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骨上小切口大鼠主动脉瓣上缩窄模型的建立

马杰;余杨;蹇召;唐富琴;肖颖彬;陈林

关键词:小切口, 非人工通气, 升主动脉缩窄, 左室肥厚, 模型, 动物
摘要:目的 探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经胸骨上小切口建立大鼠主动脉瓣上缩窄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主动脉瓣上缩窄组(n=50)和假手术组(n=40),在自主呼吸条件下,经胸骨上窝剪开胸骨至第2肋间,沿气管向下分离出升主动脉并结扎;假手术组仅行开胸处理,记录术前及术后1、3、6、9、12周的心脏超声、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以独立样本t检验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缩窄组大鼠生存率为84.0%,假手术组为92.5%.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术后3周,缩窄组大鼠左心室呈明显向心性肥厚,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为[(2.20±0.24) mm]、左心室重量指数为[(3.11-±0.69) mg/g]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周,缩窄组大鼠左室呈现离心性肥厚,左室收缩末内径为[(3.25±0.61)mm]、舒张末内径为[(5.64±0.97)mm]显著增加(P<0.05);术后12周,缩窄组大鼠出现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1.00±9.23)%]显著降低(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增大,胞质增多,间质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结论 非人工通气下经胸骨上小切口能成功建立大鼠升主动脉缩窄模型,且该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重复性好的特点.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颜面部外伤后异物误诊1例分析

    我们报道1例颜面部外伤后异物误诊病例,系首诊医生为紧急止血缝合创口,忽略创口内异物残留可能性;再诊时医生问诊也不够详细且未及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异物材质影响成像、摄片时间等多方面原因所致,提示对类似病例应详细询问受伤时情况并认真检查伤口,尽量结合影像学诊断以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作者:秦海燕;邢云龙;张连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自噬相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Ⅱ)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肝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mTOR、LC3-Ⅱ的表达,并分析其在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mTOR在HCC中的表达阳性率(54.17%)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20.00%,P<0.05),且与分化程度、包膜侵犯明显相关(P <0.05);LC3-Ⅱ在HCC中的表达阳性率(47.92%)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83.33%,P<0.05),且与TNM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0.05);mTOR与LC3-Ⅱ在H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 =0.35,P<O.05).结论 肝细胞癌中的自噬活性或自噬潜能降低,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自噬相关mTOR、LC3-Ⅱ可明显提高肝细胞癌的诊断敏感性.

    作者:宋孟锜;薛寅凯;孙运秀;窦东伟;程平;陈立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姜黄素脂质体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脂质体载药体系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Cur脂质体;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考察PC-3细胞对Cur与Cur脂质体的摄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mRNA与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1) Cur脂质体与游离Cur比较,对PC-3细胞的抑制率更高(P<0.05),使细胞形态变圆,并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浓度为60 μmol/L和100 μmol/L的Cur和Cur脂质体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脂质体对PC-3细胞增殖无影响.(2)Cur脂质体可以促进PC-3细胞的药物摄取,并且细胞内的荧光强度持续时间长于游离Cur,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3)Cur脂质体以浓度依赖性方式降低了PC-3细胞中MMP-2 mRNA的表达和MMP-2蛋白的含量,游离Cur组20、60和100 μmol/L组MMP-2蛋白表达率分别降低了15.30%、35.63%和44.80%,Cur脂质体组相应浓度组分别降低了19.40%、45.40%和55.10%.Cur脂质体抑制作用高于游离Cur对照组(P<0.05).结论 Cur脂质体增加了前列腺癌PC-3细胞对含药脂质体的细胞摄取,进而增强了胞内药物的细胞毒性,并且通过下调MMP-2而抑制PC-3细胞的转移能力,该制剂具有一定的长效靶向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抗前列腺癌作用.

    作者:田雨冬;关延彬;张玉琼;贾永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OK红系髓性致癌因子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OK红系髓性致癌因子(Pokemon)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Pokemon和Snail的表达水平.结果 Pokemon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2.86%,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37.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okemon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 0.05);Snail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81.43%,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27.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检测Pokemon及Snail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

    作者:张利新;吕小平;周咏梅;黄金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卡托普利对大鼠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卡托普利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Col-Ⅰ)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肝星形细胞(HSC)-T6肝星状细胞株作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研究模型,将培养的肝星状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1×10-5、1×10-7 moL/L)组和AngⅡ+卡托普利组(1 ×10-5、1 × 10-7 mol/L).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星状细胞中Col-ⅠmRNA的表达.结果 Col-Ⅰ基因表达水平在AngⅡ两组分别为0.850±0.107、0.620±0.103,而对照组为0.438±0.061,Col-Ⅰ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浓度的AngⅡ+卡托普利组(1×10-5、1×10-7 mol/L)分别为0.650±0.087、0.510 ±0.062,而AngⅡ组分别为0.850±0.107、0.620±0.103.结论 AngⅡ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Col-Ⅰ mRNA的表达,而卡托普利能够明显抑制这一作用.

    作者:李洵;王军;王爱民;宋鑫;付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载小干扰RNA纳米微粒沉默U937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增加砷剂细胞毒效应的研究

    目的 观察载小干扰RNA(siRNAs)纳米微粒沉默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联合纳米砷剂协同抗急性髓性白血病效应.方法 凝胶阻滞电泳、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及噻唑蓝(MTT)法分别用于评估正聚乙二醇(PEG)-多聚赖氨酸(PLL)负载siRNAs能力、细胞转染效率及对细胞活力影响,Western blot法观察siRNAs沉默靶基因,MTT法评估siRNAs联合纳米砷剂对U937协同抑制效应.结果 N/P-10时,PEG-PLL和siRNAs基本复合,U937细胞活力为(85.06±5.80)%,转染效率为(83.70±0.37)%,转染后bcl-2蛋白表达下降为(44.1 l±4.39)%.空载体、纯砷单药、纳米As单药及联合用药组细胞活力分别为(99.44±1.45)%、(87.76±2.21)%、(92.98±4.34)%、(67.93±8.16)%(P<0.05)(砷1.25 μmol/L);(99.56±2.53)%、(54.08±4.46)%、(57.85±2.11)%、(38.60±6.24)%(P<0.05)(砷2.50 μmol/L); (98.88±1.59)%、(37.62±1.38)%、(51.31±3.14)%、(28.92±4.97)%(p<0.05)(砷5.00 μmol/L);(97.72±2.55)%、(29.44±4.14)%、(40.18±3.72)%、(20.56±4.97)%(P<0.05)(砷10.00 μmol/L); (96.65±2.03)%、(21.49±1.60)%、(26.34±0.97)%、(15.90±1.70)%(P<0.05)(砷20.00 μmol/L).结论 PEG-PLL对U937细胞毒性较低、转染效率较高,PEG-PLL/siRNAs沉默bel-2联合纳米As获得协同抗白血病效应.

    作者:曾林涓;钟淑萍;李学刚;林忠;黄开红;陈茵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羧甲基壳聚糖对体外培养大鼠雪旺细胞c-fos、c-jun表达及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目的 观察羧甲基壳聚糖(CMCS)对雪旺细胞(SCs)增殖及c-fos、c-jun及细胞周期素(Cyclin)E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3~5d鼠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2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 30 g,取双侧坐骨神经体外培养SCs,经S-100免疫荧光标记鉴定.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第2代SCs,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及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CMCS对SCs增殖的影响.将SCs分为4组,加入CMCS调整终质量浓度为50 mg/L(B组)、100 mg/L(C组)、200 mg/L(D组),对照组(A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Cs内c-fos、c-jun及Cyclin E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fos、c-jun及Cyclin E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S-100免疫荧光标记鉴定结果显示细胞阳性率达90%以上.MTT结果表明各组SCs吸光度(A)值分别为:对照组为0.141 3 ±0.005 2,10 mg/L CMCS处理组为0.152 5±0.006 1,50 mg/L CMCS处理组为0.1648±0.0072,100 mg/L CMCS处理组为0.1726±0.0062,200 mg/L CMCS处理组为0.193 8±0.008 1,500 mg/L CMCS处理组为0.1947 ±0.0062,随着CMCS浓度的升高而增加.BrdU染色结果表明CMCS在50 ~ 200 mg/L浓度范围内可以促进SCs内DNA合成,且随着CMC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00 mg/L CMCS作用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增加2~3倍.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均表明B、C、D组c-foc、c-jun及Cyclin E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5);其中D组作用明显.结论 CMCS可以促进SCs增殖并促进增殖周期相关基因c-fos、c-jun及Cyclin E表达.

    作者:陶海鹰;贺斌;卫爱林;刘世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目的 探讨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浓度分别为20、40、60、80 μmol/L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40 μmol/L二十二碳六烯酸处理前列腺癌LNCap细胞0、12、24、36 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二十二碳六烯酸对LNCap细胞雄激素受体(AR)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20、40、60、80 μmol/L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对LNCap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13.3%、46.7%、53.3%、63.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0 μmoL/L的二十二碳六烯酸能够使AR的蛋白表达量下降60% ~ 80%.结论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与其下调AR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超;张荣远;马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AT富集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AT富集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ATB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直肠癌组织中SATB1 mRNA与蛋白水平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相关性;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ATB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结果 直肠癌及正常对照组织中SATB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3±0.36和0.75±0.1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5%和6.25%,直肠癌组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SATB1 mRNA与其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49;P<0.05).SATB1高表达与直肠癌患者较高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之间相关(P<0.05).结论 SATB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SATB1高表达与直肠癌的侵袭、转移潜能密切相关.

    作者:杜超;成超;卢晓明;舒晓刚;刘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乳腺癌易感性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rs1625649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乳腺癌患者55例,健康对照者119例,采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法(HRM)进行突变筛查,并进行测序验证.结果 乳腺癌患者MGMT基因第2启动子区域检测到1个多态性位点,经测序验证,该位点为rs1625649.MGMT rs1625649位点A携带患者的危险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比值比(OR)=1.31,95%可信区间(CI):1.09 ~ 1.59].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MGMTrs1625649位点的AA基因型是乳腺癌高危基因型[P<0.05,OR=1.46,95% CI:1.06 ~2.01].结论 MGMTrs1625649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许红霞;姚水宝;陈莹蓉;纪存丽;沈霞萍;吴伟平;陈莉杰;闵丽姗;戴利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胃癌细胞对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抵抗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人胃癌细胞AGS对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抵抗的机制.方法 用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和PP242)处理胃癌细胞AGS,观察其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结果 mTOR抑制剂均可对胃癌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并能够将细胞阻滞在G1期,但并不敏感(半数抑制率SF50>1μmol/L),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处理胃癌AGS细胞后,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473)增高,PP242则可明显降低p-Akt473的表达,但可引起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p-ERK)的表达增高,PP242联合丝裂原细胞外激酶(MEK)抑制剂U0126可以显著抑制胃癌AGS的生长.结论 mTOR抑制后,p-Akt473表达增高以及丝裂原蛋白激酶(MAPK)通路负反馈性活化可能是胃癌细胞对mTOR抑制剂抵抗的重要机制,mTOR抑制剂联合MEK抑制剂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刘洋;危少华;高德康;徐振华;翟春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几丁质酶-3样蛋白-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HI3L1蛋白与胆囊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5例胆囊癌患者CHI3L1蛋白表达,比较CHI3L1蛋白表达与胆囊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胆囊结石、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管、淋巴管、神经侵犯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胆囊癌患者中CHI3L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45±1.20比0.55±0.94,P<0.05).CHI3L1蛋白表达与胆囊癌组织的生长方式、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均明显相关(P<0.05).生存分析表明CHI3L1阳性患者术后生存期明显短于CHI3L1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7.6)个月比(30.0±6.4)个月,P<0.05].结论 CHI3L1表达与胆囊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相关.

    作者:付亮;锁涛;张钰;鲁超;宋陆军;秦新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白色芸豆防御素协同顺铂抑制肺癌细胞A549增殖

    白色芸豆防御素(defensin-byd)由Wong等[1]于2006年分离鉴定,体外实验显示其具有显著的抗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但其对肺癌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其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defensin-byd、顺铂(cisplatin)及defensin-byd/cisplatin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中国科学院细胞所)按每孔5×103个细胞接种96孔板中,每孔100μl,defensin-byd(pcDNATM3.1为载体,脂质体包裹转入细胞内表达)及cisplatin组分别加入2、5、10、15、20、25 mg/L的defensin-byd及cisplatin.defensin-byd与cisplatin联用组分别加入2/2、5/5、10/10、15/15、20/20和25/25 mg/L的defensin-byd/cisplatin.

    作者:刘劝;陶永辉;白瑞珍;华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和SGC7901-CD133细胞株的构建

    目的 构建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过表达CD133的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株.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CD133基因全长序列,将序列插入pGMLV-PB1-1载体,构建pGMLV-PB1-1-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随后转入293T细胞中对慢病毒进行包装,用获得的慢病毒毒液感染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建立稳定过表达CD133的SGC7901细胞株.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GMLV-PB1-1-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的转染效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了SGC7901、pGMLV-PB1-1-SGC7901和pGMLV-PB1-1-CD133-SGC79013种细胞中CD13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测序分析,我们成功构建了pGMLV-PB1-1-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GMLV-PB1-1-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成功转染293T工具细胞,pGMLV-PB1-1-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有较好的过表达效果.pGMLV-PB1-1-SGC7901和pGMLV-PB1-1-CD133-SGC7901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发出绿色荧光,并且转染效率高.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转染pGMLV-PB1-1-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组的细胞,CD133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两个水平均显著提高(1.160 ±0.051、0.835±0,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功构建CD133慢病毒表达载体和SGC7901-CD133细胞株.

    作者:朱优龙;姜波健;王守练;吴巨钢;俞继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Ⅱ型胶原蛋白免疫SD大鼠建立CIA动物模型;分离培养正常SD大鼠骨髓MSCs,尾静脉移注CIA大鼠;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脾脏CD4 +CD25+T细胞比例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脾脏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 mRNA水平及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免疫磁珠法分选各组大鼠脾脏CD4+ CD25+T细胞,体外检测CD4+ CD25+T细胞对CD4+ CD25-T细胞(Teff)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MSCs移植改善了CI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与对照组比较,MSCs治疗组大鼠的脾脏内Treg细胞比例逐渐增加,到30 d时,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xp3 mRNA水平逐渐升高,同时IL-10、TGF-β1 mRNA水平亦逐渐增加;MSCs治疗组Treg细胞对Teff细胞增殖作用与CIA组比较显著增强(P<0.05).结论 通过移植MSCs可提高CIA大鼠体内Treg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通过免疫调节改善了CIA大鼠关节炎症的进程.

    作者:张明生;穆永慧;陈清汉;朱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应用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CTLA4Ig)对大鼠肝移植术后对CD4+、CD8+T细胞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实验组,CTLA4Ig 80 μg腹腔注射.检测B7-1和B7-2 mRNA的表达,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确定排斥反应.结果 B组2、3、7 d B7-1和B7-2表达均较A组降低(B7-1:0.166±0.012比0.353 ±0.043;0.375±0.022比0.503±0.058;0.475±0.023比0.799 ±0.135;P <0.01;B7-2:0.170±0.022比0.341±0.040;0.357±0.031比0.475±0.041;0.512±0.103比0.829±0.124;P <0.01).B组2、3、7d 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均较A组降低(CD4+:12.7±3.7比21.0±4.4;15.5±3.8比28.2±5.2;18.6±4.0比35.0±7.0;P<0.01;CD8+:9.3±1.5比16.9±2.9;12.1 ±2.2比19.9 ±5.3;17.1±3.7比29.0±5.4;P<0.01);B组2、3、7 d RAI均较A组降低(1.3±0.2比1.9±0.3,P< 0.05;2.0±0.4比2.6±0.5,P<0.05;2.5±0.7比4.6±1.1,P<0.01).B组大鼠的生存期较A组明显延长[(40.9±9.3)d比(9.2±2.1)d,P<0.01].结论 应用CTLA4Ig可以诱导大鼠肝脏移植免疫耐受.

    作者:米曰堂;米海燕;盈君;付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三氧化二砷诱导雄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As2O3的去甲基化作用,诱导PC-3细胞雄激素受体(AR)重新表达的可行性和逆转程度.方法 选用AR阴性的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将对数生长期内状态良好的PC-3细胞浓度调整为5×108/L.用As2O3药物浓度分别为1.0、2.0、3.0、6.0、10.0 μmol/L的F-12培养基连续培养24、48、72 h,以同期培养不经药物处理的PC-3细胞作为阴性对照,以同期培养AR阳性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作为阳性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处理后PC-3细胞的AR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经As2O3处理后的PC-3细胞AR基因表达.结果 As2O3处理前PC-3细胞AR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为阴性,As2O3处理后的PC-3细胞AR蛋白阳性积分(1.998±1.212)明显高于处理前(0.197±0.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提示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不同时间后,AR mRNA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增,数据结果显示2.0 μmol/L以上浓度作用48 h后效果尤其显著.结论 As2O3在一定浓度和作用时间下可诱导PC-3细胞AR蛋白产物不同程度的表达,可逆转AR mRNA表达.

    作者:袁坦;吴阳;王留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凋亡基因程序性死亡5基因在大鼠心肌梗死后表达的变化

    目的 观察大鼠在心肌梗死后凋亡基因程序性死亡5基因(PDCD5)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n=70)和对照组(n=70).心肌梗死组在经口气管插管术后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术后开胸,暴露前降支,缝线穿过前降支下方但不结.在心肌梗死后1、2、3、4、6、12和24 h时处死大鼠,每组10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心脏非梗死区心肌中凋亡基因PDCD5 mRNA的表达.结果 心肌梗死后心肌梗死组非梗死区心肌中凋亡基因PDCD5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1h(1.23±0.17比0.17 ±0.08)、2h(1.76 ±0.27比0.16 ±0.07)、3h(1.84±0.35比0.12 ±0.09)、4 h(1.79±0.20比0.14±0.05)、6 h(1.35±0.18比0.11±0.07)、12 h(1.08 ±0.25比0.12±0.04)和24 h(1.13 ±0.16比0.08±0.02);心肌梗死组非梗死区心肌中凋亡基因PDCD5 mRNA的表达2h高于1 h(P<0.05),2、3、4h无明显变化(P>0.05),6h低于4h(P<0.05),12 h低于6 h(P<0.05),但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没有上述变化规律,组内各时间点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心肌凋亡基因PDCD5 mRNA的表达逐渐升高,在第2~4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于心肌硬死后12h后趋于平稳.

    作者:孙利强;李晶;法宪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联合多标志物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 运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联合多标志物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探讨其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RT-qPCR检测123例健康志愿者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19(CK19)、乳珠蛋白(hMAM)、小黏蛋白(SBEM),以确定这3个标志物在外周血的基础表达水平,建立阳性阈值;检测285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hMAM、SBEM mRNA表达水平,并结合乳腺癌分子分型等临床和病理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K19、hMAM、SBEM在123例对照组人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6%、2.4%、1.6%,在285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率分别是33.3%、17.9%、18.2%,3个标志物联合阳性率为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C与乳腺癌分子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但CTC与乳腺癌患者年龄(>45岁)、月经状态(绝经后)、肿瘤大小明显相关(P<0.05),与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蛋白的表达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RT-qPCR联合3个标志物检测CTC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C与乳腺癌分子分型无明显相关,但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和肿瘤大小密切相关.

    作者:吴娜萍;肇毅;王珏;崇梅红;薛旦旦;凌立君;王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转移性乳腺癌中他莫昔芬代谢相关基因CYP2D6多态性的临床研究

    本研究旨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探讨CYP2D6* 10突变与他莫昔芬(TAM)疗效的关系,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62例.化疗后服用TAM(10 mg口服,1d2次)至出现肿瘤转移后停用.2.TagMan(R) MGBRT-qPCR检测基因多态性:采集患者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硅胶吸附法提取基因组DNA,按照参照文献[1]方法检测CYP2D6基因多态性.

    作者:田超;李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