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曦;高俊全;李筱薇
目的通过了解农村地区成年女性人群骨矿物质密度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及年龄、身高、体重、绝经年限对骨密度的独立作用,建立骨密度的预测模型.方法根据统一的问卷收集了3008对农村女性双生子的人口学特征及环境资料,利用美国Norland公司生产的外周双能X光吸收骨密度仪(pDXA)测定腰椎、髋部及前臂近端桡骨骨密度.采用SAS 6.12软件包及SPLU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的结局变量为腰椎、股骨颈、股骨三角区、大转子、手臂骨及全身骨6个部位的骨密度.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值在年龄上的分布趋势类似,但它们达到骨峰值的年龄及骨丢失上存在着区剐:以小梁骨为主要成份的骨密度达骨峰值年龄较早,并先出现骨丢失,骨丢失率较高;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在整个年龄段中对骨密度的独立作用不呈线性关系;将人群分成3个年龄段,建立年龄、绝经年限、身高及体重对各部位的预测模型,经检验,这些预测模型所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较为接近.结论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利用一些易测量的指标来预测个体的骨密度值,为中国农村地区女性人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提供了简便的手段.
作者:孙静;洪秀梅;徐希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孕期贫血妇女的血浆维生素A(VA)、维生素B2(VB2)和铁营养状况及抗氧化水平.方法将孕中期妇女分成非贫血组(Hb≥110g/L,36人)和贫血组(HB 80~105g/L,426人),经知情后同意参加.采用24小时膳食回忆法了解受试者每日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采集空腹静脉血5ml,分析血浆VA、VB2和铁蛋白(SF)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和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结果贫血孕妇VA、VB2摄入不足,分别为推荐摄入量(RNIs)的58.7%和57.2%,铁的来源仍为吸收率低的植物性食物.贫血孕妇的血浆VA(1.25μmol/L)和铁蛋白(20.57μg/L)水平明显低于非贫血孕妇(VA1.57μmol/L,SF 33.16μg/L,P<0.05),全血谷胱苷肽还原酶活性系数(BGRAC)(1.79)水平高于非贫血组(1.52);SOD(77.1U/ml)和GSH-Px(61.9U)活性低于非贫血组(SOD 92.2U/ml,GSH-Px 71.6U,P<0.05);MDA(4.58nmol/ml)和红细胞膜的P和η值(P=0.2622,η=2.7465)明显高于非贫血组(MDA 3.78nmol/ml,P=0.2360,η=2.3658,P<0.05).且随贫血程度的加重,VA、铁蛋白水平、SOD和GSH-Px活性进一步下降,BGRAC、MDA、P和η值明显升高.结论妊娠中期贫血妇女血浆VA、VB2、铁蛋白及抗氧化能力均明显低于非贫血孕妇.且随贫血程度的加重而降低.
作者:杨芳;马爱国;张秀珍;江佃臣;张风芝;张惠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2000年中国不同地区膳食中总汞含量和成年男子人均汞膳食摄入量.方法采用总膳食研究方法,通过膳食调查、统计不同地区人群各种食物的消费量、按照所得的食物消费量数据烹调加工成可食的各种食物类别.膳食样品中总汞含量采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并按成年男子各种食品的消费量与实测膳食中汞的含量相乘得到不同地区总汞的实际摄入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总汞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值评价中国四个大区成年男子膳食中总汞摄入的安全性.结果除某些地区的个别食物样品超过中国食品卫生中总汞限量标准外,四个大区和全国成年男子平均膳食总汞摄入量(占%PTWI)分别为:8.86μg(19.7%)、4.69μg(10.4%)、7.01μg(15.6%)、6.88μg(15.3%)和6.86μg(15.2%).结论结果显示中国人群膳食中总汞摄入量是安全的.
作者:李筱薇;高俊全;陈君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乳糖不耐受与人类尤其是婴儿期的营养和健康密切相关,影响人类对乳及其制品的摄入.了解乳糖不耐受的分型、临床症状及诊断,对维持人体健康、降低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有着重要意义.对乳糖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为人类了解、预防和控制该症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乳糖酶分型的检测有可能成为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早期基因筛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而如何对乳糖不耐受进行改善和控制,尚需从多方面加以深入研究.
作者:余清;荫士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焦炉作业工人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清MDA关系.方法选取109名焦炉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用PCR扩增技术将其按GSTM1基因型分为2组,分别测定其血清MDA值,使用SAS软件进行比较.结果比较GSTM1缺失基因型个体血清MDA水平与GSTM1正常基因型个体血清MDA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GSTM1基因多态性影响血清MDA水平.
作者:张索磊;王新朝;吴逸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木瓜凝乳蛋白酶(Cp)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化学修饰对酶活力和抗原性的影响,为该酶的修饰改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底物保护和无底物保护下,分别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的两种活化产物mPEG1和mPEG2对木瓜凝乳蛋白酶进行共价修饰,以三硝基苯磺酸法测定各修饰酶的平均氨基修饰度;以大分子酪蛋白和小分子BAEE为底物分别测定各修饰酶的酶活性;以ELISA法检测各修饰酶的抗原性.结果①mpEG1和mPEG2修饰均能降低及消除酶的抗原性,其中mPEG2的效果更为明显.②二者的化学修饰均使酶活力有所下降,其中mPEG1修饰酶的酶活力(分别以酪蛋白和BAEE为作用底物,下同)均高于mPEG2修饰酶的酶活力(尤其是当底物为大分子蛋白质时).③底物保护下的修饰酶酶活力均显著高于无底物保护的酶活力.结论以mPEG1为修饰剂,在底物保护下的Cp修饰能在消除抗原性的同时,获得仍具较高酶活力的修饰酶.
作者:舒薇;房师松;崔堂兵;郭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水中痕量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还原钯作基体改进剂,样品灰化温度高达1200℃,降低背景吸收,消除基体干扰.结果原子吸收石墨炉检测镍检出限0.014μl/L,精密度为2.97%~4.63%,回收率为96.0%~102.6%.结论方法简便、快速,无需化学预处理,灵敏度高,适用于水中痕量镍的测定.
作者:董兵;刘俊娓;丁亮;刘建荣;林少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F-、Cl-、SO42-和NO3-离子.方法采用免试剂离子色谱仪系统,淋洗液全自动发生,选择30mmol/L KOH为淋洗液,流速1.2ml/min.结果测定方法相关系数大于0.9998,线性范围宽,精密度RSD<2.02%,准确度好.结论方法简便、快速,无干扰,灵敏度高,适用于水中4种阴离子同时测定.
作者:王红伟;刘俊娓;林少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性早熟患儿血清中4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DEHP、MEHP、p,p'-DDE、4-NP)含量的方法.方法正己烷提取血清样品,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水:三氟乙酸(1000:50:1)为流动相,应用紫外检测器在波长228nm处检测DEHP和MEHP,在波长238nm处检测p'-DDE;应用荧光检测器在激发波长275nm、发射波长312nm处检测4-NP.结果血清中待测组份的浓度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的线性范围是0.002~1.0μg/ml.检测限均为1ng/ml.回收率DEHP为96.84%~103.44%,MEHP为87.69%~104.92%,p,p'-DDE为87.6%~109.89%,4-NP为98.57%~105.1%.结论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操作简便,能够节省生物样品,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作者:芦军萍;郑力行;蔡德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为探讨正常饲养条件下不同品系大鼠常见肾脏病变及自发率,分析了135批次清洁级Wistar和SD断乳大鼠(分别为2240和460只)的数据,发现大鼠肾脏常见病理变化主要有肾盂肾炎、肾小管内钙盐沉积和肾盂扩张等病变;不同品系及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果显示在食品安全评价时,比较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的病理变化,一定要考虑大鼠的病变是自发还是被评价的对象诱发,提示探讨肾脏常见病理变化的发生率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汪会玲;杨华;于洲;周宇红;徐海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4种急性毒性的体外筛选方法,为建立高通量的急性毒性筛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人HepG2细胞,运用96孔板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对47种已知体内急性毒性的化合物用4种细胞毒性的检测方法及5个评价指标进行检测,并将体外评价指标与体内评价指标LD50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TT、中性红、LDH及刃天青4种检测方法中,以中性红法检测结果与体内LD50的相关性好,评价指标中4种检测方法均以IC45与LD50的相关性高.结论选用人HepG2细胞,运用微孔板体外细胞培养技术,4种细胞毒性检测方法中以中性红法方法好,评价指标以IC45为宜,可作为建立高通量的急性毒性筛选方法的依据.
作者:王征;张天宝;朱玉平;谢宗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索铬[Cr(V)]中间化合物在葡萄糖介质中对DNA损伤的反应机理.方法共研究了在4种糖类及3种不同pH值条件下DNA损伤的情况.DNA的损伤通过凝胶电泳测定;反应体系中各物种的寿命及新物种的测定用顺次共振波谱仪检测.结果Cr(V)在葡萄糖介质中具有毒性并可能导致癌症,但不同糖类对DNA的损伤不同,同时随着pH值的增高,DNA的损伤相对较小,这是由于反应体系的酸性增加,Cr(V)化合物发生歧化反应的速度加快以及还原剂氢原子浓度的增加所造成的,同时Cr(V)化合物与葡萄糖产生配位体交换使反应体系产生新的物种,而新物种对DNA也产生损伤.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初步推断葡萄糖介质中铬(V)化合物诱导DNA损伤的机理.
作者:史黎薇;井海宁;任改英;Aviva Levina;Peter Lay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淡水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了蓝藻水华的普遍发生,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的部分藻属产生的环肽化合物,具有毒性大、分布广、结构稳定等特性,从而成为水环境中的重要潜在危害物质.微囊藻毒素已被证明具有明显的肝毒性,是肝肿瘤的促进剂之一.本文就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现状、肝毒性作用及其促肝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柳丽丽;钟儒刚;曾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了室内屋尘麦角甾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考察该方法用于室内屋尘麦角甾醇检测的可行性,并对上海市不同功能分区室内屋尘麦角甾醇含量进行检测,以期将其作为真菌生物量的标志物.方法在2004年12月~2005年1月间,选取了上海市区典型的9个不同功能分区的室内环境,分别代表不同的室温条件、通风情况、有无空调取暖设备、人员活动及宠物饲养情况等.用吸尘器采集屋尘,配合过筛的方法,加甲醇超声提取,过滤、冷凝回流、皂化、蒸干后高效色谱仪定量分析,并结合气质联用技术进行定性以及分子结构的分析.结果标准曲线的范围为0.02~0.80g/L,线性良好,低检测浓度为0.0005g/L;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差分别为10.2%~11.7%和4.54%~7.34%,绝对回收率为77.1%~80.1%.现场结果表明,麦角甾醇含量随采样点的不同有较大差异,大体上与温度、人流活动情况成正相关,与自然通风状况成负相关,高可迭66.0μg/g屋尘.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稳定,可用于环境中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并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复核结果的可靠性.实际采样结果表明上海市各功能分区的室内环境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真菌污染.
作者:周晓瑜;施玮;郑力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中学控烟的干预模式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法,以2所中学的预备班和初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控烟干预,并通过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半年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一年内的尝试吸烟率由9.7%下降到4.2%,重度被动吸烟率由15.5%下降到12.2%,有关烟草预防的认知、态度、技能有所提高,并且大部分效果在干预半年后得以持续.结论学校综合性控烟干预可行、有效,但还需要进一步和社区控烟相结合.
作者:郑频频;崔红伟;符英英;杨顺英;郭凤霞;傅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初步研究扬沙天气对人群可能造成的急性健康危害.方法根据整群抽样的原则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区2所小学校的3~5年级的1362名儿童及2618名成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访研究的方法,在2004年3月~4月扬沙天气发生期间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同期的SO2、NO2、CO、PM10的浓度由包头市环保局提供.问卷项目主要包括:人群一般情况;环境暴露情况: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自觉症状及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医院就诊情况,心情是否焦虑或压抑等.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大气PM10的浓度在扬沙发生当天明显升高,扬沙过后随之下降;人群以呼吸系统为主的自觉症状发生率在扬沙发生当天明显升高,扬沙过后开始下降,这些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咽干口苦、眼睛干涩、流鼻涕、流泪、打喷嚏等,还包括焦虑或压抑的感觉以及医院就诊率(均P<0.01);大气PM10的浓度和人群咳嗽症状以及急性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扬沙天气造成大气PM10的浓度明显升高,对暴露人群可造成急性呼吸系统健康危害.其带来的空气污染加剧和人群呼吸系统自觉症状等发生率的升高主要为短期急性效应.
作者:刘英;李保东;彭瑞玲;王素华;张翼翔;王黎园;潘小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乳酸杆菌抑菌能力的相关因素,探讨白色念珠菌与乳酸杆菌的关系及其在乳酸杆菌抑菌中的作用.方法测定阴道乳酸杆菌在不同培养时间产生H2O2的能力;用牛津杯实验筛选出抑菌能力不同的菌株,分别测定在不同培养时间,培养上清液的pH变化;用混合培养法研究菌际关系.结果pH的高低与抑菌圈的大小呈负相关;不同乳酸杆菌菌株产生H2O2的能力不同;培养上清液中的H2O2含量与抑菌圈大小关系不明显;菌际关系研究中,葡萄球菌活菌计数的菌量关系为:葡萄球菌单独培养>葡萄球菌+乳酸杆菌混合培养>葡萄球菌+乳酸杆菌+白色念珠菌混合培养.结论乳酸杆菌产酸能力与其抑菌能力成正相关,H2O2产生能力与乳酸杆菌的抑菌作用关系不明显.在培养36h后,白色念珠菌有增强乳酸杆菌抑菌能力的趋势.
作者:周倩如;刘艳;刘祥;何九宏;余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端粒酶发现至今的十几年中,人们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端粒酶与肿瘤发生具有明显的关联.肿瘤细胞具有细胞周期失调的共同特点,而正常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在受到损伤后能够发生细胞周期阻滞以及时修复损伤,即通过细胞关卡调控,这是保持基因组稳定的关键事件.细胞周期关卡调节异常可导致遗传改变,并可能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本文就端粒酶激活、细胞周期失调对肿瘤形成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严丽萍;陶茂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稀土元素在大鼠组织脏器内的蓄积,评价全血和毛发可否作为稀土暴露水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试验对象,适应性喂养1周后剃去大鼠毛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柠檬酸稀土低、中、高-Ⅰ、高-Ⅱ剂量组(共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用35%柠檬酸钠溶液灌胃,其它各组用柠檬酸稀土溶液灌胃,剂量分别为50、500、5000(高-Ⅰ)、5000(高-Ⅱ)mg/kg bw.灌胃4周后,除高剂量Ⅱ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处死并采集毛发、全血、肝脏、脾脏、股骨等组织脏器.高剂量Ⅱ组大鼠停药并自由饲养4周后处死,采集同前所述的所有组织器官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大鼠毛发、全血、肝脏、脾脏、股骨中La、Ce、pr、Nd、Sm、Eu轻稀土元素含量.结果稀土元素在组织脏器的蓄积浓度依次为:毛发>肝脏>脾脏>股骨>全血;稀土元素在毛发中的含量与肝、脾及股骨中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在全血中的含量仅与脾脏和股骨中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大鼠毛发中稀土元素含量与肝脏、脾脏及股骨显著正相关,比全血更适合作为稀土暴露水平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解清;欧阳荔;林晓明;王京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年来对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和骨量关系的研究颇有争议.有许多研究认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量有关联.但还有一部分研究未能证实VDR基因多态性与骨量的关联.本文就VDR基因与钙吸收、骨量、药物治疗的关系和VDR基因的协同作用以及与其它基因、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仝志琴;马冠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