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灵英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双轨互动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慈溪市第六医院治疗出院后回到浙江省慈溪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属的金山社区、西门社区的14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医院护士与社区护士双轨互动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出院后的治疗配合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电话与信息跟踪随访.结果:干预组的效果较对照组要好,并发症方面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出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双轨互动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配合度及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作者:陈利波;岑益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高等学校始终坚持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监控作为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文章在探讨教学质量的含义和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高校在教学质量监控手段方面进行的改革,旨在促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健全,达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史冰洁;马铁明;许南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文章针对心理系、精神系实习生的实习情况,从实习生本身特点、医院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人手,分析了影响实习生实习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认为实习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医院的管理等均会影响实习生的实习质量.
作者:林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消化内科病患23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重点研究患者接受的药物治疗手段,分析是否存在及存在何种用药不合理情况.结果:浙江省庆元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开具的处方,共发现253例不合理用药现象.其中,2010年94例(37.2%),2011年78例(30.8%),2012年51例(20.2%),2013年30例(11.8%).不合理用药中,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122例(48.2%),配伍用药不合理58例(22.9%),重复性用药50例(19.8%),药物联用不合理3例(9.1%).结论:消化内科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较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合理用药的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
作者:管廷勇;叶端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降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回溯性分析.结果:利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管理,使得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由此前的0.9%降到0.09%~0.18%.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降低了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陶云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教学基地在实施教学中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些重要的资料在推动医学院校临床教学改革、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开展临床教学研究,以及维护医院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威海医院教学管理经验,对教学基地档案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进行了探讨.
作者:许瑞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文章就《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商榷,对处方“住址”的规范书写、处方设置内容的改进等提出建议,希望进一步完善对处方的规范管理,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胡敦全;韩志祥;胡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APN连续性排班模式结合层次管理在胸心外科的实施效果.方法:在传统排班原有人力的条件下,实行APN连续性排班,同时通过对护士各方面能力的评估实行层级管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结果:与传统排班模式相比较,实施连续性排班模式后病区的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潘海鸥;林玉霜;戴晓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现代人眼里,计算机是随时随地都用得到的工具,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里都开设有计算机知识普及课程,但针对不同领域,计算机课程是有其个性化特点的.文章结合创新教材《中医药信息工程学》《医药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的教学体会,提出在中医药信息课程的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策略.
作者:王瑞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实施代偿期肝硬化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CNP),评价CNP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临床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消化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CNP表进行护理.结果:干预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失眠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CNP可缩短代偿期肝硬化失眠症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失眠疗效.
作者:白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及实地访谈、调研等方法,寻找社区护理管理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结果:在对社区护理组织机构、人才培养、各种护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措施后,社区护理管理得到提高.结论:实现社区护理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社区的护理质量.
作者:刘萍;李秋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妇产科是医患纠纷几率较高的科室.据统计,产科纠纷占全部医疗纠纷的40%~50%.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越来越强,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患者对医疗行为中的每个细节都很关注,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不断上升.新医改政策的出台,人们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分析了妇产科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目的是将医疗风险的几率降到低.
作者:陈建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药师”及与之相关的称谓和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混淆问题.通过解释和回答这个问题,以期发现药事管理中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进一步完善药事管理法规中关于药师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人民的用药安全.
作者:张新渐;李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手术器械的管理.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手术室的持针钳、止血钳等手术器械共300件,根据消毒处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150件于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室内进行清洗、消毒和包装,之后送至供应室内灭菌.观察组150件则将器械直接送入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包装和灭菌的一体化清洗,对比两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和灭菌合格率.结果:观察组的清洗合格率和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8.67%和100%,对照组的清洗合格率和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4%和96.6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手术器械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器械清洗效率和清洁效果.
作者:朱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总结“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护士向医生汇报病情的应用体会.通过两年的实践,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医护间的有效沟通,减少了因沟通不良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而且提高了护士评判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医生和患者对护士的专业认可度.
作者:朱佩兰;吴福连;金敏莉;冉慧霞;廖旭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感染科运用连续性排班护理方法对于质量控制的效果,探讨连续性排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比较采用连续性排班前与16个月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对运用连续性排班护理方式后质量控制的价值作出评价.结果:采用连续性排班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分别为25例和49例;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在药物发放错误、液体更换不及时、交班遗漏例数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压疮、药物外渗例数方面稍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文书及时与正确书写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5%和82.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连续性排班的满意度分别为82.4%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连续性排班方法,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文书的按时准确率,并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是一种科学的排班方式,值得借鉴.
作者:陈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医院整形科急诊手术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通过对医院整形科急诊手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医院整形科急诊手术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液、体液的污染、化学性危害因素、心理社会性危害因素、患者期望值过高等,并提出相应预防对策.结论: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显著减少整形科手术的危险因素.
作者:何月勇;张蓓;王姣姣;郑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现状与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培养方法,为提高临床医师医患沟通能力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临安市锦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的200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对妇产科医师的满意度,以此分析妇产科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现状.结果:对妇产科医师医患沟通能力满意者76人(38%),认为满意度一般者96人(48%),认为不太满意者24人(12%),认为很不满意者4人(2%).结论:该妇产科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存在明显不足,患者总体满意度不高.应提高妇产科医师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沟通能力和技能水平,提高非语言沟通技巧及化解矛盾冲突的能力,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克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外科护士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从针刺伤、锐器损伤、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社会身心危害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外科护士职业安全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针刺伤、锐器损伤、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社会身心危害等,对此提出防范对策,加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减轻护士的心理负担.结论: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减少或消除外科护士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避免或减少有害因素对护士身心造成的危害,从而提高外科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外科护士的职业安全.
作者:徐正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妇产科医护人员对标准预防依从性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以便减少院感的发生.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6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的231名妇产科医护人员标准预防相关知识的知晓度、行为依从性,以及产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妇产科医护人员对标准预防的行为依从性与相关知识的了解度尚可,两者成正相关.结论:妇产科医护人员对标准预防的依从性与相关知识了解度尚可,但个别项目还有待加强,医护人员对标准预防的依从性与其对标准预防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有关,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标准预防依从性.
作者:张乃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