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门括约肌损伤的诊治

艾中立;袁玉峰

关键词:肛门括约肌, 损伤, 诊治
摘要:肛直肠环亦称耻骨直肠环,是肛管与直肠连接处括约肌群的总称.由耻骨直肠肌、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和邻近的部分肛提肌纤维等几乎全部肛管直肠的肌肉组成,对排控便起重要作用,其中耻骨直肠肌是维持肛门自制的关键性肌肉.各种原因导致此环不完整,均可引起大便失禁.
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疗效和费用比较

    胃体及胃上部癌全胃切除术手术范围广,手术创伤大,饮食恢复晚,术后营养支持非常重要[1].本文就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9年7月至2003年5月我科因胃癌施行全胃切除术77例,术前无明显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37例和肠外营养组(TPN组)4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病理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琛;燕敏;朱正纲;曹伟新;尹浩然;林言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原发性胸腺癌的外科治疗(附八例报告)

    原发性胸腺癌是一种较少见的高侵袭性恶性纵隔肿瘤,约占胸腺肿瘤的9.4%~36.3%[1],其病因至今未明确.北京协和医院1994年至2004年手术治疗胸腺肿瘤264例,病理证实的胸腺癌共29例,约占同期手术的11.0%[2].由于发病率低,因此胸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模式尚未完全建立.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特对我院1998年至2005年收治的8例胸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潘永成;孟利峰;王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直肠脱垂的手术治疗

    直肠脱垂较为少见,随机统计国内1994年至2001年33篇文献,报告直肠脱垂1186例,2006年25篇文献,报告直肠脱垂1256例,58所医院平均每院治疗42例.幼儿直肠脱垂非手术治疗多可治愈,成人直肠脱垂除注射疗法、黏膜柱状结扎术、钳夹术和烧灼术外,手术术式多达200种以上.原则上手术术式越多,越没有占据优势的术式.

    作者:郑泽霖;何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选择

    肾移植术后,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排斥反应,医生会选用各种免疫抑制剂以抑制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在移植术后近期,免疫抑制剂方案的选择是否适当,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移植受者的人、肾存活.由于免疫抑制剂方案的选择完全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免疫抑制剂方案是每个移植医生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各种免疫抑制剂方案的选择要基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①疗效佳、副作用小,避免因免疫抑制过度导致感染、其他脏器功能损害等;②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就临床常见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浅谈一己之见,旨在抛砖引玉.

    作者:陈知水;王海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附18例报道)

    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4月开展腹腔镜治疗肾盂输尿管结石1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9~64岁,平均40.2岁.肾盂结石2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14例,下段结石2例.病程15 d~3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术前均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5次或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失败.肾盂及输尿管上中段结石采用经腹膜后途径,输尿管下段结石采用经腹腔途径.

    作者:李海平;韩子华;汪官富;卢思保;王天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肛门功能评估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肛门功能评估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肛门功能评估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2例,根据行肛瘘手术次数分别纳入0组、1组、2组、3组和4组.回顾性分析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所得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肛管舒张压、括约肌功能长度、直肠肛门收缩反射、抑制反射和排便弛缓反射、直肠初始阈值及大耐受量等指标,其中43例通过电话和门诊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4±7.5)个月,比较术前和术后远期肛门失禁评分(Wexner法).结果 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各项指标需要综合分析.四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肛管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提示上述指标的降低及差异与手术次数有关.直肠肛管收缩反射和弛缓反射异常率及直肠感觉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获得随访的患者Wexner评分入院时0~6分,平均(2.4±0.2)分;随访时0~10分,平均(4.9±1.2)分(P<0.005).结论 应重视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肛门功能评估,尤其是术前肛管直肠测压评估应得到推荐.

    作者:丁义江;丁曙晴;孙明明;王静;倪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辅助性肠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辅助性肠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5 年1月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161例患者分成施行或未施行辅助性回肠造口两组,分析两组间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88例未行辅助性肠造口组9例(10.2%)发生吻合口漏,73例行辅助性肠造口组1例发生吻合口漏(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辅助性肠造口能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但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行辅助性回肠造口.

    作者:杨宝仁;张纪伟;杨明;全志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功能性便秘诊治需重视的若干问题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美国便秘患病率为2%~8%,我国北京、天津和西安地区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慢性便秘比例高达15%~20%.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均制定了相应的便秘诊治指南,促进了国内功能性便秘的合理诊治.回顾国内外便秘治疗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作者:喻德洪;王汉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肛门括约肌损伤的诊治

    肛直肠环亦称耻骨直肠环,是肛管与直肠连接处括约肌群的总称.由耻骨直肠肌、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和邻近的部分肛提肌纤维等几乎全部肛管直肠的肌肉组成,对排控便起重要作用,其中耻骨直肠肌是维持肛门自制的关键性肌肉.各种原因导致此环不完整,均可引起大便失禁.

    作者:艾中立;袁玉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痔外科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一、痔的外科治疗概述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下移和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可伴有出血、脱垂等症状,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出血可表现为便时带血、便后滴血,严重者可有喷血,长期出血者可伴发缺铁性贫血.痔块脱出是内痔的另一个主要的临床表现,内痔的分度也是主要根据痔块脱出的程度而划分.药物治疗、硬化剂注射、套扎等非手术疗法对大部分痔效果良好,虽无法治愈,但可缓解症状.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保守治疗失败或不适宜保守治疗的患者,以及症状明显的Ⅲ、Ⅳ度脱垂性内痔和混合痔.

    作者:姚礼庆;陈巍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肾移植术后免疫状态监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新一代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已使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率明显下降[1-2],但由于免疫抑制过度导致的严重感染及肿瘤的发病率却逐步上升[3-4].如何准确、客观地评价患者免疫状态,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已成为临床医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人们围绕着免疫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细胞及分子,提出了一系列监测指标,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着机体的免疫水平.现就肾移植术后免疫学监测指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晓峰;徐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腔镜辅助下小肠部分切除术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小肠部分切除术的方法和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施行的腹腔镜辅助下小肠部分切除术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手术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95 min(65~150 min),术中平均出血65 ml(40~160 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42 h,平均住院7.5 d(5~11 d).术后病理诊断为小肠间质瘤20例,小肠恶性淋巴瘤6例,原发性小肠腺癌5例,小肠多发转移癌1例,小肠憩室5例,小肠结核3例,小肠系膜炎性肿块2例.所有患者无病灶遗漏,无手术并发症,均痊愈出院,随访4~6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小肠部分切除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杜晓辉;田文;孔庆龙;郑伟;陈凛;李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胃十二指肠结核的诊治现状

    胃及十二指肠结核比较少见.胃结核可分为四种临床类型:局限型、溃疡型、弥漫型、结核与癌共存型,根据不同类型可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十二指肠结核无并发症时,原则上应内科抗结核治疗,若并发十二指肠梗阻、内瘘、内出血,应采用手术治疗.根据病变部位、病情,分别采用不同术式.无论胃或十二指肠结核术后均应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6~12个月.本病预后良好.

    作者:杨维良;张好刚;杨茂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骶尾部肿瘤的发病特点及外科治疗体会

    骶尾部肿瘤因其侵袭位置深在、局部血供丰富,常发生不易控制的大出血和骶神经的损伤,因此该部位肿瘤一直是脊柱外科及普通外科的难题之一,现将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6~59岁.病程2个月~10年,骶1 3例,骶2以下6例(其中1例尾骨受侵).骶1病例分别为脂肪瘤、滑膜肉瘤、骨巨细胞瘤,骶2病例为尤文肉瘤,其他5例为转移癌2例和脊索瘤3例.临床表现:骶尾部及臀部持续性隐痛,双下肢受累3例,单下肢受累6例,二便困难5例,直肠受压5例.所有病例行X线、CT和MRI检查,骶尾椎受累7例.

    作者:贾长青;梁峰;刘振宁;韩长旭;牛庆飞;付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自发性乳糜胸的外科治疗

    自发性乳糜胸是临床较为少见的疾病,约占胸腔积液的2%,病死率高.1999年1月至2005年3月我院收治7例自发性乳糜胸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2~38岁,平均22岁.其中右侧4例,左侧2例,双侧1例,临床资料见表1.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喘.7例患者平均引流量超过15 000 ml;引流液呈乳白色或粉红色,苏丹Ⅲ染色阳性,比重>1.012,甘油三酯/胆固醇>1,显微镜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和脂肪球,找癌细胞、微丝蚴、细菌培养均阴性.

    作者:李劲松;龚勇泉;王建军;何剑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及预后(附104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104例腺性膀胱炎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5组,Ⅰ组:经尿道电切+抗感染组;Ⅱ组:经尿道电切+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组;Ⅲ组:单纯抗感染组;Ⅳ组:单纯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组;Ⅴ组:开放手术组.随访各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获得随访98例,随访3~10年.Ⅰ~Ⅴ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4.2%(23/31),50.0%(24/48),21.4%(3/14),0%(0/3),100%(2/2),总治愈率为53.1%(52/98).诱因明确的14例患者在清除病因后全部治愈,诱因不明确者总治愈率为45.2%(38/84).所有随访病例未发现有恶变者.结论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以经尿道电切+抗感染为主,治疗应积极寻找并清除诱因;此病为良性病变,恶变率很低.

    作者:位志峰;叶章群;陈志强;杨为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肾上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肾上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5例有相关临床表现,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结果 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病理诊断分别为肾上腺皮质癌4例、肾上腺转移性乳突状腺癌1例和肾上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4例已死亡,2例存活至今.结论 肾上腺恶性肿瘤术前主要通过影像学诊断,确诊需要术后的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科峰;韩斌;吴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主动脉瘤40例治疗体会

    目的 介绍外科与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的体会.方法 手术与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40例,手术治疗30例,Bentall术9例,Bentall+部分弓置换3例,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6例,主动脉瘤切除补片修补4例,升主动脉+部分弓置换、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升主动脉折叠缝合术各2例,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折叠缝合术、主动脉瘤切除直接缝合、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左全肺切除术各1例.腔内隔绝术治疗假性胸降主动脉瘤1例、假性腹主动脉瘤1例、夹层主动脉瘤ⅢA型1例、ⅢB型7例,经股动脉切口植入32~38 mm覆膜支架.结果 手术后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出血各死亡1例,死亡率6.7%,无截瘫、偏瘫和感染.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后1~2周内低热8例,无大出血、内漏和死亡.生存38例,随访1个月~5年,无死亡和远期并发症.结论 升弓部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DeBakey Ⅲ型夹层主动脉瘤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

    作者:姚建民;贾清仁;卢宁;肖志斌;赵向东;王明岩;陆龙;冉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疗策略.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我院218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临床症状,共有57例(26%)诊断为CMV感染,24例(11%)进展为CMV肺炎,给予调整免疫抑制剂、抗感染、支持、对症处理.结果 17例治愈,死亡7例.结论 CMV感染应积极预防,并坚持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王振迪;李恒;曾甫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进步,肾移植术后急性并发症发生大大减少,一些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成为影响移植肾存活的主要因素.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严重可致患者死亡.研究亦表明高脂血症是移植肾慢性肾病(CAN)的直接原因,影响移植物的长期存活.因此,加强对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的预防、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祝清国;赵亚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