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周丹;陈旭霞

关键词:健康教育, 术后患者, 康复, 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健康教育管理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172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患者健康教育管理,有助于患者自我规避风险因素,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临床医疗质量.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措施应用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践中的价值.方法:以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的204例耳鼻喉头颈部患者为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性护理措施,而实验组则将风险管理措施贯彻到整个护理过程中.比较两组运用了不同护理方法后的差异,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措施运用在临床护理上,能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一不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吴莉莉;郑峰;李静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品管圈在药房药学服务质量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品管圈应用于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将品管圈应用于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管理中,分析药品调剂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适宜的解决措施并落实.结果:经过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门诊药房调剂调配差错率下降55.34%,同时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数与活动前相比减少了22.42%.结论:通过将品管圈应用于药房药学服务品质化管理中,不仅有利于降低调剂调配差错率,而且还有利于减少不合理处方数量,同时可以有效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管理水平.

    作者:谢颖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加强手术室环节管理对降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发生率的作用

    目的:探讨加强手术室环节管理对降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0例患者,其中380例为观察组,38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室管理,观察组加强手术室环节管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和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手术部位切口感染22例(感染率5.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例(感染率12.63%),P<0.05.且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环节管理,规范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郑筱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古代医学教育对现代医学教育的借鉴作用

    现代医学教育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人文教育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文章提出,古代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现代医学教育特别是中医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作者:张宝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强化泌尿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加强泌尿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健康教育管理措施与成效,为更好开展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入住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40例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疼痛健康教育管理,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知识认知度、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疼痛认知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也较高(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术后患者的疼痛健康教育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疼痛认知,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严慧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肾内科住院患者的感染预防管理中的效果.方法:以湖州市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6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13年3~9月对肾内科住院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该段时间收治的6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0月~2014年3月对肾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该段时间收治的6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后效果显著,发生感染9例,感染率1.43%.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感染32例感染,感染率5.08%.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有助于加强医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蒋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基于中医药的临床药学服务

    目的:为药师开展基于中医药的临床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临床实践案例,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在中医药方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临床.结果:中药临床药师可开展患者服务、医嘱审核、药物不良事件、治疗优化等方面的药学服务.结论:重视中医药特色,不断提高自己,深入临床,从患者做起,从细节做起,中药临床药师亦有可为.

    作者:郑重践;苏志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行为管理在胸腔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行为科学管理方法在胸腔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胸腔外科2013~2014年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为实施行为管理前,2014年为实施行为管理后,比较实施行为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行为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在病历书写、技能操作和医患沟通方面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较实施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行为管理用于胸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协调医患关系,降低医疗风险,进而降低患者投诉,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云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大型医院门诊现代化管理与服务探索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社会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窗口.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大型医院应提高门诊现代化管理与服务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制度化建设、运用现代物流系统、完善门诊“一站式”服务、改善就诊环境等多措并举,提高门诊服务质量.

    作者:束雅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品管圈管理在ICU高危药品管理中的运用评价

    目的:探讨品质圈管理在ICU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施品管圈活动,以“提高高危药品临床安全用药”为主题,制定《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价表》寻找ICU存在的用药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和讨论.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的药理知识,安全用药意识,高危药品识别、处理和用药观察等安全用药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且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品质圈活动,可提高ICU高危药物使用的规范性,降低给药错误的风险.

    作者:张玲利;徐微;林凌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管理

    目的:探讨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管理.方法:随机选取于2012年5月~2013年3月在杭州市肿瘤医院出现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100例病患,收集其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其中50例病患按照正常的流程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对另外50例病患进行健康教育、规范管理、护理干预等方式来预防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以提高病患的康复度.结果:对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和有效护理措施预防后,观察组的病患不良反应都得到改善,康复率为100%.结论:对输液室的药物不良反应提前预防,并做好相应管理措施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邵红银;张瑜;朱淼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对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强健康教育管理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172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患者健康教育管理,有助于患者自我规避风险因素,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临床医疗质量.

    作者:周丹;陈旭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内镜微创治疗患者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措施与成效分析

    目的:探究内镜微创治疗患者规范化围术期的管理措施,并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温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进行内镜微创治疗的28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化围术期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86.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为97.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采用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全方位、高效的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潘春怀;程娇雷;陈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实施措施与成效

    目的: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实施措施和成效.方法:研究对象为7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管理基础上使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管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管理,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满意度.

    作者:方娴;包剑锋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健康管理在孕妇保健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健康管理在孕妇保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近两年来有健康管理资料的988名孕妇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健康管理在孕妇保健中的作用.结果:988名孕妇均于产前进行孕妇健康体检筛查,其中发现乳头内陷孕妇32名,已进行全部纠正;12名孕妇出现孕期合并症;54名孕妇出现高危妊娠情况,均得到及时处理,平安生产;988名孕妇均顺利生产,其中12例双胎.生产后新生儿中发现10例病理性黄疸,经治疗及时恢复;26例孕妇产后恢复情况欠佳,及时收住院治疗,经治疗恢复良好.结论:在孕妇怀孕的早期、中期、晚期、以及产后,对孕妇实施规范化、高标准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对孕妇保健有积极作用.

    作者:郑玲飞;符旭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中医内科护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析中医内科护理现状,包括人力资源的不足、缺乏科研能力与开展实践操作的条件等,预测中医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提高中医内科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促进的一系列措施.

    作者:翁建丽;周红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中医护理技术在项痹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治疗及护理项痹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项痹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征得主管医生同意及患者的应允下,干预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技术如拔火罐、中药熏蒸、超声药物导入等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95.20%,对照组总有效率76.20%.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治疗及护理项痹症患者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晓平;张东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研究

    目的:对骨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方法:以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20例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将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寻找发生突发事件的危险因素.2014年3月骨科开始实施风险管理,对在此期间收治的220例骨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突发事件以及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突发事件发生率(6.34%)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危险因素发生率(1.3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风险的回避力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国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

    精神病患者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由于自身所患精神疾病而不能辨别清楚周围状况,经常会出现伤害他人或伤害自己等危险行为.而对于每一个患者,需要的是一个安全场所.质量与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基石,是医院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为了提高精神病区的护理质量,有必要实施安全管理,避免护理过程中会出现的差错,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寻找可能出现的隐患,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进展.

    作者:阮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抑郁症患者全病程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全病程管理模式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抑郁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全病程管理组和传统管理组,每组各40例.全病程管理组采取全病程管理模式,传统管理组采取传统管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于来住院治疗时、治疗2周和随访6月3个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全病程管理组患者依从性优于传统管理组(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全病程管理组优于传统管理组(P<0.05).结论:全病程管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更加明显.

    作者:汪庆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