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状况分析

徐水清;周俊;涂斌;王先利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监测, 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对2014年医院临床各科室分离的多重耐药菌(MDRO)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MDRO感染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分离医院2014-01-12月临床各科住院患者送检标本的致病菌,用合肥恒星细菌药敏鉴定分析仪HX-21进行细菌鉴定,Kirby-Bauer(K-B)法进行药敏结果报告,对所分离到的MDRO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685株临床分离菌中有353株MDRO,占20.95%.分离的MDRO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多达38.81%,其次是占24.65%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目前还没有出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MDRO在泌尿外科所占比率高达27.48%,其次为呼吸内科18.13%,儿科12.18%,ICU 9.35%,神经内科5.67%.结论:临床各科室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时早期诊断MDRO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性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减少MDRO的产生及传播.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输注血制剂对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了解联合输注血制剂对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住院时间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前预防性联合输注血小板与冷沉淀凝血因子者设为联合组、输注血小板者设为对照A组、输注冷沉淀者设为对照B组.观察三组患者大量输血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等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住院时间和生存率.结果:①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大量输血前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组输血后PT、APTT、TT较输血前明显缩短(P<0.05),FIB、PLT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A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FIB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B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PLT明显增加(P<0.05);③三组入院后24 h红细胞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小板输注量少于对照A组(P<0.05),冷沉淀输注量少于对照B组(P<0.05).联合组在住院时间上短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结论:大量输血早期联合输注血小板与冷沉淀凝血因子可明显改善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马志军;程连赛;常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免疫荧光POCT法检测血HCG的性能分析

    目的:了解免疫荧光干式定量即时检验法(POCT)检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性能.方法:把489例样本按照浓度从低到高分为7个组,用免疫荧光于式定量POCT法和电化学发光法(ECLIA)平行检测血HCG浓度,对结果进行配对资料的t检验,以ECLIA法为比对方法(X),以免疫荧光干式定量POCT法为实验方法(Y),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和相关系数(R)的统计.结果:①1组样本,POCT法和ECLIA法的符合性好.②2~6组样本,POCT法和ECLIA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7组样本,直线回归方程为Y=1.056X+37.935,R=0.998.结论: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能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血HCG的浓度,非常适用于各类医院急诊血HCG的检测.

    作者:袁晓华;杨春菊;胡惠萍;张伟;顾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小板贮存方法对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常温贮存及冰冻保存血小板对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6-2014-05符合无偿捐献血小板标准的献血者血小板85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常温贮存0、1、3、5d和冰冻贮存1、2、3、5个月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CD62p表达率,ELISA方法检测新鲜血小板可溶性CD62p(sCD62p)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贮存方法和贮存时间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结果:常温贮存组CD62p表达率和sCD62p水平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冰冻保存对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表达率有影响(P<0,05),冰冻保存不同时长对CD62p表达率没有影响(P>0.05).结论:常温贮存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活化率随着贮存时间延续而升高,贮存时间0~1 d的适用于以提高血小板计数的患者,贮存时间长的新鲜和冰冻保存血小板高适用于急性出血患者.

    作者:刘更夫;黄飞;梅方超;周庆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关键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不同于凋亡、坏死以及自噬的死亡方式,通过诱捕作用使机体有效防御病原体感染,是人体重要的先天免疫应答机制.NETs除了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外,还有其不利于机体的一面,NETs被发现大量定位于多种疾病相关血栓,并有刺激血栓形成作用.

    作者:张佳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细胞分析仪和Nageotte计数盘在白细胞残留量检测中的联合应用

    目的:联合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和Nageotte计数盘计数血液产品白细胞含量,使其在批量检测去白细胞血液产品白细胞残留时,更快捷、准确、真实、全面.方法:随机抽取本中心用一次性滤器血袋采集的400ml全血并在6h内过滤的去除白细胞血液样品200份,混匀留血样辫,同时用血细胞分析仪和Nageotte血细胞计数盘上分别检测白细胞.结果:178份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值为≤0.10×103/μl的样品,相应于Nageotte血细胞计数盘计数的每袋白细胞残留量都能符合国家标准;22份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值为>0.10×103/μl且≤0.20×103/μl之间的样品,有15%不符合国家标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值为>0.20×103/μl的样品,均不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血细胞分析仪的测定结果和相应Nageotte血细胞计数盘的计数结果有一定的关联性,联合使用可更快更多地检测样品,全面的反应白细胞残留量的真实情况.

    作者:薛炼;刘川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184例不足量血液的原因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血不足量的原因,以减少不足量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质量.方法:对南京市2014-01-05月采集的19 921名献血者中产生的184例不足量血液进行不足量血液构成比、采血过程异常原因以及采集点和采集人员的统计分析.结果:我中心献血不足量比例为0.92%,与标准采集量200 ml相比,标准采集量300ml、400 ml产生的不足量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过程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流血不畅,与晕针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异常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采集点不足量血液发生率存在一定差异,采集人数较多的场所中以中央采集点不足量采集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采血人员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石洁;郑建勇;骆莺;段志倩;董瑞萍;贾璐;戴宇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01-2014-10进行大量输血的113例严重创伤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外伤无输血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钾浓度进行水平测定,同时对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创伤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伤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钾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高钾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h高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大量输血与术后高钾血症无明显相关性(OR=0.64;95%CI:0.041~5.297;P>0.05),而术前高血钾和术后pH值降低是高钾血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大量输血不能直接导致高血钾的发生,但仍有一定的高钾血症发生率,因此在输血过程中需动态监测血钾的变化.

    作者:胡丽敏;周玉旺;刘文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站新规程实施前后ALT检测模式的回顾与探讨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肝功能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血站对血液检测的必检项目,以往多地多采用献血后检测的工作模式.2012年卫生部颁布新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改变了ALT检测模式.将ALT检测纳入到献血前血液检测项目中,并规定采用干化学法/速率法检测.在此之前,我站对献血者不进行献血前ALT检测,ALT单项不合格引起的血液报废十分严重,造成了血液资源的浪费,甚至血源流失,也给我站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新规程颁布后,我站迅速贯彻落实,积极改进工作方法,目前新的工作模式已运行2年多,成效显著.

    作者:党进;王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发病、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10-2013-06因急性脑梗死入院治疗的患者共10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对比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第1天的血清IL-6、IL-8、TNF-α浓度.对比进展性脑梗死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第1天的血清IL-6、IL-8、TNF-α浓度.结果:观察组发病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IL-6、IL-8、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3天的IL-6、IL-8、TNF-α浓度显著高于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IL-6、IL-8、TNF-α浓度则逐渐显著下降(P<0.05).脑梗死第1天的血清IL-6、IL-8、TNF-α浓度随着脑梗死的程度加重和进展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L-6、IL-8、TNF-α浓度明显升高,且和脑梗死严重程度和进展密切相关,临床检测可有助于诊断及评估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

    作者:向长港;周莉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红细胞参数与血清铁蛋白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与血清铁蛋白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5例缺铁性贫血(IDA)及55例慢性病性贫血(ACD)患者进行红细胞参数(MCV、MCH、MCHC与RDW)和血清铁蛋白(SF)检测,并与103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DA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DA组MCV、MCH、MCHC、SF均明显降低,RD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与ACD组比较,IDA组MCV、SF明显降低,ACD组MCV无明显变化,SF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DW和SF三项联合诊断IDA的敏感性高,达99.9%.结论:MCV、MCH、MCHC与RDW和SF在ID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意义重大,其中MCV、RDW和SF联合应用可在IDA诊断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冯颖;郑建霞;轩维清;王振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第4代HIV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究第4代HIV酶联免疫检测试剂应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方法:分别采用第3代和第4代HIV酶联免疫检测试剂对商丘市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标本、室内质控品、室间质评血清、临床干扰性标本进行检测,比较2种试剂的特异性、灵敏性.结果:无偿献血者血样中共有25例反应性标本,第4代HIV酶免检测试剂检出19例,第3代HIV酶免检测试剂检出6例,其中有3例标本2种试剂均检出且确为阳性;2种试剂的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内质控品检测方面,2种试剂的检测结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室间质评血清检测方面,第4代HIV酶免检测试剂的检测结果与反馈结果一致;临床干扰性标本检测,2种试剂的检测结果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4代HIV酶免检测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优于第3代,在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方面有积极意义.

    作者:邱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某部雷达官兵红细胞及相关参数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雷达官兵红细胞及相关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采集每名受检者的静脉血2 ml,采用Sysmex XT-4000i血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网织红细胞比率(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低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LFR)、中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MFR)、高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HFR).结果:143例雷达官兵RBC、HGB检测均值分别为(5.52±0.35)×1012/L、(158.37±9.98) g/L,检测值范围分别为(4.45~6.28)×1012/L、(135.00~191.00) g/L,异常检出率分别为61.5%、81.1%.MCV、MCH、MCHC和RDW均值分别为(87.69±3.64)fL、(30.37±1.50)pg、(346.32±9.07)g/L和(40.01±1.92)fL,检测值范围分别为(65.60~97.20) fL、(21.70~34.00)pg、(325.00~378.00) g/L和(36.00~46.00)fL,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2%、1.4%、16.8%和4.9%.RET和IRF、LFR、MFR、HFR均值分别为(1.25±0.35)%、(5.19±2.66)%、(94.81±2.66)%、(4.79±2.33)%和(0.40±0.46)%,检测值范围分别为(0.60~2.35)、(0.50~18.20)%、(81.80~99.50)%、(0.50~14.80)%、(0~3.40)%,异常检出率分别8.4%和4.9%、4.2%和7.0%.结论:61.5%和81.1%官兵的RBC及HGB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少数受检官兵的红细胞呈高色素或小细胞,骨髓红细胞系造血功能有所改变,但红细胞合成HGB的能力正常.

    作者:向阳;常晓慧;孙峰;刘玉洁;孟祥华;王伟;尹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新生儿溶血病预报与产前孕妇IgG抗体分析

    在妊娠血型不合的胎儿前孕妇就有多种原因产生高效价的IgG抗体,近年来对IgG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HDN的早期诊断与防治已受到临床广泛研究.本文就湖北地区1 567例ABO血型不合孕后血清IgG血型抗体的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光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感染控制管理在采供血过程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总结采供血过程中感染控制管理的关键环节,寻找提高临床输血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2013年自采自供型血站工作人员手卫生、环境空气质量、物体表面进行采样监测,统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献血员传染病检测情况,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输血科工作人员手卫生和环境卫生状况较好,血源性病原体暴露率较高,献血员传染病检测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重视并做好采供血过程关键环节的感染管理和控制,可大限度确保血液质量及献血员、工作人员安全,避免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肖洁;李翠莹;朱国标;张利;徐弘;何哲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献血者复检结果告知工作的探讨

    《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明确指出HIV抗体是必检项目.ELISA法是比较经济的通用的筛查方法.HIV抗体是个敏感的项目,一旦发生经血液感染HIV,后果不堪设想.各个采供血单位都会尽可能选择灵敏度高的ELISA试剂进行检测,但是灵敏度高的ELISA试剂一般假阳性率也比较高以及由于抗原纯度、组合、来源等存在差异[1],或人为原因造成的反应素反应,如标本保存、运输、血液游离出脂肪酸等因素影响[2],难以避免假阳性的结果[3],给复检结果的告知工作带来了困惑.

    作者:韩璐;许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人群ABO、RhD血型分布调查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人群ABO血型及RhD血型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强生Auto/Vue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测3 694名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体检者ABO和Rh血型,并随机与其他地区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相比较.结果: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体检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A、B、O的基因频率p、q、r分别为0.233 6、0.187 6和0.581 7(r>p>q).该人群中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间ABO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和豫西南、贵州毕节地区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D阴性分布频率为0.38%.结论: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人群O型频率具有典型的南方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不同地域间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不同;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人群RhD阴性频率极低.

    作者:徐朴;熊艳;曹奎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加强输血申请环节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输血申请单是临床输血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文书资料,是临床医生在正确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后做出的输血治疗方案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内容包括对患者有无输血指征的评估、输血前传染指标的检测、上级医师的审核、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等;能反映临床用血的合理性.输血申请单的合格与否还能体现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水平.为了加强临床用血的规范化管理,我院对2013年8月以前和通过运用PDCA循环原理进行规范化管理后的2014年输血申请单审核情况进行了对比,运用此法,能有效提高输血申请单合格率,提高临床合理用血目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亚莉;万春晶;王宝燕;郭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嗜麦芽假单胞菌引起血型变异1例

    1 病例资料患儿,男,3个月,2013年3月25日入院,患儿10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9.O℃左右,无寒战惊厥,在儿童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23.4×109/L,中性粒细胞37.5%,淋巴细胞55.9%,CRP 66 mg/L.入院数天后出现咳嗽,为阵发性,无咳痰,无喘息,无时间规律.诊断为败血症、急性支气管肺炎.

    作者:邬丽娜;胡妙菲;陈铭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并探讨其可能原因.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60例RA、60例PSS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的1g及补体水平.结果:PSS组和RA组的IgG、IgA的结果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3结果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gM、C4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A组比较,PSS组的IgG、IgA的结果均明显增高(P<0.05),IgM、C3、C4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和PSS患者均有明显的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其Ig及补体水平在不同的疾病组及在同一疾病的不同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定期监测患者Ig及补体水平对病情的判断、病程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雪芸;史文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红细胞保存液悬浮洗涤红细胞的动态质量观察

    目的:分析红细胞保存液(MAP)悬浮洗涤红细胞在保存期内的质量指标.方法:将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3组,A组不洗涤,B组用生理盐水洗涤后用生理盐水混悬,C组用生理盐水洗涤后用MAP混悬.B组在制备当天取样,A组、C组在制备当天、保存7、14、21、28、35 d取样,检测血红蛋白含量、上清蛋白质含量、溶血率及无菌试验.结果:与制备当天相比,悬浮红细胞保存21d后上清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保存14d后溶血率显著升高(P<0.05);MAP洗涤红细胞保存14 d后上清蛋白质含量、溶血率显著升高(P<0.05).保存35 d的MAP悬浮洗涤红细胞与生理盐水悬浮洗涤红细胞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2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上清蛋白质含量、溶血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保存期末(35 d)的MAP悬浮洗涤红细胞符合质量控制要求,但溶血率和上清蛋白质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建议在保存期14d内使用为佳.

    作者:何亚琴;吴敏;马天虹;杨春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