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燕;吴学华
目的:分析压力管理干预对老年科护士职业压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40例老年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6年6~12月期间的20例老年科护士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随机抽取2017年1~6月期间的20例老年科护士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压力管理干预.整理、分析压力管理干预措施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压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干预后的压力水平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的工作倦怠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力管理干预对老年科护士职业压力的改善效果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工作倦怠,降低工作压力.
作者:祝勤雅;王雅琴;余晓英;陆燕虹;马月利;柏小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OEC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引入OEC护理管理模式,将引入OEC管理模式后,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引入OEC管理模式前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次数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引入OEC管理模式后,不仅能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还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次数,保障患者的住院安全.
作者:张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维护重症监护室患者安全的护理管理措施,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全方位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选择医院监护室2015年收治的108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随机选取医院监护室2016年收治的12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从转运、药物、身份、管路、约束带等方面予以护理管理干预.结果:通过各个方面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其护士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差错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有效保障了患者安全.
作者:王丹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在长期住院患者护理管理的过程中,使用强化理论的效果及对临床的建议.方法:针对2015年长期住院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管理(对照组),针对2016年长期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理论护理管理(观察组),此后针对其护理管理期间的效果进行观察,同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考核情况好于对照组,同时考核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强化理论的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使得护理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作者:陈恩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探视状况,及其对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探视记录统计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家属的探视次数,根据住院病历采集患者一般信息,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使用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评估患者社会功能,使用临床总体印象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家属探视的满意度.结果:77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1.04%对家属探视不满意,64.36%每季度探视不到1次;家属实际探视数远少于患者预期.患者对家属探视满意组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三个方面均明显优于对家属探视不满意组.患者对家属探视满意组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总分、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包括工作和学习)、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自我照料四个主要领域的功能均明显优于对家属探视不满意组.结论:长期住院患者家属的探视不足,近65%的家属每季度探视不到1次,超过60%的患者对家属探视次数不满意,家属经常探视可以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提高患者的个人与社会表现,提高社会功能.
作者:汪毅;甘明远;郑军然;刘雅君;吴宇泽;王绍礼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激励理论在心内科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自2017年1月起在心内科进行基于激励理论的管理制度调整,组成管理小组调查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针对压力源进行制度调整,并基于激励理论设置多项激励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分别于2016年12月及2017年10月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心内科护士进行压力状况调查,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管理制度调整前后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管理制度调整后,心内科护士在工作环境及性质、管理及人际关系、患者及家属态度、护理专业技能、地位与职业发展方面的压力状况评分均较调整前显著降低(P<0.05);护理管理制度调整后,心内科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均较调整前显著提升(P<0.05).结论:基于激励理论进行心内科护理管理制度调整,能够有效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邱娟娟;张菊如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护理管理措施.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148例普外科病房手术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查阅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相关病情,并找出普外科病房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集医院感染患者切口处分泌物进行病原菌鉴定,提出相应护理管理措施.结果:调查中,普外科病房患者术后医院感染者14例,感染率9.46%;共检出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株(71.43%)、革兰阳性菌为4株(28.57%).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体质量指数、术前低白蛋白、糖尿病、术中输血、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为普外科病房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病房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需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控制合并症,加强术后切口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尽量选择腹腔镜手术以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朱卫安;张竞;钟发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在生殖中心的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文关怀的价值.方法:选取生殖中心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患者10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4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的543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人文关怀的方式进行护理,收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妊娠率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3.9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79.5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43例患者中,妊娠患者366例,妊娠率为67.40%,对照组543例患者中,妊娠患者303例,妊娠率为55.80%,观察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生殖中心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妊娠率,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方李子;黄朝霞;周琼;邱世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医护团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自2017年起在神经内科推广SBAR沟通模式,以2016年为对照,比较应用SBAR沟通模式前后神经内科医护、医患关系及沟通情况,医疗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通过问卷了解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神经内科的医护沟通、团队合作、医患关系评分均显著提升(P<0.05),医疗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医生、护士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用于神经内科医护管理,可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升医疗和护理质量.
作者:蔡永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志愿者的校外实践活动对护理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方法:采取自愿原则,选取2014级本科护生197人,观察组98人,对照组99人.观察组每周末到社区参加志愿护理服务活动,对照组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志愿活动,活动结束后采用王小丽编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量表进行测评,比较两组人文素质得分的差异.结果:两组人文素质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志愿者的校外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
作者:左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实施3层框架对护士进行配置,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和护士,使其与医生同步分管患者.责任护士的主要职责是患者护理、对考核标准的制定及对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并通过考核,对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和反馈.结果:与实施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前相比较,实施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实施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后比实施前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可以使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护理缺陷及护理纠纷明显减少,病房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刘德琴;刘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对护理质量及患者康复、疼痛缓解等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5月在医院骨科住院的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焦虑量表评分、疾病相关知识得分、住院时间;调查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更短,VAS评分、SAS评分更低,疾病相关知识得分更高;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能够提高骨科护理质量,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疼痛,增加患者对疾病及护理的认知,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朱苗;吕惠芬;李飞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麻醉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麻醉师是当前医疗行业中风险较高的职业,然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医患纠纷事件的增加,如何解决和改善医患矛盾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改善医院医疗质量和维护患者医疗诊治环境的重要措施.就当前新形势下麻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相应改善措施,降低医患矛盾.
作者:赵敏芬;程善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个案追踪法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个案追踪法,成立追踪检查小组,建立个案追踪流程和处理办法,对个案追踪管理情况进行反馈和补救,以2016年全年工作为实施前,2017年工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实施后ICU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纠纷率,较实施前均显著降低(P<0.05);实施后ICU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记录评分,较实施前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个案追踪法应用于ICU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俞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人性化管理对护士责任感及事业期望值的影响.方法:选取科室的全体护士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8月.自2017年1月起实施人性化管理,调查实施前后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及事业期望值.工作责任感包括团队合作、问题反馈、管理参与、自我培训4项,事业期望值也为4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护士团队合作、问题反馈、管理参与、自我培训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的各项事业期望值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及事业期望值.
作者:华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实习生临床带教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3月在妇产科实习的学生,按入科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PBL教学法,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法,以试卷和临床操作等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在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病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总成绩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实习带教中采用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及基础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了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占利;吴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现代妇产科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30名妇产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7~12月设为对照组,2017年1~6月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妇产科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现代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手术护理和病房管理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代妇产科护理管理模式用于护理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护理质量,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艳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7S理论对输液室工作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输液室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7S理论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静脉渗液率和脱针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率与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7S理论在输液室工作改善中可发挥良好作用,有助于提升输液室的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率与患者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丹红;张潭月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效果.方法:将75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按照服务方式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3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于常规健康管理基础上,接受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两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状况,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问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干预后高危因素存在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观察组干预后高危因素存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有助于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减少高危因素的影响,从而改善其病情和维持其健康,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江雪燕;吴学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于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医院产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100例孕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于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孕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评价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产科护理管理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孕产妇满意度.
作者:蔡小亚;颜文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