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溶血病预报与产前孕妇IgG抗体分析

刘光箭

关键词:血型, 新生儿溶血病, 免疫血清学试验, IgG抗体效价
摘要:在妊娠血型不合的胎儿前孕妇就有多种原因产生高效价的IgG抗体,近年来对IgG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HDN的早期诊断与防治已受到临床广泛研究.本文就湖北地区1 567例ABO血型不合孕后血清IgG血型抗体的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相关文献
  • 嗜麦芽假单胞菌引起血型变异1例

    1 病例资料患儿,男,3个月,2013年3月25日入院,患儿10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9.O℃左右,无寒战惊厥,在儿童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23.4×109/L,中性粒细胞37.5%,淋巴细胞55.9%,CRP 66 mg/L.入院数天后出现咳嗽,为阵发性,无咳痰,无喘息,无时间规律.诊断为败血症、急性支气管肺炎.

    作者:邬丽娜;胡妙菲;陈铭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并探讨其可能原因.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60例RA、60例PSS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的1g及补体水平.结果:PSS组和RA组的IgG、IgA的结果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3结果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gM、C4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A组比较,PSS组的IgG、IgA的结果均明显增高(P<0.05),IgM、C3、C4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和PSS患者均有明显的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其Ig及补体水平在不同的疾病组及在同一疾病的不同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定期监测患者Ig及补体水平对病情的判断、病程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雪芸;史文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HIV RNA阳性血清1例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由于具有极快的蔓延速度和极高的致死性,艾滋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预防尤为重要.HIV极易通过输血传播,是目前威胁血液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防止输血传播HIV,我国要求对献血者捐献的血液进行HIV强制检测.

    作者:何成涛;马贵明;赵静;张立波;邢小薇;马成平;张寿莹;姚慧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建立医院血液库存预警机制的探讨及分析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临床用血数量的逐年增加,临床用血紧张情况时有发生[1].输血安全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13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配合血站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而有关医院如何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的研究报道很少,大多数文献是关于血液中心佳库存量的报道[3],作为我地区大的综合性医院,现以我科2013-01-2014-12红细胞使用情况结合近2年的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方案实施效果为例,对医院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进行探讨及分析.

    作者:赵江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红细胞参数与血清铁蛋白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与血清铁蛋白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5例缺铁性贫血(IDA)及55例慢性病性贫血(ACD)患者进行红细胞参数(MCV、MCH、MCHC与RDW)和血清铁蛋白(SF)检测,并与103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DA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DA组MCV、MCH、MCHC、SF均明显降低,RD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与ACD组比较,IDA组MCV、SF明显降低,ACD组MCV无明显变化,SF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DW和SF三项联合诊断IDA的敏感性高,达99.9%.结论:MCV、MCH、MCHC与RDW和SF在ID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意义重大,其中MCV、RDW和SF联合应用可在IDA诊断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冯颖;郑建霞;轩维清;王振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184例不足量血液的原因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血不足量的原因,以减少不足量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质量.方法:对南京市2014-01-05月采集的19 921名献血者中产生的184例不足量血液进行不足量血液构成比、采血过程异常原因以及采集点和采集人员的统计分析.结果:我中心献血不足量比例为0.92%,与标准采集量200 ml相比,标准采集量300ml、400 ml产生的不足量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过程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流血不畅,与晕针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异常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采集点不足量血液发生率存在一定差异,采集人数较多的场所中以中央采集点不足量采集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采血人员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石洁;郑建勇;骆莺;段志倩;董瑞萍;贾璐;戴宇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家族性常染色体遗传性白内障家系的连锁分析

    目的:针对缝隙连接蛋白50基因的突变筛查结果验证该基因是否为这一家族性常染色体遗传性白内障家系遗传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方法:选取缝隙连接蛋白50基因所在1号染色体附近的微卫星位点和缝隙连接蛋白50基因序列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该家系遗传性白内障疾病候选基因与微卫星位点D1S498和缝隙连接蛋白5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495960和Rs9437983有连锁趋势.当θ=0时,在缝隙连接蛋白50基因的单核苷酸位点上,LOD值大,为0.3.结论:验证了该家系遗传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为突变的缝隙连接蛋白50基因.

    作者:魏丽;马俊婕;乔晨;依达;严明;陈永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联合输注血制剂对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了解联合输注血制剂对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住院时间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前预防性联合输注血小板与冷沉淀凝血因子者设为联合组、输注血小板者设为对照A组、输注冷沉淀者设为对照B组.观察三组患者大量输血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等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住院时间和生存率.结果:①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大量输血前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组输血后PT、APTT、TT较输血前明显缩短(P<0.05),FIB、PLT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A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FIB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B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PLT明显增加(P<0.05);③三组入院后24 h红细胞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小板输注量少于对照A组(P<0.05),冷沉淀输注量少于对照B组(P<0.05).联合组在住院时间上短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结论:大量输血早期联合输注血小板与冷沉淀凝血因子可明显改善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马志军;程连赛;常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栓弹力图指导血浆、血小板科学合理输注

    目前,临床输血治疗的乱用、滥用现象依然存在[1-2].大多医疗机构输注血浆和血小板仍然是参考凝血4项和血小板计数结果.受检测仪器等条件限制,血小板往往无法准确计数,而传统的凝血检测项目仅是反映了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水平,因为没有红细胞参与,也没有反映血小板的功能,所以,对凝血全过程的科学分析判断不能到位.血栓弹力图仪(TEG)能够把各凝血成分在凝血过程的数量和功能作用以数字、图形等形式综合反映,给临床输注血浆、血小板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和思路,有利于提高输血治疗效果,节约血液资源.本文结合当前临床血浆、血小板输注现状,将我实验室2 375份TEG检测结果在临床输血中的指导效果进行回顾总结,旨在探讨TEG在临床成分血液输注中的客观价值.

    作者:张明刚;权军辉;左旭盈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及干预措施

    检验科的标本来自全院各科室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这些高度传染性物质是医院内潜在生物传染源,存在较大的生物安全隐患,而检验科作为全院病原微生物集中的高危区域,常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源头科室[1].多次报道的实验室感染事件,已引起国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2].卫生部已颁发一系列法规与制度,令各级医疗机构务必将生物安全问题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日程上来,但至今仍有些医疗机构在执行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3].

    作者:张玲;张权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输血救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溶血性贫血危象患者配血的研究

    目的:输血救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溶血性贫血危象患者,卡式微柱抗人球法配血输血无效时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溶血性贫血危象患者筛查相容血液.方法:卡式微柱抗人球法配血困难,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筛选卡式微柱抗人球配血结果凝集但补体试验不溶血红细胞11.5单位再次输注.结果: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法共筛查36袋血液,为患者筛查6袋(共11.5单位)凝集-不溶血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结论:患者输注11.5单位凝集不溶血去白细胞后临床表现输血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输血后血红蛋白上升快,结果稳定.

    作者:唐聪海;原敏;张添新;黄燕雪;林小晶;林艺璇;甘玮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数学模型的石家庄市2002-2013年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分析及预测研究

    目的:通过对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进行分析,探讨该地区未来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的预测方法,以制定有效措施,降低经输血造成的HIV传播,以期达到为临床提供安全血液的目的.方法:采用动态数列、曲线回归及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模型分析,对2002-2013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HIV阳性感染率进行分析,并对2014年HIV阳性感染率进行预测.结果:动态模型、回归模型、ARIMA模型预测的2014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分别为17.61/10万、10.33/10万、12.84/10万.比较决定系数R2动态数列=0.457,R2LINEAR=0.644,R2ARIMA=0.781.ARIMA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程度好.结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呈现上升趋势.动态数列、直线回归和ARIMA模型比较,ARIMA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程度较好.预测2014年HIV感染率为12.84/10万.该模型可以作为HIV检出预测预警的数学模型,为选择检测方法和制定检测策略及无偿献血人群队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静;王立芹;韩卫;李莉华;韩雪峰;王素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新生儿溶血病预报与产前孕妇IgG抗体分析

    在妊娠血型不合的胎儿前孕妇就有多种原因产生高效价的IgG抗体,近年来对IgG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HDN的早期诊断与防治已受到临床广泛研究.本文就湖北地区1 567例ABO血型不合孕后血清IgG血型抗体的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光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加强输血申请环节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输血申请单是临床输血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文书资料,是临床医生在正确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后做出的输血治疗方案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内容包括对患者有无输血指征的评估、输血前传染指标的检测、上级医师的审核、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等;能反映临床用血的合理性.输血申请单的合格与否还能体现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水平.为了加强临床用血的规范化管理,我院对2013年8月以前和通过运用PDCA循环原理进行规范化管理后的2014年输血申请单审核情况进行了对比,运用此法,能有效提高输血申请单合格率,提高临床合理用血目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亚莉;万春晶;王宝燕;郭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01-2014-10进行大量输血的113例严重创伤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外伤无输血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钾浓度进行水平测定,同时对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创伤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伤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钾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高钾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h高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大量输血与术后高钾血症无明显相关性(OR=0.64;95%CI:0.041~5.297;P>0.05),而术前高血钾和术后pH值降低是高钾血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大量输血不能直接导致高血钾的发生,但仍有一定的高钾血症发生率,因此在输血过程中需动态监测血钾的变化.

    作者:胡丽敏;周玉旺;刘文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人群ABO、RhD血型分布调查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人群ABO血型及RhD血型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强生Auto/Vue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测3 694名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体检者ABO和Rh血型,并随机与其他地区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相比较.结果: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体检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A、B、O的基因频率p、q、r分别为0.233 6、0.187 6和0.581 7(r>p>q).该人群中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间ABO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和豫西南、贵州毕节地区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D阴性分布频率为0.38%.结论: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人群O型频率具有典型的南方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不同地域间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不同;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人群RhD阴性频率极低.

    作者:徐朴;熊艳;曹奎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献血者复检结果告知工作的探讨

    《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明确指出HIV抗体是必检项目.ELISA法是比较经济的通用的筛查方法.HIV抗体是个敏感的项目,一旦发生经血液感染HIV,后果不堪设想.各个采供血单位都会尽可能选择灵敏度高的ELISA试剂进行检测,但是灵敏度高的ELISA试剂一般假阳性率也比较高以及由于抗原纯度、组合、来源等存在差异[1],或人为原因造成的反应素反应,如标本保存、运输、血液游离出脂肪酸等因素影响[2],难以避免假阳性的结果[3],给复检结果的告知工作带来了困惑.

    作者:韩璐;许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对2014年医院临床各科室分离的多重耐药菌(MDRO)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MDRO感染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分离医院2014-01-12月临床各科住院患者送检标本的致病菌,用合肥恒星细菌药敏鉴定分析仪HX-21进行细菌鉴定,Kirby-Bauer(K-B)法进行药敏结果报告,对所分离到的MDRO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685株临床分离菌中有353株MDRO,占20.95%.分离的MDRO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多达38.81%,其次是占24.65%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目前还没有出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MDRO在泌尿外科所占比率高达27.48%,其次为呼吸内科18.13%,儿科12.18%,ICU 9.35%,神经内科5.67%.结论:临床各科室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时早期诊断MDRO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性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减少MDRO的产生及传播.

    作者:徐水清;周俊;涂斌;王先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细胞分析仪和Nageotte计数盘在白细胞残留量检测中的联合应用

    目的:联合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和Nageotte计数盘计数血液产品白细胞含量,使其在批量检测去白细胞血液产品白细胞残留时,更快捷、准确、真实、全面.方法:随机抽取本中心用一次性滤器血袋采集的400ml全血并在6h内过滤的去除白细胞血液样品200份,混匀留血样辫,同时用血细胞分析仪和Nageotte血细胞计数盘上分别检测白细胞.结果:178份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值为≤0.10×103/μl的样品,相应于Nageotte血细胞计数盘计数的每袋白细胞残留量都能符合国家标准;22份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值为>0.10×103/μl且≤0.20×103/μl之间的样品,有15%不符合国家标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值为>0.20×103/μl的样品,均不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血细胞分析仪的测定结果和相应Nageotte血细胞计数盘的计数结果有一定的关联性,联合使用可更快更多地检测样品,全面的反应白细胞残留量的真实情况.

    作者:薛炼;刘川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栓弹力图在心胸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EG)在心胸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1例心胸外科围手术期进行常规TEG的患者,其中14例在手术前、后均行TEG检查,9例仅在术前,78例仅在术后行TEG检查,共实施检测115次(术前23次,术后92次);用TEG血小板图检测71例冠心病患者AA途径和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共实施检查102次(术前残留药效监测60次,术后药物疗效监测42次).结果:术前有34.8%患者存在TEG异常,主要是纤维蛋白原缺乏;术后有79.3%患者发生TEG异常,主要原因依次为纤维蛋白原功能低下(50.0%)、肝素残留(42.4%)和血小板功能低下(32.6%).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表现为低凝,尤其是血小板功能明显降低(P<0.05).5例异常出血病例经TEG指导对症治疗无效,经开胸手术发现存在活动性出血.TEG血小板图监测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未显效率分别达到14.6%和16.7%;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组与联合氯吡格雷用药组在血小板抑制率和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有助于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凝血功能的评估和异常出血的诊断,同时对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个性化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熊婷;许进明;华岚;余悦娇;周小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