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髓损伤患者与正常人F波的差异性研究

刘雅丽;高伟;黄晓琳;尤春景;郭铁成

关键词:F波, F波时间离散度, 脊髓损伤
摘要: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患者F波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SCI患者29例(SCI组)及正常组29例,采用丹麦产Kepoint 1.5型肌电图仪对双下肢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Flat-min)、F波的出现率以及F波的时间离散度(F-CD)进行检测,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F-CD值比较SCI组(9.2±1.9)ms显著高于正常组(6.7±1.0)ms(P<0.0001);F波的出现率(84.5±6.2)%明显低于正常组(89.5±5.7)%(P<0.05).Flat-min比较,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F波在SCI患者电生理评价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使用心率代表能量消耗的新方法:总心跳指数

    运动病损常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使功能性活动受限制.由于脊髓损伤(SCI)患者站立和行走时的高能量需求常是影响能否使用行走矫形器的一个因素.因此在设计自控运动辅助器具和作出相关处方时,能量消耗是一个重点考虑因素.

    作者:吴克芬;杨建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微波治疗不同类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IL-8和TNF-α的变化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患者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CPPS患者40例,将EPS中白细胞计数(WBC)≥10/HP、卵磷脂小体≤++的患者作为A组(炎症型)22 例,WBC<10/HP、卵磷脂小体++-+++的患者为B组(非炎症型)18例,均接受微波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EPS中IL-8 和TNF-α水平变化,并进行WBC及前列腺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结果:IL-8 和TNF-α水平治疗前A组明显高于B组(P<0.01);治疗后A组均明显降低(P<0.01),B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微波治疗对不同亚型的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IL-8 和TNF-α水平有不同影响.

    作者:何青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的康复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患者76例,男53例,女23例;年龄16-76岁,平均56.2岁;左侧44例,右侧32例;股骨颈骨折39例,髋关节脱位及髋臼骨折9例;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12例,酗酒5例,原因不明11例;按Ficat分期[1]ⅡA期23例,ⅡB期25例, Ⅲ期28例.76例患者采用植骨治疗,术后用髋关节支具固定患髋于屈曲内旋外展位,在此期间患者配合下肢肌肉等长收缩.30 d后去除外固定,主动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CPM锻炼,循序渐进;3个月后扶双拐患肢不负重下地行走;12个月后开始负重.

    作者:卢成华;杨宜坤;张冬岩;袁博;何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抑郁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抑郁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评定有抑郁症状的患者78例为抑郁组,另132例为对照组,应用自行设计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抑郁组与对照组比较,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血糖不良(均P<0.05).结论:有抑郁症状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降低.

    作者:张海风;孟慧;高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医手法与微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进行中医手法与微波治疗的效果.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34例,采用中医手法及微波治疗,共10 d.结果:治疗10次后,34例患者张口度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中医手法结合微波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作者:魏红沁;丁春华;朱洁萍;程正跃;张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社会支持状态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状态评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寻求其规律性.方法:51例脑卒中患者住院康复治疗结束后1周内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功能,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和评定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结果:51例患者住院康复治疗20-30 d后,ADL评分由治疗前(32.43±8.25)提高至(59.97±11.70).将ADL≥59.97的患者分为显效组30例,<60.0为无效组21例,其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个人利用度得分及显效组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1或0.05);社会支持分项分显效组除与邻居、同事及参与各类团体组织活动分外余各项分亦均高于无效组.结论:社会支持状态的好坏明显影响脑卒中患者功能状况及康复疗效.

    作者:刘凤春;柳振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非典型脑出血早期活血化瘀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非典型脑出血早期活血化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非典型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给予对症处理、防治脑水肿及并发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并每日静脉滴注血塞通500 mg.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头部CT检测血肿体积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经过2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肿体积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典型脑出血早期适当活血化瘀治疗安全、有效,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张文召;陈璐;王伟;唐荣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激光穴位照射治疗高脂血症

    我院门诊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75例,男48例,女27例;年龄29-59岁,平均(41.7±11.0)岁;血脂水平均高于正常值;病程3个月-2年;分为针刺组35例和激光组4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侯悦春;张悦;庄桂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喉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的:探讨影响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QOL)的相关因素,并寻找提高其生存质量的方法.方法:38例喉癌全切除(A组)和21例部分切除(B组)术后的患者进行头颈肿瘤治疗功能性评估量表问卷调查,并比较2组患者总的生存质量和生存质量各个方面之间的差异,分析导致产生差异的相关因素. 结果:B组生存质量总分及各个分项分(包括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功能状况及附加关注得分)均高于A组(P<0.01、0.05).影响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放化疗、并发症、手术方式及疾病分期.结论:在彻底切除喉部癌症病变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喉部分切除术,保证患者生存率的同时使术后获得较高的生存质量.

    作者:肖红俊;孔维佳;汪广平;杨成章;龚树生;王彦君;李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bFGF和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地塞米松(Dex)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用DMEM冲洗股骨、胫骨骨髓腔,收集骨髓细胞悬液,接种在塑料培养瓶内进行体外培养及扩增,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bFGF和Dex,通过MTT法检测2者对MSC增殖的影响,通过RT-PCR技术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了解2者对MSC分化的影响.结果:bFGF对MSC增殖呈剂量依赖性,10ng/ml时促增殖明显;Dex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并随Dex浓度的升高而增强.bFGF降低MSC的ALP活性及OCN、OPN的表达;而Dex以及2者联合应用则增加ALP活性,促进MSC的ALP、OCN及OPN表达增加.结论:bFGF促进MSC增殖、抑制其分化;Dex抑制MSC增殖,但可促进其分化,bFGF(10ng/ml)和Dex(10-8mol/L)联合应用能有效的促进MSC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作者:俞猛;夏仁云;高飙;张岩;梁新军;冯尔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老年抑郁症急性期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老年抑郁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老年抑郁症急性期患者82例,分别使用文拉法辛缓释剂75 mg/d(A组)和150 mg/d(B组)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HAMD总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显著下降(P<0.001),A组治愈率为51.2%,总有效率为67.5%;B组分别为69.2%、87.2%.B组HAMD及临床疗效均优于A组(均P<0.05),TESS在第2周时B组高于A组(P<0.05),4周后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老年抑郁症急性期疗效可靠,每日150 mg的剂量优于75 mg,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钱建军;严伟良;徐宝昌;秦国兴;董莹盈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前后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90例110膝行TKA的患者,在术前后均给予康复指导和训练,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21 d独立行走68例(75.6%),扶拐行走22例(24.4%),其中内翻畸形1例(1.1%),无膝过伸;膝关节屈膝90°有75膝(68.2%),100°19膝(17.3%),>110°12膝(10.9%),5-10°屈曲畸形4膝(3.6%);术后疼痛消失86膝(78.2%),明显改善22膝(20%),无改善2膝(8.2%).临床疗效评定,达优88膝(80%),良15膝(13%),优良率93%.结论:加强患者术前后的康复治疗,有利于减少膝关节疼痛和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和肌力.

    作者:章建华;童培建;马镇川;季卫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电针督脉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

    目的:观察外伤性脊髓损伤(SCI)患者采用电针督脉结合系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SCI患者均选择以督脉为主的穴位进行电针治疗,并配合康复教育,主被动训练、平衡训练及配戴矫形器等.结果:41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功能独立性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美国SCI学会分级法评分治疗前后无显著改变.结论:电针督脉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SCI患者的康复过程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志红;王玉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的疗效.方法:7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2组各35例,均给予按摩及物理因子治疗,手法组并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前后依据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肩关节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均P<0.05),手法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肩周炎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关节松动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赵建华;孙倩雯;祁卫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18例眼球摘除术后患者(18眼),均给予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术及围手术期康复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手术眼有无肿胀及渗出.结果:18例患者手术前后配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膜切口Ⅰ期愈合,效果满意.结论: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患者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吴秀莹;尚红林;白丽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MRIT2高信号区在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背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与椎间盘源性下背痛的相关性.方法:下背痛患者47例,根据腰椎间盘MRIT2信号强弱进行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评估分级,对具有MRIT2高信号区的椎间盘进行造影及射频热凝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24 h内,治疗后7、15及90 d时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具有MRIT2高信号区的椎间盘造影显示所有纤维环均为2-3级破裂,且高信号区均出现在退变椎间盘内,高信号区与纤维环破裂程度及椎间盘退变程度呈正相关(r=0.7859、0.8135,P=0.025、0.01);射频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90 d随访时疗效评定优良率85%,有效率95.7%,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具有MRI高信号区的椎间盘是引起椎间盘源性下背痛的责任椎间盘,对其进行射频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刘群会;陈开广;李俊;王从平;韩忠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提高中医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水平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WHO和中国卫生部已明确将康复划归综合医院必须具备的四大功能之一,并把其视为医学发展到一个较高层次的标志[1].为适应现代全面医学的发展,中医院校应广泛开设康复医学课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谢芹;陈治忠;余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物理疗法与药物综合治疗急性Bell

    目的:比较综合疗法与单纯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155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15 mg、肌肉注射VitB120.5 mg和VitB1100mg,每天1次,连续7-10 d后改为口服VitB片.综合组78例同时配合物理疗法.结果:治疗20 d后,综合组痊愈41例(52.6%),总有效率98.7%,药物组分别为21例(27.3%)和88.3%(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宫丽莉;王玉华;于霞;王秀英;赵振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红光照射治疗压疮18例

    我科收治的压疮患者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67-86岁;脑血管意外后遗症17例,多发性骨折1例;压疮创面3处4例,2处7例,1处7例;压疮为Ⅲ期9处,Ⅱ期16处,Ⅰ期5处,多分布于骶尾、膝踝及肩肘处.18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及红光照射.①常规护理:每2 h翻身1次,创面垫以海绵垫、气垫床或气圈等[1,2];压疮创面均在无菌操作下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水疱用注射器抽吸,渗出物多先除去疱面周边的坏死组织,再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适当静脉补充白蛋白、复方氨基酸或新鲜血浆,提高机体免疫力,并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杨琼;王秀丽;刘平;刘燕;程瑞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脊髓损伤患者与正常人F波的差异性研究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患者F波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SCI患者29例(SCI组)及正常组29例,采用丹麦产Kepoint 1.5型肌电图仪对双下肢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Flat-min)、F波的出现率以及F波的时间离散度(F-CD)进行检测,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F-CD值比较SCI组(9.2±1.9)ms显著高于正常组(6.7±1.0)ms(P<0.0001);F波的出现率(84.5±6.2)%明显低于正常组(89.5±5.7)%(P<0.05).Flat-min比较,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F波在SCI患者电生理评价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雅丽;高伟;黄晓琳;尤春景;郭铁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