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园;蒋良炎;吴峰芬
目的:观察分级培训法对中医专业本科生在急诊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试验设计,将60名临床实习医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分级培训带教组采用分级培训带教法,传统带教组采用传统带教法,比较两组实习医师入出科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分级培训带教组的出科考试成绩、学生问卷调查满意度与传统带教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分组培训带教法对于中医本科生在急诊科的临床实习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杨敏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传统护理与临床路径护理在正常产褥期的应用效果,为探寻更好的护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将产科一区2014年11月~2015年5月收治的320例产褥期的初产妇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60例实施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160例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措施.以两组产妇住院期间护理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护理用于产科产褥期的产妇护理,可降低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作者:宋勤奋;金春盆;赵利;郑淑芳;傅华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循证护理在眼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7月宁波市眼科医院眼科收治的24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依从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眼科临床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皑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JCI标准下骨科老年病患院内安全转运的实施措施与成效.方法:采用JCI标准的先进管理理念,总结以往骨科老年病患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因素,从围转运期的环节人手,由医院管理层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的、可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及详细流程,进一步加强老年病患的风险管理.结果:建立JCI标准骨科老年病患院内安全转运工作制度及流程后,所有老年转运病患无一例意外事故发生.结论:将JCI标准运用在骨科老年病患院内安全转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能够进一步防范医疗工作中发生的差错.
作者:曹相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对于骨科患者的治疗辅助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00例骨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效性及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与骨科健康教育相关的健康知识完全掌握者为200例,与骨科健康教育相关的健康技能完全掌握者分别为250例,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均完全掌握的患者为100例;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20.0%~40.0%.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健康教育对于骨科患者的影响程度不大,普及性也并不高,患者的满意率也较低.因此,需要寻求更加适合实际情况的宣传途径来给予骨科患者健康教育,来更好的改善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梁芳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收治102例妇科恶肿瘤患者,按其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传统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组51例,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满意度、住院时间等.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之中,可有效提升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满意度,全面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对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卫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探讨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因素,加强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而影响理化检验分析前质控的因素有很多,从患者准备检验标本到检验医师进行标本采集、送检及标本的预处理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当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加强与临床相关科室的联系和沟通,不断完善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措施,努力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陈海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阶段华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恩泽医疗集团台州医院自2014年5月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阶段化健康教育,以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阶段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董法琴;毛玲红;朱玲凤;黄卫平;卢里里;沈菊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影响.方法:将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骨科于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骨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医嘱护理,观察组在实施骨科常规医嘱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管理.以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并采用护患关系信度量表评价护患关系信任度,综合分析研究两组护理措施对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影响.结果: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在护理满意度及护患信任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的护理管理方式不仅有利于降低骨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骨科患者的救治质量,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增添保障,提高患者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及信任度,亦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与护患沟通能力等方面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周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PDCA在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杭州市中医院自2014年5月在对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采用PDCA模式,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实施培训.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护士对急救相关知识与急救技能的掌握水平.结果:实施之后低年资护士对急救相关知识与急救技能的掌握水平明显高于实施之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采用PDCA模式效果显著,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与应急操作技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石聪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讨论乳腺癌围术期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6月期间常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原发性乳腺癌可进行手术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行围术期中西医结合单病种临床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术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手术情况及临床路径变异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临床路径变异16例,未发生中途退出患者.观察组检查费、治疗费、中成药费及日平均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手术相关并发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1例非计划转入ICU,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等候天数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乳腺癌围术期患者中西医结合单病种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进一步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作者:汪瑛;叶丽萍;陈慧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新生儿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特点,探讨相关防范措施,以确保患儿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苍南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5年间新生儿科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的类型、次数及比例.结果:不能规范执行医嘱为主要原因,占30%;其次为输液、操作不规范,分别占24%和20%.结论:分析新生儿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旨在探讨相关防范措施,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倪松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状况、护理依从率和负面情绪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达到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认知状况及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率.
作者:傅晴飞;王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诸暨市中医医院普外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何卓亚;许益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级护理查房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入住宁海县妇幼保健院产科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采用传统护理查房模式,观察组63例患者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专科知识及护理质量评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开展三级护理查房模式,有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可提高产科整体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作者:冯玉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安全转运影响因素及其安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浙江医院收治的急诊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转运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转运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转运并发症以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析急诊患者安全转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改善转运质量,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戚筱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医院药房药品质量实施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提高药品管理质量.方法:以2014、2015两年间台州市博爱医院药房管理资料为对象,针对其药品质量实施风险评估、识别和控制,制定相应的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方案.采取发放填写问卷的形式对医院的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予以统计分析.结果:在药房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后,药品安全问题明显减少,两年间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建立和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后,极大减少了药品安全问题,有效提高了医院药房药品的安全使用率.
作者:李勇;叶红梅;方贺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对策.方法:以台州市立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8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依从性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完全依从93例,占51.67%;基本依从78例,占43.33%;不依从9例,占5.00%.恶性肿瘤化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担心药物毒物作用较大难以接受、无支持系统、化疗效果不明显等,分别占70.56%、58.33%和49.44%.结论:增强医患关系、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创造有力的支持系统、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应逐步改善护理流程,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化护理,以提高患者化疗的依从性.
作者:周健;李伯友;金晓燕;蔡军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医嘱护理,观察组在实施神经内科常规医嘱护理的基础上,对护理人员实施责任制护理管理.以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患者与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日常护理操作的掌握情况为评价指标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与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日常护理常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管理应用到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不仅有利于降低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救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及依从性,亦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技能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马飞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中的潜在风险因素,提出相关的防范建议,以提高院前急救安全.方法:收集嵊州中医院近年来急救中心出车救治的1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出车救治患者的成功率;对医院的随车医生、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结果:出车救治成功率为93.9%,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1%;影响院前急救院方风险因素主要有出车医务人员,呼叫方主要风险因素为病情或地址等传达模糊,其他因素为环境因素和交通因素.结论:应针对影响院前急救的风险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合理分配院前急救小组人员,加强管理,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作者:商霞芳;朱妮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