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琪琳;邢志广;张晨光;王瑞萍;王丽霞
脊髓损伤在美国的年发病率为1万人,年患病率为20万人[1],脊髓损伤的后果严重,但也有一部分恢复较好.评价及准确判断脊髓损伤的预后是临床医生尤其是康复医学科医生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底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对脊髓损伤的评价作出了统一的规定内容[1],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的评价、辅助检查的评价和ADL的评价.该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作者:陈武雄;肖少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探讨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SP)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对50例患者于氯丙嗪治疗前后作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及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P患者治疗前全血表观高、中、及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浓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1 min、5 min和大聚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沉和血浆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氯丙嗪治疗1个月后,BPRS评分下降(P<0.01),全血高、中及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浓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下降(P<0.01和0.05),血浆粘度、血沉和血小板1 min聚集率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5 min和大聚集率显著增强(P<0.01).提示:氯丙嗪治疗可改善SP患者血液流变学高粘滞状态,能使血小板内源性聚集功能增强.
作者:沈琪琳;邢志广;张晨光;王瑞萍;王丽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时PKC活性的变化与FOS、BCl-2表达的关系,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磷基转移片检测PKC的活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及FOS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膜PKC活性持续增加.FOS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即有明显增加,至缺血再灌注2 d时仍有少量表达.BCl-2表达的高峰是在缺血再灌注2 d时.提示:缺血再灌注期间PKC发生易位激活,PKC促进了FOS和BCl-2的表达,这几个因素综合作用影响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李云峰;陈康宁;郑彩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探讨电生理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意义,对123例(病例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F波传导速度和H反射检测,并与正常人组比较和健患侧对比.结果:病例组肌电图和H反射的异常率分别为87.8%和90.0%,F波传导速度减慢显著.提示:综合电生理检查能早期定位神经根病损的范围,判断程度和预后,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作者:林敏婵;卢泽培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儿科门诊是各年龄期患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带着各种生理、心理和对社会适应的问题来医院诊治的集体场所,也是医院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窗口.我们利用儿科门诊患儿及家属集中,医疗卫生宣传针对性强的优势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不仅起到普及卫生知识与干预行为改变的作用,而且提高了诊疗效果,增进了患儿家长的信任度.
作者:胡春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观察和测定Trapidil对脑梗死患者血中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对61例脑梗死患者采用口服Trapidil 100 mg/次,每日3次,共服用2周,服药前后检查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并与对照组(未服Trapidil)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服用Trapidil 2周后,5 min血小板聚集率PAG(5)和大血小板聚集率PAG(m)分别由服药前的平均74.5%,77.0%下降至55.0%和58.2%,P<0.01,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分别从平均75.1%,77.0%下降至67.0%和69.3%,P>0.05,差异无显著性.提示:Trapidil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的聚集性,对防治脑梗死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魏丹;李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7年10月~1999年5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和福州市古楼医院神经门诊和病房收治的60例偏瘫恢复期患者,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1岁.所有病例都经CT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Brunnstrom 6级评定均达4级.排除丘脑病变和病前明显肩关节疾病而致疼痛或运动障碍的患者.治疗采用温针、电针及点刺放血等.①肩痛:选肩中、肩贞、天宗、手五里、外关及条口等穴用温针治疗,行泻法,针后进行肩关节90~120°无痛性运动,用力轻缓,外旋位时外展方向运动,同时轻推肩胛骨向前、上、外方向,每日1次,每次30 min.②上肢麻木:用G6805-H型电针治疗仪,选择疏密波,频率55Hz,另在外关、曲池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2 ml/穴,每周3次.③手肿:选外关、曲池及肩中穴电针治疗(波形、频率同上),每日1次,每次30 min,另针刺指尖穴位放血,每次5~7滴,每周3次.60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0 d后以VAS法评定患肢,麻木:无0分;偶发轻微2分;频发,但较轻微或偶发较重4分;麻木较重,频发但可忍受6分;持续性麻木难以忍受并有明显感觉障碍8分.肿胀: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严重6分.分值越高临床表现越差.
作者:陈立典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探讨痉挛性脑瘫周围神经的病理改变特点,取材25例痉挛性脑瘫患者的脊神经前根及外周末梢神经标本40个,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亚显微结构改变.结果:脱髓鞘病变范围广,Schwann氏细胞病变先于并严重于轴索,轴索病变相对不明显;未见神经再生迹象;有髓纤维病变明显于无髓纤维;束膜内血管周有淋巴细胞浸润.提示:痉挛性脑瘫的周围神经呈原发性脱髓鞘表现,神经纤维再生能力差,可见免疫反应介入征象.
作者:陈哨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原发性周围性面瘫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多见,因影响美观和面部功能,易对患者造成思想压力,故如何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较为重要.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以外颧骨戮、牵正穴为主穴电针治疗本病50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孙莉萍;张维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面神经损伤患者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16~65岁,平均36.5岁.病程3月~1年.损伤原因为车祸9例,钝器伤3例,锐器伤1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2例,上肢骨折3例.临床和肌电图检查面神经颧支损伤9例,异位再生颞支,表现为颧肌形态饱满,向外凸出,两侧面部明显不对称,颧肌与眼轮匝肌联带运动;颈支损伤1例,异位再生颊支,表现为颈阔肌与提上唇肌联带运动;下颌缘支损伤2例,异位再生颊支,表现为下颌肌与提上唇肌联带运动;颞支损伤1例,异位再生对侧颞支,表现为额肌患侧运动较对侧差.
作者:高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7年7月~1999年7月作者调查了肇庆市社区的老年脑卒中康复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与正常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对照、分析,试图探讨各自的特点及二者的异同,为社区老年脑卒中康复患者提供进一步的帮助与指导.
作者:闵水平;罗素萍;陈广幸;郑淑贞;孙上明;何青;宁晓军;刘宜青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手部深度烧伤患者53例,男42例,女11例.年龄5~62岁,病程3个月~1年,均接受过1~2次单纯瘢痕松解术,术后功能无明显改善.
作者:王智强;谭昶;张建林;刘恬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根据医院各临床科室在治疗、护理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医疗器械厂商已经生产出具有不同功能的医用床,使医用床趋向于专用化、多功能化.作者根据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特点,将普通病床与康复器械有机结合起来,研制了组合型多功能偏瘫康复床,满足偏瘫患者能随时在病房内开展自我康复治疗的要求.
作者:王俊华;周维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磁疗组和对照组.磁疗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36~75岁,平均54.2岁;Ⅰ期高血压18例,Ⅱ期14例.对照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33~67岁,平均57.7岁;Ⅰ期高血压20例,Ⅱ期12例.全部患者均经医院确诊,排除重度心脏病、体质极度衰弱、急慢性传染病及带心脏起搏器患者.
作者:千怀兴;肖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研究雅达心达康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对4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按常规治疗及口服雅达心达康每次20 mg,每日3次.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并观察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痊愈显效率分别为83.3%和70.8%,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全血粘度高低切变值、血浆粘度和血脂均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血浆粘度及总胆固醇降低较常规组显著(P<0.05).提示:雅达心达康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尤其可降低血浆粘度和总胆固醇水平,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张建宏;范建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断指再植的目的是恢复断指的功能.1997年8月~1998年8月,我们对23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治疗,取得好的疗效.
作者:李之斌;候春梅;张怀保;陈旋律;满富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本文对1994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社会的影响及致残率的调查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掌握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社会的影响及致残情况、流行病学规律、临床特征,分析精神分裂症的动态变化趋势,有的放矢地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新时期精神分裂症的防治管理、康复、精神卫生健康的规划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谷广臣;崔承英;秦金兰;黄爱菊;张国平;刘广敬;李永玺;张李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及康复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者的姿势及行走能力的影响,将34例痉挛性脑瘫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根术后3~5 d开始康复训练,训练方法以Bobath法为基础,加上作业治疗.对照组术后仅对家长予以康复指导.结果:2组坐位、直跪、站立及行走4种姿势均有改善.治疗组术前与康复治疗后行走潜能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4.59,P<0.001);康复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行走潜能评分差异亦有显著性(t=2.93,P<0.01).提示:SPR术解除痉挛,但病理运动模式仍存在,肌无力亦不能解决,但康复训练可促进躯干肌及下肢肌的肌力增强,逐渐建立良好的调正和平衡反应,抑制异常运动模式,提高姿势的控制能力并显著提高患儿行走能力.
作者:张毅;李智勇;黄东锋;卓大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泌尿系结石患者200例,男130例,女70例.年龄17~73岁.患者均有血尿史,B超或腹部平片检查有结石影而确诊.治疗采用北京宏达电气设备厂生产的HD-88-Ⅲ型推按运经仪.治疗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1 mg,治疗时将推按运经仪中的1号正极板放在肾俞或志室穴上,刺激2 min,2号正极板放在关元穴刺激3 min,3号正极板放在三阴交或交信穴刺激5 min.治疗顺序由1、2、3号自上而下反复3遍,每遍20 min,输出强度调整在患者适应范围.患者同时口服654-2,10~20 mg,每日3次,结石通片,每次5片,每日3次.嘱患者多饮水,多活动,合并有感染给适当抗感染药物治疗.
作者:孙雪梅;赵秀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护理工作是康复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对康复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1].1988年国务院颁布<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1992)>,提出要在现有医科院校和护士学校中开设康复课程,有条件的应设置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专业,并纳入教育和卫生部门的计划.我校1992年开始,在护理专科中,开设康复医学课程30学时.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康复医学课教学情况,提高教学效果,1998年9月对1997届高等护理专科学员的康复医学教学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作了分析讨论.
作者:石坚;刘利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