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半乳糖凝集素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萍;汤东;李清国;王道荣

关键词:半乳糖凝集素1, 胃癌, 侵袭, 转移, 预后
摘要:目的 检测半乳糖凝集素l(Galectin-1)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4例临床组织标本(包括正常胃组织124例,癌旁组织124例,胃癌组织124例)中的Galectin-1蛋白的表达.(2)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Western blot分析Galectin-1在124对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3)用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Galectin-1的表达水平(特别是低分化胃癌组织中Galectin-1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P<0.01).Galectin-1阳性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普遍低于Galectin-1阴性的患者.Galectin-1阳性的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明显高于Galectin-1阴性的患者.结论 Galectin-1在胃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患者术后预后密切相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组织弥散弹性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肝炎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

    肝纤维化(LF)是肝硬化的早期改变,如果在此时消除病因,积极治疗,纤维化可以逐步缓解.我们应用无创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LF程度,并探讨LF指数诊断早期肝硬化期及LF期的佳临界值.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肝炎患者123例,其中男89例,女34例,平均年龄(43.7±9.2)岁,其中乙肝114例,丙肝9例.病理获取途径为肝穿刺活检.排除可能导致肝实质病变的慢性疾病及可能影响肝脏弹性的其他病变.肝穿刺活检组织的LF分级标准按Metavir分级:S0,无LF;S1,汇管区有纤维化但无分隔;S2,汇管区有纤维化伴少量分隔;S3,有大量分隔但无肝硬化;S4,早期肝硬化.

    作者:葛岚;王秀艳;宋烨;李萍;王硕;李园;施宝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鼠肝星状细胞对肝脏干细胞增殖及代谢的影响

    目的 应用小鼠肝星状细胞(HSC)与小鼠成体肝脏干细胞(AHPC)体外间接共培养模型,观察HSC旁分泌途径对AHPC增殖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建立HSC及AHPC细胞分离及培养模型.进一步选择Transwell 6孔板,建立小鼠HSC与AHPC间接共培养模型.在共培养24 h和96 h后,计算AHPC克隆数及克隆形成率;共培养14 d后,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dU)增殖实验,计算AHPC细胞克隆内BrdU阳性的细胞数,评估细胞增殖能力.同时,收集细胞上清液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代谢产物以评估细胞的代谢能力.通过以上方法比较HSC组和空白对照组中AHPC在克隆形成率、细胞增殖及代谢功能上的差异.结果 HSC组AHPC的克隆形成率为(26.88±3.31)%,对照组为(20.11±2.34)%(P<0.05).BrdU增殖实验提示,对照组内BrdU/白蛋白双阳性细胞为(69.50±18.81)/高倍视野,较HSC组增多61.29% (P<0.01).代谢功能方面,HSC组AHPC细胞上清液中白蛋白(Albumin)和尿素(Urea)的浓度分别为(14.17 ±3.14) mg/(L·d)和(34.83 ±11.41) mg/(L·d),比对照组分别提高72.17%和66.89%(P<0.05).结论 一定数量的HSC在体外培养时能提高AHPC克隆形成率,促进细胞增殖分裂,细胞代谢功能亦相应增强.

    作者:常文举;宋陆军;徐兴远;王洪山;高晓东;牛伟新;秦新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AT富集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AT富集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ATB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直肠癌组织中SATB1 mRNA与蛋白水平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相关性;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ATB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结果 直肠癌及正常对照组织中SATB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3±0.36和0.75±0.1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5%和6.25%,直肠癌组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SATB1 mRNA与其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49;P<0.05).SATB1高表达与直肠癌患者较高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之间相关(P<0.05).结论 SATB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SATB1高表达与直肠癌的侵袭、转移潜能密切相关.

    作者:杜超;成超;卢晓明;舒晓刚;刘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葡萄糖转运体4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十二指肠空肠旁路(DJB)手术对2型糖尿病SD大鼠骨骼肌和心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体4(GLUT-4)之间的影响.方法 取40只8周大SD大鼠,将其分为糖尿病手术组(To组)、糖尿病对照组(Tc组)、正常手术组(No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大鼠术前后的体质量、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组织病理形态,GLUT-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To组体质量从(293.20±29.16)g下降到(251.75 ±35.49)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o组血糖值从术前的(22.71 ±5.26) mmol/L下降到术后8周的(4.05±2.39) mmol/L(P <0.05),且接近No组术前术后的血糖值.(3)胰岛素值从术前的(11.61 ±0.51) mU/L下降到(6.35±3.38) mU/L(P <0.05),且与术前No组的胰岛素值相近.(4)Tc组胰岛有着明显的病理改变,To组接近No、Nc组,有逐渐恢复正常的趋向.(5)To组术后8周骨骼肌和心肌里的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DJB手术并不能减轻2型糖尿病SD大鼠的体质量,但可以降低大鼠血中的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并且能提高2型糖尿病SD大鼠骨骼肌和心肌中GLUT4蛋白的表达水平.

    作者:张环;都敏;张杰;戴景瑜;鲍兴;王存富;彭海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甘草酸二铵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铵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大鼠给予天晴甘平灌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h后实验组、对照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和脂多糖(LPS)制作急性肝衰竭模型,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和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分别于注射后6h和4h出现TUNEL阳性细胞,凋亡指数均于注射后12h达高峰,实验组为(5.23±0.28)%,对照组为(29.46 ±0.97)%,实验组的凋亡指数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浓度均于注射后2h开始升高,且于注射后8h同步达高峰,实验组为(510.78 ±93.68) μg/L,对照组为(532.53±89.77) μg/L,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草酸二铵具有减轻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作用,这种作用并非是通过降低血清的TNF-α浓度而实现的.

    作者:任志元;李德旭;金俊硕;李星;董玉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微小RNA调控自噬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自噬是一种细胞成分的自我降解过程,它通过双层膜或单层膜包裹受损、变形、衰老或失去功能的蛋白质以及细胞器,从而形成自噬体,然后运送到溶酶体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进而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细胞器的更新[1].自噬不仅起着执行细胞死亡的作用,同时也维持细胞稳态并于营养缺乏时保护细胞.近年来人们发现了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s——微小RNA(miRNA),它可通过调节自噬相关蛋白(Atg)从而调节自噬现象.

    作者:尤泊森;陈晓宁;孙世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和SGC7901-CD133细胞株的构建

    目的 构建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过表达CD133的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株.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CD133基因全长序列,将序列插入pGMLV-PB1-1载体,构建pGMLV-PB1-1-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随后转入293T细胞中对慢病毒进行包装,用获得的慢病毒毒液感染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建立稳定过表达CD133的SGC7901细胞株.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GMLV-PB1-1-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的转染效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了SGC7901、pGMLV-PB1-1-SGC7901和pGMLV-PB1-1-CD133-SGC79013种细胞中CD13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测序分析,我们成功构建了pGMLV-PB1-1-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GMLV-PB1-1-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成功转染293T工具细胞,pGMLV-PB1-1-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有较好的过表达效果.pGMLV-PB1-1-SGC7901和pGMLV-PB1-1-CD133-SGC7901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发出绿色荧光,并且转染效率高.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转染pGMLV-PB1-1-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组的细胞,CD133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两个水平均显著提高(1.160 ±0.051、0.835±0,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功构建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和SGC7901-CD133细胞株.

    作者:朱优龙;姜波健;王守练;吴巨钢;俞继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二氧化铈纳米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二氧化铈(CeO2)纳米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1~ 10 nm粒径组、10 ~ 25 nm粒径组、50 nm粒径组,每组10只,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同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凋亡.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OD、GSH-Px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3种不同粒径组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3种不同粒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1 ~ 10 nm组:(21.00 ±3.90)%;10~25 nm组:(16.38±3.59)%;50 nm组:(24.20±5.88)%]与模型组[(32.92±7.46)%]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二氧化铈纳米颗粒能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氧化应激,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吕瑞涛;法宪恩;朱方涛;黄真锋;余海彬;高勇;赵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转移性乳腺癌中他莫昔芬代谢相关基因CYP2D6多态性的临床研究

    本研究旨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探讨CYP2D6* 10突变与他莫昔芬(TAM)疗效的关系,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62例.化疗后服用TAM(10 mg口服,1d2次)至出现肿瘤转移后停用.2.TagMan(R) MGBRT-qPCR检测基因多态性:采集患者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硅胶吸附法提取基因组DNA,按照参照文献[1]方法检测CYP2D6基因多态性.

    作者:田超;李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和β-微管蛋白Ⅲ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三磷酸腺苷(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和β-微管蛋白Ⅲ(TUBB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BCG2和TUBB3基因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19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及同标本正常乳腺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BCG2和TUBB3基因的表达,分析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19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ABCG2基因的表达率为58.7%,电泳条带灰度值为0.685±0.126,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0.1%,基因电泳条带灰度值为0.271±0.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BB3基因的表达率为67.9%,电泳条带灰度值为0.793 ±0.115,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3.0%,基因电泳条带灰度值为0.463 ±0.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G2基因在肿瘤组织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有关(P<0.05),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临床分期、脉管癌栓、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等无明显相关(P>0.05).TUBB3基因在肿瘤组织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Ki-67、Her-2有关(P<0.05),与ER、PR等无相关(P>0.05).结论 ABCG2、TUBB3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在乳腺癌耐药、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作者:李文涛;贾琳娇;丁超;刘秋荣;邓萌;孙文聪;张斌;翟保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致雄性大鼠肛门直肠畸形的机制

    对孕晚期(GD12 ~ GD18)孕鼠给予850 mg/(kg-d)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染毒能高效诱导雄性仔鼠发生肛门直肠畸形(ARMs)[1].本研究旨在观察肛门直肠发育过程中相关因子的变化,探讨DBP致子代雄性大鼠发生ARMs的分子作用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清洁级SD大鼠,约8~9周鼠龄,雌性大鼠体质量(250±15)g,雄性大鼠体质量(320±10)g.适应性饲养l周后,按照雌雄4∶1合笼,次日8:00至9:00雌鼠阴道涂片,显微镜下观察到精子即确认已交配,此日计妊娠0 d(GD0).孕鼠随机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

    作者:李恩惠;蒋君涛;孙文兰;刘世博;梁胜杰;刘志宏;夏术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硫化氢对大鼠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硫化氢在减轻CCl4造成的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成年大鼠4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6只,对照组6只.其中,实验组随机分为盐水组、硫氢化钠组和DL-炔丙基甘氨酸(PAG)组,每组各12只,分别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硫氢化钠液体(10μmoL/kg)和PAG液体(30 mg/kg),每2d1次,且实验组大鼠都给予腹腔注射50% CCl4(1 ml/kg,2次/周),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2周后检测肝功、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病理等.结果 硫氢化钠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介素(IL)-6、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肝脏羟脯氨酸、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量分别为(137.6 ±20.3) U/L、(317.5 ±78.2) U/L、(296.3±32.1)μg/L、(109.3±32.1)ng/L、(50.6±9.8) ng/L、(216.4±42.1)ng/L、(153.6±22.8) ng/L、(616.8±138.5) μg/g、0.53 ±0.14,均低于盐水组(P<0.05);硫氢化钠组血清白蛋白为(4.4±0.8)g/dl,高于盐水组(P<0.05);硫氢化钠组门静脉的压力为(13.78 ±3.84) cmH2O(1 cmH2O =0.098 kPa),低于盐水组(P<0.05);但两组肝脏表达胱硫醚-y-裂解酶(CSE)和脾脏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源性硫化氢可减轻CCl4造成的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

    作者:王海亮;姜博涛;谭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凋亡基因程序性死亡5基因在大鼠心肌梗死后表达的变化

    目的 观察大鼠在心肌梗死后凋亡基因程序性死亡5基因(PDCD5)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n=70)和对照组(n=70).心肌梗死组在经口气管插管术后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术后开胸,暴露前降支,缝线穿过前降支下方但不结.在心肌梗死后1、2、3、4、6、12和24 h时处死大鼠,每组10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心脏非梗死区心肌中凋亡基因PDCD5 mRNA的表达.结果 心肌梗死后心肌梗死组非梗死区心肌中凋亡基因PDCD5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1h(1.23±0.17比0.17 ±0.08)、2h(1.76 ±0.27比0.16 ±0.07)、3h(1.84±0.35比0.12 ±0.09)、4 h(1.79±0.20比0.14±0.05)、6 h(1.35±0.18比0.11±0.07)、12 h(1.08 ±0.25比0.12±0.04)和24 h(1.13 ±0.16比0.08±0.02);心肌梗死组非梗死区心肌中凋亡基因PDCD5 mRNA的表达2h高于1 h(P<0.05),2、3、4h无明显变化(P>0.05),6h低于4h(P<0.05),12 h低于6 h(P<0.05),但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没有上述变化规律,组内各时间点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心肌凋亡基因PDCD5 mRNA的表达逐渐升高,在第2~4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于心肌硬死后12h后趋于平稳.

    作者:孙利强;李晶;法宪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于乳腺癌干细胞的治疗策略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癌症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同时乳腺癌在世界女性癌症死亡率中居首.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2013年有23万新增女性乳腺癌患者,有4万女性乳腺癌患者死亡.目前国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50万,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什么30%的乳腺癌患者经过治疗后仍然会在5年内复发和转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可能与乳腺癌中存在一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以及高度致瘤能力的细胞亚群,即乳腺癌干细胞紧密相关.由于乳腺癌干细胞对放疗与化疗的抵抗性强,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复发和治疗抵抗密切相关,故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作者:王深明;王文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

    目的 观察乳腺癌各分子亚型中细胞周期素(Cyclin) D1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角蛋白(CK5/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以对6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亚型的分型,并检测Cyclin D1在各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分析它与各分子亚型及ER、PR间的关系.结果 (1) Cyclin D1在腺腔A型、腺腔B型、裸表达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样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分别为85.71%、83.33%、75.00%、66.67%、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yclin D1的阳性表达与ER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36,P<0.05);与PR的阳性表达无相关(r =0.048,P>0.05).结论 Cyclin D1可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及内分泌治疗的预测指标.

    作者:汤俊;赵涓涓;张军;张弘;刘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三氧化二砷诱导雄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As2O3的去甲基化作用,诱导PC-3细胞雄激素受体(AR)重新表达的可行性和逆转程度.方法 选用AR阴性的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将对数生长期内状态良好的PC-3细胞浓度调整为5×108/L.用As2O3药物浓度分别为1.0、2.0、3.0、6.0、10.0 μmol/L的F-12培养基连续培养24、48、72 h,以同期培养不经药物处理的PC-3细胞作为阴性对照,以同期培养AR阳性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作为阳性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处理后PC-3细胞的AR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经As2O3处理后的PC-3细胞AR基因表达.结果 As2O3处理前PC-3细胞AR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为阴性,As2O3处理后的PC-3细胞AR蛋白阳性积分(1.998±1.212)明显高于处理前(0.197±0.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提示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不同时间后,AR mRNA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增,数据结果显示2.0 μmol/L以上浓度作用48 h后效果尤其显著.结论 As2O3在一定浓度和作用时间下可诱导PC-3细胞AR蛋白产物不同程度的表达,可逆转AR mRNA表达.

    作者:袁坦;吴阳;王留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联合多标志物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 运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联合多标志物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探讨其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RT-qPCR检测123例健康志愿者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19(CK19)、乳珠蛋白(hMAM)、小黏蛋白(SBEM),以确定这3个标志物在外周血的基础表达水平,建立阳性阈值;检测285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hMAM、SBEM mRNA表达水平,并结合乳腺癌分子分型等临床和病理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K19、hMAM、SBEM在123例对照组人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6%、2.4%、1.6%,在285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率分别是33.3%、17.9%、18.2%,3个标志物联合阳性率为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C与乳腺癌分子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但CTC与乳腺癌患者年龄(>45岁)、月经状态(绝经后)、肿瘤大小明显相关(P<0.05),与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蛋白的表达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RT-qPCR联合3个标志物检测CTC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C与乳腺癌分子分型无明显相关,但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和肿瘤大小密切相关.

    作者:吴娜萍;肇毅;王珏;崇梅红;薛旦旦;凌立君;王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微小RNA-10b沉默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观察微小RNA-10b(miR-10b)沉默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人工合成的miR-10b inhibitor转染MDA-MB-231细胞,同时设空白细胞组和无义序列转染组为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miR-10b的表达,以检验沉默效果.CCK-8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l)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iR-10b inhibitor转染组的2-△△Ct值(0.26±0.01)明显下调(P<0.01),表明成功沉默miR-10b的表达.miR-10b沉默后,48 h和72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409.10 ±8.38)%和(610.70±17.59)%,均明显上调(P<0.01),增殖效应在48 h之后出现,并一直维持到72 h;早期和晚期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1.77%和1.61%,均明显下调(P<0.05);穿过基质膜的侵袭和迁移细胞数分别为(212.17±13.57)个和(322.67±8.62)个,均明显上调(P<0.01).TIAM1基因在mRNA水平变化不大(P>0.05),在蛋白水平表达上调(P<0.05).结论 miR-10b沉默可以促进MDA-MB-23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抑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iR-10b沉默后在转录后水平上调TIAM1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田南南;孙国栋;郑名华;杨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RNA结合蛋白38基因对人乳腺癌BT474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RNA结合蛋白38(RNPC1)基因过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BT474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慢病毒转染法,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其对BT474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CCK-8实验显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6d时吸光度(A)值分别为0.7147 ±0.0189、0.770 8±0.016 0、0.5568 ±0.043 6(P <0.0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14 d时细胞克隆形成数分别为(113.300 ±3.528)、(118.700 ±2.404)、(47.330±2.906)个(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24h迁移、侵袭实验中滤过膜细胞数分别为(61.670 ±4.842)、(14.670±1.856)个,均比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降低(P<0.01).Western blot法显示,过表达RNPC1a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蛋白表达(P<0.01).结论 RNPC1a基因可以抑制BT474细胞的生物学特性.RNPC1a与MMP-2的相互作用关系在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调节作用.

    作者:薛金秋;梁秀清;成琳;石靓;王莹;丁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诱导乳腺癌分化细胞去分化为癌干细胞的研究

    目的 观察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TAFs)在乳腺癌分化细胞去分化为肿瘤干细胞(CSCs)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从8例原代乳腺癌组织中分离TAFs并用免疫荧光鉴定;采用成球实验研究TAFs对乳腺癌腺上皮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并检测TAFs处理前后干细胞表型CD44+ CD24-/low的比例变化,观察TAFs对去分化的影响.结果 从新鲜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出TAFs,间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TAFs与乳腺癌腺上皮细胞(BCCs)共接种能增强其自我更新能力,共接种组和对照组的成球数分别为(71.67 ±3.51)和(24.67 ±1.53)个(P<0.01).TAFs的条件培养基(CM)能增强乳腺癌腺上皮细胞自我更新能力,CM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成球数分别为(74.67 ±3.06)和(30.33 ±3.21)个(P<0.01).TAFs能增强乳腺癌分化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分化细胞(non-CD44+ CD24/low)经CM处理后的成球数为(86.00±3.00)个,而对照组为(15.33±1.53)个(P< 0.01);TAFs能促进乳腺癌分化细胞的去分化,non-CD44+ CD24/low细胞经CM处理后,CD44+ CD24-/low比例明显上升达(52.13 ±0.70)%,对照组为(17.07±0.65)%(P<0.01).结论 TAFs能通过旁分泌的方式增强乳腺癌腺上皮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并促进分化细胞去分化为肿瘤干细胞.

    作者:罗智勇;胡艺冰;张哲;覃吉超;吴亚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