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石磊;蔡贤华;王志华;刘曦明;王威;董鹏飞;王锋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点不仅取决于肿瘤细胞自身特性,与肿瘤细胞所处的微环境也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的构成和功能变化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终影响疗效和预后.恶性肿瘤微环境中含有大量的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s)以及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1(CSF-1)、白细胞介素-6(IL-6)及一系列趋化因子等.细胞因子可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释放调节细胞间信号蛋白,是微环境中调节肿瘤细胞与TAMs的“纽带”[1].CSF-1、IL-6与TAMs的关系以及其促肿瘤侵袭转移的可能机制如下所述.
作者:裴宝祥;孙冰生;张钰;王安雷;张真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SHANK蛋白RH区域交互作用蛋白(SHARPIN)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调控机制.方法 设计并合成抑制SHARPIN的小干扰RNA 3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筛选抑制效率高者;Western blot验证对前列腺癌细胞中SHARPIN表达的抑制效果.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SHARPIN、生存素(Survivin)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磷酸化情况;四唑氮化合物(MTS)法检测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FQ-PCR显示第3对序列对SHARPIN抑制效率高;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其对3个前列腺癌细胞株中SHARPIN表达抑制效率均达70%以上.当SHARPIN被抑制后,p65的激活明显受抑,15 min时对p-p65抑制率达95.0%;Survivin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下调,加入NF-κB抑制剂后,Survivn表达量虽然也明显下降,但是远没有抑制SHARPIN后表达量下降的明显.抑制SHARPIN后,LNCap、DU145和PC-3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1.0%、56.8%和54.6%.抑制SHARPIN后,3种前列腺癌细胞早期凋亡明显增加.结论 SHARPIN可以通过NF-κB通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凋亡;Survivin可能是其并不唯一的下游调控因子.
作者:黄海;张一鸣;杜涛;何旺;董文;朱定军;赖义明;刘皓;于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D3淋巴结清扫联合盆底自主神经保留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2010年以来行直肠癌D3淋巴结清扫联合盆底自主神经保留术的2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131例和开腹组80例,并对两组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3.33±0.72)h,术后1~4d下床活动,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3.48 ±0.82)d,术后病理报告切除淋巴结数(14.94±3.41)枚/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2%(16/131),其中切口感染9例,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出血4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P>0.05)和术后并发症(P>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P<0.01)和住院时间(P<0.05)低于开腹组,开腹组手术时间(P<0.01)低于腹腔镜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D3淋巴结清扫联合盆底自主神经保留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且患者术后恢复快,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同时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霆;孟翔凌;张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193b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作为CRC诊断标记的潜能.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析miR-193b在Ⅱ、Ⅲ、Ⅳ期及整体CRC中的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及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93b作为CRC诊断标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应用Cluster聚类法分析其表达水平与CRC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miR-193b在Ⅱ、Ⅲ、Ⅳ期及整体CRC中分别下调3.860倍(P<0.05)、2.680倍(P<0.05)、5.280倍(P<0.05)、3.410倍(P<0.05).miR-193b筛查CRC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61.29%和77.42%,曲线下面积(AUC)为0.728.而其表达水平和CRC的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 miR-193b具有作为CRC诊断标记的潜能.
作者:徐学虎;吴小兵;伍尚标;孙嫣;刘海波;陈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稳定的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探讨早期联合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其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Hatteras Instruments PCI3000精密打击器,将120只SD雄性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并完全随机分为4组,A组为损伤对照组,B组为EPO治疗组,C组为BMSCs治疗组,D组为BMSCs联合EPO治疗组.术后1、3、7、14、28d每组分别取6只大鼠,观察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评分、细胞凋亡指数和核因子(NF)-200的表达,其中C组和D组加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BMSCs在损伤区的阳性率.结果 术后7、14、28 d,B、C、D组BBB运动功能评分高于A组,D组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损伤区细胞明显凋亡,3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细胞凋亡指数在各时间段内组间比较均为:A>B>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200表达水平于术后迅速下降,3d以后逐渐升高,各时间段内组间比较均为:A<B<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dU标记的BMSCs阳性率在术后各时间段D组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BMSCs和EPO早期联合应用可通过减少细胞凋亡、促进神经蛋白表达对损伤组织起保护和修复作用,提高疗效.
作者:曾智谋;范忠诚;张寿;刘亦恒;吴多庆;韩贵宾;王琮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我们将肝靶向蛋白载脂蛋白E(apoE)与脂质体结合[1-2],构建apoE修饰脂质体(apoE-lipoplexes),提高基因对肝细胞的转染效率.一、材料与方法人肝细胞株HL-7702和pGenesil-1质粒由本室保存.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和二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OPE)各100 mg,1.3ml无水乙醇溶解,60℃注入12 ml注射用水;聚碳酸酯膜挤压整理,水超滤除乙醇,定容至13rnl,得普通脂质体(Lipoplexes,记作CL-1).CL-1 4 ml,加24 μg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DSPE-PEG-MAL),60℃ 1h,记作CL-2.
作者:于保锋;高然朋;李春锋;莱智勇;牛凯;秦琴;解军;徐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七氟烷对幼年大鼠皮层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出生14 d大鼠,建立大脑皮层脑电图(EEG)监测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组)、低浓度七氟烷组(S1组)、高浓度七氟烷组(S2组).动物模型建立后持续记录EEG.D组只记录EEG不给予七氟烷麻醉;S1组吸入6.0%七氟烷麻醉诱导,2.1%维持;S2组吸入8.0%的七氟烷诱导,3.5%维持,七氟烷麻醉1h停止吸入.记录麻醉诱导期间及维持期间EEG棘波的振幅和频率.实验结束后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皮质酮浓度.结果 麻醉诱导期间S2组棘波频率及振幅显著高于S1组(P<0.05),麻醉维持期间S2组棘波频率高于D组(P<0.05).D组、S1、S2组的皮质酮浓度分别为(26.8±3.8)、(106.5±15.1)、(155.9±13.6) μg/L,S1、S2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期间幼年大鼠皮层EEG可出现棘波,其机制可能与皮质酮有关.
作者:王建平;张加强;李宁涛;苌恩强;阮孝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结直肠癌(CRC)诊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国各地的教学医院和大型医院的诊治模式在强调个体化的基础上渐趋规范,从而使CRC患者能够接受更加专业、优质的诊治.但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地域性结直肠外科学术水平发展的不平衡.现就我国目前CRC的诊疗现状进行分析.
作者:王磊;刘志华;汪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1(UHRF1)沉默对人肿瘤细胞HO-8910和HO-8910 PM的影响.方法 以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和HO-8910 PM为研究对象,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下调UHRF1在上述细胞中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O-8910和HO-8910 PM细胞转染前后UHRF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UHRF1蛋白的表达水平;转染第4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株细胞转染前后的凋亡水平;转染后24、48、72、96、120 h,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UHRF1敲减前后两株细胞增殖水平的变化.结果 RNAi技术敲减UHRF1在HO-8910和HO-8910 PM细胞中的表达后,实验组(kd组)中UHRF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低于阴性对照组(nc组)和空白组(bl组,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O-8910细胞在kd、nc和bl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6.04±1.41)%、(8.43±0.94)%、(7.76±0.36)%,kd组细胞凋亡率高于nc组和bl组(P<0.01),nc组和b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8910 PM细胞在kd、nc、bl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7.98±4.39)%、(8.92±2.39)%、(8.18±0.83)%,kd组细胞凋亡率高于nc组和bl组(P<0.05),nc组和b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K-8结果显示,HO-8910和HO-8910 PM细胞从转染后48 h开始,kd组细胞增殖率低于nc组和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c组和bl组细胞比较,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制UHRF1在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和HO-8910 PM的表达后,细胞的凋亡水平增高,增殖能力减弱.
作者:邵丽佳;沈利洪;葛梦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29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成年雄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miR-29b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阴性对照组4组.假手术组大鼠,放置6-0缝合线不结扎,其余3组均按缺血再灌注模型处理,其中miR-29b治疗组在缺血再灌注模型前24 h,心肌内注射agomiR-29b(1×103 mol/L),阴性对照组在缺血再灌注模型前24 h,心肌内注射阴性对照序列.监测各组大鼠术后1、3、7、15、30 d各时相点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细胞凋亡率、Ⅰ型胶原蛋白及miR-29b的mRNA表达.结果 各组大鼠术后1、3、7、15、30 d各组时相点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术后1、3、7、15、30 d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70.42±2.06)%、(64.37±1.84)%、(54.61±1.37)%、(51.92±1.07)%、(47.38±1.02)%,LVEF变化均显著下降;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miR-29b治疗组大鼠术后1、3、7、15、30 d心肌LVEF分别为(80.62±2.48)%、(78.37±2.03)%、(72.15±2.34)%、(65.18±1.73)%、(60.08±1.16)%,LVEF变化均显著上调;阴性对照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术后1、3、7、15、30 d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6±4.2)%、(53.7±6.3)%、(41.9±5.8)%、(39.3±6.7)%、(32.7±4.8)%,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miR-29b治疗组大鼠术后1、3、7、15、30 d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2±3.9)%、(29.6±5.2)%、(32.7±3.8)%、(28.4±6.0)%、(21.5±4.6)%,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下降;阴性对照组与缺血再灌注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而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给予miR-29b治疗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阴性对照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miRNA-29b的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而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给予miR-29b治疗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miRNA-29b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阴性对照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miR-29b表达明显下降,表明miR-29b参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而上调miR-29b可有效组织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室重塑,保护心脏功能.
作者:魏远福;江海;邓毛;刘敏;朱立鑫;王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6 (IL-6)基因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IL-6及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载体(Ad-IL-6-GFP)及空载体(Ad-GFP)感染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L-6 mRNA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周期;细胞迁移实验和黏附实验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 IL-6腺病毒载体感染脊髓星形胶质细胞96 h后,Ad-IL-6-GFP组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Ad-G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结果显示,Ad-IL-6-GFP组吸光度(A)值明显降低,与Ad-GF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结果显示,IL-6基因减少了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在G1期[(5.40±0.90)%]的比例,而S期[(7.26±0.40)%]和G2期[(83.52 ±0.50)%]细胞比例显著增加,与Ad-GF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迁移实验和黏附实验结果显示,IL-6载体能够促进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论 IL-6腺病毒载体能够促进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周期进程、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
作者:刘涛;曹富江;徐云强;冯世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对人肺腺癌细胞GLC-82增殖的抑制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磷脂酶Cγ1(PLCγ1)-蛋白激酶Cα(PKCα)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用噻唑蓝(MTT)法检测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对GLC-8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对GLC-82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相关蛋白PDGFRα、PLCγ1、PKCα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对GLC-82细胞PDGFRα、PLCγ1、PKC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I法显示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作用GLC-82细胞株后,抑制率较单独应用TRAIL和MG132均显著增高,抑制率分别为(34.92±3.95)%、(33.17±1.78)%和(76.96±1.28)%(P<0.05);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作用GLC-82细胞48 h后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能明显诱导GLC-82细胞凋亡(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作用GLC-82细胞株后能使PDGFRα、PLCγ1、PKCα蛋白表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明显抑制PDGFRα、PLCγ1、PKCα蛋白的表达.结论 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降低GLC-82细胞PDGFRα-PLCγ1-PKCα信号通路各蛋白表达的水平,肺腺癌的发病和PDGFRα-PLCγ1-PKCα转导通路信号增强关系密切.
作者:朱登彦;余旸;李向楠;杨洋;赵佳;吴恺;赵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3(PIK3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PIK3R3对NSCLC细胞株A549和PC-9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分别提取22对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总RNA及和7对标本中总蛋白,分别检测PIK3R3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在A549和PC-9中通过感染慢病毒高表达或抑制PIK3R3后,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细胞钙黏蛋白(CDH1)、波形蛋白(VIM)、蜗牛族锌指1(SNAI1)及蜗牛族锌指2(SNAI2)等EMT相关蛋白的变化,并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NAI1及SNAI2结合于CDH1启动子的能力,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CDH1的转录活性变化.结果 在NSCLC临床标本中,PIK3R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在A549和PC-9中高表达PIK3R3后,穿膜细胞数增加[A549 Control:(46 ±3)个,PIK3R3:(92±5)个;PC-9 Control:(25±2)个,PIK3R3:(53±3)个],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同时EMT相关的上皮标志蛋白CDH1表达降低,而间质标志蛋白VIM、SNAI1及SNAI2的表达升高,SNAI1及SNAI2结合于CDH1启动子的能力分别增强9.0倍及3.8倍,同时CDH1的转录活性降低70%;而抑制HK3R3的表达后,穿膜细胞数[A549 sh-Control:(58±5)个,sh-HK3R3:(13±3)个;PC-9 sh-Control:(28±5)个,sh-PIK3R3:(10±3)个],细胞的迁移能力减弱,伴随CDH1表达增高,而VIM、SNAI1及SNAI2的表达降低,同时SNAI1及SNAI2结合于CDH1启动子的能力分别降低70%,相应CDH1的转录活性增高3.6倍.结论 在NSCLC标本中PIK3R3的表达增高,在NSCLC细胞株中高表达PIK3R3可诱使其发生EMT,并促进其迁移能力,而抑制PIK3R3的表达可逆转上述过程.
作者:杨熹;胡福清;李海杰;兰静芩;罗学来;龚建平;胡俊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触珠蛋白(Hp)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p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p mRNA的相对表达量(0.913 ±0.102)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0.357±0.009)和正常甲状腺组织(0.296 ±0.008).Hp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892 ±0.122,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0.211 ±0.051)和正常甲状腺组织(0.197±0.046,P<0.05),而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NM分期的增加,H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的趋势,但各分期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樊玉霞;刘洋;刘征;王晓明;袁青领;卢秀波;王家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脊髓损伤(SCI)是脊柱外科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具有高致病性、高致残率的特点[1].目前对于SCI缺乏有效的评估和治疗措施.SCI包括初损伤和二次损伤.研究表明由于创伤后较长时间严重病生理的级联反应,导致二次损伤的危害要远大于创伤本身.二次损伤包括脑脊髓屏障通透性增加,局部缺血炎症水肿,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损伤,细胞的坏死和凋亡等[2].但是目前对于二次损伤生物化学通路途径和病生理分子机制尚未得以明确阐述.蛋白组学为SCI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手段,现将SCI后的差异蛋白的功能分类和表达变化进行综述.
作者:姚立炜;张超;冯世庆;赵化冰;李德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为了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和ABO血型分布之间的相关性,我们收集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院1999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AS患者702例,并对其ABO血型分布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病例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院1999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确诊为AS的患者,共702例.正常对照组:采用蔡振华等[1]报道健康人ABO血型分布结果,共3 694例健康体检者.
作者:刘文杰;马梦君;黄霖;杨睿;陈铿;蔡兆鹏;王鹏;吴燕峰;沈慧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原发性心脏肿瘤在临床上比较罕见,发病率为0.0017% ~0.003 3%[1],其中约25%为恶性肿瘤,以血管肉瘤为常见.由于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诊断困难,明确诊断时多数已晚期,预后差,而血管肉瘤的预后较其他病理类型者更差[2].
作者:李雪莲;韩波;戴炳光;曲崎;张敬国;张峰;蔡传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及谷氨酸转运体(EAAT2)在心肌肥厚大鼠心脏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结扎制备心肌肥厚模型,64只F344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结扎后2、3、4和8周组,每组组内再进一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8).采用超声心动图证实心肌肥大模型的建立,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连接蛋白43(Cx43)、NMDAR1和EAAT2的表达.结果 通过测定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和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PWLVd),证实心肌肥厚模型建立成功.腹主动脉结扎术后3周,心肌肥厚达到大[(1.72±0.17) mm比(1.29±0.24) mm、(2.12±0.12) mm比(1.43±0.37) mm,P< 0.05].在腹主动脉结扎术后3周及4周,心肌NMDAR1及EAAT2的阳性表达面积(Area,%)和积分吸光度(IA,%)显著升高(术后4周,NMDAR1:1.51±0.45比0.79±0.63、1.11±0.29比0.60 ±0.17,EAAT2:1.69±0.47比0.99±0.53,1.31±0.39比0.90±0.47,P<0.05);术后3、4及8周,心肌Cx43 Area(%)和IA(%)也明显升高(术后4周:2.51±0.85比1.11 ±0.33、1.94±0.66比0.80±0.55,P<0.05).结论 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细胞中NMDAR1和EAAT2的表达明显上调,证实谷氨酸信号系统参与了心肌肥厚的重构过程.在心肌肥厚重构后第8周,NMDAR1和EAAT2的效应降低,而Cx43的效应则相对持续较长时间.
作者:理国富;刘子由;陈光献;杜尚明;梁孟亚;姚尖平;吴钟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血管损伤可导致一系列继发损伤,成功的血管修复为神经元再生和重塑提供关键的神经血管微环境,故TBI治疗的促血管策略日益受到关注[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低氧时血管系统应答的调节中心,然而TBI后HIF-1 α的表达及机制不明,本实验旨在观察大鼠TBI模型中HIF-1α的表达及其在血管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李庆勇;钱志远;卞中国;丁春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诱导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p38的高表达可诱导神经细胞死亡.但SAH后两者的关系鲜有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p38对iNOS活性的调控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AH组、溶剂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和p38抑制剂组(SB203580).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38和磷酸化p38(p-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anta Cruz公司)的表达.参照南京建成试剂盒说明书检测iNOS活力.
作者:赵舒杨;黄立勇;周文科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