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庆;罗存珍;毕麦艳
脑卒中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它具有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三高”的特点,患者常伴肢体和语言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ADL.本文对14例脑卒中所致的语言障碍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徐玲;邓钰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随着人口结构改变及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本文就我院近2年来各专科会诊的78例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精神症状的认识,加强早期的积极治疗.
作者:徐金枝;牛洪体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由于颈椎病而引起患者心脏方面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异常称之为颈-心综合征(Cervici-CardiacSyndrome).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因其临床表现酷似冠心病、心绞痛,故误诊误治率颇高.作者近年来经治2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官纯寿;罗树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男,78岁,脑栓塞,右侧偏瘫,病程>2个月,有30年胃溃疡史.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脉络宁20 mg,静脉滴注,14 d 1疗程;同时加用武汉产WCL-5 I型低能量He-Ne激光治疗仪血管内照射,波长632.8 nm,输出功率1.5mw,取肘正中静脉常规消毒保留针穿刺,每次照射60 rain,每日1次.
作者:沈迎念;陈文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针灸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患者50例,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周如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本文对1997年6月~1999年10月间,我院门诊确诊腮腺炎病毒性脑炎(腮脑)的11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HBO)疗法,并观察临床与脑电地形图(BEAM)的变化.
作者:袁丰莲;袁永生;杨永秀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和疾病谱的转变,康复医学已经成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相平行的重要医学学科.对如何有效地提高康复医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个人体会.
作者:黄学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探讨运动处方对I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随机选择29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辅以运动疗法治疗3个月;28例为对照组,仅常规药物治疗3个月.测2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心率及血压值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平均血糖及HBA1c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心率及血压保持稳定.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运动对I型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着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吕国枫;王耀光;任延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院于1993年6月~1999年10月先后用脑活素(奥地利依比威药厂生产)和吡拉西坦注射液(维思林,武汉第二制药厂生产)治疗血管性痴呆128例,并对2种方法进行对比,以观察疗效.
作者:涂照义;马燕妮;李朝武;丁宇慧 刊期: 2000年第04期
40例局部感染不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的门诊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小3岁,大70岁.头面部感染31例(麦粒肿12例,外耳道炎6例,外耳道疖肿2例,耳廓炎1例,鼻疖2例,鼻前庭炎1例,口角疮疹继发感染5例,颌面部炎性肿块2例);上肢皮肤疖肿2例;手部外伤后感染3例;下肢皮肤感染4例.临床表现局部皮肤红肿痛热,部分患者局部皮肤破溃,创面有脓性分泌物.40例中有23例就诊前局部或全身使用过抗生素,但疗效不满意.治疗采用江苏宜兴南洋光学电子厂生产的SS-LL型红光治疗仪.红光波长600~700 mm,占90%以上;红外光占10%以上;光功率≥3 w.治疗时根据病变部位,取坐位或卧位,照射距离5~10 cm,垂直照射10~15 min,下肢照射时间20 rain.一般每日1次,炎症早期3~5次1疗程,炎症病变明显时10~15次1疗程.个别病灶肿胀明显患者配合无热量超短波;破溃有脓性分泌物患者治疗前先清创,同时配合大剂量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剂量根据创面情况及病变部位确定).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停用抗生素.
作者:张亚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选择1999年3~5月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分裂卫生中心2个病区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2-R)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儿例;年龄29~73岁,平均46.7士11.7岁;病程18.2士9.6年.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74岁,平均42.1士13.0岁;病程16.9士10.8年.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均维持原有精神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每日2次,每次2 h的作业治疗--折纸盒子.采用精神康复观察量表(SPRAI)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对2组患者入组时、治疗后4、8、12周各评定1次.
作者:何敏慧;冯永林;陈瑞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评价颈椎椎旁神经、肩胛上神经和喙突下区3个阻滞点注药方式治疗冻结肩的疗效.20例(A组)冻结肩患者采用利多卡因、醋酸确炎松、VitB12、透明质酸酶等复合液在每个阻滞点注入3~6 m1,并与10例(B组)采用痛点阻滞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A组在疼痛、功能障碍改善和疗效方面均优于B组(P<0.01).A组总有效率为90.0%,B组70.0%.临床治疗过程中未见有明显毒副作用.提示:阻滞疗法治疗冻结肩设计合理且疗效肯定.
作者:项红兵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颅脑损伤患者1例,男性,54岁,副教授.1996年因车祸致多处损伤入院诊断为颅底骨折、双颞叶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肺挫裂伤、左眉裂伤、胸壁挫伤、左下肢胫腓骨骨折.入院后经2次开颅行血肿挖除、双侧颈外动脉结扎止血和气管切开、左下肢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及肺部、胃肠道严重感染等抢救治疗,昏迷20+d后逐渐清醒.4个多月后病情好转,出院回家继续接受康复指导和护理.方法①家庭护理预期目标:能扶着拐杖在室内安全行走,患者自理活动能达到佳水平,逐步实现独立洗漱、入厕及便后清洁卫生.患者表现有明显的失落感、情绪烦燥,易怒、陪护人员耐心的作好健康教育宣传和心理护理,热情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以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讲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鼓励患者每日早、中、晚3次扶拐杖下床活动.
作者:胡正洁;王雪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周围性面瘫早期采用物理治疗可使患者的病症得到迅速控制并能很快趋向恢复.但很多患者在患病后不能坚持到医院治疗,以致延误病情,面瘫康复面罩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它具有消炎、消肿、镇痛和促进局部微循环的物理作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淑华;蒋小燕;杨朝晖;王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探讨综合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长期预后的影响.5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采用综合医疗,方法包括常规临床治疗、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康复医疗干预,并长期跟踪随访.结果:53例患者临床状况和心脏功能有明显改善.随访期间发现死亡12例,其中发病后〈2年死亡1例,2~4年3例,5~9年6例,≥10年2例.提示:综合医疗可以延缓疾病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寿期.
作者:陈启华;叶国鸿;罗发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矫形器学是康复医学工程的一门新兴学科,康复医学的临床治疗愈来愈多的考虑到夹板、支具的应用,在康复医学专业杂志上矫形器方面的信息与报道[1,2]增多.聚乙烯、聚丙烯等热塑材料制作的矫形器日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3],它的性能能充分满足患者躯体功能和心理上的需要,它的制作技术优于其他传统的加工工艺,但是在它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作者:赵正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微创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采用以Bobath和Brunstrom方法,选择脑出血微创术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微创术后1周内开始进行规定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1、2和4周时评定.运动功能用Fugl-Meyer评分,神经缺损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恢复康复组更显著(P<0.01).提示: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进早期虽化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可有效降低致残率.
作者:张多惠;张冬妹;李德忠;杨利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是相互联系组成的整体,康复是临床治疗的延续,尤其是神经内、外科和骨科的患者,在病情控制之后,接下来的医疗工作就是训练患者促进功能恢复或重建,并尽量利用其剩余的功能,更好地生活和工作.目前大多数综合性医院都设有康复医学科,因此康复治疗士(师)的需求量有着较大市场潜力.康复医学做为一门学科,具有本专业设置的要求.笔者就1999年度参加卫生部中等医药卫生专业有关康复专业目录的编制工作、广东省卫生厅组织的“康复技术专业设置标准”编制工作和本校开设康复专业5年的经验以及本人在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时的亲身感受,就康复技术专业设置标准问题做以下探讨.
作者:杨玉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能使瘫痪患者在乘坐轮椅的基础上进行康复功能锻炼,90年代初期,我们开始着手研制新型瘫痪康复坐椅.经数年不懈努力近期终于研制成功集康复锻炼及代步功能为一体的理想的瘫痪康复坐椅.通过临床观察已具备很好的临床效果,并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作者:穆靖;叶上茂;张翠芳;陈家权;张炳然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没有任何疾病能像麻风病那样,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多的痛苦和不幸,对患者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其危害甚至大于麻风菌.”因此麻风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随着抗麻风联合化疗的广泛应用,麻风愈后残疾患者的人数已经大大超过现症患者数,加强麻风康复工作,促进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是我国今后麻风防治的重要工作之一,现就我国麻风康复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张连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