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芳;卢阳阳;吕洋洋
目的: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了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探讨一级质控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1~8月期间的护理实施了传统护理控制模式,为实施前.对2016年9月~2017年4月应用护士长-非质控小组成员-质控小组成员轮换全部参加的质量控制模式为实施后,经过护理后的实施前后进行质控评分和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后进行护理结果比较,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生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区管理和消毒隔离管理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科非质控小组护理成员轮流参加护理质量控制,可提升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晓英;葛丹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在2017年1~6月实施分组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6年3~12月未实施分组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和手术科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出现不良事件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医生对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进行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具有较高价值,可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同时增强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俞文翼;颜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急诊科是医院门诊科室中极为特殊的部门,不仅需要全天候应诊,还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急诊科患者病情特殊,病情重且急,医护工作繁重.因此,医护人员能够良好合作是急诊科开展好工作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影响急诊科室医护合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提高诊疗质量和效果.
作者:朱芳芳;卢阳阳;吕洋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基层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的辅助性科室,然病理诊断技术及方法是否先进和病理诊断科技术人员技术水平高低,对临床疾病诊断结果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且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基层医院病理科起步时间相对较晚,且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较多问题.文章旨在探讨基层医院病理技术水平状况,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提高基层医院病理科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或漏诊情况,为临床医师诊断和鉴别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从而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俞利辉;阮华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实施3层框架对护士进行配置,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和护士,使其与医生同步分管患者.责任护士的主要职责是患者护理、对考核标准的制定及对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并通过考核,对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和反馈.结果:与实施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前相比较,实施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实施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后比实施前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可以使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护理缺陷及护理纠纷明显减少,病房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刘德琴;刘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现代妇产科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30名妇产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7~12月设为对照组,2017年1~6月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妇产科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现代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手术护理和病房管理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代妇产科护理管理模式用于护理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护理质量,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艳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提高中医药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是中医药期刊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中医药期刊编辑在完成编辑工作的同时参与临床实践,有助于选题策划、审稿、提升稿件质量、稳定编辑队伍和培养学者型编辑,是值得中医药和期刊决策者及中医药期刊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作者:王卫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普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分析2015—2016年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医嘱执行、风险意识、培训管理、服务意识、法制观念等因素入手进行总结,针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调整,全面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在进行管理策略调整后,普外科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相关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了解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管理策略调整,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
作者:于伟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减少风险的发生,保障手术顺利开展,更好的挽救患者生命.方法:通过查阅医院2015~2016年手术室相关手术记录资料,并总结以往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种风险情况,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针对风险因素提出相应防范对策.结果:经统计发现,2015~2016年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共发生风险事件74件,其中主要存在的风险因素为:管理因素28件、占37.84%,人员因素24件、占32.43%,术前和术中及术后因素22件、占29.73%.结论: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较多风险因素,因此要加强对器械设备的管理,完善医院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术前做好手术准备,重视术前评估和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消除或管控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曹咏梅;陈静;李萍;宋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PBL在口腔内科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7年在医院口腔内科实习的3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观察组采用PBL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普通法教学,实习期满后,比较两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分,以及患者和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和带教老师对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用于口腔内科带教,能够提高实习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黄彩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术前访视结合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选择2016年收治的100例手术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术前访视联合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 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上,实施术前访视结合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手术室的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提高手术和成功率,促进患者手术预后恢复.
作者:许周红;林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分析急救流程培训在妇科新护士带教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首次轮转到妇科病房的新护士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法带教,观察组采用常规带教加急救流程培训法带教.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新护士的单独值班开始时间、妇科急诊抢救能力技术考核、自我评价、医生评价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开始独立值班时间≤4周的人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在自我评价、医生满意度、妇科急诊抢救能力考核成绩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新护士带教中应用急救流程培训,能够显著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使其熟练掌握急救流程,提高其应急能力和抢救能力.
作者:吕红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化管理,分析其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胃肠外科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细节化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管理后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化管理,能够使护理质量明显提升,使患者负性情绪明显减轻,满意度显著提高.
作者:王丽苗;潘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84例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评价两组护理质量,记录护理管理期间风险事件情况,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潘伟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个案追踪法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个案追踪法,成立追踪检查小组,建立个案追踪流程和处理办法,对个案追踪管理情况进行反馈和补救,以2016年全年工作为实施前,2017年工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实施后ICU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纠纷率,较实施前均显著降低(P<0.05);实施后ICU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记录评分,较实施前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个案追踪法应用于ICU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俞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以案名分析为主导的多媒体视频教学在手术室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医院手术室新入职的9名护士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医院手术室新入职的17名护士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采取以案名分析为主导的多媒体视频教学法,共培训1年,分别于3个月、6个月和1年对两组护士进行考核,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考核成绩逐步提高,1年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以案名分析为主导的多媒体视频教学法用于手术室新护士带教,能够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的操作水平,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护理管理措施.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148例普外科病房手术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查阅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相关病情,并找出普外科病房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集医院感染患者切口处分泌物进行病原菌鉴定,提出相应护理管理措施.结果:调查中,普外科病房患者术后医院感染者14例,感染率9.46%;共检出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株(71.43%)、革兰阳性菌为4株(28.57%).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体质量指数、术前低白蛋白、糖尿病、术中输血、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为普外科病房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病房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需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控制合并症,加强术后切口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尽量选择腹腔镜手术以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朱卫安;张竞;钟发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全过程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2月医院妇产科收治100例焦虑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全过程护理.比较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过程管理能够缓解妇产科焦虑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鸣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产科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慈溪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500份病历,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产科抗菌药物应用现状.结果:产科抗菌药物应用率为67.0%,应用方式多为联合应用,占比64.8%;抗菌药物种类多为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等基础抗菌药,占比76.1%;给药方式多为静脉给药,占比56.7%,其次为口服给药,占比31.3%;用药目的多为预防性用药,占比58.2%.结论:产科抗菌药物应用存在诸多不合理问题,应当加强管理,针对现状进行质量改进,包括重视药物选择监管、强化临床用药监管、开展抗菌药物宣讲、定期进行医师和药师培训、加强院方监管力度等,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创造条件.
作者:周乃飞;蔡巧云;陆巧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儿科门诊输液PDA数据管理中的运用,以及对提高门诊输液安全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3~4月的16071例输液患儿(共44998袋液体)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5~6月的13703例输液患儿(共38368袋液体)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输液数据常规管理,观察组实行输液数据的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在PDA扫描护士操作方面和系统方面不合格液体袋数情况,以及两组患儿及家长满意度与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PDA扫描护士操作与系统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72%和0.6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长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数据管理不仅可以使输液室护士PDA操作更加规范严谨,为临床和科研提供科学的输液数据;可以有效减少输液患儿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液室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实现对门诊输液患儿的安全管理.
作者:叶雪芬;郑虹英;章赛春;康孟利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