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昀;赵博;吴洋;侯家保;夏中元
目的 观察红景天苷在骨折愈合的作用,探讨其在成骨作用中对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建立SD大鼠闭合骨折模型,检测血液碱性磷酸酶(ALP)和骨保护素(OPG)浓度,采用微焦点断层扫描(MicroCT)比较两组创伤骨折后的成骨改变;运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骨痂组织中Runx2、缺氧诱导因子2A(HIF2A)、Wnt4、Wnt10b、β-连环蛋白(β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β)、T细胞因子-1(TCF-1)mRNA表达.结果 骨折后第2、4周,治疗组血清ALP[2周:(335.34±9.23) IU/L,4周:(312.45±10.56) IU/L]和OPG[2周:(40.02±2.90) IU/L,4周:(45.56±3.20)pg/ml]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骨小梁生长显著增加(P<0.05);骨痂组织中Runx2(2周:1.83±0.11,4周:2.23 ±0.11)、HIF2A(2周:1.37 ±0.12,4周:1.50 ±0.12)、Wnt4(2周:1.78 ±0.10,4周:1.66±0.11)、Wnt10b(2周:1.89 ±0.12,4周:1.92±0.13)、ββ-catenin(2周:1.65 ±0.08,4周:1.72±0.10)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GSK-3ββ mRNA表达(2周:0.61 ±0.08,4周:0.56±0.09)显著降低(P<0.05).结论 红景天苷能促进成骨,对成骨调控通路Runx2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作者:凌卓彦;吴蕾;史高龙;董启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NNAS)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取MG患者及对照组胸腺组织,提取总RNA,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亚型(α1、α2、α3、α4、α5、α6、α7、α9、α10、β1、β2、β3、β4、γ)、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以及毒荨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亚型(m1、m2、m3、m4、m5)的表达;制作胸腺组织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了解nAChR、mAChR在胸腺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情况.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G患者胸腺组织α1、α9、m3的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52±1.38、13.39 ±0.69、14.40±1.5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 <0.05);α2、β2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5.45±1.32、13.99±3.32,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α3、α5、α6、α7、α10、β1、β3、β4、、ChAT、m1、m2、m4、m5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α1、α9、m3、α2、β2在MG患者及对照组胸腺组织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胸腺组织的胞质与胞膜,偶尔也在胞核中表达.MG患者胸腺组织α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G患者胸腺组织α2、β2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α9、m3在MG胸腺组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患者胸腺组织NNAS发生改变,为探讨MG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作者:陆增辉;崔新征;刘玉凤;刘凡昭;刘萍萍;胡桂明;张清勇;杜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端粒酶抑制剂(BIBR1532)对含有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突变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表达KRAS第12外显子突变(所编码的氨基酸由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即G12D突变)的肺癌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G12D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噻唑蓝(MTTT)法、划痕实验检测端粒酶抑制剂对表达G12D的肺癌细胞增殖、药物敏感性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KRAS-G12D的CALU3和H1299细胞株;BIBR1532抑制了过表达KRAS-G12D的CALU3和H1299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率约为50%);BIBR1532对KRAS-G12D诱导的促肺癌细胞增殖能力、促肺癌细胞迁移能力和化疗抗性(细胞对顺铂和紫杉醇的敏感性提高了10% ~15%和5%~12%)都产生了明显抑制.结论 端粒酶抑制剂能够抑制KRAS-G12D突变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提高KRAS-G12D突变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尹岳松;史博文;朱金芳;张华;高留伟;张彬;王长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生殖系统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结果显示,氧化应激是造成糖尿病患者睾丸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1].本研究旨在观察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大鼠睾丸组织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和p47phox、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醌氧化还原酶(NQO1)、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睾丸产生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作者:景晓锐;郭志新;吴杰萍;闫旭红;王蕾;刘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在血管外科的发展中起重要推动作用,随着创新科技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在血管外科研究领域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概述了临床医学相关研究模式的推进,并从转化医学、比较效益研究、精准医学和大数据角度,阐述近几年血管外科研究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内容涵盖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严重缺血的转化和临床研究;新材料、新器械及三维打印技术的应用;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比较效益研究包括腹主动脉瘤及颈动脉疾病的开放手术和微创的腔内血管外科手术比较;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治疗中不同球囊支架材料的比较;基因多型性和药物动力学;基因异常与血管病变及有意义的使用数据.各类研究的根本目的都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作者:蒋米尔;黄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脑出血(ICH)患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进行移植治疗ICH大鼠模型,探讨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胶原酶注入法制作ICH大鼠模型.将制作成功的ICH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及iPSCs组,观察iPSCs在大鼠脑内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通过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及改良肢体放置试验(MLPT)评分来动态观察ICH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法监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结果 PSCs组的mNSS评分在14 d(2.60±0.70)和28 d(1.20±0.48)均较PBS组14 d(4.50±0.71)和28 d(3.00±0.52)明显改善(P<0.05).iPSCs组的MLPT评分在14 d(2.00±0.92)和28 d(1.20±0.85)均较PBS组14 d(2.60±0.91)和28 d(1.80±0.89)明显改善(P<0.05).iPSCs组血肿周围组织中的VEGF(140.76±1.58)与LN(140.22±0.67)的表达水平较PBS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iPSCs移植能促进ICH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肿周围组织中的VEGF和LN的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作者:祁景;刘小军;刘英;卢艳秋;周明锴;祁绍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微血管密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BALB/c裸鼠30只为研究对象,建立膀胱癌移植瘤模型后分为模型组、塞替哌组、丹参酮ⅡA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塞替哌、丹参酮ⅡA干预,实验4周后处死,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血管新生情况、凋亡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4周后,丹参酮ⅡA组小鼠肿瘤重量、膀胱湿重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塞替哌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塞替哌组[(0.62±0.07)g比(0.91 ±0.09) g,(0.68±0.00) mg/g比(0.90±0.08) mg/g,53.38比31.58,t =4.243~8.981,P<0.05);丹参酮ⅡA组微血管密度(MV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明显高于模型组、塞替哌组(8.45±0.75比13.06±1.65,35.52±4.29比65.14±7.21,41.39±4.77比68.32±7.24,t =7.601~15.732,P<0.05);丹参酮ⅡA组肿瘤组织促凋亡蛋白基因[p5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塞替哌组(1.25±0.26比0.64 ±0.07,0.86±0.12比0.67 ±0.08),抗凋亡蛋白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生存素(Survivin)]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塞替哌组(0.41±0.04比0.70±0.09,0.38±0.04比0.85±0.09)(t=2.821 ~ 16.149,P<0.05).结论 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减少血管密度以及促血管新生分子的生成,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王进;李森;张友朋;曾汉青;朱朝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通道抑制剂U0126对紫杉醇诱导外周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Nay1.7钠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组(n=18):紫杉醇组(P组)和对照组(vehicle组).采用腹腔注射法制备外周神经痛模型.第二部分:另取12只鞘内置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6):U0126组和抑制剂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与腹腔注射前24h,注射后第7、14、21天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PWT);取L4~L6节段双侧背根神经节(DRG),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背根神经节磷酸化ERK1/2(p-ERK1/2)和Nav1.7蛋白表达.结果 第一部分:与vehicle组(60±5、59±4、65±4)比较,P组7、14、21 d(53±4、49±5、51±3)PWT值下降(P<0.05),p-ERK1/2(2.13±0.09、2.41±0.07、2.56±0.05比4.14±0.10、4.50±0.08、4.32±0.09)及Nav1.7(0.41±0.03、0.44±0.06、0.43±0.05比0.65±0.05、0.67±0.04、0.59±0.03)蛋白表达升高(P<0.05).第二部分:与DMSO组(48±3、3.81±0.08、0.81±0.04)比较,U0126组(54 ±4、1.94±0.09、0.56±0.04) PWT值增加,p-ERK1/2及Nav1.7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ERK1/2通路参与紫杉醇诱导外周神经痛的形成,可能与增加背根神经节Nav1.7钠通道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肖昀;赵博;吴洋;侯家保;夏中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面中部发育不全多表现以上颌骨为主的先天性面中部发育不良,如唇腭裂继发畸形、面中裂畸形、Binder综合征、Siemens综合征等,严重的口腔颌面畸形不但影响美观和咀嚼、发音功能,还导致患者自卑和自闭等,其外科治疗主要包括正颌及牵引成骨术[1].面中部发育不全正颌手术存在截骨块一次性移动距离过大,稳定性差的缺点[2].我们于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对29例面中部发育不全患者实施LeFort Ⅰ型截骨同期行上颌牵张成骨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付勇;李华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微小RNA-21(miRNA-21)通过调控肌球家族蛋白1(TPM1)对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4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NA-21表达;随机抽取其中8例,PCR检测miRNA-2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PM1表达.对食管癌细胞株EC109转染,利用反义miRNA-21核苷酸下调miRNA-21、miRNA-21核苷酸前体上调miRNA-21,分别以无义核苷酸转染作为对照组,检测miRNA-21和TPM1表达水平变化,并进行细胞迁移、侵袭功能实验.利用反义miRNA-21核苷酸和TPM1小干扰RNA作共转染,反义miRNA-21核苷酸和TPM1对照双链无义RNA共转染作为对照组,检测miRNA-21和TPM1表达水平变化,并进行细胞迁移、侵袭功能实验.结果 4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iRNA-21相对表达量为4.02 ±0.12,癌旁组织为0.60±0.11;其中随机8例患者癌组织中TPM1相对表达量为0.09±0.06,癌旁组织为0.87±0.34,与其miRNA-21表达呈负相关.在EC109中miRNA-21表达量为2.55±0.11;与对照组比较,下调miRNA-21表达后(0.30±0.12/2.35±0.32,P<0.05),TPM1表达上调(0.74±0.21/0.14±0.05,P<0.05),迁移、侵袭能力减弱(P<0.05);上调miRNA-21表达后(6.73±0.55/2.45±0.33,P<0.05),TPM1表达缺失(0.01 ±0.00/0.17±0.03,P<0.05),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0.05).共转染处理后,实验组较对照组TPM1 mRNA表达下降(0.15±0.03/3.55±1.25,P<0.05),miRNA-21表达被抑制(0.24±0.03/0.26±0.04,P>0.05),TPM1蛋白出现表达缺失(0.01 ±0.01/0.80 ±0.11,P<0.05),EC109侵袭、迁移能力增强(P<0.05).结论 在食管鳞癌中,miRNA-21可能通过抑制TPM1表达介导肿瘤侵袭与转移.
作者:徐夏;陈柏深;沈卓坚;谢绚;陈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胸苷激酶1(TK1)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7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K1和Snail表达水平.结果 TK1在NSCLC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1.26%比21.84%,P<0.01),Snail在NSCLC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5.06%比18.39%,P<0.01);TK1表达水平与NSCLC的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Snail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TK1和Snail可能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可能是NSCLC预后相关指标.
作者:郝鸿泽;刘言;陆平;刘景波;李达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hbFGF)基因治疗对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12只SD大鼠均切除右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形成后肢缺血模型鼠.成模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BMSCs组,缺血后肢肌内多点注射经过bFGF基因修饰的BMSCs;绿色荧光蛋白(GFP)-BMSCs组,缺血后肢肌内多点注射携带GFP空载病毒转染的BMSCs.术后2周,取内收肌和腓肠肌组织,一部分用于冰冻切片,计数微血管密度并观察移植细胞的改变;另一部分用于Western blot,检测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在大鼠体内的表达.结果接受基因转染的细胞高强度表达GFP.细胞移植2周后,受体大鼠体内可见绿色荧光阳性细胞,其中GFP-BMSCs组,GFP+细胞数(15.40±3.85)个/视野低于bFGF-BMSCs组(26.60±3.51)个/视野(t=4.811,P< 0.01).干细胞在体内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但是GFP-BMSCs组的GFP+CD31+细胞数[(7.00±2.12)个/视野]低于bFGF-BMSCs组(14.00±1.53)个/视野(t=5.916,P< 0.01).微血管密度bFGF-BMSCs组[(55.0±16.5)个/视野]高于GFP-BMSCs组[(28.6±4.2)个/视野,t=5.4,P< 0.01].结论 bFGF能够提高BMSCs在体内的存活率和分化率,过表达bFGF的BMSCs能更有效地促进缺血后肢的血管新生.
作者:张金池;吴霖;刘翔;黄聪;纪仕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自体肺移植技术是对不能耐受全肺切除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大[1].本研究旨在建立猪自体肺移植实验模型基础上,观察丙丁酚对自体移植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杂种猪、丙丁酚、血红素加氧酶-1(HO-1)单克隆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二抗、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试剂盒.
作者:王中秋;张帅;贾辉;胡江文;冯纯伟;蒋峰;许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精准医学的概念是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中国版的精准医学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这种概念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近期已经被用于发展外科疾病的个性化治疗,并改善临床的预后,特别是它促进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的发展.中国版的精准医学将是我国实验外科发展的新趋势.目前需要的是广泛的研究项目,鼓励针对精准医疗发现创造性方法,严格的测试,以及终使用它们来构建证据基础以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杨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瞬时受体电位M8离子通道(TRPM8)在前列腺癌DU145细胞表达及TRPM8激动剂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 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PM8和瞬时受体电位A1离子通道(TRPA1)在前列腺癌旁组织、癌组织和DU145细胞中的表达,使用噻唑蓝(MTT)和划痕试验检测TRPM8受体激动剂薄荷醇对DU145细胞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PM8对DU145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结果 TRPM8在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中呈明显高表达,TRPA1在DU145细胞中不表达;25、50、75、100 μmol/L浓度薄荷醇处理后,DU145相对细胞数量明显低于空白组[(90.01±8.52)%比(83.24±7.21)%比(71.23±6.45)%比(53.12±5.22)%比(100.00±3.26)%](P<0.05);100 μmol/L薄荷醇处理24、48和72 h后,DU145细胞中G0/G1期细胞明显高于未处理时[(60.98±7.21)%比(76.49±8.12)%比(72.03±7.65)%比(50.26±6.41)%] (P <0.05);100 μmol/L TRPM8激动剂处理24h和48 h后,DU145的细胞迁移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58.59±5.24)%比(48.09±4.23)%]比(100.00±3.54)%](P <0.05).结论 TRPM8在DU145细胞中高表达,TRPM8激动剂能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作者:李靖;任君凯;田沛;冯超杰;何朝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从我院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中,依据其血浆Hcy水平选取Hcy≤10 μmol/L(H1组)和Hcy> 10 μmol/L(H2组)的患者各70例,并选择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人群70例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进行相关血生化指标及Hcy水平检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各组受试者颈动脉IM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1组和H2组血浆Hcy水平升高[(8.73±1.63)、(23.71±3.27) μmol/L],且H2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3组颈动脉IMT厚度比较,H1和H2组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且H2组较H1组升高更显著(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是颈动脉IMT厚度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004,P<0.01).结论 血浆Hcy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影响因素.
作者:祁景;刘小军;王艮卫;尹先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饥饿素(Ghrelin)、肽YY(PYY)、刺鼠相关蛋白(AGRP)信号通路在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20只成年SD雄性大鼠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非手术对照组(NO组,n=10)和糖尿病Roux-en-Y胃旁路术(RYGB)组(RYGB组,n=10),另外再选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C组),对手术组实施胃旁路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GLU)、总胆固醇(TCH)及三酰甘油(TG)、Ghrelin水平,每天定时监测大鼠饮水量、饮食量以及体重的变化,术后第4周取大鼠下丘脑,检测下丘脑中PYY、AGRP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第4周,RYGB组大鼠血糖下降至(6.18 ±0.77) mmol/L、血脂下降至(2.45±0.23) mmol/L;TCH下降至(2.07 ±0.22) mmol/L,进食、水量已接近正常水平,Ghrelin下降至(410.60 ±58.33) ng/L、AGRPmRNA下降至0.80±0.13,较NO组明显降低,而PYYmRNA升高至1.60±0.25,较NO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胃旁路手术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的GLU水平,Ghrelin可能通过PYY、AGRP信号调节2型糖尿病的能量代谢平衡,提示Ghrelin与下丘脑PYY、AGRP调节通路可能对胃旁路手术后2型糖尿病病情缓解起重要作用.
作者:高寅生;侯亚勃;杨晓军;高鹏;曹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和胆碱酯酶(CHE)水平对于肿瘤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测151例结直肠患者术前RBP、TRF和CHE水平,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随访总生存期(O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BP水平低龄组为(36.42±11.12) mg/L,明显高于高龄组的(28.38±13.61) mg/L(P<0.01);CHE水平在原发结肠者为(6 545.95±2 315.54) U/L,明显低于原发直肠者的(7525.78±2407.31) U/L(P <0.05).术前RBP水平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出现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均明显相关(P<0.05);术前CHE水平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均明显相关(P<0.05);术前TRF水平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CHE高水平组的OS为50.7个月,明显高于CHE低水平组的40.4个月(P<0.05);RBP高水平组的OS为55.2个月,明显高于RBP低水平组的34.9个月(P<0.01);TRF低水平组的OS有低于高水平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TRF水平可作为结直肠癌进展较为有价值的指标,RBP、CHE对结直肠癌进展和预后均有参考价值.
作者:徐振宇;李丁;徐闻欢;高翔;茆勇;华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静脉性溃疡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探讨静脉性溃疡血管再生障碍机制.方法 采集我院64例静脉性溃疡患者溃疡创面标本,其中男52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27±5.12)岁,按病程分为2周组、3周组、4周组、5周组,以创伤性溃疡5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4.42±6.87)岁,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溃疡创面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趋势;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检测MMP-9/CD31在溃疡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静脉性溃疡MMP-9、VEGFR2变化趋势一致,MMP-9在病程4周、5周组与病程2周、3周组比较(0.181±0.031、0.007±0.014比0.512±0.113、0.685±0.174),VEGFR2在病程4周、5周组与病程3周组比较(0.614±0.143、0.497±0.262比1.465±0.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免疫荧光双染色显示静脉性溃疡组织中MMP-9/CD31的表达下调显著相关.结论 MMP-9调控VEGFR2的表达降低,可能与静脉性溃疡组织局部血管新生障碍有关.
作者:杨帆;李金朋;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自发性腹膜炎(SBP)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及D-二聚体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以低盐饮食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5 ml每日1次,连续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腹水中sTREM-1及D-二聚体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TREM-1、腹水sTREM-1及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sTREM-1:(217.28 ±87.65) pg/ml比(52.02±16.36) pg/ml;腹水sTREM-1:(218.76±69.38) pg/ml比(74.07±25.81)pg/ml;D-二聚体:(3.87±2.08) mg/L比(0.45±0.43) mg/L;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9.6%,对照组有效率为60.0%(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能降低SBP患者sTREM-1及D-二聚体水平,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张晓苹;赵宏军;马阿火;秦月花;孙爱静;王晓丽;王兴木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