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宋庆江;王韶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高压氧, 锡类散,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高压氧的同时合用锡类散灌肠,对照组口服偶氮磺胺嘧啶,疗程均4周,比较纤维结肠镜下改变。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62.5%,P<0.01。结论:本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且有独到的针对性。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肝素超声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超声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4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住院病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病程分别为3.3±1.2天和3.6±1.5天。其中男性48例,女性34例,年龄为2个月~2岁,均有咳嗽、喘憋、气促、烦躁、发绀、三凹征、鼻扇等症状。两肺布满哮鸣音及湿性罗音,心率增快。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胸片见肺纹理增粗,散在点片状阴影或肺气肿。发热轻至中度。两组病情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叶剑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恩纳霜剂用于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浅表麻醉临床观察

    我院在1999年7月~12月间应用恩纳霜剂作为浅表麻醉剂辅助CO2激光治疗外阴及肛周尖锐湿疣,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2例病人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均确诊为尖锐湿疣。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19~48岁,平均24岁,其中16例有2处或2处以上部位皮损。对照组54例,男女各27例,年龄18~45岁,平均23.5岁。两组患者皮损部位基本一致。

    作者:罗维丹;周先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风辨证分型与脑电地形图关系探讨

    脑电地形图(BEAM)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对脑生物电信号作进一步分析处理,对脑电波作定量分析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就103例中风病探讨其辨证分型与脑电地形图之间的关系,并设正常组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3例中风患者均为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病人。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其中脑梗塞64例,脑出血39例。男69例,女34例,年龄36~85岁。正常对照组30例,为无神经系统病史及体征的健康者,且除外明显影响脑电活动的各项因素,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7~78岁。1.2 辨证分型 参考国内有关资料进行辨证分型,中脏腑23例,中经络80例。中脏腑均属闭证,风火上扰清窍型,证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嗜睡,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痰声漉漉,肢体偏瘫,舌红或暗苔黄腻,脉弦滑。中经络又分:①风痰上扰型21例,证见口眼窝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蹇,痰声漉漉,舌红苔白腻或白厚微黄,脉弦滑。②肝阳上亢型29例,证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涩,面红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或细弦。③气虚血瘀型30例,证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麻木不利,语言不清,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嫩而暗或有瘀斑,脉沉细。

    作者:裴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滴丸辅治慢性肝病30例

    复方丹参滴丸普遍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我院自1998年9月以来,将其用于治疗慢性肝病,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共60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5次传染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5例,女5例,年龄23~65岁,平均38岁。对照组男24例,女6例,年龄25~61岁,平均36岁。两组病情见表1。

    作者:姜海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单肢悬吊牵引栅栏式夹板治疗婴幼儿股骨骨折

    自1981年~1998年采用单肢悬吊牵引、栅栏式夹板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股骨干骨折9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6例,男54例,女42例。骨折类型:横断型45例,螺旋型34例,青枝型17例。骨折部位:股骨中上段18例,中段63例,中下段15例。致伤原因:车祸17例,坠落伤57例,产伤16例,病理性骨折6例,其中复合伤2例,伴有吸入型肺炎4例,硬肿症5例。

    作者:王松克;林立;徐振;贺亚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多术式联合预防混合痔术后并发症

    我院自1997年以来,应用多术式联合治疗混合痔428例,与单一半开放切除缝合术比较观察,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428例,男319例,女109例,年龄21~76岁,平均43岁。病程3个月~44年。对照组309例,男217例,女92例,年龄19~78岁,平均42岁。病程5个月~48年。

    作者:刘广;陈永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复方薄荷脑注射液对肛肠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我院肛肠科自1999年采用长效局麻止痛剂——复方薄荷脑注射液用于肛肠病术后切口镇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90例,治疗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4~72岁,平均40岁。病程7天~40年,平均12年。对照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年均39岁。病程3天~35年,平均10年。两组病种与术式见表1。

    作者:徐国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青少年第一磨牙早失的Edgewise法治疗

    青少年中第一磨牙的患龋率居高不下,因龋坏而拔除的情况较常见。本文选取37名病例,应用Edgewise技术使第二、第三磨牙前移来关闭缺牙间隙,以探讨青少年第一磨牙早失治疗的新途径。1 临床资料37例中男14例,女23例,年龄14~20岁,平均15岁。其中下颌第一磨牙早失19例,上颌第一磨牙早失12例,上下颌第一磨牙均早失6例。

    作者:龚向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切口开槽式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我院从1993年开始应用小切口开槽式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27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7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1岁,男20例,女7例。临床表现:全组病例均有腰部痛及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11例,3例有括约肌功能障碍,需卧床2例,全组病例均有下肢感觉异常,拇伸肌、小腿三头肌肌力下降,股四头肌萎缩3例。部位及病理类型:L3~4、L4~5突出10例,L4~5、L5~S1突出14例,L3~4、L4~5、L5~S1突出3例,其中中央型3例,侧方型24例。病理类型:突出17例,脱出8例,游离2例。中央管狭窄5例,侧隐窝狭窄10例,其中伴神经根管狭窄3例。均采用小切口开槽式椎间盘摘除。

    作者:杨益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2例

    我院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自1993~1999年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26~63岁,平均43岁。全部符合1992年6月中华肾脏病学会黄山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作者:李强;陈娟;林国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柴胡汤新用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用于治疗少阳、阳明合病。近代以该方化裁治疗胆囊炎、胰腺炎已屡有报道。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细菌性痢疾等胃肠疾病亦收到较好疗效。兹举例如下。1 胆汁返流性胃炎  王某,女,43岁,1998年5月6日初诊。患者因情志不遂于8个月前始感胃脘胀痛,纳食减少,口干口苦,经常吐出胆汁样的胃内容物,大便干结、2~3天1次。经服吗丁啉、雷尼替丁等治疗,病情未见改善。症见胃痛拒按,舌质尖边红,舌苔薄黄,脉弦滑。胃镜检查:胃粘膜黄染,幽门口有胆汁返流,胃粘膜组织学检查为浅表性胃炎。证属肝胆郁热,横逆犯胃。治宜疏肝利胆,通腑和胃,方选大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黄芩、枳实、制半夏、白芍、青皮、陈皮、黑山栀各10g,大黄、丹皮各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症状明显好转,守方治疗1个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粘液色澄清,幽门口胆汁返流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作者:刘桂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

    我院自1993~1999年间采用国产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22例,围手术期辅以中药辨证施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4例,女18例,年龄65~79岁,平均69.7岁。均为轻微外伤所致新鲜骨折。骨折类型:头下型19例,经颈型3例,对位均不良。22例均有骨质疏松和心电图改变(ST段下降或T波改变或心律失常,其中4例有右束支传导阻滞),另高血压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例,本组中有6例同时有两种以上伴发病。

    作者:郑建波;高林山;朱小虎;罗建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散瘀膏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是骨伤科常见病,我院采用散瘀膏治疗该病12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平均年龄32岁;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34岁。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散瘀膏(组方:黄芩、黄柏、生大黄、玄明粉,按4∶4∶3∶1混合碾粉,用蜂蜜调制成膏)外敷,弹力绷带包扎。3天更换1次,15天为1疗程,早期无痛下开始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石膏托外固定或弹力绷带包扎,局部制动,3周后开始功能锻炼。

    作者:潘伟江;程晓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了哥王研究进展

    了哥王是常用中草药,学名南岭荛花[wikstroemia indica (L.)C. A. May.],为瑞香科荛花属植物,性味苦寒,微辛,有毒。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散结,通经利水。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及东南亚一带,盛产于浙江、江西等地,为半常绿小灌木,全年可采,一般夏季采叶,秋季采根。根系挖后洗净,晒干备用,或剥取根内皮晒干备用,或趁鲜时切片晒干备用,或蒸熟切片晒干备用[1,2]。近几年在药理研究和临床治疗上均取得不少进展,现作一综述。1 药理作用了哥王含有南荛素、荛花素、羟基荛花素、西瑞香素、牛蒡酚、南荛酚、罗红松脂酚、松脂醇、β-谷甾醇、7-酮-β-谷甾醇、豆甾烷-3、7-二醇、5-豆甾-3β、7a-二醇、多糖类、酸性树脂、挥发油、皂甙等成分,药理作用广泛[2~5],主要有:①抑菌作用:了哥王根茎皮的水煎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叶的水煎液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对绿脓杆菌、伤寒杆菌中度敏感。了哥王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低抑菌浓度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为25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为50mg/ml,表明了哥王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②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③抗炎镇痛作用:南荛素对二甲苯所致的大鼠耳部炎症及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蛋清性、角叉菜胶、甲醛性足跖肿胀及大鼠的巴豆油气囊肿肉芽组织增生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证明了哥王对早期炎症、增殖期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南荛素能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证明有镇痛作用。④止咳祛痰作用:羟基荛花素有止咳祛痰作用。⑤西瑞香素对心肌血流量明显改善作用。⑥抗癌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对小鼠淋巴肉瘤—1号腹水型抑制率达45.5%;小鼠艾氏腹水瘤生长抑制率达97%。对小鼠子宫颈癌、淋巴细胞白血—388有明显抑制作用。但也有报导了哥王提取物对甲基胆蒽及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诱发的小鼠宫颈癌有促癌作用。⑦了哥王多糖—1对正常及荷瘤小鼠造血组织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能使骨髓粒—巨核祖细胞的数量增加。但也有报导小鼠腹腔注射了哥王多糖后,小鼠胸腺萎缩,脾白髓淋巴细胞生成抑制,脾红髓红系细胞生成抑制,但有促粒细胞生成作用。⑧了哥王多糖对辐射损伤有保护作用。⑨南荛素有利尿作用。10树脂有强烈泻下作用。115-豆甾烯-3β、7a二醇有引产作用。12了哥王根皮对皮肤有刺激性。

    作者:何建芳;于守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威灵枳壳汤熏洗治疗炎性血栓性外痔54例

    炎性血栓性外痔是临床上常见病,笔者几年来运用威灵枳壳汤熏洗治疗炎性血栓性外痔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4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其中炎性外痔25例,血栓性外痔16例,炎性外痔伴内血栓形成8例,内痔嵌顿5例。2 治疗方法威灵仙80g,枳壳60g,先用水1000ml浸泡30分钟后,煮沸30分钟,乘热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降低后皮肤可入药液坐浴,时间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熏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疗程3~12天,平均7天。3 治疗结果54例中治愈34例(63%),好转17例(31%),无效3例(占5%),有效率94%。治疗期间未发现全身不适及肛周皮肤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林胜红;郝晓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护理

    眼外伤性前房积血,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继发青光眼、角膜感染等并发症而致失明。自1997~1999年以中药为主治疗本病68例,疗效较好,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68例均为单眼外伤,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12~67岁。积血时间短3小时,前房积血的液平面达1/2以下者25例,1/2以上者43例,积血鲜红而无血凝块者43例,积血紫黑色而有血凝块18例,眼压<4.0kPa58例,>4.0kPa10例。1.2 证 型 血热型50例,出血鲜红,目胀而赤,视物模糊,并有继续出血之倾向,伴有口干,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血瘀型18例,且胀而刺痛,出血紫黑有凝血块,部分患者眼压升高,舌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作者:程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探讨脂质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105例2型糖尿病(包括52例伴大血管病变)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胰岛素及血脂水平。结果: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TC、TG显著增高,而HDL-C显著降低,同时伴高胰岛素血症及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与体重指数TG、T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脂质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季菊珍;王慧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证治探索

    缓慢性心律失常一般是指冲动起源失常的过缓性心律和异位心律以及冲动传导功能障碍的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或窦房阻滞(SA—B)等,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引起主要脏器供血不足,临床表现轻则头晕、乏力、心悸、气短或短暂性昏蒙,甚至晕厥,但很少发生猝死。中医对此类病症,常归之于眩晕、心悸怔忡和诸阴阳厥脱等范畴,在脉象方面以迟、结脉为主或代、促、细弱等脉相杂。本病的发生多由于自身阳气虚弱,阴寒内盛或气虚血寒或兼痰瘀阻滞等,以虚为本,气虚、阳虚为常见。从脏腑辨证角度看,主要责之于心脾肾,但以心肾阳气虚弱为关键。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大多根据中医传统方法,本着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精神,以其病因抑或病理机制为立法依据,所以临床上对本病症的中医辨证以心气(阳)不足,气阴两虚、心肾阳虚、阳虚欲脱、痰浊内阻、心脉瘀滞等证型为常见。

    作者:郑源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医健脾结合西医治疗小儿久咳54例

    小儿久咳是儿科常见的病症,单纯中、西医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作者采用中医健脾结合西医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予报道。1 临床资料本组130例,其中男70例,女60例,年龄6个月~1岁15例,1~3岁74例,3岁以上41例。病程均在14天以上,长90天,平均20天。随机分为西医组38例,中医组38例,中西医结合组54例。患儿均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80例,支气管炎50例。

    作者:陈永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天花粉结晶蛋白辅以生化汤治疗植入性胎盘的护理

    植入性胎盘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缺如、受损及发育不良所致,若处理不当可因产后大出血而危及产妇的生命,以往的治疗以切除子宫为主,但对年轻产妇会造成心理和生理的创伤。我院自1996年始用结晶天化粉蛋白针(以下简称为天花粉针)对12例植入性胎盘进行“药物刮宫”,让产妇免受切除子宫之苦,取得良好效果,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2例,其中粘连性胎盘7例,植入性胎盘5例。中期妊娠引产3例,足月妊娠分娩9例。合并前置胎盘5例,刮宫产史4例,12例均有人流吸宫术史。年龄23~47岁,平均33岁。均由盆腔或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住院7~16天,平均11天。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