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超;卢军;袁达
目的 探讨肾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的分布. 方法 选取行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肾脏切除术患者的肾动脉标本25例,同时留取7例尸检患者的双侧肾动脉,将其等分成肾动脉段,依次制作成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统计分析神经在肾动脉不同空间区域内的分布. 结果 制成258张切片,神经计数共3065条,98%的神经分布于肾动脉的外膜及其以外组织,手术标本中肾动脉腹侧、背侧、上面、下面分布的神经条数分别为(4.7±1.3)、(1.4±0.7)、(3.1±1.3)、(2.1±1.2)条,腹侧神经多于背侧(P=0.000),上面的神经多于下面(P=0.005),肾动脉中间部位的神经条数多于远端[(14.5±4.4)条和(8.3±3.0)条,P=0.000].尸检标本的肾动脉腹侧、背侧、上面、下面的神经条数分别为(5.4±1.4)、(1.5±0.7)、(3.1±0.8)、(2.8±1.0)条,腹侧的神经条数多于背侧(P=0.000),上面与下面的神经条数相似,肾动脉近、中、远端分布的神经条数为(11.2±4.4)、(17.6±4.4)、(8.5±2.2)条,肾动脉中间部位的神经条数多于近端和远端(P=0.000).左、右肾动脉周围分布的神经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手术标本=0.100、P尸检标本=0.916). 结论 数目较多的神经分布于肾动脉的外膜及其以外组织,肾动脉腹侧神经分布多,而背侧少.沿着肾动脉的走形,中间段神经分布相对较多,左、右肾动脉周围神经数目的分布无差异.
作者:谷军飞;马毓梅;任立新;王柱;柴文静;李建兴;赵清;霍红旭;张勇;崔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脑胶质瘤中微小RNA(miRNA,miR)-105的表达,探讨其对肿瘤细胞增殖、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收集不同病理级别的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脑胶质瘤及癌旁组织中miR-105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miR-105在脑胶质瘤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6.043±0.427与5.216±0.418,脑胶质瘤组织中miR-105的表达明显下调为癌旁组织中miR-105表达量的5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iR-105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且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P=0.001).CCK-8实验中miR-105 mimic 转染后细胞增殖速度较未处理组下降0.365±0.033(50.65%,P=0.002),抑制miR-105后,增殖速度较未处理组升高(2.434±0.030,54.76%,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 实验中,miR-105转染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 (P=0.009).结论 miR-105在脑胶质瘤中呈低水平表达,且与胶质瘤级别的升高呈负相关,还可以抑制脑胶质瘤的增殖、迁移等生物学行为.
作者:赵培超;冯轲昕;张智峰;刘献志;安吉洋;周金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周围局部应用西罗莫司对兔冠脉搭桥术后冠状动脉内膜过度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大耳白兔30只,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建模.任取一侧冠状动脉搭桥为干预组,外涂含0.3mg西罗莫司的Pluronic凝胶;另一侧为对照组,外涂空凝胶.4周后测冠状动脉内膜厚度、细胞的增殖指数及p27kip1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数.结果 干预组冠状动脉内膜厚度为(64.9±15.2)μ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2±15.4)μm(t=1.639,P=0.007).干预组增殖指数为30.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2±10.3(t=0.731,P=0.044).p27ki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西罗莫司干预组见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阳性着色,单个观察视野中的p27kip1阳性细胞数为(3.9±2.4)个.但正常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均未见阳性表达细胞(t=1.157,P=0.025).结论冠状动脉周围局部应用西罗莫司具有抑制兔移植冠状动脉内膜过度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与p27kip1的上调表达有关.
作者:王保才;葛振伟;程兆云;赵子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不同前列腺组织中斑点型锌指结构蛋白(SPOP)的表达,及其表达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正常前列腺组织(NP)12例、前列腺增生组织(BPH)12例、前列腺癌旁组织(PC)12例以及前列腺癌组织(PCa)46例.经常规处理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OP表达.结果 PCa组中SPOP表达28例(28/46), NP、PC组表达均为阳性;BPH组11例表达阳性(11/12);PCa组与NP组(P=0.009)、BPH组(P=0.043)及PC组(P=0.009)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leason评分≥8分组(2/11)与2~4分组(9/12, P=0.006)、5~7分组(17/23, P=0.002)比较,SPOP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11)与T1(6/7)期(P=0.040)、T3(4/11)与T2(14/16)期(P=0.006)、T4(4/12)与T1(6/7)期(P=0.027)、 T4(4/12)与T2(14/16)期(P=0.003)、T3+T4(8/23)与 T1+T2(20/23)期(P=0.0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OP表达阳性率在转移组(3/12)与非转移组(25/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PCa组织中SPOP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前列腺组织,并与PCa评分、分期明显相关.
作者:刘辉;侯俊清;赵振华;李铁强;杜信毅;赵小磊;徐卫波;常俊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有研究结果证实苯乙双胍还具有广泛地抗肿瘤作用[1],如能够抑制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细胞的生长.本研究旨在观察苯乙双胍对PC-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是否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唐帅;姜锡男;陈方敏;石家齐;钟思文;胡瑞洁;杨昊;陈绪龙;陈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重症肌无力(MG)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NMJ)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hRAB)的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以骨骼肌的无力和易疲劳性为主要特征,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2].
作者:李然;黄秀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16及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启动子在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中的甲基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实验组,25例)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25例)的血清游离DNA中p16及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实验组血清中的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52%(13/25),高于对照组的24%(6/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0,P=0.041);实验组血清中的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60%(15/25),高于对照组的32%(8/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5,P=0.047).p16及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吸烟史(x2=0.187,P=0.665;x2=0.109,P=0.741)、年龄(x2=0.000,P=0.991;x2=0.038,P=0.845)、性别(x2=0.746,P=0.382;x2=1.288,P=0.256)及肿瘤级别(P=1.000;P=1.000)无明显相关.结论 p16和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非浸润性膀胱癌关系密切.
作者:陈炳;姜应传;邬嘉波;吴海如;俞加法;张小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埃兹蛋白(Ezrin)在正常结肠黏膜、不同类型的结直肠腺瘤及结肠癌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内镜下切除的结肠腺瘤患者共80例,其中包括管状腺瘤3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0例和绒毛状腺瘤20例;以及外科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30例和癌旁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Ezr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 Ezrin蛋白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2.5%、86.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直肠管状腺瘤、混合型腺瘤、绒毛状腺瘤中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60.0%、70.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Ezrin mRNA 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绒毛状腺瘤、结直肠混合性腺瘤、结直肠管状腺瘤、正常结直肠黏膜中分别为16.466±3.233、9.778±0.820、5.966±0.571、3.043±1.053、0.688±0.351.SNK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任意两组间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628,P=0.017).结论 Ezrin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瘤的增殖、恶变明显相关.
作者:李洵;樊丽伟;张东姣;付晓霞;孟晓明;王爱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角蛋白7(CK7)和角蛋白20(CK20)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138例膀胱癌组织石蜡切片中Ki-67、CK7和CK20的表达,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Ki-67、CK7和CK20在膀胱癌组织中均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6%、88.4%和78.3%.Ki-67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分级(P=0.001)、分期(P=0.007)、肿瘤复发(P=0.044)和转移(P=0.037)显著相关;CK7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分级(P=0.002)、分期(P=0.043)、转移(P=0.012)、组织学分型(P=0.020)显著相关;CK20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P=0.001)、分级(P=0.012)、分期(P=0.021)、肿瘤大小(P=0.034)及肿瘤复发(P=0.035)显著相关.Spearman等级分析表明Ki-67与CK20之间(P=0.026)及CK20与CK7之间(P=0.010)呈正相关,而Ki-67与CK7之间无明显相关(P=0.319).Ki-67阳性及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0、21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K7阳性及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3、9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CK20阳性及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9、18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Ki-67及CK20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高而升高,CK7的表达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增高而降低,三者共同参与到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
作者:田向永;顾朝辉;贾占奎;段文静;李松超;王军;金志波;杨锦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合适的兔VX2胰腺癌模型以及佳的冷冻消融方法.方法 采用VX2肿瘤组织接种兔胰腺建立VX2胰腺癌模型.实验兔采用随机区组法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A:术中冷冻范围包括胰腺肿瘤和癌旁组织;治疗组B:术中冰球直径与肿瘤直径一致;治疗组C:术中冰球直径小于肿瘤直径;对照组:只行开腹手术.监测各组实验兔冷冻前后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和淀粉酶(AMY)水平变化以及记录生存期寻求佳冷冻消融方法.结果 成功建立兔VX2胰腺癌模型,造模成功后28d血清中NSE水平增加至(88.43±15.25)ng/ml.冷冻后1d治疗组A、B 和C中NSE分别增加至(27.31±4.28)、(23.64±6.82)和(19.49±2.49)ng/ml,术后3d均逐渐降低,术后7d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和治疗组A、B、C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40、52和35d,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和C的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治疗组B生存期显著长于其他组(P=0.040、0.030、0.010).结论 成功建立以NSE为肿瘤标志物的兔VX2胰腺癌模型,胰腺癌开腹冷冻消融法的佳选择为术中冰球直径与肿瘤直径一致.
作者:陶慧敏;刘桂凤;曾健滢;方刚;梁冰;周亮;牛立志;徐克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08年6月至2016年1月,我们采用创面薄化联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采用较深不愈合创面补植术治疗成人深Ⅱ度烧伤创面26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平均年龄38岁.致伤原因包括火焰烧伤18例,热液烫伤6例,电弧烧伤2例.
作者:王端祥;李华强;张青;曹建伟;王付勇;韩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223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控.方法 将miR-223模拟物和抑制物转染胰腺癌PANC-1和miaPaCa-2细胞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miR-223的表达情况;噻唑蓝(MTT)法检测miR-223对细胞增殖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miR-223在胰腺癌PANC-1和miaPaCa-2细胞中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细胞(8.21±0.83、11.22±0.72,tPANC-1=14.886,P=0.000;tmiaPaCa-2=24.025,P=0.000);转染miR-223模拟物后,胰腺癌PANC-1和miaPaCa-2细胞内miR-223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8.18±0.82、10.51±0.79,tPANC-1=15.221,P=0.001;tmiaPaCa-2=20.765,P=0.001);MTT和Transell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23能明显促进PANC-1和miaPaCa-2细胞的增殖(1.43±0.07比0.49±0.08,t=15.715,P=0.000;1.55±0.07比0.63±0.05,t=19.283,P=0.000)和迁移[(164.20±8.45)个比(73.50±4.50)个,t=16.419,P=0.000;(133.45±7.75)个比(56.40±6.25)个,t=13.401,P=0.000];敲低miR-223表达后,胰腺癌PANC-1和miaPaCa-2细胞的增殖比例明显降低(0.73±0.06比1.04±0.05,t=6.754,P=0.000;0.77±0.04比1.13±0.08,t=7.321,P=0.000),同时迁移速度明显减慢[(35.30±3.36)个比(72.60±4.10)个,t=16.419,P=0.000;(32.50±2.75)个比(57.40±3.35)个,t=9.953,P=0.000].结论 miR-223具有促进胰腺癌PANC-1和miaPaCa-2细胞株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作者:黄成;熊龙辉;许毓敏;胡钶;马广念;陈新斌;刘大威;贺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O-1)抑制乙醇对成骨细胞损伤的作用,探讨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在其保护作用中的意义.方法 提取并培养人成骨细胞,Lipofectamine 2000质粒转染HO-1,乙醇作用24h,Western bolt检测细胞中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量,同时应用酶标仪检测成骨细胞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 阳性对照组中MPO和GSH-Px酶的活性分别为(54.17±20.61)mU/mg 蛋白和(7.94±2.42)U/mg蛋白,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HO-1组细胞中MPO和GSH-Px酶的活性(P=0.023、0.012);HO-1组细胞中MPO和GSH-Px酶的活性分别为(286.54±13.82)mU/mg蛋白和(38.59±5.30)U/mg蛋白,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中MPO和GSH-Px酶的活性(P=0.000、0.000).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细胞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7±0.08和0.81±0.05)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分别为0.62±0.11和1.26±0.20,P=0.016、0.003);HO-1组细胞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分别为0.94±0.10和2.43±0.13,P=0.000、0.000).结论 转染HO-1抑制乙醇诱导成骨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与其对细胞中Nrf-2/ARE信号通路的保护有关,其能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激活并增强成骨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乙醇对成骨细胞的损伤.
作者:李杰;张丰泉;陈光;于博凡;杜振宁;蔡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行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有神经损伤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前外侧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T11~L2)爆裂骨折伴有神经症状的患者22例.根据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百分比(%)、椎管占位率(%).根据临床表现,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S)脊髓损伤水平评分,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结果 22例均获得(18.0±7.2)个月随访,Cobb角:术前(20.532±4.045)°、术后(5.936±1.081)°、末次随访(6.564±0.984)°,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22,P=0.000),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t=16.134,P=0.000),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4,P=0.081);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术前(51.182±7.670)%、术后(91.773±2.308)%、末次随访(90.545±4.284)%,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09,P=0.000),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90,P=0.000),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8,P=0.141);椎管占位率:术前(34.818±5.142)%、术后(3.155±0.578)%、末次随访(3.300±0.478)%,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6,P=0.000),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04,P=0.000),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0,P=0.134).ASIS评分比较上2例完全性损伤患者无提高,12例患者获得1级提高,8例患者获得2级提高.JOA评分改善率上术后优良患者14例,末次随访优良患者19例,末次随访优良率(86.363%)与术后优良率(63.645%)比较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前外侧入路进行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神经症状的胸腰段爆裂骨折能有效纠正后凸畸形,恢复并维持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减压充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生活质量提高,可作为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症状的有效手术方式.
作者:张官锋;侯庆先;杨文玖;刘成;王志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小鼠来源的MC3T3-E1细胞株作为成骨细胞前体细胞,采用终质量浓度为0、10-4、10-5、10-6、10-7、10-8mol/L的淫羊藿苷进行药物干预培养,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生长密度;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成骨细胞ALP活性,评价成骨细胞早期分化能力;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数量,评估成骨细胞矿化能力.结果 MTT结果显示,浓度为0、10-4、10-5、10-6、10-7、10-8mol/L的淫羊藿苷各组的吸光值分别为0.54±0.04、0.28±0.01、0.40±0.02、0.67±0.03、0.58±0.01、0.55±0.03,10-6mol/L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成骨细胞呈典型的梭形、三角形、多角形等不规则形态分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浓度为10-6mol/L组的细胞数量多,细胞分布密度大;浓度为10-4mol/L组整个视野下很难找到伸展开的成骨细胞.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浓度为 0、10-4、10-5、10-6、10-7、10-8mol/L各组的ALP表达量分别是(1.75±0.11)、(0.85±0.35)、(1.50±0.21)、(2.80±0.12)、(2.10±0.36)、(1.80±0.23)U/g prot,10-6mol/L组中的成骨细胞ALP活性表达量高(P=0.001),10-4mol/L组表达量低(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mol/L组的ALP活性略高于空白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292).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0-6mol/L的淫羊藿苷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矿化,有大量钙结节形成并积聚成团;10-4mol/L的淫羊藿苷组几乎未发现钙结节形成.结论 一定浓度的淫羊藿苷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
作者:姜文涛;梅伟;王庆德;张振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腔注射水合氯醛及气管插管吸入乙醚的方式进行麻醉,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黄胆酸钠的方法建立大鼠SAP模型,观察两组大鼠的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及苏醒时间的差异,比较两组大鼠麻醉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 腹腔注射组与乙醚吸入组比较,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及苏醒时间均较长[(170±9)s,(164±7)min,(143±8)min;(9±2)s,(24±4)min,(2±1)min];血液pH值、氧分压(PO2)、呼吸频率均较低,而二氧化碳分压(PCO2)较高[pH:(7.29±0.04),PO2:(129.9±7.2)mmHg(1mmHg=0.133kPa),呼吸频率:(68±4)次/分,PCO2:(59.4±3.1)mmHg;pH:(7.52±0.04),PO2:(231.3±8.3)mmHg,呼吸频率:(81±3)次/分,PCO2:(34.3±2.5)mmHg].结论 建立大鼠SAP模型时,采用吸入麻醉的方法对大鼠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较小,可优先选择.
作者:朱洁芳;王智勇;王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关键基因的突变,也需要表观遗传修饰的共同作用.表观遗传修饰影响了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耐药等多种分子生物学行为.本文结合目前文献,拟对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的调控和染色质重塑等表观遗传修饰在胰腺癌发生机制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杜冲;田孝东;杨尹默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丹参对高浓度铁离子环境下的MC3T3-E1小鼠前成骨细胞的凋亡、成骨分化、矿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培养基中加入200μmol/L的枸橼酸铁铵(FAC)模拟铁过载(F组),然后以75~300mg/L浓度梯度的丹参加入高铁培养液中(DF1、DF2、DF3组);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钙结节生成;流式细胞术检查细胞凋亡率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各组成骨相关基因骨钙素(BGP)、Runt相关基因2(Runx2)、Ⅰ型胶原α链(COL1A)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p38(p-p38)表达.结果 茜素红染色结果提示DF2组的钙结节生成率明显大于F组;在高铁培养环境中加了不同浓度丹参(DF1、DF2、DF3组)的细胞凋亡率小于高铁组(F组)[(2.68±0.60)%、(2.21±0.49)%、(1.35±0.11)%比(8.34±0.31)%,F=145.160,P=0.000];经过FQ-PCR检测,在高铁环境中加了不同浓度丹参组的BGP、Runx2、COL1A mRNA表达量均比高铁组明显增加(1.95±0.04、2.08±0.17、2.78±0.10比0.78±0.08;0.64±0.02、0.75±0.02、0.83±0.03比0.58±0.02;0.39±0.02、0.74±0.02、0.94±0.02比 0.35±0.03);p-p38蛋白的表达量高铁组低于高铁加丹参组(0.42±0.03 比0.30±0.01,F=126.370,P=0.000).结论 丹参能拮抗高浓度铁离子环境对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矿化的抑制作用,并且减少细胞凋亡,其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丹参抑制了p38信号通路的激活.
作者:张晓;王啸;顾伯林;周湘明;杨帆;徐又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纳米捕获探针体系检测血浆中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突变的方法,并探讨K-ra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胰腺癌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抽提各血浆标本DNA,应用特异性纳米捕获探针检测K-ras基因12、13位点密码子突变,结合临床资料,分析K-ras基因点突变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72例胰腺癌患者血浆DNA浓度为20~200ng/μl,33例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循环阈值(Ct)为21.71~35.61,其中12位点30例,13位点3例,K-ras基因突变率为45.8%(33/72);其中37例相对早期胰腺癌(Ⅰ+Ⅱ期)的K-ras基因突变10例,突变率为27.0%(10/37),而35例中晚期胰腺癌(Ⅲ+Ⅳ期)的K-ras基因突变23例,突变率为65.7%(23/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43,P=0.001),提示K-ras基因点突变与肿瘤分期相关;72例胰腺癌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个月至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7个月,通过随访分析K-ras基因突变者1年生存率为42.6%,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1年生存率为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5,P=0.017).结论 采用纳米捕获探针体系能够快速痕量检测血浆中K-ras基因突变,其与胰腺癌的分期、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王晓光;倪全法;陈飞;亓立峰;钟征翔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O)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EPCs,并使用双荧光染色的方法进行鉴定.将大鼠骨髓EPCs置于含0、1、10、50、100、200μmol/L PIO的培养基中培养,检测EPCs的血管新生.将培养 7d 的EPCs随机分5组:对照组加含二甲基亚砜的培养液;PIO组加入 50μmol/L PIO;PPARγ拮抗剂组加入 50μmol/L PIO及 10μmol/L PPARγ拮抗剂GW9662;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阻滞剂组加入 50μmol/L PIO及 50μmol/L PI3K/Akt通道阻滞剂Wortmannin;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阻滞剂组加入50μmol/L PIO及20μmol/L ERK通道阻滞剂 PD98059,检测EPCs的血管新生.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见培养前4d细胞增殖不明显,第5~10天迅速增殖,并可见细胞集落及线状结构形成,第10天可达 80%融合.培养第7天的EPCs具有吞噬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1的功能.10~200μmol/L的PIO均可明显促进EPCs的血管新生,以50μmol/L PIO的作用明显.进一步阻断相关信号通路发现,Wortmannin和GW9662可明显拮抗PIO的促细胞血管新生作用,而PD98059对PIO的作用无影响.说明PIO促进大鼠骨髓EPCs血管新生的作用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结论 PIO可促进EPCs的血管形成能力,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
作者:范磊;李庆峰;刘涛;杨俊朋;吕丽芳;任琢琢;虎子颖;张会峰;刘鸿志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