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栓性外痔的治疗进展

朱赟;徐伟

关键词:血栓性外痔, 治疗方法, 进展
摘要:血栓性外痔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多因排便或负重时肛门静脉丛破裂,血液溢出血管外,从而形成血栓在皮下隆起,患者自觉局部肿胀、疼痛,由于病变部位的特殊性,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工作,降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血栓性外痔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将从手术治疗、中药熏洗治疗等方面对血栓性外痔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急诊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100例.抑郁状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 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而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1.87±4.85)和(42.84±4.55)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患者施以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强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赖感,更好的配合治疗,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宋新华;徐小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再生基因Ⅳ联合检验对胃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再生基因Ⅳ联合检验对胃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8月30日到2016年8月30日收治患胃部疾病患者116例,对116例患者均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 (pepsinogen-Ⅰ,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Ⅱ,PG-Ⅱ)、再生基因Ⅳ(Regenerative gene-Ⅳ,Reg-Ⅳ)、CEA以及CA199检验.结果 胃癌组肿瘤标志物检验中PGⅠ、PGⅡ、PGⅠ/PGⅡ低于良性胃部疾病组,对比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肿瘤标志物中RegⅣ、CA199、CEA高于良性胃部疾病组,对比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G和RegⅣ联合检验灵敏度、特异性、阳性检测率、阴性检测率分别为93.10%、86.21%、87.10%、92.59%优于CEA和CA199联合检验灵敏度、特异性、阳性检测率、阴性检测率(74.14%、68.97%、70.49%、72.73%),对比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结合Reg-Ⅳ检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对早期胃癌患者诊断存在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虎银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Watson关怀理论为基础的素质训练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Watson关怀理论为基础的素质训练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以方便抽样原则选取本院相关科室护士9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名)和观察组(4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Watson关怀理论,适时将人文关爱理念及思维要素融入正常护理管理中;阶段性管理任务结束后,对两组护士统一发放关怀行为能力量表(CAI)及护理工作投入量表(UWES)进行管理差异性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护士CAI、UWES两个量表的评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病区常规护理管理设计中引入以Watson关怀理论为基础的有关职业关爱行为的训练内容,将有助于护士关怀能力及工作投入水平的提高,终将有益于护理人文职业素质的建立及塑造.

    作者:高秀丽;张玲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栓性外痔的治疗进展

    血栓性外痔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多因排便或负重时肛门静脉丛破裂,血液溢出血管外,从而形成血栓在皮下隆起,患者自觉局部肿胀、疼痛,由于病变部位的特殊性,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工作,降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血栓性外痔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将从手术治疗、中药熏洗治疗等方面对血栓性外痔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朱赟;徐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研究

    目的 探究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106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以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结果为依据,分为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以心电图国内标准与Cornell电压标准为依据,分析左心室肥厚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 对比两种方式诊断左心室肥厚的敏感性,心电图国内标准与Cornell电压标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ornell电压标准,操作繁琐,但敏感性强,对于心电图国内标准,操作简单,但敏感性低,因此,临床诊断左室肥厚时,可联合两者,提高诊断效率.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护患沟通艺术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0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100例为观察组,对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充分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

    作者:张雪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液灌流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蜂毒蛰伤导致的多脏器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蜂毒蛰伤致多脏器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蜂毒蛰伤合并多脏器衰竭的患者,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40例患者单纯采用血液灌流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在血液灌流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及其它指标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以及SC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K、CK-MB、LDH、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LT、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灌流可有效缓解急性多脏器功能衰竭,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可改善功能受损器官的恢复,改善机体内环境指标的紊乱,维持患者酸碱、水电解质平衡,促进肝肾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鹏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终止妊娠时机选择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终止妊娠不同时机选择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108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其新生儿121例临床资料.按照分娩孕周以孕32周为界,将孕妇分为两组,新生儿分组按照分娩孕周将新生儿分为5组.结果 两组孕妇比较,其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及重度窒息,新生儿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孕周的增加,新生儿的病死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应合理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孕32周以前分娩与孕32周以后分娩,新生儿结局明显不同.

    作者:孙秀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环孢素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采用环孢素A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48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n=24)与观察组(给予环孢素A治疗,n=24),两组均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特发性肾病采用环孢素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艾芹;刘国平;于磊;张德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干扰素雾化治疗6岁以下儿童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和探讨干扰素雾化治疗6岁以下儿童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性.方法 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岁以下儿童疱疹性口炎患儿168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84例,其中84例患儿采用常规对症治疗作为对照组,另84例患儿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干扰素雾化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性.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和疱疹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和疱疹愈合时间对比对照组患儿均有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干扰素雾化治疗联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6岁以下儿童疱疹性口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加以推广运用.

    作者:樊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康复护理.方法 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疾病知识宣教,术后进行密切观察病情、功能训练和护理,出院指导及随访.结果 20例患者均完全康复,未发现膝关节僵直粘连,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通过1年的随访股四头肌肌力达到五级,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结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十字韧带重建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疼痛较轻等优点.科学、系统、细致、完善的康复护理计划前交叉十字韧带重建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有利于术后并发症的减少、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的恢复.

    作者:包春芳;倪秀斌;胡永恒;刘龙;李翠云;王文静;杜刚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 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建立佳的静脉通道.方法 由医师在手术室进行,采取局部麻醉颈内静脉穿刺.放置成功后行静脉化疗,化疗期间未出现药物外渗、导管脱落或断裂、血栓形成等.结果 成功植入静脉输液港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病人无1例药物外渗,确保新辅助化疗及术后化疗顺利完成.结论 乳腺癌化疗患者尽早植入静脉输液港可以保护血管,减少患者的痛苦,保护患者的隐私,建立患者的自信感.

    作者:许慧平;曹中伟;邢彩霞;吕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SHCC)诊断的敏感性和一致性.方法 由2名有5年以上腹部诊断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所有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进行盲审,当观察到肝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静脉延迟期病灶廓清,确诊为典型SHCC,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病灶不廓清,可疑SHCC,动脉期不强化,不能诊断SHCC.计算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SHCC的敏感性和Cohen'kappa(k)的一致性.结果 在27例患者中,包括27个SHCC结节(d<2cm).CT和(或)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48%,81%(P=0.01).CT诊断SHCC的敏感性78%显著高于MRI的敏感性52%(P =0.04).CT和MRI对27例SHCC结节作出诊断的一致性差(k=0.319,P=0.05).CT不能确诊的病例,进一步行MRI扫描,能将诊断的敏感性提高3.7%.而MRI不能确诊的病例,进一步行CT扫描,敏感性提高29.6%.结论 CT或MRI任一项影像检查出现典型的强化方式就足以诊断SHCC,但MDCT多期动态扫描比动态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作者:薄晓庆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小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结缔组织牛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重要促纤维化细胞因子,本实验旨在构建以人CTGF基因为靶点的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表达载体,进一步探索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提供有力工具.方法 首先将pGenesil-1质粒的EGFP部分基因片段切除,成为新的pG质粒,然后根据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基因序列,及互不配对原则,设计3条针对人CTGF 的siRNA DNA片段,分别命名为CTGF 1-3,同时设无关序列为阴性对照,命名为CTGF 0,然后将CTGF 1 -3及CTGF 0克隆到siRNA载体pG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DH5 Q菌株,挑取阳性菌落进行测序鉴定.结果 经测序,成功构建了3条CTGF-siRNA重组质粒.结论 成功构建靶向人CTGF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为进步进行CTGF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张雅萍;蒋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的6月至2016年的1月院收治的53例根骨骨折患者,按照所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非手术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手术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根骨骨折与非手术治疗相比疗效更佳,利于患者及早开始功能锻炼,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俊杰;李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BBQ联合FPP手法复位序贯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目的 探讨BBQ联合FPP手法复位序贯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2例HC-BPPV患者分为BBQ联合FPP手法复位序贯治疗组(n=18)和单纯BBQ组(n=14),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序贯治疗组一次治愈率为66.7%,高于单纯BBQ组的50%,但无显著性差异;序贯治疗组一次改善率(治愈+有效)为100%,显著高于单纯BBQ组的64.3%.第2个周期后BBQ+ FPP组17例患者治愈,BBQ组8例治愈,两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BQ联合FPP手法复位序贯治疗HC-BPPV疗效显著,优于单纯BBQ.

    作者:郭义坤;刘建芳;董贯忠;陈卓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口腔颌面炎症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究口腔颌面炎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炎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硝唑片治疗,研究组,联合奥硝唑片与丹参酮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5%,对照组为17.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硝唑片与丹参酮胶囊联合治疗口腔颌面炎症,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郝奇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烧伤患者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份收冶的烧伤植皮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d、治疗14 d血红蛋白、白蛋白;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供皮区愈合、植皮区愈合、深Ⅱ度创面愈合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7、14 d后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供皮区愈合、植皮区愈合、深Ⅱ度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烧伤患者.能够促进蛋白质的生成,加速患者烧伤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学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标准的临床体会

    目的 整理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标准在治疗急性脑出血合并肺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10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并发肺感染的发生率,并应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10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肺感染42例,其中死亡13例,存活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肺部感染评分逐渐降低,而死亡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肺部感染评分逐渐增加.结论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早期应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可判断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肺感染的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后期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晔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硫酸镁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镇痛药物、肌松药物用量,及术后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及麻醉术后恢复室相应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补镁组(A组)和对照组(B组).记录比较两组在诱导前(T1)、诱导后(T2)、气管插管时(T3)、插管后3 min(T4)、切皮时(T5)、肿瘤切除(T6)、缝皮(T7)、气管拔管时(T8)和气管拔管后5 min(T9)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舒芬太尼、阿曲库铵、异丙酚的平均输注速度,术后1、4、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A组T2、T3、T7、T8、T9时的MAP值显著低于B组(P<0.05);T1、T4、T5、T6时组间MAP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A组T3、T5、T7和T8、T9时的HR值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麻醉性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的平均输注速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1).术后4h和8h,A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硫酸镁用于肿瘤手术麻醉,不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而且能减少术中全麻药、肌松药的用量,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降低常见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成子飞;张丽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