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21例临床误诊分析

沈福兴;许建国

关键词:直肠癌, 临床表现, 消化道恶性肿瘤, 直肠指诊, 症状, 误诊病例, 慢性腹泻, 腹胀腹痛, 发病年龄, 病情进展, 误诊率, 年轻人, 壶腹部, 发生率, 肠梗阻, 不典型, 粘液, 血便, 形变, 排便
摘要:直肠癌是常见的下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率约占各种恶性肿瘤的9%左右。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2~3∶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20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有所见且预后较差,约2/3病人病变位于直肠壶腹部,80%直肠指诊可触及。临床表现随病情进展表现为排便不适、粘液血便、慢性腹泻、大便变形变细、甚至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由于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且无明显全身症状,误诊率较高,现将我院1995年3月~1998年3月收治的直肠癌误诊病例21例分析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小钛板治疗颧弓骨折临床观察

    从1997年5月~2000年3月我院收治27例颧弓骨折,应用小钛板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7例共31处颧弓骨折,男性20例,女性7例。年龄20~65岁,平均45岁。诊断标准:①均有外伤史。②颧部肿胀、疼痛、凹陷,张口不同程度受限。③经X线或CT诊断颧弓或颧骨骨折。颧弓骨折类型:单发22例,两处6例,粉碎性2例。固定材料:小型钛板由中国西安中邦公司提供,长度规格4孔、6孔,厚度1mm。形态:条型、角型、梯形,螺钉直径为2.0mm,长度为3mm。

    作者:连文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肛周脓肿诊治体会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属中医学“肛痈”、“脏毒”范畴。中医对其发病机理及辨证论治,早有精辟论述。随着现代医学的研究、发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诊治有了新的发展。该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以青壮年发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56例,女12例,男44例,年龄15天~62岁,其中15天~12岁13例,13~19岁8例,20~40岁31例,41岁以上4例。病程1天2例,3~7天46例,10~20天7例,1.5年1例。低位脓肿52例,其中皮下脓肿5例,坐骨直肠窝脓肿8例,低位肌间脓肿39例。高位肛提肌上脓肿4例,其中1例结核性高位肌间脓肿伴有肺结核。

    作者:缪宗原;缪宗逸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雷公藤多甙片加益肾活血法治疗IgM相关性肾小球疾病

    目的:探讨IgM相关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方法:53例患者分为雷公藤多甙片组(A组)和雷公藤多甙片+中药益肾活血(B组)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则B组降低更明显(P<0.05)。尿红细胞均有减少,A组P>0.05,B组P<0.05;组间比较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片+中药益肾活血法治疗IgM相关性肾小球疾病较单用雷公藤多甙片疗效显著提高。认为辨病辨证相结合组方用药,能够提高疗效。

    作者:毛黎明;崔杏成;涂晓;朱彩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盐水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临床观察

    我院1996年7月~1999年9月应用2%盐水清洁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8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36例均为同期住院患儿,男92例,女44例,年龄7个月~13岁,病程2~43小时,体温>40.0℃ 47例,伴呕吐19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0.0×109/L 58例,<10.0×109/L 23例,大便培养52例中阳性38例。菌株分型:福氏35例(92%),志贺氏2例(5%),宋内氏1例(3%)。随机分为治疗及对照两组,每组各6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及菌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邵祥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米雅利桑爱儿A颗粒治疗婴幼儿腹泻56例临床观察

    我院儿科自1997年1月始应用日本国长野县埴科郡研制的米雅利桑爱儿A颗粒,治疗56例婴幼儿腹泻,现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1997年8月~10月婴幼儿腹泻患儿(5例明确诊断为细菌性痢疾除外),诊断依据及病程分类参照1992年10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56例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均为3岁以下,<6个月20例,~1岁28例,~3岁8例。腹泻病程:<3日20例,~7日22例,~14日5例,~2个月8例,>2个月1例。按病程分类:急性腹泻47例(83.9%),迁延性腹泻8例,慢性腹泻1例。大便次数4~7次/日36例(64.2%),~10次/日18例(32.1%),>10次/日2例(3.7%)。大便性状以稀糊便为主27例(48.2%),水样便13例(23.2%),蛋花样便10例(17.9%),粘液便4例(7.1%),粘冻便2例(3.7%)。临床表现除腹泻外,发热18例(32.1%),呕吐20例(35.7%)。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示有白细胞和/或红细胞35例,其中WBC大于10只/HP 13例,大便培养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5例。

    作者:吴静;樊慧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内痔体会

    消痔灵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内痔或混合痔的内痔部分,对痔核有明显硬化萎缩作用,特别对内痔出血的止血效果显著,一般注射后24小时内即显效。笔者治疗千例内痔患者,体会如下。1 注射方法按照注射要求,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内痔,需分四步进行,即上自内痔以上的直肠上动脉区洞状静脉起始部,下至内痔的低部位,深达内痔区粘膜下层,浅为粘膜固有层,需在局麻或骶麻下进行。我们对住院病人按上述治疗,确可达萎缩内痔之目的,但对门诊病人该法似过于复杂。我们根据简便实用的原则,将消痔灵注射液与利多卡因配伍,在肛门镜下作直接注射,虽然内痔萎缩的程度逊于四步法,但同样能完善止血,部分混合痔也能内缩变小。

    作者:吴厚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近两年来对该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简述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2例,其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61~80岁,平均67.8岁,血压21.3~26.7/12~16kPa。病程3~20年。

    作者:胡红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莲必治”并用生物、化学疗法抑制体内肿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莲必治”(LBZ)并用生物、化学疗法对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制备实体瘤型S180瘤小鼠模型,以注射PBS溶液为对照,观察“莲必治”与生物、化学疗法并用对肿瘤生长抑制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组对肿瘤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其中以LBZ+LAK实验组抑瘤效果为佳。结论:莲必治并用生物、化学疗法对体内肿瘤生长抑制有显著增强效应。

    作者:孙振华;陈志琳;徐立春;王山喜;王树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肝损害临床观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Hyperthroidism,以下简称甲亢)并发肝损害临床上报道甚少,笔者于1995年1月~1998年8月对111例确诊的甲亢住院患者进行观察,发现15例有肝损害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7例,女8例,年龄24~61岁,平均44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乏力、上腹不适。恶心6例,呕吐1例,肝肿大7例。肝功能:ALT>45u/L 10例,>90u/L 5例。诊断标准 符合文献甲亢诊断标准,既往无肝炎史,近期无输血史,入院ALT>45u/L,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查阴性,无肝病史,无服用肝损害药物史。2 治疗与转归ALT<90u/L者,只治疗原发病;ALT>90u/L者,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每天加用强力宁注射液80ml静脉滴注。20天后复查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缓解。3 体 会甲亢所致肝损害的机理至今尚未阐明,其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主要为乏力、上腹不适,未见黄疸出现。肝功能主要表现为ALT升高。经治疗肝功能随着甲亢病情好转而改善,不需要特殊治疗。对肝损害较重者,适当护肝仍有必要。本文中5例肝功能损害比较重者,给予强力宁护肝,疗效也较好。今后在诊治甲亢过程中应注意肝功能检查,必要时给予护肝治疗。

    作者:徐忠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肝素超声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超声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4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住院病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病程分别为3.3±1.2天和3.6±1.5天。其中男性48例,女性34例,年龄为2个月~2岁,均有咳嗽、喘憋、气促、烦躁、发绀、三凹征、鼻扇等症状。两肺布满哮鸣音及湿性罗音,心率增快。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胸片见肺纹理增粗,散在点片状阴影或肺气肿。发热轻至中度。两组病情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叶剑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直肠癌21例临床误诊分析

    直肠癌是常见的下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率约占各种恶性肿瘤的9%左右。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2~3∶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20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有所见且预后较差,约2/3病人病变位于直肠壶腹部,80%直肠指诊可触及。临床表现随病情进展表现为排便不适、粘液血便、慢性腹泻、大便变形变细、甚至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由于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且无明显全身症状,误诊率较高,现将我院1995年3月~1998年3月收治的直肠癌误诊病例21例分析如下。

    作者:沈福兴;许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复方薄荷脑注射液对肛肠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我院肛肠科自1999年采用长效局麻止痛剂——复方薄荷脑注射液用于肛肠病术后切口镇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90例,治疗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4~72岁,平均40岁。病程7天~40年,平均12年。对照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年均39岁。病程3天~35年,平均10年。两组病种与术式见表1。

    作者:徐国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QT离散度的中西医浅述

    QT间期指心电图上Q波的起始点至T波终点之间的时距,包括心室肌的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但由于心室肌细胞除极时间非常短,仅1~2ms,故QT间期基本代表了心室肌复极的过程。QT离散度(QTd)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上各导联QT间期的差异,即代表了心室肌之间复极过程的差异性。Higham等[1]研究表明人体表同步12导联QTd与直接从心外膜记录的动作电位室性恢复时间离散度密切相关(r=0.84,P=0.001),在正常心室肌上冲动总是沿着房室束及左右束支、心肌传导细胞以一定顺序向心室肌扩散,复极时亦同,因此正常心室肌细胞间的除极复极即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极小,不影响整个心室肌的电活动的稳定性。当部分心室肌细胞病变时,此部分心肌细胞的除极复极过程受到影响,与周围正常心肌细胞间差异加大,导致电活动的不稳定,在心肌细胞间形成电折返或形成心室晚电位导致触发活动而易于发生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是致命性的恶性心律失常。

    作者:史凤磊;杨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便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通过对66例各种类型便秘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66例,男28例,女38例,年龄16~8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7天~50余年。长期滥用泻药38例,产后出现大便干结难解11例。患者表现大便干结如粟状,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或有排便不尽感,或无便意,大便数日不解。上述患者均经过粗纤维饮食、大量饮水、运动及麻仁丸、便塞停、果导等药物治疗收效不佳。直肠指检、排粪造影提示直肠前突伴粘膜松驰、脱垂30例,其中重度直肠前突8例,合并会阴下降等18例。结肠运输功能测定示结肠运输乏力32例,其中经纤维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扩张、蠕动减少甚至消失,粘膜黑变11例。中医辨证:①脾虚伴肾阴亏32例。患者用泻药日久,泻药用量逐渐增大至无效,大便干结或烂溏,数日不解,无便意。舌苔白腻,舌尖红。②肾阴不足11例。大便干结如粟状,想解不易解出,经饮食调理无效。舌质红,少苔。③气血双亏11例。经产妇产后出现大便干结,大便费力。舌苔淡白。④脾虚中气下陷12例。大便不成形,日解数次,伴不尽感,不通畅,或想解大便努挣后仍不能解出。舌质淡胖有齿痕。

    作者:陈斌;黄士明;孙国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复方螺旋藻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观察复方螺旋藻片(FST)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为对象,分别给予FST1.5g/kg、3g/kg灌胃治疗,连续14天后,分别检测相应免疫指标。结果:FST能显著对抗Cy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使小鼠白细胞水平、胸腺指数及脾指数明显回升,并能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同时FST还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含量。结论:FST对Cy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左绍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压氧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观察高压氧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高压氧的同时合用锡类散灌肠,对照组口服偶氮磺胺嘧啶,疗程均4周,比较纤维结肠镜下改变。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62.5%,P<0.01。结论:本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且有独到的针对性。

    作者:宋庆江;王韶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远期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MG),近期有效率达95%。但远期疗效如何,文献报告极少。1994~1996年间,我们对62例中药治疗的MG病人进行了远期疗效的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2例中男25例,女37例,年龄14~52岁。病程0.5~17年。根据受累部位和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三型:眼型21例,全身型36例,延髓型5例。伴胸腺增生或胸腺瘤5例。1.2 病例选择标准 ①经新斯的明及疲劳试验阳性。②未经治疗者或激素治疗停药3个月后复发者;已行放、化疗或胸腺摘除,处于肌无力危象者、伴有高血压者均不列入观察对象。③中药治疗总疗程至少1/2~1年,未坚持治疗者未列入;自中药治疗开始至少完成了2年随访,不足2年者未列入。

    作者:梁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散瘀膏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是骨伤科常见病,我院采用散瘀膏治疗该病12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平均年龄32岁;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34岁。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散瘀膏(组方:黄芩、黄柏、生大黄、玄明粉,按4∶4∶3∶1混合碾粉,用蜂蜜调制成膏)外敷,弹力绷带包扎。3天更换1次,15天为1疗程,早期无痛下开始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石膏托外固定或弹力绷带包扎,局部制动,3周后开始功能锻炼。

    作者:潘伟江;程晓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髋部手术后重用丹参注射液疗效观察

    我院在老年人髋部手术后重用丹参注射液,对减少术后创伤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46例,男66例,女80例,年龄均为60岁以上。手术分类: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6例,股骨头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1例,股骨颈骨折行双极型股骨头置换27例,其他内固定方法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γ髓内加锁钉或其他内固定方法37例。其中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67例中,男性26例,平均年龄65岁,女性41例,平均年龄67岁。

    作者:蒋唯强;童培建;马镇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威灵枳壳汤熏洗治疗炎性血栓性外痔54例

    炎性血栓性外痔是临床上常见病,笔者几年来运用威灵枳壳汤熏洗治疗炎性血栓性外痔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4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其中炎性外痔25例,血栓性外痔16例,炎性外痔伴内血栓形成8例,内痔嵌顿5例。2 治疗方法威灵仙80g,枳壳60g,先用水1000ml浸泡30分钟后,煮沸30分钟,乘热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降低后皮肤可入药液坐浴,时间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熏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疗程3~12天,平均7天。3 治疗结果54例中治愈34例(63%),好转17例(31%),无效3例(占5%),有效率94%。治疗期间未发现全身不适及肛周皮肤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林胜红;郝晓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