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震
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持续48小时以上或对常规治疗无效者.中医学认为,呃逆的病因包括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正气亏虚等.其病位在膈,病变的关键脏腑在胃,与肝、脾、肺、肾均有关.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论治主要责之于胃.笔者运用中医进行辨治,收效较佳.兹举两则医案如下.
作者:林海燕;陆传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索拉非尼(Nexavar)是近年来用于治疗肝癌的一种口服多激酶抑制剂.与传统化疗药物一样,索拉非尼抗肿瘤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不良反应.笔者运用健脾通络方预防治疗服用索拉非尼的肝癌患者,取效较好.
作者:袁春樱;史国军;张婷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慢性盆腔痛(CPP)是妇科常见的一组症候群,中医辨证以湿热下注型为常见,但亦有相当一部分人腹痛为冷痛或绞痛,属寒凝血瘀型.笔者采用经阴道痛点注射药物配合温经通络法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痛4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高学娟;段志芳;闫绍颖;尹艳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及艾灸联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在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在本院骨科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常规抗凝药物进行防治,观察组在低分子肝素注射液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予穴位按摩及艾灸治疗,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周内,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大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和艾灸结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能够有效预防TKA术后下肢DVT发生.
作者:陈晶;胡春华;李清平;朱文儿;祝海炳;黄小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本文通过观察补肾解毒汤对慢性肾衰患者的疗效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有效治疗慢性肾衰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门诊慢性肾衰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19~68岁,平均56.3 ± 5.1岁;病程2~10年,平均6.4±1.3年.
作者:许正利;林星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笔者采用参桂养心汤治疗阳虚水泛型心衰38例,观察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66例系2014年1月至2016年 1月本院收治的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55~81岁,平均69.8 ± 2.1岁.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55~80岁,平均68.9 ± 2.0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周杨;张赟华;马黄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笔者在临床上运用针刺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43例,疗效颇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来自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选取符合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86例,年龄小19岁,大65岁.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3例,男19例,女24例,病程1个月~4.5年;对照组43例,男17例,女26例,病程3个月~4.2年.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任萍萍;汤加利;邵淋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章勤教授系浙江何氏妇科流派传承人,主任中医师.章师从医三十载,勤求博取,对妇科疑难疾病见解独到.吾有幸视其辨证论治,现总结验案三则如下,以飨同道.1 月经稀发陈某某,女,21岁,未婚.2015年6月26日初诊.患者自14岁初潮起月经稀发,3~4个月方行,量偏少,色黯.前医疑多囊卵巢综合征,予以激素替代疗法调整月经周期,停药后月经更为稀发,甚者半年未行.现月经71天未行,形体丰满,四肢不温.脉沉细而滑,苔白,舌质黯.B超示内膜厚0.8cm,双侧卵巢有较多小卵泡.诊断为月经稀发,证属肾亏湿阻,治当温肾化痰调经.处方:丹参、熟地、当归、透骨草、马鞭草、益母草、皂角刺各15g,炒白芍、郁金、香附、泽兰、川芎各10g,生甘草、陈皮各5g,广木香、绿梅花各6g.7剂.2015年8月21日复诊,月经已行,去活血药,加黄芪、仙灵脾、菟丝子、柏子仁、炒白术、茯苓、仙茅各10g,荆芥6g,酌加紫石英、石菖蒲、巴戟天,加减服用4个月,B超可见优势卵泡,手足得温,月经按时来潮.
作者:张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本文研究祛风平喘汤对风痰闭阻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风痰闭阻型支气管哮喘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32~64岁,平均44.1±0.8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33~65岁,平均44.0±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明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范炳华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推拿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经验丰富.笔者有幸在跟师门诊过程中目睹范师以一种新颖的方式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斜颈的案例,且效果显著,现将范师治疗临床验案介绍如下.
作者:潘高之胤;周彩虹;范炳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笔者采用小儿推拿辨证施治结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腹泻6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来院就诊的小儿腹泻患者110例,其中6个月至1周岁36例,1周岁至1周岁半40例,1周岁半至2周岁34例;男性66例,女性44例;平均日腹泻4~6次;病程2至6天.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0例.两组间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边建玲;魏立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笔者采取针刺、艾灸、拔罐三联疗法治疗腰肌劳损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针灸理疗科就诊的腰肌劳损患者192例,男116例,女76例;年龄35~55岁,平均48.2岁;病程3个月~9年.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三联组各9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吴霞平;褚娟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笔者采用头孢呋辛联合康复新液雾化吸入的方法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6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1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8.0±1.5岁,病程28.5±4.1h;观察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7.9±1.8岁,病程29.3±3.4h.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俞秀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桂枝汤源于《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此方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传统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该方药用历史悠久,配伍严谨,疗效卓著,其主治并不局限于太阳中风之表证,而是能够用于治疗多脏腑、多病证之良剂.笔者临床常用本方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锴;刘秋海;邢燕如;张胜玲;唐慧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笔者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足浴治疗肝胆郁热型失眠症3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西医综合内科门诊和中医内科门诊收治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15~65岁.对照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6~6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吴春华;娄万爽;吴春娥;陈延波;方燕;姜伟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巴瑞特食管(BE)是指食管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BE食管患者有发展成不典型增生的危险,故BE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癌前状态.目前,现代医学治疗BE的方法主要有抑酸药物、外科手术及内镜下治疗,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禁忌症.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积极探寻治疗BE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中医药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近年来对该病运用自拟四逆启膈散加减治疗31例,获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陈小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文章针对胰腺癌晚期患者运用大剂量半枝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进行阐述.本文认为使用大剂量半枝莲联合沙利度胺对于胰腺癌晚期患者,不论是抗肿瘤效果还是改善患者生存状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半枝莲主要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抗癌之功效,大剂量使用后可抑制肿瘤的生长,使部分肿块缩小,同时也有一定的抗转移疗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半枝莲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临床上大剂量使用半枝莲造成的腹泻反应是医生不得不面对的,刘教授根据自己的经验利用沙利度胺便秘的副作用联合大剂量半枝莲,综合两者副作用,共奏抗癌之效.
作者:王振宇;钱祥;刘鲁明;张爱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浙江省名中医柴可群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药防治肿瘤工作三十载,对结、直肠癌的诊治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侍诊左右,特撷案如下,以飨同道.1 健脾益气,通利下焦,促直肠癌术后康复胡某某,女性,44岁.Ⅱ期,2014年5月行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中-低分化腺癌).2014年6月17日首诊.主症:大便次数频多,不成形,肛门异物感明显,尾骶部疼痛,NRS 2~3分,不能平卧与坐位.虚劳乏力,便次频多,溏结不调,舌淡、苔浊腻.中医诊断:大肠癌,气血亏虚,兼见湿浊之证.故以补气养血,利湿泄浊为治.处方:太子参、米仁、无花果各30g,白术、当归、芡实、半夏、黄柏、苍术、枳壳、佩兰各12g,延胡索、茯苓、藤梨根各15g,甘草3g.14剂.7月1日二诊,服药后自觉气力渐复,大便渐成形.前方加制大黄、郁李仁、丹参.8月5日三诊,服药后疼痛改善明显,能平卧及久坐,但排便不爽,便次频多.前方去制大黄、丹参,加山药、杏仁.11月29日四诊,服药后尾骶部疼痛症状改善,偶有排便困难,大便基本成形.前方去徐长卿,加肉桂、玉竹、神曲.后患者病情平稳,持续门诊随访治疗.
作者:杜瑀煊;柴可群;陈嘉斌;张袭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近些年来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5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两组108例患儿均来自近年本院中医儿科门诊.其中治疗组56例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为3~12岁,平均8岁4个月;病程短2个月,长5年,平均1.68年.对照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为4~13岁,平均9岁8个月;病程短3个月,长4.9年,平均1.85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缩短患者的预期寿命,增加其病残发生率,而且给患者本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与沉重的负担.目前除常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问世,而中医药对DPN的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经验,疗效确切,而作用机制却亟待阐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运脾和络方(专利申请号:ZL200710156412.4)可上调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髓鞘碱性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修复受损神经[1].此实验研究旨在通过探讨运脾和络方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细胞Caspase-3表达、血清GSH-PX、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机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欢;王东军;翁思颖;柴可夫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