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细胞对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抵抗的研究

刘洋;危少华;高德康;徐振华;翟春涛

关键词:胃癌, 雷帕霉素靶蛋白, 丝裂原细胞外激酶, 负反馈
摘要:目的 探讨人胃癌细胞AGS对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抵抗的机制.方法 用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和PP242)处理胃癌细胞AGS,观察其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结果 mTOR抑制剂均可对胃癌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并能够将细胞阻滞在G1期,但并不敏感(半数抑制率SF50>1μmol/L),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处理胃癌AGS细胞后,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473)增高,PP242则可明显降低p-Akt473的表达,但可引起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p-ERK)的表达增高,PP242联合丝裂原细胞外激酶(MEK)抑制剂U0126可以显著抑制胃癌AGS的生长.结论 mTOR抑制后,p-Akt473表达增高以及丝裂原蛋白激酶(MAPK)通路负反馈性活化可能是胃癌细胞对mTOR抑制剂抵抗的重要机制,mTOR抑制剂联合MEK抑制剂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胸骨上小切口大鼠主动脉瓣上缩窄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经胸骨上小切口建立大鼠主动脉瓣上缩窄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主动脉瓣上缩窄组(n=50)和假手术组(n=40),在自主呼吸条件下,经胸骨上窝剪开胸骨至第2肋间,沿气管向下分离出升主动脉并结扎;假手术组仅行开胸处理,记录术前及术后1、3、6、9、12周的心脏超声、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以独立样本t检验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缩窄组大鼠生存率为84.0%,假手术组为92.5%.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术后3周,缩窄组大鼠左心室呈明显向心性肥厚,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为[(2.20±0.24) mm]、左心室重量指数为[(3.11-±0.69) mg/g]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周,缩窄组大鼠左室呈现离心性肥厚,左室收缩末内径为[(3.25±0.61)mm]、舒张末内径为[(5.64±0.97)mm]显著增加(P<0.05);术后12周,缩窄组大鼠出现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1.00±9.23)%]显著降低(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增大,胞质增多,间质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结论 非人工通气下经胸骨上小切口能成功建立大鼠升主动脉缩窄模型,且该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重复性好的特点.

    作者:马杰;余杨;蹇召;唐富琴;肖颖彬;陈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Ⅱ型胶原蛋白免疫SD大鼠建立CIA动物模型;分离培养正常SD大鼠骨髓MSCs,尾静脉移注CIA大鼠;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脾脏CD4 +CD25+T细胞比例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脾脏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 mRNA水平及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免疫磁珠法分选各组大鼠脾脏CD4+ CD25+T细胞,体外检测CD4+ CD25+T细胞对CD4+ CD25-T细胞(Teff)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MSCs移植改善了CI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与对照组比较,MSCs治疗组大鼠的脾脏内Treg细胞比例逐渐增加,到30 d时,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xp3 mRNA水平逐渐升高,同时IL-10、TGF-β1 mRNA水平亦逐渐增加;MSCs治疗组Treg细胞对Teff细胞增殖作用与CIA组比较显著增强(P<0.05).结论 通过移植MSCs可提高CIA大鼠体内Treg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通过免疫调节改善了CIA大鼠关节炎症的进程.

    作者:张明生;穆永慧;陈清汉;朱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乳腺癌易感性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rs1625649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乳腺癌患者55例,健康对照者119例,采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法(HRM)进行突变筛查,并进行测序验证.结果 乳腺癌患者MGMT基因第2启动子区域检测到1个多态性位点,经测序验证,该位点为rs1625649.MGMT rs1625649位点A携带患者的危险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比值比(OR)=1.31,95%可信区间(CI):1.09 ~ 1.59].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MGMTrs1625649位点的AA基因型是乳腺癌高危基因型[P<0.05,OR=1.46,95% CI:1.06 ~2.01].结论 MGMTrs1625649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许红霞;姚水宝;陈莹蓉;纪存丽;沈霞萍;吴伟平;陈莉杰;闵丽姗;戴利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RNA结合蛋白38基因对人乳腺癌BT474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RNA结合蛋白38(RNPC1)基因过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BT474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慢病毒转染法,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其对BT474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CCK-8实验显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6d时吸光度(A)值分别为0.7147 ±0.0189、0.770 8±0.016 0、0.5568 ±0.043 6(P <0.0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14 d时细胞克隆形成数分别为(113.300 ±3.528)、(118.700 ±2.404)、(47.330±2.906)个(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24h迁移、侵袭实验中滤过膜细胞数分别为(61.670 ±4.842)、(14.670±1.856)个,均比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降低(P<0.01).Western blot法显示,过表达RNPC1a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蛋白表达(P<0.01).结论 RNPC1a基因可以抑制BT474细胞的生物学特性.RNPC1a与MMP-2的相互作用关系在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调节作用.

    作者:薛金秋;梁秀清;成琳;石靓;王莹;丁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二氧化铈纳米颗粒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二氧化铈(CeO2)纳米颗粒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Sham,n=8)、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L/R,n=8)、I/R+CeO2不同纳米粒径组(1~10、10~25、50 nm,n=24).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病理学改变;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和I/R+CeO2不同纳米粒径组均出现明确的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区域;I/R+ CeO2(10~25 nm)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轻,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I/R组(P<0.01);I/R+ CeO2不同纳米粒径组心肌细胞中bcl-2 mRNA表达水平较I/R组显著升高(P<0.01),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较I/R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CeO2纳米颗粒能够一定程度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其中10 ~25 nm CeO2纳米颗粒对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显著.抗凋亡机制可能与其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和下调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3的表达有关.

    作者:朱方涛;法宪恩;吕瑞涛;黄真锋;余海彬;高勇;赵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的相关结合蛋白2和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传导通路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的相关结合蛋白2(Gab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蛋白及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Gab2与P13 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9例ESCC、27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6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Gab2、PI3K、Akt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ESCC组织中Gab2蛋白及mRNA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组织(66.1%比25.9%,13.9%、59.3%比14.8%、8.3%),PI3K蛋白及mRNA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组织(62.7%比40.7%,16.7%、52.5%比25.9%、13.9%),并且Akt蛋白及mRNA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组织(59.3%比22.2%、8.3%、50.8%比18.5%、11.1%)(P<0.05);且Gab2与PI3K、Akt蛋白及mRNA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此外,Gab2与PI3K、Akt蛋白及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Gab2、PI3K和Akt的蛋白和mRNA表达与ES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其Gab2表达增强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诱导ESCC的发生.

    作者:庞霞;金成玲;曲蕴慧;陈奎生;高冬玲;杨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10基因转染肝星状细胞对细胞凋亡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Ad-IL-10)转染肝星状细胞(HSC)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293细胞包装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Ad5-hIL10-IRES-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将体外培养的人HSC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空载组、TNF-α(10 μg/L)组、空载组+TNF-α(10 μg/L)组、Ad-IL-10+ TNF-α(10 μg/L)组.流式细胞仪检测HSC细胞的凋亡比例;Western blot检测HSC细胞STAT-1及其磷酸化蛋白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Ad5-hIL-10-IRES-EGFP;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TNF-α诱导使HSC凋亡率显著增加,Ad-IL-10干预可使HSC凋亡率下降(P<0.05);其凋亡率分别为:空白组0.010±0.001,TNF-α组0.230±0.090,空载组0.210±0.080,IL-10组0.070±0.030.Westernblot检测显示,TNF-α诱导后STAT-1磷酸化蛋白水平显著增加,而Ad-IL-10干预可使两者水平下降(P<0.01);各组STAT-P/STAT-1吸光度值分别为:空白组0.028±0.006,空载组0.025±0.007,TNF-α组0.261±0.085,空载对照组0.254±0.065,IL-10组0.029±0.009.结论 IL-10能抑制TNF-α诱导HSC细胞发生凋亡,其信号途径与STAT-1有关.

    作者:张莉娟;黄月红;陈治新;陈运新;郑伟达;王小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致雄性大鼠肛门直肠畸形的机制

    对孕晚期(GD12 ~ GD18)孕鼠给予850 mg/(kg-d)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染毒能高效诱导雄性仔鼠发生肛门直肠畸形(ARMs)[1].本研究旨在观察肛门直肠发育过程中相关因子的变化,探讨DBP致子代雄性大鼠发生ARMs的分子作用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清洁级SD大鼠,约8~9周鼠龄,雌性大鼠体质量(250±15)g,雄性大鼠体质量(320±10)g.适应性饲养l周后,按照雌雄4∶1合笼,次日8:00至9:00雌鼠阴道涂片,显微镜下观察到精子即确认已交配,此日计妊娠0 d(GD0).孕鼠随机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

    作者:李恩惠;蒋君涛;孙文兰;刘世博;梁胜杰;刘志宏;夏术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微小RNA调控自噬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自噬是一种细胞成分的自我降解过程,它通过双层膜或单层膜包裹受损、变形、衰老或失去功能的蛋白质以及细胞器,从而形成自噬体,然后运送到溶酶体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进而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细胞器的更新[1].自噬不仅起着执行细胞死亡的作用,同时也维持细胞稳态并于营养缺乏时保护细胞.近年来人们发现了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s——微小RNA(miRNA),它可通过调节自噬相关蛋白(Atg)从而调节自噬现象.

    作者:尤泊森;陈晓宁;孙世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琥珀酰明胶对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及氧合的影响

    目的 观察琥珀酰明胶对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12只幼猪静脉注射油酸制备ARDS模型后,根据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的不同随机给予6h晶体液(A组)或琥珀酰明胶(B组)限制性复苏,比较血流动力学、氧合的变化.结果 复苏过程中,B组心输出量(CO)显著升高(P<0.05);两组每搏变异度(SVV)先升高后降至13%,B组SVV变化更早(P<0.05);两组氧合指数可升至200,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黏膜pH值>7.32,B组升高的时间更早.结论 琥珀酰明胶有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及组织灌注,但改善肺水肿作用不显著.

    作者:肖宏;李秋杰;袁世荧;袁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肾上腺髓质素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M)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中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21只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1)Sham组;(2) I/R组;(3) I/R+ AM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30 min、再灌注6h作为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的方法观察肠黏膜的损伤;测定小肠肠黏膜的跨上皮电阻(TER);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1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信号分子727位丝氨酸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p-STAT1(S727)]在各组中的激活.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肠I/R引起部分小肠绒毛上皮脱落,经AM预处理使得小肠绒毛重新排列整齐,显著缓解肠I/R所致的形态结构破坏.肠I/R引起ZO-1和Claudin-1的蛋白表达水平较Sham组分别下降38.54%及42.98%,并引起TER降低44.57%;经AM预处理使得ZO-1和Claudin-1的蛋白的表达较I/R组显著升高(分别为31.33%、33.92%),同时TER值较肠I/R组升高25.97%,并且使得肠I/R所致的p-STAT1(S727)激活被显著抑制(较I/R组降低56.52%).结论 AM对小鼠肠I/R损伤后肠黏膜屏障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可以调控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肠道通透性的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STAT1(S727)的激活有关.

    作者:刘勇;杨松巍;邱远;马远航;杨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先天性脊柱裂子鼠脊髓中微小RNA-124a基因甲基化状态研究

    目的 检测微小RNA(miRNA)-124a在先天性脊柱裂子鼠脊髓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42对子鼠脊髓标本中miRNA-124a的表达.随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样本中miRNA-124a上游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脊柱裂子鼠脊髓中miRNA-124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miRNA-124a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阳性率在脊柱裂子鼠脊髓及对照组中分别为81%和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脊柱裂子鼠脊髓中miRNA-124a呈普遍的低表达趋势,其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能是导致miRNA-124a下调的主要因素,且可能与先天性脊柱裂发生有关.

    作者:秦攀;王家祥;刘秋亮;张大;杨合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鼠胰岛分离改良技术和肾被膜下移植的研究

    目的 改进小鼠胰岛分离技术,结合肾被膜下移植,探讨一套完整的小鼠胰岛移植模型方案.方法 结扎小鼠胆总管末段,2 g/L胶原酶V3 ml灌注胰腺,100μm网筛过滤,显微镜下使用手检法获得胰岛,对胰岛的产量、纯度、体外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和移植效果进行评估,使用传统的Ficoll梯度离心纯化胰岛法所获得的胰岛作为对照.结果 使用改良法平均每只小鼠可分离出110个胰岛,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但胰岛的纯度无明显差异,改良法所分离的胰岛体外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强于对照组(P<0.01),且逆转高血糖移植胰岛的量少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小鼠胰岛分离改良法能够获得更大产量和胰岛素分泌功能更好的胰岛,其纯度没有受到影响,改良法较Ficoll法省时、省材,结合肾被膜下移植所构建的胰岛移植模型可以广泛用于小鼠胰岛移植的研究.

    作者:莽源祎;郭彩龙;赵志惠;李正杰;吴星;张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和β-微管蛋白Ⅲ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三磷酸腺苷(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和β-微管蛋白Ⅲ(TUBB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BCG2和TUBB3基因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19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及同标本正常乳腺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BCG2和TUBB3基因的表达,分析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19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ABCG2基因的表达率为58.7%,电泳条带灰度值为0.685±0.126,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0.1%,基因电泳条带灰度值为0.271±0.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BB3基因的表达率为67.9%,电泳条带灰度值为0.793 ±0.115,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3.0%,基因电泳条带灰度值为0.463 ±0.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G2基因在肿瘤组织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有关(P<0.05),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临床分期、脉管癌栓、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等无明显相关(P>0.05).TUBB3基因在肿瘤组织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Ki-67、Her-2有关(P<0.05),与ER、PR等无相关(P>0.05).结论 ABCG2、TUBB3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在乳腺癌耐药、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作者:李文涛;贾琳娇;丁超;刘秋荣;邓萌;孙文聪;张斌;翟保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乌司他丁联合维拉帕米在大鼠急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维拉帕米在大鼠急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乌司他丁预处理组、维拉帕米预处理组和联合预处理组,再灌注后4h处死大鼠,分别进行肺组织湿干重比(W/D)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以及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再灌注4h后,联合预处理组肺组织W/D比值为4.78±0.49,显著低于对照组(7.05 +0.74,t =5.904,P<0.01),也显著低于乌司他丁预处理组(6.16 ±0.62,t=2.387,P<0.05)和维拉帕米预处理组(5.91±0.47,t =2.176,P<0.05);联合预处理组肺组织MDA含量为(1.34±0.10) nmol/mg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2.08±0.15) nmol/mg蛋白,t=6.324,P<0.01],也低于乌司他丁预处理组[(1.83±0.11) nmol/mg蛋白,t=2.692,P<0.05]和维拉帕米预处理组[(1.76±0.17) nmol/mg蛋白,t=3.008,P<0.05];联合组NO含量为(0.71±0.16)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0.43±0.12) μmol/L,t=6.168,P< 0.01],也显著高于乌司他丁预处理组[(0.57±0.14)μmol/L,t=3.637,P<0.05]和维拉帕米预处理组[(0.60±0.17)μmol/L,t=3.243,P<0.05];联合组MPO活性为(0.72±0.05) U/g,显著低于对照组[(1.03±0.09) U/g,t=5.210,P<0.0l],也低于乌司他丁预处理组[(0.84 ±0.07) U/g,t=2.315,P<0.05]和维拉帕米预处理组[(0.86±0.10) U/g,t=2.306,P<0.05];联合组SOD活性为(51.66±3.97) U/mg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30.19±3.69) U/mg蛋白,t=5.731,P<0.01],也显著高于乌司他丁预处理组[(42.07±4.24) U/mg蛋白,t=3.134,P<0.05]和维拉帕米预处理组[(43.12±4.88) U/mg蛋白,t=3.043,P<0.05];联合组组织病理学评分为(2.9±1.8)分,与对照组(8.6±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308,P<0.01),与乌司他丁(5.2±2.7)或维拉帕米(5.4±2.8)处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7,P<0.05;t =2.113,P<0.05).结论 乌司他丁与维拉帕米联用可以明显减轻肺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效果优于单用乌司他丁或维拉帕米.

    作者:钱小英;金晓盛;邵美琴;徐滨;王万铁;吴厉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微小RNA-15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15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HBL-100细胞株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60例正常乳腺组织及60例乳腺癌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在乳腺癌HBL-100细胞株中分别转染miR-155-mimics及抑制物,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miR-15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Transwell实验检测结果表明miR-155过表达后,细胞的迁移数为(46.3±4.6)个,明显高于对照组[(31.6±2.2)个,P<0.05];而miR-155表达下调后,细胞的迁移数明显减少,为(20.0±1.9)个(P<0.05).结论 miR-155表达与乳腺癌的形成密切相关,并影响细胞的迁移能力.

    作者:户庄;马明德;周振宇;常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凋亡基因程序性死亡5基因在大鼠心肌梗死后表达的变化

    目的 观察大鼠在心肌梗死后凋亡基因程序性死亡5基因(PDCD5)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n=70)和对照组(n=70).心肌梗死组在经口气管插管术后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术后开胸,暴露前降支,缝线穿过前降支下方但不结.在心肌梗死后1、2、3、4、6、12和24 h时处死大鼠,每组10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心脏非梗死区心肌中凋亡基因PDCD5 mRNA的表达.结果 心肌梗死后心肌梗死组非梗死区心肌中凋亡基因PDCD5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1h(1.23±0.17比0.17 ±0.08)、2h(1.76 ±0.27比0.16 ±0.07)、3h(1.84±0.35比0.12 ±0.09)、4 h(1.79±0.20比0.14±0.05)、6 h(1.35±0.18比0.11±0.07)、12 h(1.08 ±0.25比0.12±0.04)和24 h(1.13 ±0.16比0.08±0.02);心肌梗死组非梗死区心肌中凋亡基因PDCD5 mRNA的表达2h高于1 h(P<0.05),2、3、4h无明显变化(P>0.05),6h低于4h(P<0.05),12 h低于6 h(P<0.05),但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没有上述变化规律,组内各时间点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心肌凋亡基因PDCD5 mRNA的表达逐渐升高,在第2~4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于心肌硬死后12h后趋于平稳.

    作者:孙利强;李晶;法宪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dc42和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Cdc4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80.30%,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25.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c4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2.73%,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12.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9表达水平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Cdc42及MMP-9过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宋琦;詹颖瑛;王武玲;钱江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二氧化铈纳米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二氧化铈(CeO2)纳米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1~ 10 nm粒径组、10 ~ 25 nm粒径组、50 nm粒径组,每组10只,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同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凋亡.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OD、GSH-Px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3种不同粒径组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3种不同粒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1 ~ 10 nm组:(21.00 ±3.90)%;10~25 nm组:(16.38±3.59)%;50 nm组:(24.20±5.88)%]与模型组[(32.92±7.46)%]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二氧化铈纳米颗粒能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氧化应激,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吕瑞涛;法宪恩;朱方涛;黄真锋;余海彬;高勇;赵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胰岛参与胰腺导管癌演进的研究

    目的 观察胰腺导管癌的形态学,探讨胰岛在胰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52例胰腺导管癌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并标记嗜铬素A (CGA)和细胞角蛋白-7(CK-7)以进行定位、定性研究.结果 34例胰腺导管癌组织中胰岛形态失常,其中11例出现胰岛空泡化及导管样结构,其中7例由胰岛细胞化生的导管样上皮CGA染色减弱、CK-7染色阳性.结论 胰岛转分化为导管样组织是胰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胰腺导管癌的细胞来源之一.

    作者:金俊硕;何淑赛;高英兰;董玉玺;李德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