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陆燕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实施评价.方法:将此次研究的68例肝胆外科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法,观察组的护理方法为分级护理法.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出院后的护理评分和护理的相关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和满意度(P<0.05).结论:分级护理应用于肝胆外科护理中可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从而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潘茹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临床研究是医药卫生技术水平发展的重要方法与必经途径,文章结合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项目“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疗效系统研究”,浅谈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组织架构,项目管理单位—项目主持单位—课题承担单位—监查质控单位多方协调的重大项目组织管理模式,以及在课题立项、实施、结题过程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内容及管理体会.
作者:于明薇;欧阳绘天;杨国旺;崔天红;邵慧;王笑民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临床加强青光眼患者用药安全管理的措施与成效.方法:收取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182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首先分析青光眼的用药安全隐患,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防范对策,观察组患者再实施使用针对性防范对策,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值(0.28±0.17)度、眼压(18.16士1.06)mmHg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视力值(0.17±0.08)度、眼压(23.65±2.11)mmHg(P<0.05).结论:通过对青光眼用药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然后实施针对性防范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值、眼压,保证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章小燕;庞淑度;蒋美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建立无痛病房的具体措施及建立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医院胃肠外科建立无痛病房前护理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医院胃肠外科建立无痛病房后护理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术后3d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早下床时间、自主排气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出院前调查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早下床时间、自主排气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5% (P<0.05).结论:无痛病房的建立能够有效缓解胃肠外科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尽早下床和胃肠功能恢复,能够缩短术后恢复和住院时间.
作者:徐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对公共资源的利用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选取“细胞膜”内容采取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结果表明,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并且受到学生的喜爱.
作者:孙祝美;王晓玲;胡旭东;闫晓风;叶(目亭)杰;李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对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的开展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方法:选取2015年1~8月医院急诊科的患者108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8月医院急诊科的患者12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层级护理管理进行护理,调查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层级护理管理以后,急诊科患者满意人数明显增多,不满意的人数显著降低,而且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层级护理在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俞丹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十五”启动“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19个各级各类中医重点专科均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专科建设过程中也在一些问题,文章梳理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专科建设中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作者:程伟;杜佳楠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点评基层医院门诊医师不合理处方中的问题,以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鄞州区第三医院门诊医生2016年7~11月份门诊处方4329张,集中进行点评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456张,合格率89.47%.不合理处方分布及占比:不规范处方206张,占4.76%;用药不适应处方245张,占5.66%;超常处方5张,占0.01%.一般缺陷率4.00%,严重缺陷率0.00%.抗生素专项点评不合理数10张,0.02%.无适应症用药10张,0.02%.结论:在基层医院实行临床医生门诊处方点评制度,能有效减少医疗安全隐患,提高社区责任医生的诊疗水平,有利于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周敏洁;毛益辉;昝碧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并比较品质圈管理PICC置管与CV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常山县人民医院于2015年6月起开始为肿瘤化疗患者提供专项用药管理,对肿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并确定以“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置管安全”为主题的品质圈管理活动,选取期间5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干预组,采用PICC置管方法.与此同时,选取品质圈管理活动开展前50例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CVC置管方式,对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者一次置管成功率(92.0%)高于对照组(70.0%),风险事件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18.0%),两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置管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品质圈管理活动,配合完善的PICC置管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就诊质量,减少风险事件,从而进一步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江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医患沟通是整个普外科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诊疗工作的完成、医患矛盾的处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普外科临床治疗中,大部分患者都要通过手术来治疗,医患之间的矛盾更多,因此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做好患者的解释和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表明,在普外科的医患交流过程中,正确、灵活、有效的运用沟通技巧,会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面对手术和创伤的勇气,在治疗过程医护人员将会获得患者大限度的配合,将很多医疗纠纷扼杀在萌芽中,提高普外科的工作质量.
作者:王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文章阐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信息数据元标准的编制过程,梳理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信息数据元与卫生信息数据元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信息数据元标准编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旨在为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作者:金琰;赵移畛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对基于病情分级的急诊服务标准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急诊服务标准,观察组应用基于病情分级的急诊服务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为(18.57±1.07)h,观察组为(13.13±0.59)h,观察组患者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更短(P<0.05).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4.13±0.44)分,观察组为(4.91±0.25)分,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应用基于病情分级的急诊服务标准,使得急诊服务有章可循,能显著降低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梁钟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PICC导管相关护理风险的防范管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医院200例PICC置管患者,根据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实施时间,将其分为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实施前的对照组和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实施后的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显著(P<0.05).结论:PICC导管相关护理风险的防范管理,能够明显降低PICC导管相关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孙研文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为了突破西医院校培养中医本科生的瓶颈,更好地培养有中医思辨能力的学生.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医教研室进行了中医本科实习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探索,引入“师带徒”的实习模式,创立“三个一”的实习考核目标,通过五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毛丹丹;林士毅;陈捷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析急诊科实施急诊分诊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3年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科分诊,观察组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干预,比较不同分诊措施干预后的效果.结果:针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分诊干预后,观察组护理分诊质量评分和护理服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分诊工作中,采用分诊安全管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提高患者对急诊分诊工作的认可.
作者:陈芝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自由体位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医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接诊的自由体位分娩产妇90人进行研究,按照诊序奇偶号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产程、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VAS评分和产妇对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对护理满意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用于自由体位分娩,可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缓解产妇疼痛,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张一梅;张乐燕;肖洪鑫;江忠仙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降低门诊西药房未取药品处方比例.方法:针对安吉县中医医院门诊西药房未取药品处方比例较高的现象,采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方法及鱼骨图法等制定相关对策并实施,选择降低骨科(杨医师)和中内科(陈医师)处的未取药品处方比率为改善重点,并评价实施后240天(每个阶段40天,共6个阶段)对策实施效果.结果:陈、杨医师每10日未取药品处方数占每10日总处方数比率由改善前的4.534‰,降至改善后的2.608‰.结论:PDCA循环法具有系统性及科学性的管理优势,大大减少了医院门诊西药房未取药现象的发生次数,促进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胡晶晶;崔吉平;蒋菊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22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分组护理制度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文书书写合格率和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P<0.05),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压疮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铃声呼叫次数及护理人员往返病房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管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科室护理质量,还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秀红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用于内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9月医院80例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态、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晓鸣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6年1~10月出院的病历,按设计好的项目进行分类、汇总整理.结果:抽查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129份,有46份病历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无病原学检查、用药疗程不适宜、药物选择不合理、给药时机不适宜、用法用量不合理等.结论: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继续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及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彭清华;王幼娟;郑重践 刊期: 201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