硬、轻微肿胀、疼痛并伴有运动功能受限,触诊可发现损伤处肌肉有明显的条索状硬块,深压局部疼痛明显.股四头肌拉伤25例,其中股内侧肌13例,股直肌12例;股后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15例;小腿三头肌拉伤5例.
作者:崔立强;卢珊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心外科患者术后康复的早期影响.方法:6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围手术期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进行一对一系统化健康指导.结果:饮食护理知识掌握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提前(均P<0.05).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
作者:胡汉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症脑室出血患者70例,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35例,均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同时加强患者良姿体位的摆放,循序渐进的进行患肢主被动关节活动,床边平衡、站立及行走训练等系统的康复护理.结果:经过60 d的治疗,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明显降低(P<0.01),2组间比较康复组下降更显著(P<0.05);ADL缺陷程度评分,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比较,康复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康复组死亡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系统的康复护理对重症脑室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ADL改善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作者:张建宏;张燕;陈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的疗效.方法:7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2组各35例,均给予按摩及物理因子治疗,手法组并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前后依据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肩关节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均P<0.05),手法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肩周炎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关节松动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赵建华;孙倩雯;祁卫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影响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QOL)的相关因素,并寻找提高其生存质量的方法.方法:38例喉癌全切除(A组)和21例部分切除(B组)术后的患者进行头颈肿瘤治疗功能性评估量表问卷调查,并比较2组患者总的生存质量和生存质量各个方面之间的差异,分析导致产生差异的相关因素. 结果:B组生存质量总分及各个分项分(包括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功能状况及附加关注得分)均高于A组(P<0.01、0.05).影响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放化疗、并发症、手术方式及疾病分期.结论:在彻底切除喉部癌症病变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喉部分切除术,保证患者生存率的同时使术后获得较高的生存质量.
作者:肖红俊;孔维佳;汪广平;杨成章;龚树生;王彦君;李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抑郁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评定有抑郁症状的患者78例为抑郁组,另132例为对照组,应用自行设计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抑郁组与对照组比较,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血糖不良(均P<0.05).结论:有抑郁症状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降低.
作者:张海风;孟慧;高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复方薄荷脑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止痛的效果.方法:115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应用复方薄荷脑注射液5-20 ml于手术结束后切口边缘皮下浸润注射,同时配合系统康复护理,应用WHO疼痛分级标准评定术后疼痛程度.结果:115例患者术后0级98例(84.3%),1级7例(6.1%),2级5例(4.4%),3级6例(5.2%),其止痛效果持续2-10 d.结论:肛肠术后复方薄荷脑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并配合康复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作者:王淑秀;肖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状态评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寻求其规律性.方法:51例脑卒中患者住院康复治疗结束后1周内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功能,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和评定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结果:51例患者住院康复治疗20-30 d后,ADL评分由治疗前(32.43±8.25)提高至(59.97±11.70).将ADL≥59.97的患者分为显效组30例,<60.0为无效组21例,其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个人利用度得分及显效组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1或0.05);社会支持分项分显效组除与邻居、同事及参与各类团体组织活动分外余各项分亦均高于无效组.结论:社会支持状态的好坏明显影响脑卒中患者功能状况及康复疗效.
作者:刘凤春;柳振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经专科确诊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患者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22-80岁;病程1-10 d;按其就诊顺序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①常规药物:强的松或地塞米松、VitB1、VitB12或弥可保及抗病毒类药物等.②物理疗法:采用超短波治疗,直径4 cm圆形电极置于茎乳孔区和耳屏前,斜向并置,间隙1.5-2 cm,微热量,10 min;嘱患者避风、减少外出,必要时带帽子和口罩.
作者:夏军;郭思宁;赵丽;范剑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MED)[1]儿童100例(MED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4-14岁;病程1-2年27例,2-3年50例,>3年23例.同时设立100例同龄正常儿童为对照组.2组儿童均行脑电地形图(BEAM)检测,采用美国产TM3500型脑电地形图诊断仪,按国际10%-20%标准导联系统,高频滤波330Hz,低频滤波1.0 Hz,分析时间200 ms,采样点512个,于过度换气前后分别取脑电样本转换成α、β、δ、θ 4个频带的平均功率谱图,同时观察原始脑电.
作者:张华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