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面薄化联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成人深Ⅱ度烧伤

王端祥;李华强;张青;曹建伟;王付勇;韩冬

关键词:
摘要:2008年6月至2016年1月,我们采用创面薄化联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采用较深不愈合创面补植术治疗成人深Ⅱ度烧伤创面26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平均年龄38岁.致伤原因包括火焰烧伤18例,热液烫伤6例,电弧烧伤2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胰腺癌实验研究现状和进展

    胰腺癌是死亡率极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困扰着国民健康.几十年来,虽然手术技巧和安全性明显提高,但是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胰腺癌诊治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实验研究,从而使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终使患者受益.本文分别从分子和细胞两个层面,对近年来胰腺癌实验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郭俊超;卢军;袁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肝脏自然杀伤细胞对梗阻性黄疸小鼠模型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肝脏自然杀伤(NK)细胞对梗阻性黄疸小鼠模型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A组:手术+聚肌胞苷酸(Poly I∶C)组;B组:手术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C组:假手术+Poly I∶C组;D组:假手术+PBS组,每组20只.手术组行胆总管双重结扎术构建梗阻性黄疸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胆总管.A组、C组每48h腹腔注射1次Poly I∶C,B组、D组注射等量PBS,于第14天处死小鼠,比较各组小鼠血清肝功能指标变化,对肝脏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三染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染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肝脏组织NK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NK1.1、α-SMA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手术组血清肝功能指标高于假手术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A组[(829.78±79.33)、(752.00±67.90)U/L]较B组[(508.69±102.46)、(486.20±126.80)U/L]升高(P=0.032,P=0.030);肝脏组织HE染色、Masson三染色结果表明,A组肝纤维化程度较B组重,α-SMA免疫染色结果根据阳性细胞数及阳性强度评分A组(+++)、B组(++)、C组(+)、D组(+);NK1.1、α-SM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手术组(A组:181.79±13.68、239.67±12.09、12.39±0.87;B组:168.69±12.90、179.96±20.95、7.44±0.66)高于假手术组(C组:91.86±5.95、1.21±0.31、1.51±0.03),NK1.1 mRNA表达量均较D组升高(P=0.029,P=0.031,P=0.027).结论 Poly I∶C 诱导肝脏NK细胞活化并肝内聚集,加重了梗阻性黄疸小鼠模型肝纤维化,梗阻性黄疸减弱了肝脏NK细胞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刘传江;周文婧;许先玲;秦涛;陈琳;付强;胡明星;王玉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双锥面螺旋臼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晚期需要全髋关节置换(THA)来恢复髋关节功能,Crowe Ⅱ、Ⅲ及Ⅳ型存在不同程度的髋臼缺损及肢体缩短等特点,治疗上存在诸多难点.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9例患者,男13例,女16例,Crowe 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9例.2.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切一长10~12cm皮肤切口,暴露股骨颈并截骨,清理磨挫髋臼及股骨端扩髓,安装合适假体,髋臼缺损处植骨.

    作者:赵良军;劳山;赵劲民;薄占东;花奇凯;罗高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同麻醉方法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腔注射水合氯醛及气管插管吸入乙醚的方式进行麻醉,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黄胆酸钠的方法建立大鼠SAP模型,观察两组大鼠的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及苏醒时间的差异,比较两组大鼠麻醉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 腹腔注射组与乙醚吸入组比较,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及苏醒时间均较长[(170±9)s,(164±7)min,(143±8)min;(9±2)s,(24±4)min,(2±1)min];血液pH值、氧分压(PO2)、呼吸频率均较低,而二氧化碳分压(PCO2)较高[pH:(7.29±0.04),PO2:(129.9±7.2)mmHg(1mmHg=0.133kPa),呼吸频率:(68±4)次/分,PCO2:(59.4±3.1)mmHg;pH:(7.52±0.04),PO2:(231.3±8.3)mmHg,呼吸频率:(81±3)次/分,PCO2:(34.3±2.5)mmHg].结论 建立大鼠SAP模型时,采用吸入麻醉的方法对大鼠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较小,可优先选择.

    作者:朱洁芳;王智勇;王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具有胃癌遗传风险的关键长链非编码RNA筛选及验证

    目的 筛选胃癌遗传风险关键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进行筛选和验证.方法 选择直系3代亲属患有胃癌的5对胃癌组及其配对正常组织,采用Agilent Array平台行lncRNA芯片检测lncRNA表达水平,筛选具有胃癌遗传风险的异常表达的lncRNA.为了验证芯片可靠性,随机选取4个异常表达的lncRNAs,对72对胃癌及其配对正常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 与正常组织比较,将胃癌组织中表达变化2倍以上者确定为差异表达者,其中1300个lncRNAs 表达上调和1807个lncRNAs表达下调.将胃癌组织中表达变化10倍以上者确定为差异表达者,其中55个lncRNAs 表达上调和372个lncRNAs下调.随机选择3个上调的lncRNA(H19、HOTAIRM1和HCG18)和1个下调lncRNA(LNC00261),采用RT-PCR检测72对胃癌及其配对正常组织.RT-PCR检测与芯片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9:t=1.332,P=0.314;HOTAIRM1:t=0.913,P=0.458;HCG18:t=1.517,P=0.269;LINC00261:t=0.176,P=0.876).结论 lncRNAs在具有胃癌遗传风险的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

    作者:范钰;金鑫;蒋孟林;陶曙;郎亚昆;邹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转录因子T-bet在射频消融激活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T-bet在射频消融(RFA) 激发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C57BL/6小鼠B16黑色素瘤双侧背部移植瘤模型,当肿瘤体积达500mm3时对右侧肿瘤进行RFA治疗,3d后流式细胞术分析左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以及T-bet 在T细胞与自然杀伤(NK)细胞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细胞因子的信使核糖核苷酸(mRNA)表达水平;建立敲T-bet基因(T-bet-/-)小鼠RFA治疗模型,分析左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记录小鼠左侧肿瘤生长曲线与小鼠生存时间.结果 RFA治疗能抑制对侧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时间,两组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9.0±1.4)d]与[(21.0±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小鼠左侧肿瘤浸润CD45+、CD3+、CD4+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CD8+、NK(NK1.1+)细胞计数(106个/g肿瘤)分别为1.40±0.32、0.46±0.08、0.14±0.11、0.20±0.03与0.05±0.02,消融组分别6.22±0.80、2.06±0.11、0.53±0.20、0.68±0.10与0.17±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调节性T细胞(Treg:CD4+FoxP3+)计数分别0.06±0.01与0.07±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消融组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的mRNA表达水平相对于对照组分别为6.50±0.51、5.02±0.48与4.12±0.3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左侧肿瘤浸润CD4+T、CD8+T、NK细胞中T-bet表达率分别为(22.30±0.60)%、(28.40±2.20)%与(9.10±0.20)%,消融组分别(42.60±3.10)%、(48.30±2.50)%与(19.10±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bet-/-小鼠模型中,RFA治疗组与对照组小鼠生存时间分别(21.00±1.20)d与(21.00±0.5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1).对照组左侧肿瘤CD45+、CD3+、CD4+FoxP3-、CD4+FoxP3+、CD8+与NK1.1+细胞计数(106个/g肿瘤)分别为1.46±0.59、0.43±0.04、0.20±0.03、0.09±0.01、0.15±0.03与0.04±0.02,消融组分别1.55±0.21、0.45±0.10、0.22±0.04、0.11±0.01、0.13±0.09与0.04±0.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4、0.982、0.800、0.987、0.462、0.278).结论 转录因子T-bet在RFA治疗激发的Th1型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孙明芬;石亮荣;戴夕超;陈陆俊;徐斌;朱一蓓;蒋敬庭;吴昌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1通过低氧诱导因子-1α调控破骨细胞分泌和骨吸收

    目的 探讨人破骨细胞中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1(PTPN11)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不同年龄组健康志愿者(青年组28例:20~45岁;中年组33例:46~60岁;老年组31例:61~80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成破骨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组、Adv-PTPN11转染组.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PTPN1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mRNA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TPN11、HIF-1α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白细胞介素(IL)-6、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B细胞激活因子(BAFF)分泌量,同时检测骨吸收.结果 与青年组(mRNA:4.468±1.441,蛋白:1.000±0.055)和中年组(mRNA:4.673±1.469,蛋白:1.021±0.076)比较,老年组破骨细胞中PTPN11 mRNA(7.510±1.941)和蛋白(1.556±0.123)表达明显上升.破骨细胞转染Adv-PTPN11后24、48、72h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v-PTPN11转染组HIF-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Adv-PTPN11转染组SDF-1[(94.2±10.3)ng/ml]、IL-6[(25.1±3.2)ng/ml]、MIP-1α[(31.2±3.9)ng/ml]、BAFF[(39.8±3.7)ng/ml]表达量增高,同时骨陷窝数量和面积也增加.HIF-1α抑制剂YC-1处理则抑制破骨细胞中SDF-1[(73.8±7.5)ng/ml]、IL-6[(17.9±2.5)ng/ml]、MIP-1α[(19.8±1.6)ng/ml]、BAFF[(23.5±2.7)ng/ml]表达及骨吸收.结论 PTPN11可通过HIF-1α影响破骨细胞细胞因子表达和骨吸收.

    作者:刘鸣;王丹;潘军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胰岛素对食管鳞癌离体细胞的化疗增敏作用

    本研究旨在食管鳞癌离体细胞中验证胰岛素的化疗增敏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及处理:10例标本取自于我科行手术且术前未行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机械法剪碎结合胰酶消化法获取原代肿瘤细胞.2.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胰岛素及顺铂分别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浓度IC10和 IC30,以及胰岛素在顺铂对肿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李峰;杨洋;吴恺;赵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肾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的显微解剖

    目的 探讨肾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的分布. 方法 选取行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肾脏切除术患者的肾动脉标本25例,同时留取7例尸检患者的双侧肾动脉,将其等分成肾动脉段,依次制作成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统计分析神经在肾动脉不同空间区域内的分布. 结果 制成258张切片,神经计数共3065条,98%的神经分布于肾动脉的外膜及其以外组织,手术标本中肾动脉腹侧、背侧、上面、下面分布的神经条数分别为(4.7±1.3)、(1.4±0.7)、(3.1±1.3)、(2.1±1.2)条,腹侧神经多于背侧(P=0.000),上面的神经多于下面(P=0.005),肾动脉中间部位的神经条数多于远端[(14.5±4.4)条和(8.3±3.0)条,P=0.000].尸检标本的肾动脉腹侧、背侧、上面、下面的神经条数分别为(5.4±1.4)、(1.5±0.7)、(3.1±0.8)、(2.8±1.0)条,腹侧的神经条数多于背侧(P=0.000),上面与下面的神经条数相似,肾动脉近、中、远端分布的神经条数为(11.2±4.4)、(17.6±4.4)、(8.5±2.2)条,肾动脉中间部位的神经条数多于近端和远端(P=0.000).左、右肾动脉周围分布的神经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手术标本=0.100、P尸检标本=0.916). 结论 数目较多的神经分布于肾动脉的外膜及其以外组织,肾动脉腹侧神经分布多,而背侧少.沿着肾动脉的走形,中间段神经分布相对较多,左、右肾动脉周围神经数目的分布无差异.

    作者:谷军飞;马毓梅;任立新;王柱;柴文静;李建兴;赵清;霍红旭;张勇;崔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芍药苷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核因子-κ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芍药苷对大鼠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SAP组、假手术组和芍药苷组,每组26只.建立大鼠SAP模型,分别于建模后6、12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Y)、相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肺组织NF-κB的mRNA表达水平,并比较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值变化及胰腺、肺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SAP组和芍药苷组术后6h大鼠血AMY[(4267±1459)、(2681±822)比(1482±5240)U/L]、肺MPO[(5.47±1.28)、(4.39±0.57)比(2.17±0.37)U/g]、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值(5.13±0.62、4.54±0.34比4.41±0.21),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且术后12h差异更加明显.建模后12h胰腺组织病理评分[(7.44±1.57)比(11.30±2.27)分,P=0.021]、肺组织病理评分[(0.83±0.82)比(1.47±1.31)分,P=0.029]、血清TNF-α[(83.44±15.28)比(120.05±25.88)ng/L,P=0.042],IL-1β[(46.33±10.03)比(84.75±17.83)ng/L,P=0.036],IL-6[(72.77±18.51)比(92.81±19.92)ng/L,P=0.046]蛋白表达水平及NF-κB mRNA芍药苷组显著低于SAP组(P=0.002).结论 芍药苷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降低相关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的释放,从而达到对SAP合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丁月超;马超;余伟;王谦;蒙博;韩风;黄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岛状颞浅筋膜瓣移植预构颈部扩张轴型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畸形

    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我们采用岛状颞浅筋膜瓣移植预构颈部扩张轴型血管皮瓣,修复面部烧伤大面积瘢痕切除后的缺损并重建面部轮廓,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6例面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0.8岁.病因包括火焰烧伤10例,化学烧伤2例,热液烫伤2例.其中12例瘢痕位于一侧面部累及2个以上美学分区(左5例,右7例),4例累及全面部.

    作者:王付勇;李华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的研究

    目的 探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血清蛋白的异常表达并构建其诊断模型.方法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联合弱阳离子磁珠技术对48例前列腺癌患者(含去势敏感组、去势抵抗组)及21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多肽组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共筛选出28个具有明显差异的多肽组份,以此构建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干预后的多肽指纹图谱,其中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报准确率高(训练集预报率-100%,预报集预报率-100%).结论 以28个多肽组份构建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多肽指纹图谱,有助于诊断该疾病的临床转归.

    作者:王道元;李宝辉;邹永强;闫书贤;高燕华;刘珂;董兴宝;陈永红;杨铁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患者心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对内质网应激(ERS)的影响以及不停跳心脏手术能否减轻ERS诱导的心肌炎性反应,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的风湿性心脏病4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不停跳组)和心脏停跳组(停跳组)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CPB)开始和CPB结束时取两组病例右心耳组织标本,检测标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核因子-κB(NF-κB)p65 mRNA表达及蛋白相对含量.结果 两组组病例在CPB开始时GRP78、NF-κBp65 mRNA表达及蛋白相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0.383;P=0.760、0.736);CPB结束时,对照组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为2.31±0.44、0.096±0.024,实验组为1.56±0.29、0.061±0.021,对照组NF-κBp65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为2.89±0.93、0.129±0.034,实验组为1.73±0.48、0.085±0.025,和CPB开始比较,两组GRP78、NF-κBp65 mRNA表达及蛋白量均明显升高(P=0.000,0.001;P=0.000,0.003;P=0.000,0.000;P=0.000,0.001),但不停跳组升高幅度较小(P=0.001,0.002;P=0.001,0.001).结论 心内直视手术能激活ERS,诱发心肌局部炎性反应;不停跳心脏手术能减轻ERS,减轻心肌的炎性反应.

    作者:谢晓勇;郑宝石;何巍;罗程;黎玉贵;冯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微管不稳定蛋白和CD133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和CD133的表达及其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2例骨软骨瘤患者和70例骨肉瘤患者手术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athmin和CD133在组织中表达水平.结果 Stathmin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64.29%比13.64%;x2=17.210, P=0.000),Stathmin表达水平与骨肉瘤Eneeking分期、软组织浸润、肺转移明显相关(x2=5.233, P=0.022;x2=5.223, P=0.022;x2=4.183,P=0.041);CD133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57.14%比22.73%;x2=7.934,P=0.005),CD133表达水平均与骨肉瘤Eneeking分期、肺转移明显相关(x2=5.973,P=0.015;x2=5.647,P=0.018).结论 Stathmin和CD133可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洪峰;袁高乐;张辉洁;刘康;成少昂;彭晓霞;顾智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细胞核增殖抗原、角蛋白7和角蛋白20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角蛋白7(CK7)和角蛋白20(CK20)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138例膀胱癌组织石蜡切片中Ki-67、CK7和CK20的表达,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Ki-67、CK7和CK20在膀胱癌组织中均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6%、88.4%和78.3%.Ki-67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分级(P=0.001)、分期(P=0.007)、肿瘤复发(P=0.044)和转移(P=0.037)显著相关;CK7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分级(P=0.002)、分期(P=0.043)、转移(P=0.012)、组织学分型(P=0.020)显著相关;CK20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P=0.001)、分级(P=0.012)、分期(P=0.021)、肿瘤大小(P=0.034)及肿瘤复发(P=0.035)显著相关.Spearman等级分析表明Ki-67与CK20之间(P=0.026)及CK20与CK7之间(P=0.010)呈正相关,而Ki-67与CK7之间无明显相关(P=0.319).Ki-67阳性及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0、21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K7阳性及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3、9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CK20阳性及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9、18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Ki-67及CK20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高而升高,CK7的表达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增高而降低,三者共同参与到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

    作者:田向永;顾朝辉;贾占奎;段文静;李松超;王军;金志波;杨锦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埃兹蛋白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埃兹蛋白(Ezrin)在正常结肠黏膜、不同类型的结直肠腺瘤及结肠癌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内镜下切除的结肠腺瘤患者共80例,其中包括管状腺瘤3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0例和绒毛状腺瘤20例;以及外科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30例和癌旁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Ezr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 Ezrin蛋白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2.5%、86.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直肠管状腺瘤、混合型腺瘤、绒毛状腺瘤中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60.0%、70.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Ezrin mRNA 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绒毛状腺瘤、结直肠混合性腺瘤、结直肠管状腺瘤、正常结直肠黏膜中分别为16.466±3.233、9.778±0.820、5.966±0.571、3.043±1.053、0.688±0.351.SNK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任意两组间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628,P=0.017).结论 Ezrin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瘤的增殖、恶变明显相关.

    作者:李洵;樊丽伟;张东姣;付晓霞;孟晓明;王爱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纳米探针检测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突变与胰腺癌分期及预后的研究

    目的 建立纳米捕获探针体系检测血浆中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突变的方法,并探讨K-ra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胰腺癌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抽提各血浆标本DNA,应用特异性纳米捕获探针检测K-ras基因12、13位点密码子突变,结合临床资料,分析K-ras基因点突变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72例胰腺癌患者血浆DNA浓度为20~200ng/μl,33例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循环阈值(Ct)为21.71~35.61,其中12位点30例,13位点3例,K-ras基因突变率为45.8%(33/72);其中37例相对早期胰腺癌(Ⅰ+Ⅱ期)的K-ras基因突变10例,突变率为27.0%(10/37),而35例中晚期胰腺癌(Ⅲ+Ⅳ期)的K-ras基因突变23例,突变率为65.7%(23/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43,P=0.001),提示K-ras基因点突变与肿瘤分期相关;72例胰腺癌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个月至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7个月,通过随访分析K-ras基因突变者1年生存率为42.6%,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1年生存率为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5,P=0.017).结论 采用纳米捕获探针体系能够快速痕量检测血浆中K-ras基因突变,其与胰腺癌的分期、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王晓光;倪全法;陈飞;亓立峰;钟征翔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Kai1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

    目的 观察Kai1基因在由结直肠息肉进展至结直肠癌,以及结肠癌侵袭转移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ai1在4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80例结直肠腺瘤、40例结直肠癌(伴淋巴结转移者25例;不伴淋巴结转移者15例)中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探讨Kai1 mRNA的表达变化;并与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Kai1在结直肠癌的蛋白表达阳性18例(45.00%),明显低于结直肠腺瘤组(73例,91.25%)及正常肠黏膜组(40例,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FQ-PCR结果显示Kai1 mRNA在结直肠癌、结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表达依次增高,分别为2.038±0.933、9.983±4.337、12.260±2.182 (F=11.960,P=0.015).Kai1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1).结论 Kai1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

    作者:赵玉红;王爱民;耿焱;张东娇;陈健;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周围应用西罗莫司抑制兔冠脉搭桥术后冠状动脉内膜过度增殖的研究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周围局部应用西罗莫司对兔冠脉搭桥术后冠状动脉内膜过度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大耳白兔30只,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建模.任取一侧冠状动脉搭桥为干预组,外涂含0.3mg西罗莫司的Pluronic凝胶;另一侧为对照组,外涂空凝胶.4周后测冠状动脉内膜厚度、细胞的增殖指数及p27kip1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数.结果 干预组冠状动脉内膜厚度为(64.9±15.2)μ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2±15.4)μm(t=1.639,P=0.007).干预组增殖指数为30.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2±10.3(t=0.731,P=0.044).p27ki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西罗莫司干预组见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阳性着色,单个观察视野中的p27kip1阳性细胞数为(3.9±2.4)个.但正常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均未见阳性表达细胞(t=1.157,P=0.025).结论冠状动脉周围局部应用西罗莫司具有抑制兔移植冠状动脉内膜过度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与p27kip1的上调表达有关.

    作者:王保才;葛振伟;程兆云;赵子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罗格列酮抑制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目的 观察胰腺癌细胞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第10 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基质金属蛋白-9(MMP-9)信号通路,以及基因PTEN和MMP-9 的变化,探讨罗格列酮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 培养人胰腺导管上皮癌细胞(PANC-1),经40μmol/L 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和10μmol/L抑制剂GW9662 处理24h后,用细胞的活力测定[四唑氮化合物(MTS)法]测胰腺癌细胞活力,用伤口愈合实验和基质胶(Matrige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PTEN 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 罗格列酮对PANC-1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增加(2.51±0.05)倍PTEN mRNA,减少(0.39±0.02)倍MMP-9 mRNA;而GW9662无此作用.结论 胰腺癌细胞可能存在PPARγ/PTEN/MMP-9信号通路,通过上调PTEN和下调MMP-9的表达,来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王闯;周晓华;曾宪成;黄延年;薛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