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艾群;吴穷
目的:探讨确认交叉配血实验有效性的方法,确保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的可控性,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用混合A细胞与IgG抗A血清的反应作为阳性对照、自身对照作为阴性对照,用阴阳性对照的实验结果对交叉配血结果是否有效进行确认.结果:所采用的对照物在2009-2011年的516例交叉配血实验中阳性对照均有效,5例阴性对照无效:其中2例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肝素导致、1例为新生儿溶血病、2例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该5例自身对照出现无效的实验换用其他阴性对照后实验确认为有效;516例患者无一例输血事故发生.结论:在临床交叉配血实验中采用阳性、阴性对照对实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确认,可以杜绝实验差错,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杨勤英;梅萍;施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验证实验室环境温度变化对全自动加样器影响.方法:使用某检测项目临界值标准物质,通过仪器平行比对试验,验证环境温度变化对全自动加样器影响.结果:通过比对试验发现环境温度变化对全自动加样器加样量存在一定影响,特别是对微量加样影响较大.结论:实验室环境温度变化会使加样量不准确,产生系统误差,甚至造成弱阳性样本的漏检.
作者:费荣;张立波;马贵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随着输血安全意识的增强,血液滤除WBC的技术已广泛开展.滤白血液成分制品用于临床,能有效预防FNHTR、HLA同种免疫、TA-GVHD、亲WBC病毒的传播、潜伏病毒的活化、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等[1-2].本站在批量开展WBC过滤前,选择经质量评价合格的血袋,于2011年9月正式开展血液滤白技术.成分制备作为血液滤白制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其过滤前、中、后等环节的控制都将直接影响终产品的质量,笔者在工作中得出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兆梅;高均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临床用血费用医院直接报销网络管理模式,替代原来手工报销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开发临床用血费用医院直接报销网络管理系统,在全市献血管理机构和二级以上用血医院进行应用.结果:系统详细保存临床用血报销记录.直报单位输入献血者、用血者和用血信息后,系统自动计算、显示报销金额,并可查询、打印、导出清单.结论:该系统能实时数据监测、规范报销流程、简化操作手续、减少审核失误和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高用血报销的服务水平.
作者:施旭斌;马建明;俞凯;滕建伟;沈晓兰;马翔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洛阳地区献血员梅毒流行特点、分布规律,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梅毒献血员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汇总、统计分析.结果:洛阳地区型献血员梅毒感染阳性总数为1 004例,年均报告阳性率为0.215%,但呈逐年上升趋势,阳性率由2002年的0.151%上升至2011年的0.276%.男性和女性梅毒阳性率分别为0.185%和0.266%,在31~51岁的几个年龄段,中小学学历,以及其他职业组和市区,梅毒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洛阳献血员梅毒属于高流行水平,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血液制品安全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健康知识宣传.
作者:于志强;王志红;吕冬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随着《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颁布实施,各血站均按要求建立并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同时通过血站内部审核、质管科动态检查及科室自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进行监控,以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为了更好的推动血站质量监督工作,文章结合近年工作实践及体会,就如何做好质量监督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杨文萍;范林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对新购入的THERMO IEMS微孔板震荡孵育器进行使用前确认,以保证使用该仪器得到的检测结果是正确有效的.方法:对已检测献血员样本54份及标准物质若干份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54份已检测献血员样本经FAME和孵育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弱阳性标准物质经FAME和孵育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经统计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精密度良好(批内CV<15%).结论:THERMOIEMS微孔板震荡孵育器的结果与FAME相比完全吻合,可用于实验室的手工操作.
作者:柯苑;黄敏;马成平;马贵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血液供应紧张时期,通过对协和医院各科室临床用血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本院2012年起,制定并执行了临床输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结果:2012年上半年较2011年同期,全院红细胞使用量和人均红细胞使用量均有下降,特别是人均红细胞输注量大幅下降.结论:制定并执行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院临床用血的紧张,同时节约了宝贵的血液资源,而且促进了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发展.
作者:王寒旭;陈凤花;胡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明胶颗粒凝集法进行血清抗体检测,间隔2周的双份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或者4倍以上升高或下降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结果:251例肺炎支原体成人抗体阳性患者中,血清抗体滴度1∶40或者1∶80阳性的患者间隔2周后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的有8例,没有4倍以上升高的有110例.血清抗体滴度大于等于1∶ 160的阳性患者间隔2周后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的患者有130例,没有4倍以上升高或下降的患者3例.320例儿童患者以1∶160作为新近感染的参考值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结论:血清抗体滴度小于1∶160提示早期感染或者既往感染,且大部分为既往感染.抗体滴度大于1∶160提示新近感染可能性很高.抗体滴度越高提示新近感染可能性就越高.
作者:郭虹;黄光华;胡洪波;秦柳;孙润芸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的氨基酸定点突变及分子对接研究血型A抗原模拟多肽(EYWYCGMNRT-GC)中关键的氨基酸残基.方法:通过在线服务器PEP-FOLD构建丙氨酸突变后多肽的三维结构,通过软件Autodock Vina将多肽与血型A抗体(PDB:1jv5)进行对接,计算亲和力,通过分析亲和力的变化确定模拟多肽中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结果:肽EYWYCGMNRTGC与1jv5的对接小自由能为-6.3 kcal/mol,其中E1、W3、T10、C12经丙氨酸替换后与1jv5的亲和自由能分别增加为-6.1 kcal/mol、-5.4 kcal/mol、-6.0 kcal/mol、-6.1 kcal/mol.结论:血型A抗原模拟肽EYWYCGMNRTGC中的关键氨基酸可能是E1、W3、T10、C12.
作者:曹奎杰;汤兆明;方敏;胡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ABO血型鉴定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错误定型将严重影响临床输血工作的正常进行,有时会遇到一些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正反定型不符一般由抗体缺失、亚型、ABO系统以外抗体干扰几种因素引起.近期本中心发现1例IgM性质抗M抗体导致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绍玮;李秀萍;王秀菊;杨青青;杜公俭;石鹏;高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血站内部质量审核是检查体系文件与法规的符合性,执行状况的有效性、操作的适宜性及所覆盖的采供血所有过程充分性的重要手段,其内审时采用的审核方法、实施要点与其有效的增值作用有直接意义,本文就内审采用法规-体系文件-执行状况的线性关联法,结合线性关联的关键控制点及血站业绩增值效果进行跟踪审核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找出使内审取得有效增值的方法.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的目的是完善、维护、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血站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1].《血站质量管理规范》12.6条款也明确提出组织质量体系了内审的要求.
作者:邱新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点,细胞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积累诊断经验.方法:报道2例原发性甲状腺NHL,复习有关文献报道,分析原发性甲状腺NH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观察其细胞病理学形态及鉴别诊断.结果:例1,男,58岁,甲状腺肿块4年余,肿块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曾诊断桥本甲状腺炎.B超提示双侧甲状腺体积增大,双侧颈部淋巴结增大.甲状腺峡部肿块针吸,镜下见弥漫排列的幼稚淋巴细胞,细胞病理学诊断疑非霍奇金淋巴瘤,行甲状腺峡部肿块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CD20,CD79a,PAX-5,Bcl-6,Bcl-2,Mum-1(+);Cyclinol,PD1,Cxclb,CD30,ALK,TdT,CD15,CD3,CD4均(一),Ki67LI 80%左右.例2,女,25岁,妊娠4月,右甲状腺肿块4月,突然增大1个月.B超提示右甲状腺非均匀肿大.右甲状腺肿块针吸,镜下见较多弥漫排列的圆形肿瘤细胞,可见细小核仁,偶见核分裂相,细胞病理学诊断考虑非霍奇金淋巴瘤,行右甲状腺肿块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甲状腺B细胞淋巴瘤(高度侵袭性),符合伯基特淋巴瘤,免疫表型:CD20,PAX-5,CD43,Bcl-6,CD10,Mum-1(++),Bcl-2弱(+),CD3,CD5,CD21,CD23,TdT,CD99,CD34(-),Ki67LI>95%.结论:原发性甲状腺NHL少见,应与桥本甲状腺炎,小细胞型髓样癌,全身型淋巴瘤累及甲状腺等相鉴别.
作者:康劲松;王鹏;赵雅桐;李钫;刘利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意义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多发于丘陵地带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可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经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后,临床治愈7例,死亡4例.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新发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于漏诊、误诊,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玉平;朱传新;陈桃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南阳市患者手术前备血及受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发生频率及特异性抗体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16 900例患者用卡式微柱凝胶法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检出抗体阳性者鉴定其特异性及免疫球蛋白类型.结果:检出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147例(0.87%),其中男29例(0.52%),女118例(1.04%).1 673例孕妇检出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30例(1.80%).IgM类抗体77例、IgG类抗体32例、IgM加IgG类抗体12例,37℃反应阳性者26例.检出较多的特异性抗体依次为抗-M、Rh系统抗体、抗-Le、抗-P1和抗-JK等.结论:南阳市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发生频率和分布特点与其他地区不同,检出率较高,提示对于拟输血者特别是孕妇应例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
作者:徐学新;杨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调查红细胞输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2011-05-12月全部红细胞输注病例,计算血红蛋白升高值,评价输血有效性.同时回顾性分析红细胞输注的规范性.结果:总计3 571份红细胞输注病例,用血量为8136 U,其中红细胞输注无效占15.71%,输血指针不符的输注有14.50%并有9.44%的临床输血未作血红蛋白监测.结论:临床红细胞输注存在不合理用血,无效输血,输血前后无评估现象,血制品科学使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李青;曹曰针;夏荣;乌宇波;杨李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创伤性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为创伤性患者的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性别、输血史、妊娠史、血液类型对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4231人次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0人次,发生率为1.85%.男43例,女37例,按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史的35例,与无妊娠史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的41例(其中男24例,女17例),与无输血史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不良反应的血液品种:红细胞悬液58例,血浆16例,冷沉淀3例,血小板3例.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反应常见共56例(70%),过敏反应13例(16%),其他反应如胸闷、呼吸急促、寒战、溶血等共10例(12.5%).结论:输血史及妊娠史与创伤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有关;同时创伤患者由于伴有创伤热、手术热、吸收热等非输血性发热反应,应与输血性发热不良反应鉴别.
作者:王广芬;王福斌;何爱玲;黄童;袁抚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强生全自动玻璃珠血型及配血仪与手工微柱凝胶卡法在抗体筛选中的符合率和操作程序.方法:分别将标本用强生全自动仪器和手工微柱凝胶卡法进行检测,比较阳性标本的符合率,记录2种方法对不同标本的操作时间并统计操作程序.结果:2种方法的阳性结果符合率为100%,全自动方法较手工法检测时间较短.结论:全自动玻璃珠与手工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完全符合,但全自动法比手工法操作更简单,更省时,错误率低.
作者:陈秀兰;周金安;邓林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是血站质量管理的永恒主题[1].血站实验室是采供血机构的关键部门,通过实验室的检测,可有效防止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因此获得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是血站实验室的工作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全面质量管理[2].本实验室建立和运行同时符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ISO/IEC17025)及《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实验室质量体系,使中心的实验室质量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血液质量的安全、可靠,现将其中的一些过程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立波;马贵明;傅强;蔡旭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与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抗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再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抗体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40.2%、86.4%,RF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2%、28.8%,二者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对诊断RA与RF比较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同时RF对诊断RA的敏感性较抗CCP抗体要高.因此抗CCP抗体检测在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意义,联合检测RF可以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宋婕;章金春;王听听;戴东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