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李毅;徐卫霞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既能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随时保持液路通畅,抢救用药方便.且对血管刺激性小,并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便于肢体活动,还可以减轻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
作者:郝瑞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长期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血搪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lc>10%)72例接受每日4次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前后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和精氨酸兴奋实验.观察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反应(IRG),校正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AIRARG).结果:治疗后IRG、MBC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05).而AJRARG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显著的意义.结论:长期高血糖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患者血糖控制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可以得到部分恢复.
作者:张凤平;江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对介入性B型超声显像诊断引导经皮腹腔穿刺治疗阑尾脓肿的探讨.方法:选择10例临床症状典型的阑尾脓肿病例.采用B型超声显像诊断定位,引导用细针进行腹腔穿刺,抽出脓液,然后注入相应的抗生素药液.每隔3~5天进行1次.结果:经过2~3次的治疗,临床症状消失,10例阑尾脓肿病例均获痊愈.1个月之后经过B型超声显像诊断复查,脓腔消失.结论:阑尾脓肿是急性阑尾炎常见的合并症.阑尾脓肿的治疗,其手术适应症很难掌握,而临床上往往倾向于保守疗法.保守治疗使患者的病程延长,而且可能导致脓肿破裂,形成弥漫性腹膜炎,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作者:张小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按病种分为脑出血组(80例)及脑梗死组(120例).通过CT片测算血肿体积或梗死体积.脑出血组按出血部位及血肿体积再分小组,其中出血位于脑叶组10例,基底节区组60例,脑干组2例,小脑组8例;血肿体积在20mL以内组42例,21~50ml组30例,50ml以上组8例.脑梗死组按梗死体积再分小组,梗死体积在6cm3以内组48例,梗死体积6~10cm3组62例,梗死体积大于10cm3组10例.比较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并通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20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中68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占34%,116例中性粒细胞增多,占58%;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相比,前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均更明显;在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各分组中,血肿体积越大、梗死体积越大则其白细胞计数越多.脑出血组及脑梗死组级别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者的预后较正常者差,病死率也相对较高.结论:对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其外周血白细咆计数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王建东;王杏妹;姚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病例病例1:患者,男,64岁.主因饮食呛咳14天于2007年8月10日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收入院.患者20天前因家庭遗产纠纷,精神受到强烈刺激,于入院前14天再度与亲属发生冲突时突然出现言语困难,一时性意识障碍,抽搐,卧床不起并伴饮食呛咳,每天只勉强进少量牛奶.
作者:丁怀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管生长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C在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3例胃癌组织中VEGF-C阳性者为47例(阳性率89%),而正常对照组VEGF-C阳性者为25例(阳性率为52%),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癌细胞中VEGF-C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二者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另外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Lauren's分型有关,肠型胃癌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有VEGF-C阳性高表达,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杨艳;张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整体护理;人性化服务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对我院整体护理病房,实施人文关怀、人性化服务措施.结果:人性化护理服务,满足了病人个性化需求,密切了护患关系.结论: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提升了护士素质,降低了护理缺险.
作者:张艳玲;刘兰云;乌仁其木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对弯曲、细小和堵塞根管的处理方法和疗效作出评价.方法:应用超声根管预备技术对52例弯曲、细小和堵塞根管的处理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根管扩大并完成根管充填49例,成功率94.2%,未出现牙折、侧穿、断锉等情况;失败3例,均为堵塞根管.结论:证实了超声根管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但在处理弯曲根管方面由于其成形作用较差,故尚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贾文祥;王彦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心理状态.方法:针对30例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施予不同的心理护理.结果: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了心理状态.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促进老年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王利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全麻,仰卧位,采用微型小切口,逐层缝合,皮肤美容缝合.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5个月,未发现切口有感染,均愈合良好,无并发症.结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疾病的人相对增多,微创术后病痕小,适合大多数患者,尤其对女性患者所接受,在外观上很受患者的接受.
作者:刘智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本科近年来CT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49例鼻咽癌的CT分析,体现CT检查对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分期有着重要作用.方法:采用Siemens Somatom AR Star螺旋CT扫描机,患者取仰卧位,以OM线为基线,从硬腭水平往上扫描,层厚5mm或2mm,间距5mm,扫完颅底.其中30例平扫,19例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49例鼻咽癌中,鳞状上皮癌22例,腺癌12例,泡状核细胞癌10例,未分化癌5例.结论:CT检查,特别是薄层CT扫描,已成为对鼻咽癌诊断、分期、放疗野设计及放疗后复查的主要检查手段.尤其对早期发现鼻咽癌及其侵犯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很大的价值.
作者:张志龙;尹剑;海燕;爱勇;何智勇;王爱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用毫针治疗头痛的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辨证论治,选穴施以补泻手法.结果:临床治愈21例,显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毫针治疗头痛疗效确实有效.
作者:戴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邪派张子和攻邪补正的正确理念,指导中医临床正确运用攻邪补正的方法.方法:举例说明吐法,下法祛邪补正,攻偏胜之气,不胜之气自平,损其有余,不足者自安.结果:14年的癫痫顽疾和2岁小儿泄泻虚脱的病例都在攻邪补正的治疗方法中痊愈.结论:补正必攻邪,邪去正自安,善用药者,使病者而进五谷,真得补之道也.邪去则补即在其中,为医者应得之教益矣.
作者:刘云;孙安鹏;薛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竞争的需求,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们的参与意识、法律意识、经济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高效优质护理服务,越来越高,这对我们护理人员面对新形势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提高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思路.具体要注意以下环节.
作者:刘美琴;孙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利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方法:对本组11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利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效果良好,均骨性愈合,无再脱位发生.结论:对于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骨折行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手术效果较为肯定,尤其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优点在于固定牢固,稳定性强,损伤小,保护关节,活动早,恢复快.
作者:石建平;吴向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病案管理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指对病案的物理性质的管理,即对病案资料的回收、整理、装订、编码、归档和提供使用等工作程序;广义的病案管理指对卫生信息的管理,即不仅是对病案的物理性质的机械管理,而且要建立完善的索引系统,对病案中的有关资料分类加以分析统计,对收集的资料质量进行监控,向医务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及其它信息的使用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信息服务.
作者:董翠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的原因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因胸痛怀疑冠心病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阴性的49例患者结合其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平板运动试验、左室造影等检查方法及生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确诊为高血压病28例,高血压心脏病5例,原发性心肌病5例,心脏X综合征8例,消化系统疾病3例,糖尿病8例.结论:胸痛的原因除冠心痛外,还可见于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脏X综合征、糖尿病及非典型的消化系统疾病.
作者:邱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开放的良好护患关系,与病人共同讨论确定需要护理的问题,并通过共同努力达到预期目标.方法:分步骤交谈,目的要明确并有特定的专业专科内容;交谈时要应用心理、社会原则;在交谈中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结果:通过治疗性沟通的方法去识别和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护理质量.结论:治疗性沟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和谐的、有目的的沟通行为可以起到治疗作用,护士必须有计划的学习和应用.
作者:魏玉花;白玉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诊疗和防治措施,提高临床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对我院妇产科近7年来16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明确DIC的早期临床表现,干预越早,疗效越好,CVVH对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特别是肾功能和肝功能衰竭者有重要的意义,结论:重视对DIC的主要诱因的防治,治疗中加强科室协作,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
作者:杨敏;李毅;徐卫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早期半卧位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由于被动体位引起的腰肌酸痛的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采用早期半卧位或斜坡位.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采用去枕平卧位.术后48h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腰酸者2例,程度轻,于手术当日发生,次晨消失.对照组术后发生腰酸者12例,程度重,有2例诉腰酸痛难忍.结论:术后早期半卧位能有效预防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腰肌酸痛.
作者:张秀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