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癌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

孙家邦

关键词:胰腺癌, 手术治疗
摘要:手术治疗是惟一可治愈胰腺癌的有效方法.长期以来外科治疗的效果不佳,使得人们认为依靠手术的方法难以提高治疗效果,因而把希望寄托于早期诊断.如能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治疗效果当然要好得多.然而,问题在于早期胰腺癌没有任何症状,或只有轻微的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患者注意,早期发现非常难.极大部分患者来外科就医时病情已经属于Ⅲ、Ⅳ期,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只有努力去研究和提高对Ⅱ、Ⅲ期胰腺癌的治疗水平,重视手术技术,达到合理的根治水平,才能改善效能.近年来的治疗结果已证明通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较原来有了很大提高.
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全身性热化疗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探讨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了解热化疗对肝癌BEL-7402细胞杀伤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为临床热化疗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的BEL-7402细胞分别经单纯热疗,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单纯化疗,或二者合并热处理,利用MTT、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研究热化疗对细胞毒性,诱导凋亡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热化疗对BEL-7402细胞的杀伤、诱导凋亡、阻滞细胞周期的能力明显优于单纯热疗和单纯化疗.结论全身性热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是可行的,其机制与增强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和诱导凋亡有关.

    作者:张蓓;刘志苏;孙权;黄汉涛;杜中东;袁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和免疫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胰腺癌由于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早期诊断困难,治疗的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肿瘤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进展,关于肿瘤相关的免疫调节与应答、癌变、转移以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之间的作用机制的进一步了解,许多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及基因标志物被发现,不少的免疫基因治疗手段已经进入临床试验[1,2],为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作者:黄东胜;严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胰腺癌是胰腺恶性肿瘤中常见的肿瘤,传统影像检查方法虽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但敏感性较低.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胰腺癌特别是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并能对其肿瘤TNM分期和功能进行评估.

    作者:胡道予;王承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6例报告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几年来极力推崇的腹股沟疝修补新技术.我院自2002年9月至2004年8月利用该技术治疗可完全坠入阴囊底部的腹股沟疝46例,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禄;刘文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27例报告)

    目的总结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na syndrome,SVCS)的外科诊治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27例SVCS患者,13例在腔内转流下,采用自体心包补片加宽上腔静脉;5例在腔外转流下,采用自体心包成形血管,间置上腔静脉;3例采用人造血管置换上腔静脉;2例行人造血管转流;4例在阻断带完全阻断上腔静脉下行上腔静脉成形.结果术后患者均恢复顺利,解除上腔静脉回流受阻满意,平均上腔静脉压由术前的23.4 cmH2O降至术后的9.6 cmH2O.凡良性疾病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均得到根治,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手术后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任何疾病所致上腔静脉阻塞,选择性采取手术治疗是必要的.自体心包替代上腔静脉组织相容性强,不易形成血栓及退变,在腔内或腔外转流下进行手术,可有效预防脑组织损害.

    作者:刘振邦;董兵;陈东红;李简;邓高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吸收胰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研究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吸收胰腺癌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TRAP-PCR定性技术对细针穿刺吸收无血管浸润的胰腺癌细胞标本28例,有明显血管浸润的胰腺癌细胞标本6例,慢性胰腺炎细胞8例和正常胰腺细胞4例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并与组织活检病理及细胞涂片方法相比较.结果无血管浸润的胰腺癌28例中端粒酶表达阳性26例,阳性率92.85%;6例有血管浸润的胰腺癌5例阳性,阳性率83.33%;8例慢性胰腺炎组织细胞有5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62.50%;正常胰腺细胞检测均为阴性.胰腺癌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与血CA19-9水平无关;胰腺癌的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胞涂片阳性检出率,与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胰腺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端粒酶可能能作为一种诊断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胰腺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可能成为一种早期诊断胰腺癌的有效、敏感的方法;与细胞涂片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胰腺癌的早期确诊率,并且有可能应用于高危人群的检查和胰腺癌治疗疗效评估方面.

    作者:王伟;王春友;赵刚;刘涛;李新丰;洪本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胰腺癌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

    手术治疗是惟一可治愈胰腺癌的有效方法.长期以来外科治疗的效果不佳,使得人们认为依靠手术的方法难以提高治疗效果,因而把希望寄托于早期诊断.如能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治疗效果当然要好得多.然而,问题在于早期胰腺癌没有任何症状,或只有轻微的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患者注意,早期发现非常难.极大部分患者来外科就医时病情已经属于Ⅲ、Ⅳ期,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只有努力去研究和提高对Ⅱ、Ⅲ期胰腺癌的治疗水平,重视手术技术,达到合理的根治水平,才能改善效能.近年来的治疗结果已证明通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较原来有了很大提高.

    作者:孙家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区域性胰腺切除术后胃瘫21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区域性胰腺切除(regional pancreatectomy, RP)术后胃瘫(postoper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的病因、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壶腹周围癌RP术后PGS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结果 PGS多发生于RP术后6~14 d;经分阶段营养支持、改善胃肠动力等保守治疗,PGS多在术后4周内消除.结论 RP术后PGS的病因复杂;采取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RP术后PGS的有效手段,分阶段营养支持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不宜采用手术治疗.

    作者:韩保卫;王春友;周峰;熊炯炘;李凯;李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巨大硬脑膜外脑棘球蚴病一例

    患儿,男,11岁.以头痛、头晕5年,右眼突出伴恶心呕吐3个月入院.患儿长期居住在牧区,有狗羊接触史.入院查体:T 36.2℃ P 90次/分R 20次/分BP80/40 mmHg.精神可,神志清,对答切题,右眼外突出明显,右眼全盲,无光感,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未见异常,双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CT提示:①右额颞叶多发脑棘球蚴病;②脑积水;③颅内高压.胸部X线拍片及腹部B超未见异常.包囊液皮试(+).入院诊断:①右额颞叶多发脑棘球蚴病;②脑积水;③右视神经损害.

    作者:达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小儿重复肾并积水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重复肾并积水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8例小儿重复肾并积水中,26例为单纯重复肾积水,1例为重复肾及下肾积水,1例为下肾积水,27例行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切除术,1例行下肾离断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重复肾积水多由输尿管囊肿所致,下肾积水术前要了解是输尿管反流还是梗阻,才能决定手术,不要轻易切除下肾.

    作者:秦正旺;罗建喜;郑凯;戴世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福爱乐医用胶120例应用体会

    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男76例,女54例,年龄2~70岁,平均36.7岁.其中头面部外伤70例,手术中粘合皮肤黏膜切口30例,用于咽部手术中止血及鼻出血止血20例.

    作者:谢放平;张宗林;陈晋川;武建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胰腺癌的辅助化疗

    胰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虽然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根本手段,但目前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仅为10%~15%,因此围手术期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尤为重要.目前使用的化疗药物中5-氟脲嘧啶(5-Fu)和丝裂霉素(MMC)的抗胰腺癌作用较为肯定,广为临床应用.目前各化疗方案仍主要以5-Fu为基础,常用的方案有:5-Fu+阿霉素(ADM)+MMC;5-Fu+顺铂(DDP);5-Fu+健择(GEM)等.

    作者:廖泉;赵玉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TRISS和ASCOT法预测交通重伤结局差异性探讨

    目的比较TRISS法和ASCOT法预测交通重伤结局的差异,探索适合交通伤结局预测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3年1171例交通重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RISS法和ASCOT法预测交通重伤伤员的预期生存和预期死亡概率,测算误判率,比较各自判别效果.结果 ASCOT法预测伤员预期生存和预期死亡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明显高于TRISS法,前者的误判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 ASCOT法对交通重伤结局的预测明显优于TRISS法.

    作者:廖忆刘;白祥军;田利华;宋先舟;陈继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神经内镜在颅内动脉瘤外科的应用

    颅内动脉瘤外科手术中应用神经内镜,可增强光照并放大动脉瘤周围图像,属微创神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重要技术之一.

    作者:赵继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晚期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手术要点及康复方法.方法对46例(57侧)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6~66个月的随访,根据HSS膝关节评分法,44膝优,13膝良,优良率100%.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佳治疗手段,假体选择,关节面的切除和假体安放位置,膝周软组织平衡以及康复训练是取得优良疗效的关键.

    作者:冯纪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胰腺癌细胞Flt-1受体表达与p53、ras基因突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胰腺癌细胞Flt-1受体表达与p53、ras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了解Flt-1受体表达与p53、ras基因突变在胰腺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方法检测40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Flt-1受体和p53、ras基因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Flt-1受体表达与p53、ras突变基因的相关性.结果 Flt-1受体和p53、ras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31/40)和50%(20/40)、60%(24/40).经连续切片对比分析表明,在Flt-1受体表达较高的区域,p53、ras基因的表达亦较强,Flt-1受体表达与p53基因突变呈显著相关性(χ2=4.35, P<0.05),但与ras基因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性(χ2=2.12, P>0.05).结论胰腺癌细胞Flt-1受体表达与p53基因突变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与ras基因突变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提示野生型p53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失去抑制Flt-1受体表达的功能,从而导致胰腺肿瘤血管的新生,促进肿瘤细胞生长;ras突变基因可能通过其他的途径参与胰腺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方汝亮;秦仁义;刘志梅;颜廷俊;盖学银;王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阴茎腹侧T形带蒂皮瓣一期修复成人继发性尿道下裂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成人继发性尿道下裂伴尿道外口狭窄龟头腹屈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4例患者采用阴茎腹侧带蒂T形皮瓣一期修复.结果 14例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无尿瘘及尿道狭窄.结论阴茎腹侧带蒂T形皮瓣治疗成人继发性尿道下裂伴尿道外口狭窄龟头腹屈,手术简便,效果可靠.

    作者:杨增悦;巨生产;邱建新;张鸿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主动脉瘤14例治疗分析

    主动脉瘤可发生在升主动脉至腹主动脉任何一部位.我们于2000年3月至2003年7月治疗14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34~69岁,平均51岁.升主动脉瘤10例,降主动脉瘤1例,胸腹主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2例.其中真性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1例,夹层动脉瘤9例.4例真性动脉瘤中,1例为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马凡氏综合征.本组病例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14例,B型超声波检查13例,磁共振成像检查5例,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3例,均明确诊断.

    作者:孙忠东;池一凡;杨铁南;侯文明;牛兆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非黏附性液体栓塞剂与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部出血性疾病,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目前,可脱性铂金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技术,以其微创、简便和迅捷的优点取得了长足进步.2002年10月Lancet杂志公布了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试验协作组(ISAT)历时8年的关于破裂囊状脑动脉瘤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和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国际多中心随机试验的结果,发现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相对和绝对危险性均显著降低.

    作者:吴中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空肠漏的防治

    随着外科操作技术进步,围手术期处理日趋合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空肠漏已很少发生,发生率远低于胰漏,空肠漏一旦发生其危险性决不低于胰漏,需引起普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方式,主要沿革Whipple和Child方式或在此基础上的改进,肠漏依其发生部位而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但各种漏预防措施有共同方法:要求吻合口血运良好、无炎症水肿、缝合针距合理、无张力、良好通畅的引流、合理的营养支持、吻合口不发生感染.

    作者:黄鹤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