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纯寿;罗树星
踝关节骨折患者24例.男20例.女4例.年龄12~70岁.平均37岁.跌扭伤1 6例.车祸损伤6例.石块压伤2例.根据Lauge-Hanson分型.旋后外旋型1 3例,其中Ⅵ度骨折7例.Ⅲ度骨折4例.Ⅱ度骨折2例.均用克氏针配合手法复位固定;旋后-内收型3例,其中Ⅱ度骨折1例.用克氏针配合手法复位固定.1度骨折2例.手法复位后用克氏针内固定;旋前-外展型4例.其中Ⅲ度骨折1例.Ⅱ度骨折1例,1度骨折2例,均用克氏针配合手法复位固定;旋前外旋型4例.其中Ⅲ度骨折1例.Ⅱ度骨折1例.I度骨折2例,均用克氏针配合手法复位固定.夏位方法:骨折处用2%利多卡因局麻在200 mA的X线透视下观察骨折部位.然后进行手法整夏.
作者:谢中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随着人口结构改变及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本文就我院近2年来各专科会诊的78例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精神症状的认识,加强早期的积极治疗.
作者:徐金枝;牛洪体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周围性面瘫早期采用物理治疗可使患者的病症得到迅速控制并能很快趋向恢复.但很多患者在患病后不能坚持到医院治疗,以致延误病情,面瘫康复面罩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它具有消炎、消肿、镇痛和促进局部微循环的物理作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淑华;蒋小燕;杨朝晖;王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伸膝装置损伤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5~65岁,平均37岁.股四头肌腱损伤5例,其中新鲜伤2例、陈旧伤3例;髌韧带损伤11例,其中新鲜伤9例、陈旧伤2例,主要是刀砍及重物砸伤,均为完全性损伤,表现为伸膝无力伴疼痛.16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应用张力带减张钢丝固定,同时丝线或可吸收线直接缝合.减张钢丝在股四头肌腱断裂时横穿其起点,而在髌韧带断裂时横穿髌骨上极好,钢丝两端下方固定于横贯胫骨结节的螺栓两侧.术后第3 d开始CPM膝关节功能锻炼,6周后加强屈膝锻炼.6个月后取出减张钢丝.
作者:许卫东;翁齐烈;黄林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探讨综合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长期预后的影响.5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采用综合医疗,方法包括常规临床治疗、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康复医疗干预,并长期跟踪随访.结果:53例患者临床状况和心脏功能有明显改善.随访期间发现死亡12例,其中发病后〈2年死亡1例,2~4年3例,5~9年6例,≥10年2例.提示:综合医疗可以延缓疾病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寿期.
作者:陈启华;叶国鸿;罗发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没有任何疾病能像麻风病那样,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多的痛苦和不幸,对患者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其危害甚至大于麻风菌.”因此麻风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随着抗麻风联合化疗的广泛应用,麻风愈后残疾患者的人数已经大大超过现症患者数,加强麻风康复工作,促进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是我国今后麻风防治的重要工作之一,现就我国麻风康复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张连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男43例,女1 7例.年龄23~67岁.病程1周~3年,平均18±12周.其中间歇性跛行25例,严重放射痛18例.直腿抬高试验<40.12例,<70.48例.肌力减弱35例,肌肉轻度萎缩9例.25例为初次发病,16例为第2次发病,19例为多次发病.全部病例均行X线摄片及CT扫描,12例同时行MRI检查,提示:L3.4间盘突出10例,L4.s32例,LLs~S1 18例,其中极外侧型3例,中央型5例,旁中央型33例,外侧型19例;突出直径>8 mm 10例,钙化型突出6例,伴腰椎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37例,轻度椎管狭窄12例.急性患者症状较重,首先的治疗是卧硬板床休息,20%甘露醇250 ml、地塞米松10 mg和复方丹参注射液10 m1,静脉滴注,1日1次,连续7 d.骶管注射醋酸强的松龙40 mg,2%盐酸利多卡因8 m1,654-2 10 mg,维生素B122 mg,5%碳酸氢钠注射液10 ml,地塞米松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30 ml,每周注射1次,连续3周
作者:孙瑞台;袁建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探讨颈动脉注药治疗脑梗死的康复疗效.选择颈动脉系脑梗死患者1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6例采用颈动脉注药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静脉给药治疗.2组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FIM、Fugl-Meyer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评分,其中60例住院超过2个月的患者每20 d评定1次.结果:2组神经功能缺损、FIM和Fugl-Meyer评分治疗后均有改善,但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中颈动脉注药对脑梗死患者言语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恢复效果更明显,特别是脑梗死发生<20 d时颈动脉注药治疗是佳时机.提示:颈动脉注药对脑梗死的康复具有显著疗效,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作者:张道敬;瞿群威;童利民;王大军;丁建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探讨体育锻炼对降压治疗效果欠佳患者血压的影响.5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不停用原降压药.治疗组同时采用体育锻炼加低盐饮食,对照组仅予低盐饮食.3个月后观察2组偶测血压、动态血压,自觉症状及服药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偶测血压,24 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自觉症状及服药情况较对照组研显改善.提示:体育锻炼的降压作用是肯定的,对于降压治疗效果欠佳患者,更应实施规则的体育锻炼.
作者:陈仁清;杨英霞;洪乐凤;林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是偏瘫的主要合并症之一,也是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较难处理的问题,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治疗是预防其发生发展的关键,能很大程度提高患侧上肢功能.
作者:谭秀革;赵宝英;张宝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本文对1997年6月~1999年10月间,我院门诊确诊腮腺炎病毒性脑炎(腮脑)的11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HBO)疗法,并观察临床与脑电地形图(BEAM)的变化.
作者:袁丰莲;袁永生;杨永秀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脑瘫患儿53例,智力均正常,呈双下肢单纯痉挛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6~9岁;肌张力轻度痉挛3例,中度19例,重度10例.对照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6~10岁;肌张力轻度痉挛2例,中度12例,重度7例.2组患儿仔细检查双下肢肌痉挛的程度.采用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术,术中适当地选择脊神经后根切断的比例.术后治疗组患儿应用行为医学和激励理论,贯彻和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循序渐进.训练早期(术后2~8周)按摩患儿下肢、足部、压膝和扳足,以被动运动为主,患儿能够按要求完成后,立即奖给糖果并配合赞扬的语言.随着治疗的加强(术后9周),由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奖励由食物改为各种小玩具及喜欢看的小画书等,但次数逐渐减少,直到单用语言评价和赞许.当赞许语言效果减退时,再偶尔给以实物强化.对照组术后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作者:吴光月;田士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比观察中药、针刺及针药结合3种疗法的疗效.3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及针药组.均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采用Ridit检验平均R值.结果:中药组疗效明显差于针刺组(P<0.001),针药组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提示: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能明显提高疗效,病程长短与疗效有密切关系.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大限度的防止残障的发生.
作者:熊润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疾病后果的评定不仅限于发病率,死亡率等客观指标,患者主观感觉的生活质量是重要的方面,而这些都取决于患者的ADL.本文着重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
作者:刘志美;孟君;李海霞;曹巧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观察康复治疗对膝半月板运动损伤的治疗效果.17例膝半月板运动损伤的患者采取了非手术的康复治疗,包括急性期的处理、电疗、针灸推拿、药物和运动疗法等.用治疗前后膝关节损伤评分和股四头肌肌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患膝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关节评分有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有改善(均P<0.01).提示: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积极、全面和合理的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半月板运动损伤的恢复可起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李嘉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是相互联系组成的整体,康复是临床治疗的延续,尤其是神经内、外科和骨科的患者,在病情控制之后,接下来的医疗工作就是训练患者促进功能恢复或重建,并尽量利用其剩余的功能,更好地生活和工作.目前大多数综合性医院都设有康复医学科,因此康复治疗士(师)的需求量有着较大市场潜力.康复医学做为一门学科,具有本专业设置的要求.笔者就1999年度参加卫生部中等医药卫生专业有关康复专业目录的编制工作、广东省卫生厅组织的“康复技术专业设置标准”编制工作和本校开设康复专业5年的经验以及本人在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时的亲身感受,就康复技术专业设置标准问题做以下探讨.
作者:杨玉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微创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采用以Bobath和Brunstrom方法,选择脑出血微创术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微创术后1周内开始进行规定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1、2和4周时评定.运动功能用Fugl-Meyer评分,神经缺损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恢复康复组更显著(P<0.01).提示: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进早期虽化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可有效降低致残率.
作者:张多惠;张冬妹;李德忠;杨利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探讨强度-时间曲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测定1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胫前肌、腓骨长肌及拇长伸肌的强度-时间曲线共244条.结果:正常24例,部分变性83例,部分~完全变性4例,阳性率为78.38%;所检测的244条l/T曲线中,正常曲线115条,部分变性125条,完全变性4条,阳性率为52.05%;患者的阳性率与所检查的肌肉数成正比;正常和失神经支配的基强度、时值、利用时比较,基强度的P>0.05,时值和利用时的P<0.05.提示:强度-时间曲线测定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诊断价值,综合多块肌肉的曲线测定可提高阳性率.
作者:陈银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能使瘫痪患者在乘坐轮椅的基础上进行康复功能锻炼,90年代初期,我们开始着手研制新型瘫痪康复坐椅.经数年不懈努力近期终于研制成功集康复锻炼及代步功能为一体的理想的瘫痪康复坐椅.通过临床观察已具备很好的临床效果,并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作者:穆靖;叶上茂;张翠芳;陈家权;张炳然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探讨帕金森病(PD)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块移植后其行为学的变化.采用6-羟多巴胺(6-0HDA)损毁大鼠一侧黑质细胞制成PD样大鼠模型,在右侧纹状体内分别移植入胚胎黑质和自、异体颈动脉体球细胞块,在移植后2、4、8和12周记录阿朴吗啡诱发大鼠的旋转行为,同步分析存活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目.结果:在12周时与胚胎中脑组织移植组比较,自、异体颈动脉体球细胞移植组大鼠旋转行为改善更为明显,存活TH+细胞显著增多(分别P<0.05),但自、异体颈动脉体球细胞移植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提示:颈动脉体球细胞块移植后PD大鼠行为学显著改善,效果优于胚胎中脑组织块的移植.
作者:曹学兵;陈吉相;孙圣刚;童萼塘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