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芬
目的: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骨科收治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更熟练的掌握各类疾病相关知识及技能,对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盛涛;周慧宁;傅波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就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于2014年1月~2015年5月间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患者全程开展临床舒适护理,对照组30例患者则开展常规护理.就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舒适度、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结果评价其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就舒适度、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比较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开展舒适护理可以明显患者治疗中的舒适性,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余雅云;周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对策.方法:以台州市立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8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依从性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完全依从93例,占51.67%;基本依从78例,占43.33%;不依从9例,占5.00%.恶性肿瘤化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担心药物毒物作用较大难以接受、无支持系统、化疗效果不明显等,分别占70.56%、58.33%和49.44%.结论:增强医患关系、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创造有力的支持系统、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应逐步改善护理流程,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化护理,以提高患者化疗的依从性.
作者:周健;李伯友;金晓燕;蔡军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重症监护病房(ICU)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管理的措施,以提高临床ICU静脉高危药品的科学合理安全应用.方法:依据目前循证护理学方法,对当前ICU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管理措施提出相关存在的问题,并使用相关电子检索软件对当前中英文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再依据检索结果研究制定符合杭州市中医院ICU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管理的新的科学合理的措施.结果:根据循证护理方法改进ICU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管理的措施后,改进组在ICU静脉高危药品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医护人员对静脉高危药品管理使用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方面改进组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且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循证护理学改进ICU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示管理措施可减少甚或避免在临床ICU静脉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且增强ICU医护人员对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的认知,提高了ICU医护人员对静脉高危药品管理使用的相关知识及技能.
作者:陈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用药不依从儿科患者132例的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病历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探讨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132例用药不依从儿科患者中,因用药频率高导致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有34例,占总数的25.8%;因家长担心治疗药物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有32例,占总数的24.2%;因担心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大导致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有30例,占总数的22.7%;因药学监护不到位,引起儿科患者自行减少药量或停止用药导致用药不依从的有19例,占总数的14.4%;因儿科患者对治疗药物的耐受性差而停止用药导致用药不依从的有15例,占总数的11.4%;因其他原因导致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有2例,占总数的1.5%.结论:影响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原因较多,儿科应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药学监护,同时需要加强对患儿家长的用药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儿科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顾海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麻醉医生术前访视对手术安全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普外科、妇产科、骨科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流程,观察组除常规术前流程外,由麻醉医生制定术前访视内容并进行实施.以两组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与麻醉医生配合满意度、患者对麻醉医师的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作为观察指标,比较分析麻醉医生术前访视对手术安全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与麻醉医生配合满意度、对麻醉医生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把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能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降低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终提高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杨平山;王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于2014年4月~2015年7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60例各类疾病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将人性化护理贯彻于临床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工作的效果(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人员评价度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有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急诊治疗的顺利实施.
作者:张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医生的临床思维培养方式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12月在临海市妇幼保健院就职的10位妇产科医生为研究对象,且确保该10位医生之前并未接触过临床思维培养.将其均分成两组,每组5位,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经过10个月的临床思维培养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临床思维考核成绩.另对两组治疗的病患中各选取20位评价病患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思维考核成绩和病患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培养妇产科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教学及实践质量,且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及交流能力,为临床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春菊;赵赛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升体检中心体检服务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长兴县人民医院参加体检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品管圈活动前后体检中心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活动前受检者不满意项目主要是健康宣教和体检环境,其中健康宣教不满意人次构成比为30.4%,体检环境不满意人次构成比为25.1%.活动后受检者不满意项目主要集中在体检环境,不满意人次构成比为26.6%,将近占到25%.品管圈活动后体检者在健康宣教、体检环境、体检流程、体检时间、服务态度、专业技术这6个方面满意度都有所提高,并且品管圈实施前后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在提升体检中心体检服务水平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提高了体检者的满意度.
作者:吴健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调配中与临床疗效有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近期在临海市中医院药剂科中因中药调配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受到影响的病历60例,并根据病历情况从处方应付、调配剂量及药物质量和炮制方法等发面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在中药的调配过程中,中药剂量的调配对临床治疗效果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处方应付、药物质量及炮制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疗效.结论: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调配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以配置出高调配质量、高质量及适宜剂量的药物,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祝未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医嘱护理,观察组在实施神经内科常规医嘱护理的基础上,对护理人员实施责任制护理管理.以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患者与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日常护理操作的掌握情况为评价指标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与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日常护理常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管理应用到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不仅有利于降低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救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及依从性,亦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技能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马飞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阶段华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恩泽医疗集团台州医院自2014年5月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阶段化健康教育,以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阶段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董法琴;毛玲红;朱玲凤;黄卫平;卢里里;沈菊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级培训法对中医专业本科生在急诊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试验设计,将60名临床实习医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分级培训带教组采用分级培训带教法,传统带教组采用传统带教法,比较两组实习医师入出科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分级培训带教组的出科考试成绩、学生问卷调查满意度与传统带教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分组培训带教法对于中医本科生在急诊科的临床实习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杨敏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口头宣传、文字宣传、大众宣传等多种方式,对肺结核患者、普通民众、医务人员等不同人群进行关于结核病防治的健康教育.结果:普通民众对结核病防治意识明显提高,可疑就诊率逐年上升.结核病患者依从性增强,主动配合治疗.医务人员关于结核病的知识水平提高.政府对结核病控制更加重视.结论:全面、科学地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是防治结核病的重要有效手段.
作者:卢剑英;李冶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探究预防管理措施.方法:永嘉县中医医院2013年2~8月输液室收治的1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就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2013年9月~2014年2月输液室制定并实施不良反应预防与管理对策,该期间收治的1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管理,制定高效、科学的管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
作者:周秋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JCI标准下骨科老年病患院内安全转运的实施措施与成效.方法:采用JCI标准的先进管理理念,总结以往骨科老年病患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因素,从围转运期的环节人手,由医院管理层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的、可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及详细流程,进一步加强老年病患的风险管理.结果:建立JCI标准骨科老年病患院内安全转运工作制度及流程后,所有老年转运病患无一例意外事故发生.结论:将JCI标准运用在骨科老年病患院内安全转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能够进一步防范医疗工作中发生的差错.
作者:曹相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级护理查房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入住宁海县妇幼保健院产科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采用传统护理查房模式,观察组63例患者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专科知识及护理质量评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开展三级护理查房模式,有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可提高产科整体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作者:冯玉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选取嵊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148例接受呼吸机通气的重症监护患者,调查引起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VAP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性别、是否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不是VAP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5天、留置胃管和服用抑酸剂等是VAP的独立危险因素.58例VAP患者共检出106株病原菌,其中72株为革兰阴性菌,20株为革兰阳性菌,14株为真菌,致病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常见革兰阴性菌对万古霉素没有耐药性,常见革兰阳性细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没有耐药性,常见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没有耐药性.结论:ICU应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增强无菌意识,制定完善的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纳入考核系统,对高龄患者加大监护力度,适当减少机械通气、留置胃管时间和抑酸剂的用量,对于确诊为VAP的患者应根据病原菌鉴定及药敏性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叶斌;杨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中应用APN排班,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湖州市中心医院自2014年5月在消化内科实施APN排班模式,之前一直采用传统的三班倒轮换制排班.随机选取实施APN排班模式前后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实施APN排班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消化内科优质护理中采用APN排班模式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美鹰;薄丽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的措施和成效,提高医院的感染管理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在浙江省中医院进行手术的120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护理质量及患者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安全、手术室管理、表格填写及病房护理等护理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医院感染控制规范效果明显,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的满意度.
作者:黄黎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