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森玉;闫元奎;李四昭;张军
目的:探讨B超、CT及MRI对Graves眼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部病例均做B超、CT、MRI检查.常规行头部轴位、矢状位、冠状位、视神经平行位扫描.结果:病变发生在双眼者5例,单眼者2例.全部眼肌受累的2例,剩余依序受累,其中侵及上下直肌7例,内直肌6例,外直肌4例,上下斜肌2例,均表现为肌腹肥大;4例视神经受到影响.结论:Graves眼病多累及下直肌,其次为内直肌,上直肌及外直肌,受累眼外肌肌腹一致性肥大,肌附着点正常.B超、CT及MRI均可见特征性影像改变,其中MRI可进行多方位扫描,观察上述变化优于B超及CT.
作者:王斌;张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本院自2000年5月~2003年3月对28例(34眼)高度和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与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励;何晓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33例爆竹伤致眼虹膜根部离断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评价.方法:选自2001~2003年春节期间爆竹伤致眼虹膜根部离断及伴有多种并发症33例,以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结果:①33例中瞳孔基本恢复圆形26例,7例欠圆,消除了双瞳.②在视力<0.1组术后有轻度改善.结论:爆竹伤致眼虹膜根部离断伤情严重,严重影响视功能,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眼虹膜根部离断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爆竹管理,以减少对视功能的损害.
作者:边红霞;张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为重度上睑下垂寻求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重度上睑下垂62眼行额肌腱膜悬吊术.结果:术后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48眼(77.4%),位于角膜上缘和瞳孔上缘之间11眼(17.7%),位于瞳孔上缘下3眼(4.8%).上睑弧度及双重睑形成良好,术后早期轻度闭合不全及上睑停滞现象,2个月以上均不明显.结论: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在治疗和美容方面均达到满意效果.
作者:董竞;杨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原因及有效预防途径.方法:对7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25例术后并发浅前房,占35.2%.浅前房程度按spaeth分级法进行分级.Ⅰ度16眼、Ⅱ度7眼、Ⅲ度2眼.结论:皮质类固醇,睫状肌麻痹剂及高渗脱水剂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瑞芳;张伟杰;杨美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青少年视力不良十分普遍,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为进一步探讨近视眼防治的有效措施,我科视光学组对2002~2003年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两所重点中学和郊区两所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2004人,进行近视眼调查、分析.现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李四昭;康嵘;郭克玲;韩秀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青光眼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4例26眼持续高眼压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缓慢放出房水与巩膜瓣下咬切+虹膜周切术.结果:术后眼压≤16mmHg者15眼,16~21mmHg者9眼,21~30mmHg者2眼.结论:对于高眼压药物不能有效控制者应用及时地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张桂荣;钱志敏;周爱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患者任玉堂,男,56岁,农民.内蒙古土牧尔台镇人.2004年3月28日,无任何诱因患右侧面部三叉神经痛,因疼痛剧烈,休克10min.恢复知觉后,在内蒙古口腔医院行右侧三叉神经电击切除术.
作者:周爱春;孟根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多种类型白内障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通过使用清华大学博达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BISH高级白内障手术乳化仪对58例(58眼)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RAFI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手术后效果.结果:58例(58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中,术后裸眼视力≥0.6者44眼,0.1~0.5者10眼,<0.1者4眼.术后随访有3例出现视力下降,2例为后发白内障所致,1例为糖尿病眼底病变加重所致.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多种类型的白内障均具有良好的疗效,掌握适应证,其对多种类型的白内障均具有可行性.
作者:高继筠;刘敬美;赵宏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患者,男,26岁.1周前无明确原因出现右眼不适,视物模糊,轻度疼痛,于2003年5月19日在当地医院诊为右眼角结膜炎,经局部全身抗生素药物治疗不缓解,求诊我院门诊治疗.
作者:李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眼底改变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30例(60只眼)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30例(60只眼)DR患者中,有44只眼(73.3%)显示微血管瘤样改变,有23只眼(38.3%)显示新生血管,其检出率远比眼底镜检查高,FFA检查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都有重要的价值.结论:FFA能更早的显示DR的眼底改变,在DR的诊断和治疗上已被广泛地使用.
作者:李丽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本文对弱视双生子屈光状态等进行眼球生物数据测量,以了解遗传对某些形状的相对效应.使屈光不正的弱视双生子同时及早进行治疗.
作者:李利;艾育德;黄武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上肢无脉症是一种缩窄性大动脉炎,是因头部、臂部动脉受累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炎症,其眼部表现较为少见.本院遇到1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郭保安;吴强;吉久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表达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以探讨其对碱烧伤后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用醋酸薄膜电泳法测定LDH、MDH同工酶的含量,以探讨碱烧伤后能量代谢的变化特点.结果:对LDH、MDH同工酶的百分含量进行扫描,结果发现同工酶百分含量明显改变.碱烧伤初期LDH1、LDH2、LDH3和LDH4下降,LDH5上升;当第7~10d时LDH5逐渐恢复正常水平.MDH1、MDH2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MDH3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碱烧伤后,由于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使参与角膜能量代谢反应的酶含量发生改变,从而使能量代谢的状态也随之发生改变.MDH1、MDH2和LDH5活性增强,导致无氧糖酵解增强,代偿能量的不足,弥补角膜碱烧伤后整个病理过程对能量的需求.
作者:柴庆和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兔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生机理.方法:应用缝合眼睑方法制成形觉剥夺近视模型,A超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眼球进行生物学测量,应用光镜和电镜对巩膜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实验眼与对照眼的屈光度、眼轴长度、玻璃体腔深度和玻璃体深度/眼轴长度、眼动脉阻力及血流流速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实验眼后极部巩膜胶原纤维细、排列紊乱、纤维层明显薄于对照眼.结论:形觉剥夺能导致眼轴延长,其中玻璃体腔长度和玻璃体腔深度/眼轴长度占主导地位为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态学改变;眼球后极部巩膜胶原纤维的变细、变长及排列紊乱为病理学原因.近视眼中血液动力学异常客观存在.
作者:格日勒图;李晓芳;崔巍;王晶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BRVO)的疗效.方法:应用氩激光对158例BRVO患者进行光凝.结果:激光治疗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91例占57.6%,治愈102例占64.5%.结论:激光治疗能促进BRVO视网膜出血、渗出及黄斑水肿的吸收.可减少并发症,预后可见视力提高.
作者:韩萍;包秀丽;李润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后采取不同的拔针方法,对皮肤瘀血的影响.方法:观察80例静脉输液患者,用两种不同的拔针方法,观察患者皮肤拔针后局部皮肤瘀血等情况.结果:经观察证明,采用胶布固定肢体抬高法明显降低穿刺局部皮肤的瘀血.结论:静脉输液后拔针时用棉签胶布自然固定,同时抬高肢体法比输液后拔针时棉签按压法效果好.
作者:康嵘;李四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患者女,70岁.因左眼突然视力下降1周,于2003年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高血压10年.既往无心脏病等病史,无眼外伤及其它眼病史,无癫痫发作病史.
作者:王中颖;金风琴;格日勒图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再脱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32例患者行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巩膜环扎外加压术联合激光封孔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剥膜、视网膜切开取视网膜下机化膜及增殖条索、松解僵硬的视网膜、利用眼内填充物促使视网膜复位、定期取出硅油等术式观察治疗结果.结果:32例再手术者全部解剖复位,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选择硅油注入术者,取油后3例再脱离.结论:玻璃体切割或常规术后引起玻璃体增殖膜是引起再脱离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是促使视网膜复位的有效方法,为增进患者的视力,减少致盲率,对视网膜脱离术后再脱离应认真对待,不要轻易放弃治疗.
作者:吉久华;张小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一家系虹睫炎的治疗及动态观察了解虹睫炎是否与家族史、遗传病史有关.方法:对13例(26眼)进行动态观察,其中3例(6眼)在门诊进行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散瞳、结膜下注射及全身应用抗生素、激素治疗2周.结果:对3例虹睫炎患者通过治疗,除1例陈旧性虹睫炎患者症状轻度缓解外,其余2例患者用药后明显好转.结论:对早期发现的虹睫炎患者及时给予散瞳及抗炎治疗,并对其家族史及遗传病史进行详细调查,能高效、快速地降低虹睫炎患者的发病率及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刘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