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薄荷脑注射液对肛肠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徐国荣

关键词:复方薄荷脑注射液, 肛肠病, 现报道如下, 切口镇痛, 年龄, 临床资料, 疗效显著, 治疗组, 止痛剂, 肛肠科, 对照组, 术式, 术后, 长效
摘要:我院肛肠科自1999年采用长效局麻止痛剂——复方薄荷脑注射液用于肛肠病术后切口镇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90例,治疗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4~72岁,平均40岁。病程7天~40年,平均12年。对照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年均39岁。病程3天~35年,平均10年。两组病种与术式见表1。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2例

    我院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自1993~1999年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26~63岁,平均43岁。全部符合1992年6月中华肾脏病学会黄山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作者:李强;陈娟;林国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近两年来对该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简述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2例,其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61~80岁,平均67.8岁,血压21.3~26.7/12~16kPa。病程3~20年。

    作者:胡红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护理

    眼外伤性前房积血,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继发青光眼、角膜感染等并发症而致失明。自1997~1999年以中药为主治疗本病68例,疗效较好,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68例均为单眼外伤,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12~67岁。积血时间短3小时,前房积血的液平面达1/2以下者25例,1/2以上者43例,积血鲜红而无血凝块者43例,积血紫黑色而有血凝块18例,眼压<4.0kPa58例,>4.0kPa10例。1.2 证 型 血热型50例,出血鲜红,目胀而赤,视物模糊,并有继续出血之倾向,伴有口干,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血瘀型18例,且胀而刺痛,出血紫黑有凝血块,部分患者眼压升高,舌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作者:程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硫喷妥钠静脉全麻诱导对眼球结膜的影响

    本文观察了硫喷妥钠全麻诱导下眼球结膜的改变并与异丙酚进行比较。1 临床资料全组150例中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18~76岁,均为ASAⅠ-Ⅲ级择期,急诊脑、胸、普外、妇产科及其他科手术病人。两组病人年龄、身高、体重无显著性差异。2 治疗方法入室后将病人随机分成硫喷妥钠组(n=75)和异丙酚组(n=75)。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钠针2mg/kg,阿托品针0.01~0.02mg/kg。麻醉诱导时硫喷妥钠组予安定20mg+芬太尼0.2mg+硫喷妥钠5mg/kg+琥珀胆碱1~2mg/kg。异丙酚组予安定20mg+芬太尼0.2mg+异丙酚2mg/kg+琥珀胆碱1~2mg/kg。两组病人均经口气管插管,以氨氟醚或异氟醚吸入和非去极化肌松药维持麻醉,术中机械呼吸通气,监测心电、血压、脉搏、SPO2,有的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及PetCO2情况。术中观察注药后眼球结膜的改变,同时也观察其他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增银;潘聪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试论抗抑郁药的“寒热”药性

    有人发现西药实际上也和中药一样,具有“寒热温凉”等中药的药性[1],笔者也有同感。下面就三个方面来谈谈抗抑郁药的“寒热”药性。1 抗抑郁药对生物胺的作用有研究证明寒证时中枢、内脏、尿内5-НТ含量增多,儿茶酚胺(CAs)降低或变化不大;热证时则相反[2]。呈现寒象的阳虚者,尿中儿茶酚胺的排出量降低,阴虚虚热者则增高[3]。因此可以认为;主要对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起作用的抗抑郁药为“热性药”;主要对5-羟色胺(5-НТ)起作用的抗抑郁药为“寒性药”。另外因为抗胆碱能药作用于人体后,表现出口干、口苦、便秘、心悸、多汗等热象,因此也可以认为有很强的抗胆碱能作用的抗抑郁药为“热性药”。这样就可根据某种抗抑郁药对NE、DA、5-НТ及胆碱能的作用强弱来估计其药性,表1示抗抑郁剂对生物胺的作用[4]及药性估计。

    作者:施和勋;傅文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消化道异物85例临床诊治分析

    消化道异物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但文献报道甚少,且多主张采用手术等方法治疗。现将笔者自1992年以来所遇的消化道异物85例诊治情况作一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5例,男81例,女4例,年龄9个月~72岁,平均年龄32.7岁。分别属食道、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结直肠、肛管内异物,其中金属类异物80例(包括铅钢丝、钢锯条、旅行剪刀、尖头镊子、图画钉、金戒指、市称钩等),非金属类4例(包括塑料牙刷2例,竹片1例,热水瓶塞1例),金属非金属制品1例(钢笔)。服金属类异物达4次以上3例,多1例为7次,2~3次5例,1次73例,数量不一,多一次性自服钢针(长5cm)达46枚,铝锐片20片之多。84例急诊24小时入院,1例肛管内异物2天后入院。临床上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作者:俞志强;朱军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风辨证分型与脑电地形图关系探讨

    脑电地形图(BEAM)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对脑生物电信号作进一步分析处理,对脑电波作定量分析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就103例中风病探讨其辨证分型与脑电地形图之间的关系,并设正常组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3例中风患者均为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病人。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其中脑梗塞64例,脑出血39例。男69例,女34例,年龄36~85岁。正常对照组30例,为无神经系统病史及体征的健康者,且除外明显影响脑电活动的各项因素,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7~78岁。1.2 辨证分型 参考国内有关资料进行辨证分型,中脏腑23例,中经络80例。中脏腑均属闭证,风火上扰清窍型,证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嗜睡,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痰声漉漉,肢体偏瘫,舌红或暗苔黄腻,脉弦滑。中经络又分:①风痰上扰型21例,证见口眼窝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蹇,痰声漉漉,舌红苔白腻或白厚微黄,脉弦滑。②肝阳上亢型29例,证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涩,面红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或细弦。③气虚血瘀型30例,证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麻木不利,语言不清,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嫩而暗或有瘀斑,脉沉细。

    作者:裴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盐水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临床观察

    我院1996年7月~1999年9月应用2%盐水清洁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8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36例均为同期住院患儿,男92例,女44例,年龄7个月~13岁,病程2~43小时,体温>40.0℃ 47例,伴呕吐19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0.0×109/L 58例,<10.0×109/L 23例,大便培养52例中阳性38例。菌株分型:福氏35例(92%),志贺氏2例(5%),宋内氏1例(3%)。随机分为治疗及对照两组,每组各6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及菌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邵祥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米雅利桑爱儿A颗粒治疗婴幼儿腹泻56例临床观察

    我院儿科自1997年1月始应用日本国长野县埴科郡研制的米雅利桑爱儿A颗粒,治疗56例婴幼儿腹泻,现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1997年8月~10月婴幼儿腹泻患儿(5例明确诊断为细菌性痢疾除外),诊断依据及病程分类参照1992年10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56例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均为3岁以下,<6个月20例,~1岁28例,~3岁8例。腹泻病程:<3日20例,~7日22例,~14日5例,~2个月8例,>2个月1例。按病程分类:急性腹泻47例(83.9%),迁延性腹泻8例,慢性腹泻1例。大便次数4~7次/日36例(64.2%),~10次/日18例(32.1%),>10次/日2例(3.7%)。大便性状以稀糊便为主27例(48.2%),水样便13例(23.2%),蛋花样便10例(17.9%),粘液便4例(7.1%),粘冻便2例(3.7%)。临床表现除腹泻外,发热18例(32.1%),呕吐20例(35.7%)。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示有白细胞和/或红细胞35例,其中WBC大于10只/HP 13例,大便培养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5例。

    作者:吴静;樊慧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肛周脓肿诊治体会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属中医学“肛痈”、“脏毒”范畴。中医对其发病机理及辨证论治,早有精辟论述。随着现代医学的研究、发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诊治有了新的发展。该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以青壮年发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56例,女12例,男44例,年龄15天~62岁,其中15天~12岁13例,13~19岁8例,20~40岁31例,41岁以上4例。病程1天2例,3~7天46例,10~20天7例,1.5年1例。低位脓肿52例,其中皮下脓肿5例,坐骨直肠窝脓肿8例,低位肌间脓肿39例。高位肛提肌上脓肿4例,其中1例结核性高位肌间脓肿伴有肺结核。

    作者:缪宗原;缪宗逸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压氧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观察高压氧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高压氧的同时合用锡类散灌肠,对照组口服偶氮磺胺嘧啶,疗程均4周,比较纤维结肠镜下改变。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62.5%,P<0.01。结论:本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且有独到的针对性。

    作者:宋庆江;王韶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柴胡加龙牡汤治疗惊恐障碍30例

    惊恐障碍是焦虑性神经症的一种常见类型,以惊恐发作为主,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笔者采用柴胡加龙牡汤加减结合小剂量抗焦虑药物及心理疗法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30例,均为心理门诊病人,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15~45岁。病程30天~1年。诊断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有关本病标准。

    作者:郑志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

    目的:观察西药加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方法:在一般治疗基础上,西医组用华素片加洗必泰漱口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辨证分型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结论: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杜志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直肠癌21例临床误诊分析

    直肠癌是常见的下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率约占各种恶性肿瘤的9%左右。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2~3∶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20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有所见且预后较差,约2/3病人病变位于直肠壶腹部,80%直肠指诊可触及。临床表现随病情进展表现为排便不适、粘液血便、慢性腹泻、大便变形变细、甚至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由于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且无明显全身症状,误诊率较高,现将我院1995年3月~1998年3月收治的直肠癌误诊病例21例分析如下。

    作者:沈福兴;许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恩纳霜剂用于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浅表麻醉临床观察

    我院在1999年7月~12月间应用恩纳霜剂作为浅表麻醉剂辅助CO2激光治疗外阴及肛周尖锐湿疣,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2例病人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均确诊为尖锐湿疣。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19~48岁,平均24岁,其中16例有2处或2处以上部位皮损。对照组54例,男女各27例,年龄18~45岁,平均23.5岁。两组患者皮损部位基本一致。

    作者:罗维丹;周先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12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方法:糖尿病胃轻瘫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4周,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糖尿病胃轻瘫各症状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对上腹胀满、恶心呕吐、嗳气、上腹痛等症状的改善更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较单用西药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高明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肝损害临床观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Hyperthroidism,以下简称甲亢)并发肝损害临床上报道甚少,笔者于1995年1月~1998年8月对111例确诊的甲亢住院患者进行观察,发现15例有肝损害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7例,女8例,年龄24~61岁,平均44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乏力、上腹不适。恶心6例,呕吐1例,肝肿大7例。肝功能:ALT>45u/L 10例,>90u/L 5例。诊断标准 符合文献甲亢诊断标准,既往无肝炎史,近期无输血史,入院ALT>45u/L,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查阴性,无肝病史,无服用肝损害药物史。2 治疗与转归ALT<90u/L者,只治疗原发病;ALT>90u/L者,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每天加用强力宁注射液80ml静脉滴注。20天后复查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缓解。3 体 会甲亢所致肝损害的机理至今尚未阐明,其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主要为乏力、上腹不适,未见黄疸出现。肝功能主要表现为ALT升高。经治疗肝功能随着甲亢病情好转而改善,不需要特殊治疗。对肝损害较重者,适当护肝仍有必要。本文中5例肝功能损害比较重者,给予强力宁护肝,疗效也较好。今后在诊治甲亢过程中应注意肝功能检查,必要时给予护肝治疗。

    作者:徐忠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粘连性肠梗阻30例治疗体会

    我院从1991~1998年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92例,其中绞窄30例,占粘连性肠梗阻32.6%。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7~82岁,其中50岁以上16例。入院至手术时间1小时~11天,5小时内11例,72小时内5例,3~11天4例。临床表现:腹痛30例,腹胀17例,呕吐18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6例,肌紧张22例,休克1例,B超提示肠梗阻伴腹腔积液23例。有腹部手术史29例,其中阑尾手术史12例,肠穿孔4例,妇科手术4例,嵌顿疝3例,脾切除2例,胆道手术2例,胃大部切除2例。

    作者:张焕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肝素超声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超声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4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住院病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病程分别为3.3±1.2天和3.6±1.5天。其中男性48例,女性34例,年龄为2个月~2岁,均有咳嗽、喘憋、气促、烦躁、发绀、三凹征、鼻扇等症状。两肺布满哮鸣音及湿性罗音,心率增快。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胸片见肺纹理增粗,散在点片状阴影或肺气肿。发热轻至中度。两组病情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叶剑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威灵枳壳汤熏洗治疗炎性血栓性外痔54例

    炎性血栓性外痔是临床上常见病,笔者几年来运用威灵枳壳汤熏洗治疗炎性血栓性外痔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4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其中炎性外痔25例,血栓性外痔16例,炎性外痔伴内血栓形成8例,内痔嵌顿5例。2 治疗方法威灵仙80g,枳壳60g,先用水1000ml浸泡30分钟后,煮沸30分钟,乘热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降低后皮肤可入药液坐浴,时间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熏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疗程3~12天,平均7天。3 治疗结果54例中治愈34例(63%),好转17例(31%),无效3例(占5%),有效率94%。治疗期间未发现全身不适及肛周皮肤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林胜红;郝晓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