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召;陈璐;王伟;唐荣华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胰岛素促进Ⅲ-Ⅳ°压褥疮创面愈合的机制,为临床外用胰岛素治疗压疮提供依据.方法:90只SD大鼠制作Ⅲ-Ⅳ°压疮模型,分为3组各30例,A组为传统换药治疗、B组外用0.1 U胰岛素,C组外用1.0 U胰岛素.观察各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及愈合后的组织形态等改变,采用组织氧分压传感针和组织pH值传感针测量治疗前后1、3、7、12 d的组织氧分压(PtiO2)和组织pH值,并连续3 d测量各组治疗前后2 h血糖值.结果:创面愈合效果,B、C组比A组明显提高(P<0.01).组织氧分压(PtiO2)和pH值,3组治疗前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B、C组比A组提高快(P<0.01).B、C组胶原纤维均排列整齐,成纤维细胞多见,上皮分化良好;A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成纤维细胞较少,上皮组织分化较差.C组治疗后血糖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胰岛素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上皮组织和毛细血管增生以及胶原合成,提高压疮区PtiO2和pH值0.1-1.0 U胰岛素对压疮的治疗效果相同,大剂量胰岛素可能对血糖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德强;夏仁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门诊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75例,男48例,女27例;年龄29-59岁,平均(41.7±11.0)岁;血脂水平均高于正常值;病程3个月-2年;分为针刺组35例和激光组4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侯悦春;张悦;庄桂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的疗效.方法:7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2组各35例,均给予按摩及物理因子治疗,手法组并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前后依据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肩关节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均P<0.05),手法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肩周炎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关节松动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赵建华;孙倩雯;祁卫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保心汤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8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口服中药保心汤,常规组服用常规西药.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2组血浆VEGF和bFGF浓度,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血浆VEGF和bFGF浓度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中药组均明显增加(P<0.05);常规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保心汤能提高血浆VEGF和bFGF浓度,通过促进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作者:邢之华;易亮;刘卫平;李霞玲;张宗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素对去卵巢SD大鼠不同时期离体骨组织微损伤的影响及防治效果.方法:10月龄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各18只.将去卵巢的大鼠分为去卵巢组(A组)、金雀异黄素组(B组)各18只,另18只为对照组(C组).B组术后每天给予金雀异黄素10 μg/kg,共16周.于去卵巢后4、8和16周时处死3组大鼠各6只,对其第4离体椎骨进行疲劳损伤后观测椎骨变化.结果:疲劳损伤后每块骨组织磨片均可见微损伤,以微破裂常见.3组之间椎体体积(V1)及微破裂平均长度(P4)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骨小梁单位面积百分率在去卵巢4、8及16周时,A组低于B、C组(P<0.05);单位骨小梁面积百分率的微破裂长度与数目在16周时A组高于C组(P<0.05),在各个时期B、C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鼠去卵巢后的8周内尚不表现出骨结构性能的下降,金雀异黄素早期应用可使骨结构性能提高,长期应用能防止骨量丢失并改善骨结构.单位骨小梁面积百分率的微破裂长度和数目可反映药物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可作为骨结构性能的评价指标.
作者:王运林;刘晓晴;夏秦;杨菲;金之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患者76例,男53例,女23例;年龄16-76岁,平均56.2岁;左侧44例,右侧32例;股骨颈骨折39例,髋关节脱位及髋臼骨折9例;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12例,酗酒5例,原因不明11例;按Ficat分期[1]ⅡA期23例,ⅡB期25例, Ⅲ期28例.76例患者采用植骨治疗,术后用髋关节支具固定患髋于屈曲内旋外展位,在此期间患者配合下肢肌肉等长收缩.30 d后去除外固定,主动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CPM锻炼,循序渐进;3个月后扶双拐患肢不负重下地行走;12个月后开始负重.
作者:卢成华;杨宜坤;张冬岩;袁博;何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MED)[1]儿童100例(MED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4-14岁;病程1-2年27例,2-3年50例,>3年23例.同时设立100例同龄正常儿童为对照组.2组儿童均行脑电地形图(BEAM)检测,采用美国产TM3500型脑电地形图诊断仪,按国际10%-20%标准导联系统,高频滤波330Hz,低频滤波1.0 Hz,分析时间200 ms,采样点512个,于过度换气前后分别取脑电样本转换成α、β、δ、θ 4个频带的平均功率谱图,同时观察原始脑电.
作者:张华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18例眼球摘除术后患者(18眼),均给予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术及围手术期康复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手术眼有无肿胀及渗出.结果:18例患者手术前后配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膜切口Ⅰ期愈合,效果满意.结论: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患者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吴秀莹;尚红林;白丽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瘫痪肌痉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4例脑卒中后瘫痪肢体肌痉挛患者分为2组,其中采用BTX-A治疗的21例为研究组;采用力奥来素治疗的23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2组治疗2、4周后肢体肌力、肌张力及功能改变.结果:肌张力按改良Ashworth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降低(P<0.01);治疗2周时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4周时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在4周后步速、步长、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P<0.05、 P<0.01﹚,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TX-A治疗瘫痪肌痉挛安全、简便、起效迅速,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秀玲;余芾成;郑晓清;彭东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经专科确诊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患者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22-80岁;病程1-10 d;按其就诊顺序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①常规药物:强的松或地塞米松、VitB1、VitB12或弥可保及抗病毒类药物等.②物理疗法:采用超短波治疗,直径4 cm圆形电极置于茎乳孔区和耳屏前,斜向并置,间隙1.5-2 cm,微热量,10 min;嘱患者避风、减少外出,必要时带帽子和口罩.
作者:夏军;郭思宁;赵丽;范剑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影响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QOL)的相关因素,并寻找提高其生存质量的方法.方法:38例喉癌全切除(A组)和21例部分切除(B组)术后的患者进行头颈肿瘤治疗功能性评估量表问卷调查,并比较2组患者总的生存质量和生存质量各个方面之间的差异,分析导致产生差异的相关因素. 结果:B组生存质量总分及各个分项分(包括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功能状况及附加关注得分)均高于A组(P<0.01、0.05).影响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放化疗、并发症、手术方式及疾病分期.结论:在彻底切除喉部癌症病变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喉部分切除术,保证患者生存率的同时使术后获得较高的生存质量.
作者:肖红俊;孔维佳;汪广平;杨成章;龚树生;王彦君;李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地塞米松(Dex)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用DMEM冲洗股骨、胫骨骨髓腔,收集骨髓细胞悬液,接种在塑料培养瓶内进行体外培养及扩增,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bFGF和Dex,通过MTT法检测2者对MSC增殖的影响,通过RT-PCR技术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了解2者对MSC分化的影响.结果:bFGF对MSC增殖呈剂量依赖性,10ng/ml时促增殖明显;Dex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并随Dex浓度的升高而增强.bFGF降低MSC的ALP活性及OCN、OPN的表达;而Dex以及2者联合应用则增加ALP活性,促进MSC的ALP、OCN及OPN表达增加.结论:bFGF促进MSC增殖、抑制其分化;Dex抑制MSC增殖,但可促进其分化,bFGF(10ng/ml)和Dex(10-8mol/L)联合应用能有效的促进MSC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作者:俞猛;夏仁云;高飙;张岩;梁新军;冯尔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90例110膝行TKA的患者,在术前后均给予康复指导和训练,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21 d独立行走68例(75.6%),扶拐行走22例(24.4%),其中内翻畸形1例(1.1%),无膝过伸;膝关节屈膝90°有75膝(68.2%),100°19膝(17.3%),>110°12膝(10.9%),5-10°屈曲畸形4膝(3.6%);术后疼痛消失86膝(78.2%),明显改善22膝(20%),无改善2膝(8.2%).临床疗效评定,达优88膝(80%),良15膝(13%),优良率93%.结论:加强患者术前后的康复治疗,有利于减少膝关节疼痛和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和肌力.
作者:章建华;童培建;马镇川;季卫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运动病损常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使功能性活动受限制.由于脊髓损伤(SCI)患者站立和行走时的高能量需求常是影响能否使用行走矫形器的一个因素.因此在设计自控运动辅助器具和作出相关处方时,能量消耗是一个重点考虑因素.
作者:吴克芬;杨建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状态评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寻求其规律性.方法:51例脑卒中患者住院康复治疗结束后1周内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功能,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和评定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结果:51例患者住院康复治疗20-30 d后,ADL评分由治疗前(32.43±8.25)提高至(59.97±11.70).将ADL≥59.97的患者分为显效组30例,<60.0为无效组21例,其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个人利用度得分及显效组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1或0.05);社会支持分项分显效组除与邻居、同事及参与各类团体组织活动分外余各项分亦均高于无效组.结论:社会支持状态的好坏明显影响脑卒中患者功能状况及康复疗效.
作者:刘凤春;柳振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与椎间盘源性下背痛的相关性.方法:下背痛患者47例,根据腰椎间盘MRIT2信号强弱进行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评估分级,对具有MRIT2高信号区的椎间盘进行造影及射频热凝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24 h内,治疗后7、15及90 d时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具有MRIT2高信号区的椎间盘造影显示所有纤维环均为2-3级破裂,且高信号区均出现在退变椎间盘内,高信号区与纤维环破裂程度及椎间盘退变程度呈正相关(r=0.7859、0.8135,P=0.025、0.01);射频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90 d随访时疗效评定优良率85%,有效率95.7%,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具有MRI高信号区的椎间盘是引起椎间盘源性下背痛的责任椎间盘,对其进行射频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刘群会;陈开广;李俊;王从平;韩忠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痉挛性瘫痪;评定;进展
作者:訾明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老年抑郁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老年抑郁症急性期患者82例,分别使用文拉法辛缓释剂75 mg/d(A组)和150 mg/d(B组)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HAMD总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显著下降(P<0.001),A组治愈率为51.2%,总有效率为67.5%;B组分别为69.2%、87.2%.B组HAMD及临床疗效均优于A组(均P<0.05),TESS在第2周时B组高于A组(P<0.05),4周后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老年抑郁症急性期疗效可靠,每日150 mg的剂量优于75 mg,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钱建军;严伟良;徐宝昌;秦国兴;董莹盈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肌肉拉伤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45例,均为男性;年龄12-15岁;运动年限3-9年;均为急性轻、中度损伤后立即就治,其诊断标准为伤处肌肉僵硬、轻微肿胀、疼痛并伴有运动功能受限,触诊可发现损伤处肌肉有明显的条索状硬块,深压局部疼痛明显.股四头肌拉伤25例,其中股内侧肌13例,股直肌12例;股后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15例;小腿三头肌拉伤5例.
作者:崔立强;卢珊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ADL的作用.方法:40例未经过早期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给予系统规范的家庭康复护理,并进行运动功能及ADL评定.结果:40例患者康复护理1及3个月时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P<0.001).结论:系统规范的家庭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和ADL.
作者:袁淑娟;梁英;薛燕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