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细胞线粒体DNA编码区基因突变研究

楚阿兰;刘宗文;田薇薇;梁冰;宋锐;张钰浩;张艳

关键词:食管癌, 线粒体DNA, 编码区基因, 突变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细胞线粒体DNA (mtDNA)编码区基因突变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分别培养3种食管癌细胞EC9706细胞、TE-1细胞、Eca109细胞以及正常食管黏膜细胞Het-1A细胞,分别提取其mt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纯化及直接测序,检测4种细胞中mtDNA全编码区基因突变.结果 3种食管癌细胞的mtDNA编码区中共发现39个突变位点,Het-1A细胞中共检测到11个碱基改变位点;4种细胞mtDNA编码区碱基置换大部分是A-G、C-T之间的碱基改变.3种食管癌细胞中发生在蛋白编码区的错义突变有11个,除A8860G、A15326G这两个位点同时出现在正常食管黏膜细胞,剩余9个仅在癌细胞中出现,分别为G6366A、A8701G、A10086G、A10398G、A12358G、A13105G、C14766T、A15311G、A15824G,分别位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X1)、三磷酸腺苷合成酶6(ATP6)、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3(ND3)、ND3、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5(ND5)、ND5、细胞色素B(CytB)、CytB、CytB.结论 食管癌细胞mtDNA编码区基因突变与食管癌发生、发展有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A型主动脉夹层中不同脑灌注方式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行深低温停循环(DHCA)期间不同脑灌注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125例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均在DHCA下行全弓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灌注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A组:107例,改良双侧顺行脑灌注组;B组:11例,选择性单侧顺行脑灌注组;C组:7例,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组.分析患者术后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TND)、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PND)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发生情况及预后转归.结果 TND发生率在C组(n=3,42.9%)明显高于A组(n=10,9.3%)、B组(n=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时段窦性R-R间期均数的标准差(SDANN)、24 h内全部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24h内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 50 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分析心率变异性,A组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D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行脑灌注较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降低短暂脑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心率变异性,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改良双侧顺行脑灌注在降温时间、脑保护作用上明显优于单侧顺行脑灌注.

    作者:昌金星;吴智勇;任伟;李博文;刘化刚;王志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肌动蛋白凝胶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肌动蛋白凝胶蛋白(Transgelin)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ransgeli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Transgelin在胃腺癌中高表达率为55.56% (70/126),高于癌旁组织的44.44% (56/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264,P<0.01).胃腺癌组织中Transgelin的高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远处转移、分化类型、浸润深度及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5年生存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 Transgelin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解燕川;刘琼琼;任利群;李武威;孙宗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负压环境促进血管生成和血管成熟的研究

    目的 观察负压环境对创面血管生成和血管成熟的影响,并探讨血管生成素/酪氨酸激酶受体-2信号通路在负压环境促进创面血管生成和血管成熟中的作用机制,并且分析成熟微血管增加创面血流灌注的潜在机制.方法 58例软组织缺损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负压和凡士林纱布治疗,并在1、3、7、15 d检测血流量,同时取新鲜肉芽组织使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血管生成素-1(Ang-1)、酪氨酸激酶受体-2的磷酸化(pTie-2)、血管生成素-2(Ang-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胶原蛋白Ⅳ(Col Ⅳ)的蛋白表达.结果 负压环境在创面愈合的早期阶段(1~3 d)和晚期阶段(7~15 d)能够改变相关因子的表达,促使实验组第3天Ang-2相对值为1.87±0.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0.23(P <0.05)、pTie-2相对值为0.36±0.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87±0.04(P <0.05)、Ang-1的相对值为0.34±0.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8 ±0.07(P<0.05)、Ang-1/Ang-2的比值为0.34±0.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8±0.07(P <0.05).能够促使实验组第15天Ang-1的相对值为1.89 ±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5±0.22(P <0.05)、α-SMA的相对值为2.56±0.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8±0.31 (P <0.05)、ColⅣ的相对值为2.32±0.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6±0.24(P <0.05)、pTie-2的相对值为2.12±0.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3±0.31(P<0.05)、Ang-1/Ang-2的比值为4.86±0.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7±0.54(P <0.05)、Ang-2的相对值为0.36±0.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1±0.06(P <0.05).结论 负压环境在创面愈合的早期阶段能够优先促进血管失稳定微环境的产生,并由此促进创面血管生成数量的增加;在后期阶段,负压环境能够优先促使血管稳定微环境的产生,并且通过血管生成素/酪氨酸激酶受体-2信号通路加速创面血管成熟;同时成熟血管由于周细胞的增加可显著增加创面血流灌注量.

    作者:马战军;漆白文;喻爱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大体积肾肿瘤开放手术保留肾单位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肿瘤学控制效果与根治性肾切除术相当,且NSS术后的总体生存率提高[1].NSS关键目标包括肿瘤切缘阴性、肾功能损伤小和无泌尿系统并发症[2].由于≥T1b期肾肿瘤的手术切除和重建难度大,并发症增多,此时腹腔镜NSS的技术应用受限,而开放手术具有重要地位[3].我们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20例大体积肾肿瘤在冷缺血条件下实施开放性NSS,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作者:闫拥军;任选义;徐国良;焦志灵;江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的垂体腺苷酸环化酶(PACAP)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126例胃腺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样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其表达,比较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ACAP在胃腺癌中表达降低,低表达率为50.79%(64/126),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3,P<0.05).胃癌组织中PACAP的低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浸润深度、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及组织型别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5年生存期和分化类型明显相关(P<0.05).结论 PACAP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李文生;刘伟峰;宋俊鑫;杨延辉;孙君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微小RNA-10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基因(HDAC2) mRNA、脑钠肽(BNP)的表达,并用微小RNA(miRNA,miR)-10a激动剂(agomirs)对其干预,探讨其与心肌重塑的关系.方法 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15)和缺血再灌注组(n=30),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制作成功24 h后,心肌梗死组再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B组,n=15)和miR-10a agomirs干预组(C组,n=15).miR-10a agomirs干预组予以尾静脉注射miR-10a agomirs(80 mg/kg),A组和B组给以阴性对照试剂尾静脉注射,每周1次,持续4周.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区HDAC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BNP蛋白的含量.结果 miR-10a agomirs干预4周后,A、B、C3组心肌HDAC2mRNA相对表达量[HDAC2mRNA/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 mRNA]分别为6.58±0.23×10-5、14.29±2.16×10-5、10.11±1.55 ×10-5.左心重量指数分别为2.10±0.26、2.61±0.11、2.41±0.12.A组缺血再灌注区心肌中HDAC2 mRNA的表达,BNP蛋白含量,左心重量指数与B、C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区心肌中HDAC2 mRNA的表达,BNP蛋白含量,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0a可能通过抑制HDAC2 mRNA的表达来抑制BNP的产生,从而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重塑.

    作者:牛少辉;张丽华;简立国;汪涛;李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细胞周期蛋白D1在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以及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42例胆管癌组织、38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VEGF-C和Cyclin A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3%、7.9%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组织中VEGF-CmRNA相对表达量、Cyclin D1 mRNA相对表达量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分别为0.69±0.11、0.63±0.09、530.2±27.8;癌旁组织为0.62±0.06、0.58±0.05、497.4±38.0;正常组织为0.58±0.06、0.56±0.06、455.5±34.9.3组的VEGF-C和Cyclin D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或淋巴结转移组织的VEGF-C mRNA水平更高(P<0.05);低分化组织的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更高(P<0.05).结论 VEGF-C蛋白表达和Cyclin D1基因转录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戚诚;赵晓东;刘三光;闫常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侧脑室注射星形胶质细胞建立大鼠梗阻性脑积水模型

    目的 探讨经侧脑室注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建立成年大鼠梗阻性脑积水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立体定向穿刺A、B、C实验组大鼠右侧侧脑室并注射20μl浓度为5×107/ml、5×108/ml和5×109/ml星形胶质细胞悬液,对照组侧脑室注射20μl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后7、14、21、28、35 d对大鼠头颅行磁共振扫描,冠状位测量侧脑室大横径,并确定脑积水程度.结果 侧脑室注射后第35天,对照组及A、B、C组侧脑室大横径分别为(0.11±0.01)、(1.01±0.78)、(1.83 ±0.23)、(1.89±0.21) mm,对照组与A、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脑室注射星形胶质细胞可以成功建立成年大鼠梗阻性脑积水模型.

    作者:洪顺明;卢昊;王鹏飞;黎文汉;张春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2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基因2(EGR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分析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50对肝癌组织和癌旁非癌组织中EGR2的mRNA表达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8个患者的肝癌组织及配对癌旁非癌组织中EGR2的表达.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QCXIP-EGR2并转染HepG2肝癌细胞,构建稳定高表达EGR2的肝癌细胞株,并采用噻唑蓝(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稳定高表达EGR2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和FQ-PCR法检测稳定高表达EGR2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影响.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EGR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89.95±16.04)明显低于癌旁非癌组织(440.59±60.60,P<0.05).FQ-PCR结果也显示,与癌旁非癌组织比较,来自同一患者的肝癌组织中EGR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MTT实验结果表明显示稳定高表达EGR2的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细胞比较(177.00±8.18),高表达EGR2的肝癌细胞的克隆形成数量(86.00±5.51)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 blot法和FQ-PCR实验结果表明,稳定高表达EGR2可降低肝癌细胞中Cyclin D1的表达.结论 EGR2在肝癌中表达下调,过表达EGR2可通过调控Cyclin D1的表达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潘康明;邓量;许峰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干扰RNA沉默Toll样受体2/4基因对成骨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利用RNA干扰技术特异性阻断Toll样受体2/4(TLR2/TLR4)对大鼠成骨细胞迁移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TLR2/TLR4的小干扰RNA (siRNA),转染成骨细胞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TLR4的mRNA及蛋白的含量.采用Transwell小室法及噻唑蓝(MTF)法检测转染组和非转染组成骨细胞的迁移能力以及增殖能力,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核因子-κB (NF-κB)的含量.结果 针对TLR2及TLR4的siRNA可有效抑制其mRNA的表达,抑制率分别达到了94%及84%,同时也抑制了受体蛋白的表达,使其降低至对照组的48%及65%.当TLR2及TLR4表达受到抑制后成骨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至对照组的76%及59%,但细胞增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细胞内NF-κB活性降低,细胞核内NF-κB p65的含量降至对照组的47%及75%.结论 siRNA能够有效沉默TLR2/TLR4基因的表达,减弱细胞内NF-κB的活化,抑制成骨细胞迁移,表明成骨细胞的迁移通过TLR2/TLR4及NF-κB途径.

    作者:李明静;徐剑;刘郁东;李凡;胡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NNAS)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取MG患者及对照组胸腺组织,提取总RNA,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亚型(α1、α2、α3、α4、α5、α6、α7、α9、α10、β1、β2、β3、β4、γ)、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以及毒荨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亚型(m1、m2、m3、m4、m5)的表达;制作胸腺组织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了解nAChR、mAChR在胸腺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情况.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G患者胸腺组织α1、α9、m3的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52±1.38、13.39 ±0.69、14.40±1.5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 <0.05);α2、β2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5.45±1.32、13.99±3.32,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α3、α5、α6、α7、α10、β1、β3、β4、、ChAT、m1、m2、m4、m5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α1、α9、m3、α2、β2在MG患者及对照组胸腺组织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胸腺组织的胞质与胞膜,偶尔也在胞核中表达.MG患者胸腺组织α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G患者胸腺组织α2、β2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α9、m3在MG胸腺组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患者胸腺组织NNAS发生改变,为探讨MG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作者:陆增辉;崔新征;刘玉凤;刘凡昭;刘萍萍;胡桂明;张清勇;杜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骨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以及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在NSCLC术后骨转移患者和未发生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EGFR、CA125、CA199在NSCLC术后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科16例NSCLC术后骨转移患者(转移组)与16例NSCLC术后未发生骨转移患者(未转移组)进行对照研究,检测两组肿瘤组织中EGFR表达量,同时检测两组血清CA125、CA199的浓度.结果 转移组EGFR强阳性表达率为81.2%,CA125、CA19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43.8%,联合检测CA125、CA199的阳性表达率为81.3%;未转移组EGFR强阳性表达率为6.2%,CA125、CA199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联合检测CA125、CA199的阳性表达率亦为0.转移组血清CA125、CA199的浓度分别为(138.05 ± 141.06) Ku/L、(78.06±112.86) U/ml,未转移组血清CA125、CA199的浓度分别为(9.94±6.50) Ku/L、(9.40±4.66) U/ml.结论 NSCLC中EGFR表达量高的患者,术后联合检测CA125、CA199有助于NSCLC术后骨转移的早期诊断.

    作者:宋宣克;冯怡锟;苏彦河;杨鲲鹏;黄壮士;张灿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通过调控肝细胞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通路对体外胃癌细胞株MGC-803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表达对体外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增殖凋亡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培养胃癌MGC-803细胞,将传代的细胞分为以下3组:A组:MACC-1-短发卡RNA (shRNA)和PSV2neo3共转染组,B组:shNC和PSV2neo共转染组,C组:未转染组,A组为实验组,B、C两组为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ACC-1蛋白和mRNA在3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检测3组MGC-803细胞中酪氨酸激酶受体(c-Met)、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mRNA水平表达变化,并通过流式细胞法和划痕实验观察比较转染MACC-1-shRNA的MGC-803细胞的的迁移能力和增殖凋亡情况.结果 (1)Westem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B、C组比较,MACC-1-shRNA组MACC-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c-Met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2)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B、C组比较,A组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和及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c-Met蛋白及其mRNA,间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B、C两组间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结果表明,A组划痕间距较宽,愈合被抑制,MGC-803细胞迁移能力低于B、C细胞(P<0.01),B、C两组细胞的划痕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4)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A、B和C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1.06±1.12)%、(2.18±0.14)%和(2.04±0.11)%,A组细胞的凋亡率较C组明显增加(P<0.01),B、C两组细胞凋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ACC-1基因转染对体外胃癌细胞株MGC-803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和抑制凋亡作用,其可能是通过调控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信号转导通路来发挥作用.

    作者:姬汉书;刘雅刚;冯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对人动脉硬化平滑肌细胞增殖、表型标志蛋白及微小RNA-31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阻断人动脉硬化平滑肌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进一步明确ERK、微小RNA(miR)-31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介导的平滑肌增殖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 收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下肢截肢标本,用贴壁法原代培养平滑肌细胞.相同代数的第3~6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加入PDGF-BB或PDGF-BB+ PD98059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Transwell法、Western blot、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VSMCs增殖、迁移能力、表型标志性蛋白表达以及miR-31表达水平.结果 经组织贴壁法成功培养出原代平滑肌细胞.PDGF-BB诱导动脉硬化细胞的增殖率上调102% (P<0.05)和迁移率上调246% (P<0.05),ERK阻断剂PD98059能阻滞PDGF-BB诱导的诱导作用,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53%(P<0.05)和迁移抑制19% (P <0.05).与空白组比较PDGF-BB处理后,收缩表型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下调38% (P <0.05),增殖型蛋白骨桥蛋白(OPN)和miR-31含量分别上调116% (P <0.05)和386% (P <0.05).与PDGF-BB组比较,PD98059+PDGF-BB处理后,α-SMA含量显著上调41% (P <0.05),增殖型蛋白OPN和miR-31含量分别下调33% (P <0.05)和46%(P<0.05).结论 阻断ERK通路可促进VSMCs由增殖型向收缩型转变,同时下调miR-31的表达水平,ERK-miR-31通路可能是调控人动脉硬化平滑肌细胞功能及表型的重要通路.

    作者:张远起;吴永康;张智;黄胜超;黄水传;李建文;陈小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鞘内注射U0126对紫杉醇诱导外周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Nav1.7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通道抑制剂U0126对紫杉醇诱导外周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Nay1.7钠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组(n=18):紫杉醇组(P组)和对照组(vehicle组).采用腹腔注射法制备外周神经痛模型.第二部分:另取12只鞘内置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6):U0126组和抑制剂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与腹腔注射前24h,注射后第7、14、21天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PWT);取L4~L6节段双侧背根神经节(DRG),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背根神经节磷酸化ERK1/2(p-ERK1/2)和Nav1.7蛋白表达.结果 第一部分:与vehicle组(60±5、59±4、65±4)比较,P组7、14、21 d(53±4、49±5、51±3)PWT值下降(P<0.05),p-ERK1/2(2.13±0.09、2.41±0.07、2.56±0.05比4.14±0.10、4.50±0.08、4.32±0.09)及Nav1.7(0.41±0.03、0.44±0.06、0.43±0.05比0.65±0.05、0.67±0.04、0.59±0.03)蛋白表达升高(P<0.05).第二部分:与DMSO组(48±3、3.81±0.08、0.81±0.04)比较,U0126组(54 ±4、1.94±0.09、0.56±0.04) PWT值增加,p-ERK1/2及Nav1.7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ERK1/2通路参与紫杉醇诱导外周神经痛的形成,可能与增加背根神经节Nav1.7钠通道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肖昀;赵博;吴洋;侯家保;夏中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胃饥饿素/肽YY/刺鼠相关蛋白信号在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胃饥饿素(Ghrelin)、肽YY(PYY)、刺鼠相关蛋白(AGRP)信号通路在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20只成年SD雄性大鼠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非手术对照组(NO组,n=10)和糖尿病Roux-en-Y胃旁路术(RYGB)组(RYGB组,n=10),另外再选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C组),对手术组实施胃旁路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GLU)、总胆固醇(TCH)及三酰甘油(TG)、Ghrelin水平,每天定时监测大鼠饮水量、饮食量以及体重的变化,术后第4周取大鼠下丘脑,检测下丘脑中PYY、AGRP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第4周,RYGB组大鼠血糖下降至(6.18 ±0.77) mmol/L、血脂下降至(2.45±0.23) mmol/L;TCH下降至(2.07 ±0.22) mmol/L,进食、水量已接近正常水平,Ghrelin下降至(410.60 ±58.33) ng/L、AGRPmRNA下降至0.80±0.13,较NO组明显降低,而PYYmRNA升高至1.60±0.25,较NO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胃旁路手术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的GLU水平,Ghrelin可能通过PYY、AGRP信号调节2型糖尿病的能量代谢平衡,提示Ghrelin与下丘脑PYY、AGRP调节通路可能对胃旁路手术后2型糖尿病病情缓解起重要作用.

    作者:高寅生;侯亚勃;杨晓军;高鹏;曹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静脉性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静脉性溃疡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探讨静脉性溃疡血管再生障碍机制.方法 采集我院64例静脉性溃疡患者溃疡创面标本,其中男52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27±5.12)岁,按病程分为2周组、3周组、4周组、5周组,以创伤性溃疡5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4.42±6.87)岁,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溃疡创面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趋势;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检测MMP-9/CD31在溃疡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静脉性溃疡MMP-9、VEGFR2变化趋势一致,MMP-9在病程4周、5周组与病程2周、3周组比较(0.181±0.031、0.007±0.014比0.512±0.113、0.685±0.174),VEGFR2在病程4周、5周组与病程3周组比较(0.614±0.143、0.497±0.262比1.465±0.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免疫荧光双染色显示静脉性溃疡组织中MMP-9/CD31的表达下调显著相关.结论 MMP-9调控VEGFR2的表达降低,可能与静脉性溃疡组织局部血管新生障碍有关.

    作者:杨帆;李金朋;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复合型结节性硬化症2基因的表达产物马铃薯球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复合型结节性硬化症2(TSC2)基因的表达产物马铃薯球蛋白(Tub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197例胃腺癌组织及6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ub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Tuberin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及癌组织中mRNA表达率分别为80.0%(52/65)及38.1% (75/1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401,P<0.05);正常黏膜组织及癌组织中Tuber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7.7%(44/65)、34.5%(68/1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978,P<0.05);胃腺癌组织中Tuber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与癌组织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此外,Tub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具有正相关(r=0.552,P<0.05).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Tuberin mRNA和蛋白均低表达,其低表达可能与胃癌发生有关.

    作者:王尚凯;李宗明;李晟磊;韩新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丹参酮ⅡA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微血管密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微血管密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BALB/c裸鼠30只为研究对象,建立膀胱癌移植瘤模型后分为模型组、塞替哌组、丹参酮ⅡA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塞替哌、丹参酮ⅡA干预,实验4周后处死,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血管新生情况、凋亡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4周后,丹参酮ⅡA组小鼠肿瘤重量、膀胱湿重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塞替哌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塞替哌组[(0.62±0.07)g比(0.91 ±0.09) g,(0.68±0.00) mg/g比(0.90±0.08) mg/g,53.38比31.58,t =4.243~8.981,P<0.05);丹参酮ⅡA组微血管密度(MV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明显高于模型组、塞替哌组(8.45±0.75比13.06±1.65,35.52±4.29比65.14±7.21,41.39±4.77比68.32±7.24,t =7.601~15.732,P<0.05);丹参酮ⅡA组肿瘤组织促凋亡蛋白基因[p5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塞替哌组(1.25±0.26比0.64 ±0.07,0.86±0.12比0.67 ±0.08),抗凋亡蛋白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生存素(Survivin)]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塞替哌组(0.41±0.04比0.70±0.09,0.38±0.04比0.85±0.09)(t=2.821 ~ 16.149,P<0.05).结论 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减少血管密度以及促血管新生分子的生成,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王进;李森;张友朋;曾汉青;朱朝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氧自由基清除剂提高大鼠扩张皮瓣成活率的作用及血管保护机制

    目的 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提高大鼠扩张皮瓣成活率的作用及血管保护机制.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16只.于各组大鼠背部均埋入30 ml软组织扩张器1个,术后定期注水扩张至32 ml.再次手术取出软组织扩张器,并于背部扩张区形成蒂部位于尾侧的2.0 cm ×6.0 cm的任意皮瓣.皮瓣形成后即刻开始,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大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维生素E注射液(100 mg/kg)、依达拉奉注射液(10 mg/kg)、生理盐水1ml;频率均为每12h注射1次,直至术后第3天.扩张皮瓣形成后24h各组分别随机选取8只大鼠对皮瓣进行取材,通过原位标记皮瓣中段、远端组织血管壁的凋亡细胞,计算2个区域皮瓣血管壁组成细胞的凋亡率.术后第7天计算各组大鼠皮瓣成活率,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皮瓣中段血管,计数皮瓣中段皮下平均血管数.结果 术后24h,皮瓣中段、远端的血管壁组成细胞凋亡比率在维生素E治疗组分别为(12.47±1.58)%、(23.35±2.46)%,在依达拉奉治疗组分别为(11.01 ±1.67)%、(18.94±1.35)%;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82±2.25)%、(28.34±1.17)%(P<0.05);且依达拉奉治疗组皮瓣远端的血管壁组成细胞凋亡比率显著低于维生素E治疗组(P<0.05).术后7d,皮瓣成活率、皮瓣中段皮下平均血管数目在维生素E治疗组分别为:(64.17±2.82)%、(11.52±1.09)个/高倍视野,依达拉奉治疗组分别为(73.66±3.24)%、(13.63±1.78)个/高倍视野,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相应皮瓣成活率及皮下平均血管数目[(41.92±3.59)%、(4.30±0.86)个/高倍视野,P<0.05];且依达拉奉治疗组皮瓣成活率、皮瓣皮下平均血管数目均显著高于维生素E治疗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较维生素E更能有效提高扩张皮瓣的成活率;作用机制与保护循环血管结构与功能并终改善皮瓣远端血液循环有关.

    作者:张栋益;康深松;张正文;吴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